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obrachen (mustang)》之銘言: : 無論是美,德還是英,在1930年代中期,他們的概念還是在戰鬥機是去摧毀敵人的 : 轟炸機,自己的轟炸機是用速度和防禦火力去突破對方的攔截,並不需要護航。 補遺一下。 1930年代的中期其實長程護航的需求已經逐漸的被某些航空人仕所認知。 當然,轟炸機靠速度、高度與自衛火力就足以自保仍是英美當局的主流思想。 比如說先前爭論的 Bf 110 就是在1935-1936年左右的"轟炸機護航機"的概念下 開始他的戎馬生涯的。 蘇聯的 Pe-2 雖然時間稍晚,但他的主要設計目的也是為了做重轟的長程護航任務。 英國的Beaufighter發展的又更晚一些,並且雖然他的目的是作為一款長程的重型戰機 但他的目的並不是為英國的轟炸機進行護航。 === 沒辦法,1930-40年初期,要飛的快,高空性能好的攔截機,大家第一選擇都是雙發動機 比如說是美國的P-38(除了英國拿到的太監型外), 英國的蚊式重攔截機 要載油多,飛的遠,結構強,那還是雙發動機。 德國的Bf 110,蘇聯的Pe-2,英國的Beaufighter屬於這類 要有空間裝第二雙眼睛(導航、搜索),裝雷達,做夜間戰鬥機,那也是雙發動機 比如說是美國的P-61,德國的He 219,跟那一狗票從輕中型轟炸機改過來的重型戰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7.186.7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90452622.A.BCE.html ※ 編輯: Piin (101.127.186.76), 03/25/2017 22:59:27
defenser: F4U:我好像有點強 (拖走) 03/25 23:35
efleet0714: 推,關於戰前驅逐機的發展史是個有趣的議題:) 03/26 00:00
cobrachen: 野馬不是美國需求的產物,是個純外銷版 03/26 00:08
野馬是外銷轉內用~ 砂礫中有珍珠的最佳典範(笑) 另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是自用轉外銷的傢伙.. P-39/P-63...原本是被陸航寄予厚望的攔截機,最後卻是在蘇聯人手上發光發熱的.. 最有趣的是P-63上面裝的正是沒有裝到P-51上面的V-1710二級機械增壓版, 原定用梅林的P-63B最後取消,連發動機都換回艾利生了。其中的主原因固然 是因為梅林產量不夠P-51用,但裡面應該也有American-build的情感理由... ※ 編輯: Piin (101.127.186.76), 03/26/2017 00:32:55
hgt: 如果是美國情感因素 那為何不把V-1710二級裝在自用的P-51 03/26 00:39
hgt: 而把梅林裝在要外銷的P-63 ?? 03/26 00:40
因為血統問題..另外P-51整合V-1710-119的時程有問題... F-82時代就改用V-1710了 ※ 編輯: Piin (101.127.186.76), 03/26/2017 00:53:13
defenser: P-63不是剛服役就幾乎註定都要給蘇聯人用了?既然只是軍 03/26 12:07
defenser: 援用物資,當然還是用本國貨組一組就好 03/26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