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jol (勤樸)》之銘言: : 拜讀茅海建天朝的崩潰一書 : 鴉片戰爭時 雙方都有砲兵 : 但英國的火砲射得相當準 : 準到中國人嘖嘖稱奇 : 據前幾篇Nomic大的說法 當時中英武器差詎不甚大 : 但中國火砲也有幾百年歷史了 : 在彈道學部分相當落後 : 不能像英軍一樣打得又遠又準 : 故想請益的是 : 為何中國這麼久的期間都不想增進自己砲兵在這方面的發展 清朝中葉的主要軍事邊陲是西南方的山地和北方的草原,對手大多欠缺真正的重武裝, 根本沒有進行激烈炮戰的需求,甚至很難有大規模運用重炮的機會,導致炮術衰退。 明末清初的時候,西方早期的彈道學就已經傳入了,黃一農教授的網站有兩篇論文就有在 講這個議題,可以參考: 比例規在火砲學上的應用 http://hss.nthu.edu.tw/~ylh/uploadfiles/paper76_0.pdf 這篇其實不太重要,因為黃教授在文中就已說明比例規的軍事實用價值不大,就算在歐洲 也沒有什麼發展。 紅夷大砲與明清戰爭─以火砲測準技術之演變為例 http://hss.nthu.edu.tw/~ylh/uploadfiles/paper75_0.pdf 這篇就比較詳細,而且有一路探討到鴉片戰爭。 可以看「六、晚清對火砲測準技術的認識」一節,第一段就提到「從康熙末年至嘉慶朝, 幾乎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期間,竟然未見任何討論火砲的專門書籍出版。」這就是晚清砲術 水平遜於他國的主要因素。 其他段落也有提到,「丁拱辰所提及的火砲操作原理和技術,其實均不曾超出明清之際的 水平,但由其獲賞給六品軍功頂戴一事,知清廷在康熙朝以後很長的一段期間,對火砲知 識的了解,明顯不進反退。」(丁拱辰獲賞是在鴉片戰爭結束之後) 更多東西可以自己點進去看黃教授的原文,懶得看全文的話可以直接跳去看結論。明清的 軍方還是常常把彈道學當作機密,部隊也經常更傾向於經驗主義而不是使用新方法,還有 重炮在清朝中葉的運用需求下降,這些都是晚清炮兵測準技術低劣的原因。 -- The nation which forgets its defenders will be itself forgotten. ~John Calvin Coolidge, J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5.1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77465785.A.8F2.html
saltlake: 當年歐洲不把彈道學當機密管嗎? 10/26 20:00
montmartre: 早年歐洲操作火砲的是專業人員,譬如火砲工會的工匠, 10/29 08:59
montmartre: 耶穌會傳教士也掌握許多軍事知識 10/29 08:59
montmartre: 我認為最主要還是封閉性吧,歐洲專業人員在各國流動, 10/29 09:03
montmartre: 服務,知識很容易就傳開了。 10/29 09:03
montmartre: 中國火器知識被限制在軍隊中,民間不得碰,軍隊一爛就 10/29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