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心理學開山祖師佛洛伊德曾經說過:" 永遠別低估要求人服從的力量." 這名天才的直覺後來被Stanley Milgram 在耶魯大學證實了. 在實驗室中他要求實驗者在 一名陌生人上施加看起來足以致死的電流- 而65%的實驗者都照辦了- 即使他們眼前的陌 生人痛苦不堪. 如果一名和實驗者不熟悉的權威人士都能輕易地讓多數人進行令他們自己 也感到痛苦的實驗, 那身穿軍裝, 和他底下的大兵相處數月甚至數年的權威人士能產生的 效應將會大到什麼程度? 沒有戰鬥經驗的人傾向相信, 士兵開火最大的動機是"遭到敵火攻擊", 但在1973年美國對 老兵作的調查後發現, "收到命令開槍"才是主要因素. 但事情不是這麼單純- Milgram的 實驗如果是透過電話指示人電人, 那大部分的人都不會當一回事. 權威人士影響潛在殺手還有幾個因素在左右- 1. 權威人士和殺人者的距離 2. 對權威人士的尊敬程度 3. 要求力度 4. 正當性高低 1. 馬歇爾在調查後發現, 只要指揮官在士兵旁邊鼓勵開槍, 那幾乎所有人都會照辦, 但 當長官離開, 士兵的開火率又跌回15-20%. (很像本魯對長官會幹的事 哈哈) 2. Ben Shalit在訪談那麼多以色列老兵後, 得到的結論是- 如果指揮官聲譽卓著, 那他 底下的士兵欣然奉命開火殺敵的機率, 要大大高於那些名聲不佳或沒名氣的指揮官. 而 有威望的指揮官在前線, 這樣的部隊能撐在戰線的時間也遠高於庸將領兵的部隊. (所以名將是很有用的!) 3. 即使指揮官人在現場, 也有威望, 但若沒下達明確強烈的指令, 士兵可能還是不會殺 人. 美萊村屠殺就是這樣的例子- 卡萊少尉第一次下令是這樣:"你們知道怎麼做." 但他回來後發現這些女人小孩居然都還活著, 士兵回答他"我不知道你要我們殺掉他." 卡萊少尉說"不對, 我就是要你們這樣做." 接著自己拿槍先宰了幾個, 其他人才照辦. 4. 指揮官如果擁有正當的, 社會認可的權威, 就會對士兵產生更大的影響. 這是幫派和 傭兵的領導人的弱點, 但相反地- 身穿制服的軍官就能讓士兵更放心執行殺戮. 羅馬軍團之所以能橫掃四方, 除了武裝和陣型等物理因素外, 還有一點是他們領先周邊城 邦國家的要素: 領導統御. 羅馬人和希臘人的部隊都有國家和城邦賦予的政治正當性, 但 從基層士兵的角度, 他們指揮官擁有的正當性可能大不相同. 羅馬基層指揮官百夫長多半是從行伍出身, 逐級晉升, 已經證明自己的能力; 但希臘城邦 部隊的指揮官平時多半是由文人戰時轉任, 這些人想要將自己平時的政治正當性轉移到軍 事上並不容易. 在希臘的方陣中, 基層指揮官也必須執矛並擠在方陣中親自殺敵, 但羅馬 兵團自基層的連到高層都有一連串更有機動力的指揮官, 而他們主要的工作是在士兵後面 下令殺人. 大部分研究羅馬軍事組織的學者都會同意, 除了武器和陣型外, 組織內部的領 導統御讓羅馬軍團能達到一定的專業水準. 二戰和越戰就有相當多的案例, 是長官強烈要求士兵殺敵士兵才開火的. 而許多戰鬥失敗 是因為指揮官再也無法要求屬下犧牲(像是當年華倫斯坦和古斯塔夫的對決- 如果他願意 在傍晚繼續投入預備隊,那中歐史可能會改寫, 當然他還有其他考量就是). 當年有漫畫在 諷刺巴頓將軍, 一名士兵憔悴衣衫不整的地說"有膽子的是他, 但流血的是我們." 這是個 兩難困境, 前線指揮官必須眼看他的子弟兵流血哀嚎, 他必須忍受著良心的煎熬繼續作戰, 但他若心軟下令撤退, 整場戰鬥可能就此功虧一簣. 有個大家都知道的著名案例<The lost battalion of WW1>. 一次大戰紐約律師出身的營長 Charles White Whittlesey帶領屬於77師的一個營, 在一次作戰中被德軍包圍. 這支部隊 由死老百姓和國民兵部隊組成, 而營長的過人毅力和堅忍, 讓他們承受一次又一次的衝擊 和火焰噴射器. 他們在孤立無援的狀況下浴血奮戰了五天, 最後終於撐到援軍到來. Whittlesey少校之後因此壯舉榮獲榮譽勳章, 但少為人知的是- 他在戰後自殺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1.19.1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05478703.A.B65.html ※ 編輯: roy0204758 (218.161.19.127), 09/15/2017 20:31:55
jonathan836: 推 09/15 21:09
goodgodgd: 推,這一篇有當過兵的都應該非常認同,哈哈 09/15 21:31
b18902040: 如果把殺人改成割草或出操會更貼切。有長官時大家都是 09/16 15:46
b18902040: 做。有高官時會努力做。但沒有管在。爛部隊就出現了。 09/16 15:46
lingray: Whittlesey的戰役有拍成電影;The Lost Battalion,很慘 09/18 04:04
lingray: The Lost Battalion是1918十月打的,19年退伍,21年11月 09/18 04:12
lingray: 底死亡,看樣子PTSD很嚴重,心理陰影面積無限大.... 09/18 04:12
jimmy5680: 查了一下wiki,Whittlesey疑似跳水自殺後沒找到屍體QQ 09/18 12:39
roy0204758: 換成任何正常人都會相當自責吧 09/18 12:53
roy0204758: 畢竟大家都知道德國戰敗也是遲早的事 09/18 12:53
roy0204758: 這樣慘重的犧牲真的值得嗎? 相信這個 09/18 12:54
roy0204758: 問題在戰後會持續折磨那些前線指揮官 09/18 12:54
ImprovingMe: 如果不是每個部隊都堅持奮戰的話,那勝利也不會到來 09/18 23:29
roy0204758: 理性上能理解 但對那些親歷戰火的士兵 09/19 13:02
roy0204758: 情感上還是很難調適吧 09/19 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