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完整圖文版請洽:http://cimonnomis.blogspot.tw/2016/12/blog-post_5.html -- 晚明邊鎮的城堡 晚明的北方邊疆,一般說來在嘉靖以後,可概分為九邊,又因各有鎮守總兵官的緣故 又稱作九鎮,即遼東、薊鎮、宣府、大同、山西、延綏、固原、寧夏、甘肅。這九個邊鎮 的特徵之一是其轄區的最外圍為邊牆(即長城。但在明代,為了避免令人聯想到暴政,通 常稱為邊牆。邊牆不一定是夯土包磚造的;在山嶺沿線通常是將山壁垂直削平,無法築牆 的地方則開挖深溝),牆內則大小城堡林立,製造防禦縱深。除開較大的城堡(例如總兵關 鎮守所在地的鎮城)內駐有可隨時調動的機動兵力(由參將、游擊率領),兵力可達數千之 譜外,一般的城堡駐軍大約只有三、五百人左右。根據《武備志》的記載,各個邊鎮的城 堡數以及駐防人數大約如下 : 邊鎮 遼東 薊鎮 宣府 大同 山西 延綏 固原 寧夏 甘肅 堡數 279 460 71 64 ? 266 ? 100 495 兵額 94,693 114,854 151,452 135,778 25,287 80,196 12,6919 71,693 91,571 兵數 83,340 158,903 79,258 85,311 55,295 53,254 94,012 27,934 46,901 平均 298 345 1,116 1,333 ? 200 ? 279 95 筆者在製作上表時已經剔去過於龐大的城堡總數;由於各鎮的編制人員只在十萬上下 (兵額),實在人數(兵數)更只在五萬~十萬之間 ,很明顯有些邊鎮的城堡防守兵員是不足 的(例如,甘肅鎮每座城堡分不到百名駐軍),更抽不出機動兵力。上表中某些邊鎮的城堡 數比起能分配的兵員顯得過多,其實是因為除了由衛所軍駐防的城堡外,各邊鎮(主要包 括薊鎮、山西、固原、甘肅)的防區往往還包括內地的縣城、民堡,這些隸屬各府州縣的 城堡理論上是由州縣官去組織防務的,徵用的人力屬民戶不屬軍戶。 上圖:王士琦《三雲籌俎考》中的〈大同鎮總圖〉(局部)。上圖可以看出邊牆、煙墩 之後是大小棋布縱深配置的各個城堡。 既然每座城堡的防守兵力只有數百人,城堡四面各自還分配不到百人,那麼如何有效 佈置人力就是個問題了。以尹畊的《鄉約》為例,是將所有人力(連同婦女在內,婦女編 為婦眾,不司戰鬥,故下表略)分成以下幾組來組織防務的(請見圖文版) : 上述的分配是以城堡的格局為基準規畫的。在尹畊看來,敵臺從側面提供的火力比起 城陴(女牆)只能在正面防守要有效得多,「垣之棄守,全在敵臺」,因此「敵臺宜多,多 則護垣為易」 。尹畊主張兩臺之間間隔不超過五十步(約75公尺),由此大堡可以一面為 兩臺,小堡一面至少一臺,如右圖所示。 而敵臺上的人力配置便以火力射擊為主,每臺配置了弓箭手、火槍手各四人,大銃手 三人(大銃一門),礮石手(利用投石桿[右圖]拋擊石塊)二十餘人,總共三十多人;而各面 牆垣只配置弓箭手、火槍手各四人而已。 而較具勇力者則編組來防守壕牆,其配備包括短兵器以及火槍、弓箭。他們透過地道 進出,可守則守,能出擊則出擊;最精銳者則聚集為一隊「絕藝人」,「或發火器,或用 弓矢,或善袖箭,或善鐵丸,技藝絕人者也」,則是機動佈署,隨時應援。敵人初到,尚 未大舉進攻,只派三五人試探時,守堡一方輕易不能浪費矢石,這時就是看絕藝人展現百 步穿楊的絕學 。 至於負責防守牆垣、由隊長率領的陴眾,則以近戰兵器為主。每陴木棍一桿,每三陴 一柄大斧或鍘刀,每六陴有一桿長鎗、長鉤或長骨朵。每面另有大的懸石檑木五到十副, 將廢棄的碾石鑿洞,下繫鐵繩,上續麻索,一擊之後可以回收再用,每副要三至六人。陴 眾惟一可遠擊的只有小石塊(重一斤,約0.6公斤),每陴要三百餘。 敵臺間的火力、人力配置略圖: 接戰的順序也有講究。尹畊將其分為七個階段,每段的要點不同: 「今制以七擊為節。如虜甫至,或二三騎、或四五騎,則其面張旗伐鼓後徐徐鳴鼓, 堡長率絕藝人,或在臺上陴間,或在壕牆內,酌量視之。待其集至十數騎,有指揮來攻之 意,則令絕藝人潛伏隱暗,出其不意發槍發矢,中其指揮者。此一擊也。 虜或集至三四十騎,拆屋伐木以為攻具,則陴張懸簾,臺人大整器具,堡長率絕藝人 或於臺上,或出壕牆,連發槍矢,仆其馬騎,此二擊也。 虜或集至百餘,張弓注矢,射我臺陴,則揭對敵旌帛,鳴金後徐徐鳴金,奇正隊長整 治陴石雜兵,堡長督絕藝人及臺上槍箭手、礮石手齊發,此三擊也。 虜或集至數百千人,束芻裹袋,填壕求渡,則金作急鳴,隊長整治懸石衝木,堡、隊 長督絕藝人及臺上槍箭手、礮石手,壕牆內槍箭手、礮石手同時奮發,及以其調別面臺槍 箭手奇隊來應,此四擊也。 虜或填壕已平,揭竿舉轅來衝我陴,則金鼓齊鳴,費長整大銃,堡長督臺人旁射擊之 ,及以旗盡調別臺奇隊,隊長以藍旗詔壕牆人舉長鉤、巨斧、月牙拐,鉤截推仆之,及督 陴人下擲石四擊,庇護我壕牆人。此五擊也。 虜或墮我壕牆,壕牆人不能存立,退入地道;衝車革洞相繼而前,則堡長督礮人舍礮 ,助擲大石,或舉懸石衝木;隊長督陴人下油、灑硝硫,發火筒焚之。及以旗調別面陴眾 奇隊,助下擲石。此六擊也。 虜或衝車附垣,甬道相屬,前死後繼,肉薄不止,則堡隊長督諸役人,不得停手。及 以旗盡調別陴奇隊,堡長督大銃,眾以大銃(右圖)擊之。此七擊也。」 如此層層展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備有近戰用的長短兵器,尹畊的防禦佈署幾乎是 以火力的投射為其主要手段,以敵臺作為主要的投射平臺。在攻擊順序上則視敵人遠近多 寡,依序投入絕藝人、敵臺槍箭手、壕牆槍箭手的火力,隨著敵人的密集程度漸次增加投 射火力的密度。初始階段人較少時所需的火力密度較低,故而以絕藝人作精確打擊。到最 終階段壕牆不守、憑藉城牆短兵相接時,撒手鐧還是火器。尹畊說在這種情況下 : 「弓矢槍礮,所及有限,懸石衝木,不能遠施,則以大銃擊之。銃大如罌,石大如盌 ,前發大石,後發碎子,一轟震地,其出升餘,當無不斃且隕者也。」 換言之,這種大銃的用法,與西方在15、16世紀之交出現、被稱作trace italienne( 右圖 )的堡壘設計類似,是把火礮配置在敵臺側翼,以散彈掃射整個城牆面上的敵人。這 種配置是後來西方稜堡的雛形,不過直到西方傳教士傳來稜堡體系的相關知識前,在中國 並沒有進一步的發展。儘管如此,晚明邊鎮城堡中佈署的火砲數量似乎是有逐漸增加的趨 勢。16世紀時,按照尹畊的規劃,即便是較大的城堡每一面佈置的大銃也僅有兩門,每城 最多就是八門大炮;每敵臺只有一門,那也就是說不能同時兼顧敵臺的左右兩面,必須視 情況兩邊調煥。但是到了17世紀上半葉的崇禎年間,宣府全鎮是配置了八千多門火砲: 防區 火砲數 宣營各鎮衛所 四面城守紅夷西洋滅虜湧珠大小等 1,431 兵機庫貯西洋滅虜等 13 撫標鎮標并西協各營滅虜湧珠等砲 613 上北獨石路各城堡 西洋滅虜湧珠等砲 1,395 下北龍門所路各城堡 西洋滅虜湧珠等砲 1,612 中路葛峪路各城堡 西洋滅虜湧珠等砲 1,122 上西右衛路各城堡 西洋滅虜湧珠等砲 656 下西柴溝路各城堡 西洋滅虜湧珠等砲 711 南路西城堡 西洋滅虜湧珠等砲 766 火砲總計 8,319 依照《武備志》的記載,宣府全鎮也就71座城堡,也就是說每座城堡平均可分配到 117門火砲──或許這是因為計入了較小型的火砲,以及還包括隨營編制的行營炮在內。 不過,即使把這個數字減半再減半,每城約25~50門火砲的數量還是16世紀的3~6倍。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9.213.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80909055.A.38F.html
chuckni: 就算只是虎蹲等級的小砲也算進去,8000多門也是超級多 12/05 12:44
FantasyPiano: 推 12/05 13:01
tony121010: 推 12/05 15:19
Hartmann: 推 12/05 22:22
wuchianlin: 這麼嚇人的火器量只怕同時期的西方大國也是自嘆不如。 12/06 07:40
zeumax: 但這是散佈在龐大邊境上 12/06 07:59
roseritter: 推 12/06 10:58
genewing: 會另有機動部隊嗎? 12/06 21:29
有的,編制為各個營,每營數千至千餘人,分屬於參將、游擊、副將統領。請參 考下文第三頁: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2016/05/blog-post_50.html ※ 編輯: Nomic (42.79.240.179), 12/06/2016 21:55:39
abysszzz: 以這個配置,攻城方是否可以選擇攻擊敵臺?感覺不像菱堡 12/07 01:45
abysszzz: 那麼無死角 12/07 01:45
jzbobby: 推 12/07 10:17
genewing: 推 12/07 12:51
genewing: 感覺明末火器重散彈,只能對付輕步&輕騎,對重步穿甲力 12/07 12:53
genewing: 不足 12/07 12:53
curance: 推 12/07 19:45
ChoshuArmy: 因為要對付蒙古游牧民族,所以之後打到後金戰神就GG 12/07 19:46
montmartre: To wuchianlin : 麻煩你去算算同時期歐洲大國海軍的艦 12/09 00:28
montmartre: 砲數量好不 12/09 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