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們已經討論過物理距離對殺人行為的影響, 但這無法解釋很多人在戰時的極端行為, 因 為情感距離也在當中扮演重要角色. 就殺人者能否認自己殺的是人這件事上頭, 文化距離 , 道德距離和器械距離一樣有影響. 而戰時雙方進行近距離戰鬥卻又僵持不下, 經常出現一種危險情況- 雙方開始熟悉對方, 彼此認識, 最後拒絕互殺. 一位德軍東線坦克兵Henry Metelmann的事蹟就是最好的佐證之一: 他老兄在一次戰鬥結束後, 看到兩個俄國兵從散兵坑爬出來, "我也朝他們走過去, ...他 們自我介紹完後拿菸請我抽. 我不抽煙的, 但也不好意思拒絕這個人情就抽了. 天啊... 這煙難抽死了, 害我咳老半天...我跟那兩個人聊了半天, 還跟他們說可以靠近我的散兵 坑, 因為有三個戰死的俄國兵在裡面. 我不敢說那三個人就是我殺的. 他們聽完後就想取 回那三個戰友的狗牌和薪餉簿...我也幫了忙. 當我們彎腰找東西時, 我們發現一本薪餉 簿裡夾著幾張照片, 我們三人就這樣看著照片...最後我們又握手, 一個俄國兵拍了拍我 的背, 然後他們就走掉了." 接著Metelmann被叫去把一輛半履帶車開回野戰醫院. 當他一小時後回到前線, 發現德軍 已經攻下那個陣地. 雖然他知道一些朋友陣亡, 但他發現自己更關心那兩個俄國兵的下場 . 最後他傷心地發現這兩個俄國兵因不願投降, 最後被德軍戰車碾死了. "我覺得非常難 過, 沒多久前遇上他們時, 他們把我當人看, 當同志看...最後他們因為兩邊都像神經病 一樣拼命才死掉, 這比我知道自己朋友陣亡還難過. 到現在一想起來還是很難過." 這種認同受害者的情形也能在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上得見. 這個過程其實比大部分人想到的 受害者認同綁架者還要複雜, 可分三階段- 1. 受害人逐漸認同綁架者, 2. 受害者逐漸降 低對危機處理當局的認同, 3. 綁架者對受害人的認同與連結逐漸增強. 在1975年的荷蘭Moluccan事件為最有趣的案例之一. 恐怖份子在狹持的火車上已經殺了一 名人質, 也挑好了第二名人質準備宰殺. 第二名人質是個記者, 要求先給家人寫封遺書- 他的文字實在太感人肺腑, 連恐怖份子讀完也難過的要命...最後他們實在對這個記者下 不了手, 只好改殺另一名人質. 這種認同過程有時也會以大規模的方式發生. 最著名的就是1914年的聖誕節停火. 多條戰 線上的英法德士兵放下槍桿子走出戰壕, 交換禮物, 踢足球, 甚至一起拍合照...而到了 新年甚至還有部分戰區依然處於停火狀態. 上述幾個案例, 就是雙方產生將心比心的情感, 而一切致力消除這種情感, 創造出心裡距 離的教育方法就是為此而生. 心裡距離可分成以下幾種: 1. 文化距離- 對方種族不同, 從而否認對方是人而下手. 2. 道德距離- 自己的道德觀更優越, 殺人是合理的, 像許多內戰中的私刑報復行動. 3. 社會距離- 在階級社會中, 一個階級都認為另一個階級稱不上人. 4. 器械距離- 就像先前提到的以熱顯像設備和狙擊鏡等其他足以提供心理緩衝距離的器 械, 讓人在殺人上沒有真實感, 得以否定自己在殺人. 1. 文化距離- 你不是人 我們之後會提到美國精神科醫生替海軍開發一套讓殺人者願意殺人的系統- 主要是看暴力 影片, 達到古典制約效果與系統性敏感度降低(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但這招也 整合文化距離的作用, "以便讓人認為他們將來面對的潛在敵人是一種低等生物"- Peter Watson. 正如同將人戴上頭套就能大幅增加殺人率, 文化距離也是一種能起到同樣作用的情緒頭套 . 雖然Ben Shalit 自己的研究顯示, 距離愈近就愈容易把對方當成同類, 但這種天生抗 拒感是可以減少的- 如果士兵能相信他的對手不是人, 只是一群低等生物. 否認敵人也是人的方式, 像是稱呼對方為gook, kraut, nip, japs(或是東方的支那, 黃 俄, 美帝走狗 : D). 除了用蔑稱外, 還有用數字稱呼敵人的方式, 像是殲敵數 body cou nt. 一位越戰老兵告訴筆者, 他認為殺掉北越兵和越共實在沒什麼, 不過就是踩死螞蟻一 樣, 原因就是殲敵數心態作祟. 近代製造文化距離的高手高高手大概非希特勒莫屬. 他宣稱雅利安人作為主宰人種(Uberm ensch)的責任就是將低等人種(Untermensch)清除乾淨. 希特勒的宣傳機器針對的是那些 年輕的德國士兵, 讓他們合理化自己被迫去執行的殺戮行動. 著名的美國戰史學家Trevor Dupuy的研究, 德軍在二戰期間全期造成英美部隊的傷亡比例 , 比英美部隊的效益要高出50%. 德軍士兵整體上, 毫無疑問地在二戰期間是超高效率的 殺人機器, 納粹領導人孕育出的種族與文化優越感為背後的原因- 但這也是他們的敗因之 一, 之後會詳述. 但這種文化距離也是把雙刃劍, 等受害者佔了上風, 也能輕易地用這種文化距離反殺. 在 全世界最後幾次解殖戰爭中, 被殖民者就用這種雙刃劍反撲. 美國是個相對下比較有平等意識的國家, 在戰時要讓人民擁有種族仇恨比較困難, 但在太 平洋戰爭中, 由於敵人是如此不同又陌生, 文化距離就能被有效運用- 當然也伴隨珍珠港 事件的道德距離. S. A. Stouffer的研究指出, 二戰期間只有6%的美軍對於殺掉同樣是白 人的德軍感到積極, 但卻有44%的美軍非常樂意"殺掉日本鬼子". 在越南, 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 因為當地的盟友在種族和文化上與敵人沒有根本差別- 起碼美國人分不清, 因此運用文化距離可能會有反效果, 因此在國家政策層面上盡量不強 調這點. 但即使如此, 依然難免會有一些因種族仇恨而迸發的慘案. 美國雖在傳統上更 能接納不同文化, 但還是有美萊村事件和伊拉克虐囚醜聞. 而在戰時, 釋放種族仇恨不過 是彈指間的事, 但仇恨將會持續幾十甚至上百年- 就像在敘利亞, 黎巴嫩或南斯拉夫的過 去或現在進行式一樣. 種族仇恨並不只存在於像黎巴嫩或南斯拉夫那樣的地方, 真相是我 們已經廢除蓄奴制一百多年, 但到現在還在努力壓制種族歧視. 2. 道德距離- 目標是神聖的, 怎會有罪? "我們攻擊心臟正在跳動的敵人, 卻遭詆毀, 污衊我們是嬰兒殺手, 女人殺手...我們也厭 惡自己的行為, 但這是必要的, 非常必要的. 現在已經沒有非戰鬥員這種生物了, 現代戰 爭就是總體戰爭. 前線士兵要不是靠著工廠工人和農夫, 以及背後每一位供給者, 是沒法 發揮功能的. 老媽, 我們討論過這個問題, 我知道妳懂. 我的部屬既有勇氣又有榮譽感. 他們的目標是神聖的, 他們在履行職責, 怎會有罪呢? 如果我幹的事是可怕的, 那麼拯救 偉大的祖國德國可能也是可怕的事." - Peter Strasser, 一戰的德國海軍飛船部隊中校指揮官. 該單位為軍事史上最早執行戰 略轟炸的單位. 道德距離是將己方的行為和目標正當化. 第一部分是將敵人定罪並譴責, 結果必定是懲罰 或報復. 第二部分是確認己方的目標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這些論述保護的- 敵方明顯是錯 誤的, 領導階層都是罪犯, 敵方士兵要不被誤導, 就是同流合污. 就像警察倚賴道德距離行使暴力行為, 戰場上也能如法炮製. 在美國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 戰爭中, 這種方法也有一席之地. 其實這招了無新意, 早在當年教宗登高一呼發動對伊斯 蘭世界的聖戰, 就用道德的正當性去說服歐陸騎士們加入十字軍. 正當的懲罰理由- 勿忘阿拉莫, 緬印號, 珍珠港, 911 確立敵人的罪行, 以及這種罪行所需要的懲罰或報復, 是最基本也廣為接受的正當手段. 這招實在太多人用過這裡就不提了. 要有具民意基礎的法律做靠山- 這些真理是不證自明的.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 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 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 1776年7月4日, 美獨反英份子宣布背叛英國母親, 再也不當堂堂正正的英國人(無誤) 確認己方的合法性與懲罰動機是一體兩面. 尤其在內戰中, 因雙方高度相似, 很難用文化距離行使暴力行為. 但道德距離在所有戰爭中都有被使用, 只是程度不同. 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夕的波士頓大屠殺, 提供了懲罰的正當性因素, 獨立宣言則代表具民意 基礎的法律靠山. 1812年戰爭在宣傳上則是保衛神聖家園的自衛反擊戰. 南北戰爭北方士 兵舉著終結奴隸制度的大旗; 美墨戰爭則是為了阿拉莫...例子實在太多就不一一列舉. 一般來說主張道德距離為主軸的戰爭比文化距離, 造成暴行的機率較低. 但這招的問題, 就是每個參戰國似乎都認為上帝站在自己這邊. 3. 社會距離- 我們是不一樣的人 1970年代時, 筆者還在陸軍82空降師擔任士官. 有一次在另一個營區的作戰室看到一張差 勤管制表, 但那張表有點不同- 上頭先列出軍官, 下面有一條分隔線, 下頭標名"豬仔表" , 豬仔表列出所有相關士官兵的姓名職級. 這種作法其實往往就是表達幽默而已, 也算常 見. 但這觀念代表的是軍官和士官兵間截然不同的社會階級劃分. 筆者自己從兵到軍官都當過, 在基地裡軍官士官和士兵都有不同的休閒室, 他們的妻子參 加的活動也多半是分開的, 基地內的住所也劃分不同的區塊. 我們必須先瞭解, 做一位下令讓朋友赴死的人有多困難, 以及下令光榮投降結束苦難有多 簡單輕鬆. 帶兵的要訣是- 優秀的指揮官必須真誠地(保持距離)愛護部屬, 但戰爭的弔詭 之處在於, 那些最願意將自己愛的人置於險境的人, 可能就是最能打勝仗的人. 部隊中之 所以要有社會階級結構, 就是要讓指揮官能夠下令讓部屬冒險赴死. 這種階級分化在英國- 或那些封建傳統更深遠的歐陸國家- 更突出. 筆者在英國進修時, 他的英國軍官同行都堅信(筆者也同意), 他們一輩子在英國階級系統的經驗是他們成為優 秀軍人的原因. 而在以往的年代, 社會距離的影響必然更強大. 當時幾乎所有軍官都出身自貴族, 一輩子 都在執掌生殺大權. 在拿破崙戰爭前的戰爭場面, 是出身自農村的泥腿子拿著矛或滑膛槍 , 看著對面另一個沒兩樣的自己. 這時我們就能理解, 這些基層步兵怎可能特別想殺害對 面相當於自己鏡像的對手? 因此大部分(在同個文化圈中)近戰的殺人行為都不是農奴或農 夫這些主要組成份子. 但社會的菁英份子組成的騎兵卻能在追擊階段造成大量傷亡- 除了 背殺的心理原因, 社會距離也能讓他們放手大幹- 你們這些步兵跟我不同階級, 我殺你沒 什麼不對. 4. 器械距離- 我沒看到人 一般來說, 社會距離這種方式在講究平等的年代逐漸消失了, 但另一種以科技為基礎的心 理距離正取而代之. 第一次波灣戰爭時, 時人以"任天堂戰爭"描述這種心理距離, 到了伊 拉克和阿富汗戰爭, 則轉變為"電玩作戰"- 都是一樣的東西. 就算在最血腥的步兵戰鬥中, 最近幾十年這種近戰型態也大幅改變了- 1980年代以後美軍 步兵多半是在夜晚作戰, 幾乎每一位士兵都配備了熱顯像儀或夜視鏡. 透過這些裝備, 士 兵只看得到一團綠色或各種溫度, 因此得到了一種非常有效的心理距離. 就算在日間戰鬥, 現代戰爭中也就像一位以色列戰車兵形容的一樣: " 你看到的畫面就像 電視螢幕一樣...我看到人在跑, 我就一陣按鈕狂按, 然後他就倒了. 就像看電視一樣, 我沒真的看到人, 這真是太棒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138.2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05994229.A.893.html ※ 編輯: roy0204758 (1.160.138.235), 09/21/2017 19:47:21
blakespring: 另一名人質:WTF... 09/21 20:01
blakespring: 最後兩段倒是挺有趣的 沒想過連夜視鏡都能影響 09/21 20:08
Ithilglaur: 狙擊鏡應該是屬於減少器械距離吧OAO? 09/21 21:23
roy0204758: 是 但提過就不提了 09/21 22:20
tony3366211: 有那記者寫的遺書內容嗎? 太想知道了 09/21 22:49
danielqwop: 所以現在改用手把也是有這樣的考慮嗎?just game 09/21 23:12
oasis172: 否定敵人是人的那段 讓我想到詹姆斯 布萊德利的書 飛行 09/21 23:19
oasis172: 小將 ㄧ本中所描述的日本軍教育軍人 美國人都是英美鬼 09/21 23:19
oasis172: 畜不是人 殺了沒有罪惡感 所以後來還衍生出吃戰俘的事 09/21 23:19
oasis172: 情來 09/21 23:19
roy0204758: 德日這種心態也導致他們始終得不到 09/22 01:46
roy0204758: 佔領區的民心. 雙刃劍其來有自. 09/22 01:46
lc85301: 把騎兵的追擊效率算在距離上感覺太牽強 09/22 08:20
seaEPC: 東木伯的硫磺島作品也有這橋段,西男爵救了個美軍傷兵,照護 09/22 09:08
seaEPC: 過程中讓其他日兵體會到原來美軍也是普通的,有母親的'人' 09/22 09:10
MotoDawn: 我在想記者是不是寫出師表or陳情表? 09/22 09:49
roy0204758: 以西方的背景 貴族騎兵和農民基本上 09/22 11:06
roy0204758: 是不同生物 作者這段我覺得是很合理的 09/22 11:06
wittmann4213: 反過來講,美軍在太平洋線的宣傳也有意的把日本人動 09/22 11:18
wittmann4213: 物化,畸形化,所以也發生過陸戰隊員拿了日軍顱骨, 09/22 11:18
wittmann4213: 回去當聖誕燈飾的離譜狀況。 09/22 11:18
wittmann4213: 拿二戰海報出來比,可以看出美軍宣傳:納粹是邪惡的 09/22 11:21
wittmann4213: 人,我們不能被他們統治;海陸徵兵站則貼了個標語:打 09/22 11:21
wittmann4213: 獵季節到了!!! 09/22 11:21
LUDWIN: 樓上的故事在巴斯的人體農場有提到,徵求骷髏頭找到一堆 09/25 00:32
LUDWIN: 死於1940年代的黃種人頭骨。。。=_= 09/25 00:32
Bastain: 好文阿 09/26 19:11
a1e: 這樣說來無人機駕駛應該也會因器械距離而更願意發動攻擊,但 09/26 23:46
a1e: 無人機駕駛的PTSD情況比一般士兵還更嚴重 09/26 23:46
katana89: 無人機那個是生活反差太大了 隨時在殺戮跟日常中切換 10/03 22:02
katana89: 反而是很大的身心負荷 10/03 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