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midha (東岐明)》之銘言: : : 美國與日本開戰,是民國30年後 : : 為什麼二戰期間, 日本四年無法亡華? : 所以中國抗戰能撐過四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除了抗戰軍民的無畏勇氣與犧牲意志, : 關鍵因素是在戰前德國合作與戰時蘇聯介入,美國是到後來才慢慢介入。 : 沒有德國與蘇聯的外力加持,中國不可能獨力撐過漫長四年苦戰。 關鍵是因為日本人不想(或者是認為蔣介石應該要投降了 所以認為蔣早該上談判桌跪安了 蔣死拖著不照日本人的條件來和談超越他們的想像) 幾個事實: 1. 日軍只要集中起五個師團,在中國戰場上幾乎從未輸過 2. 日本的軍工生產力遠遠超越中國 日本可以在兩年內湊出50個師團的裝備 50個師團足以應付佔領與進行決定性會戰的需求 3. 國軍的戰力是不斷下降中的 而在1945年以前 日軍的戰力下降其實還可以接受 4. 不到5000萬美金的蘇援陸軍物資與不多的德國軍售物資其實也撐不了多久 而1942年日本真要發動亡華作戰,蔣也是擋不住的。 -- 傳說中,日本二戰前與中時工業進步,二戰會打輸只是因為跟萬惡美帝打,跟其他國家就 不一定了。至於滿州之所以會被痛宰,只是因為我們的精銳那時都不在滿州…。 帝國陸軍曾經有關特演的相關計畫,由於1904、1918年都大敗俄軍,所以是可行的。 日本二戰工業生產量:鋼鐵 --戰車2515輛、火砲1.3萬門、迫擊砲11萬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0.138.1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07624787.A.258.html
ssarc: 現實不就是沒成功? 還有老蔣的思維和日本想法明明一樣,不 10/10 16:44
ssarc: 懂日本為啥會有那種妄想 (看看二戰末期老美對日本,日本有 10/10 16:45
ssarc: 上談判桌跪安嗎? 自己沒想過的事要求別人做? ) 10/10 16:46
Schottky: 樓上,日本也沒什麼跪安的經驗啊,所以只能瞎猜瞎試 10/10 16:59
Schottky: 二戰時的日本,尤其是陸軍,整個大戰略呈現無意識狀態 10/10 17:03
jason748: 既然日本人可以做到為何不想做? 10/10 17:27
kira925: 打一步算一步的不會想這麼多 而且打下來又不等同吃下來 10/10 17:33
kira925: 而且1942以後還分散去東南亞 10/10 17:33
kuma660224: 現實就194112以後,重點不是中國了 10/10 18:46
kuma660224: 亡華不是日本的戰略目標。沒石油沒橡膠。 10/10 18:47
kuma660224: 中國礦產多數在已落入日本手中的華北東北 10/10 18:49
kuma660224: 剩餘的中國,只要無力反攻就不算威脅。 10/10 18:50
kuma660224: 日本還靠發行中國佔領區的貨幣來支應戰爭。 10/10 18:51
kuma660224: 日本可能不會亡華。畢竟利益也不大。 10/10 18:54
kuma660224: 就拖著就好。問題是另一邊海上被美國打爆。 10/10 18:55
kuma660224: 國府能不認輸,很大原因也是美國參戰後援助 10/10 18:57
godivan: 天皇一直對中國戰場無法結束很不滿 10/10 19:19
godivan: 國府在 41年以前是跟美國關係不大 10/10 19:20
godivan: 40年武漢會戰結束後,戰力就分散(應該說日軍從來沒有通盤 10/10 19:22
godivan: 計畫) 10/10 19:22
Lucianbear: 應該是搬日俄戰爭的經驗?(打到受不了就上談判桌) 10/10 19:28
AaronWang: 就算美國不參戰,仍然有abcd包圍網,日本一樣被石油禁 10/10 21:17
AaronWang: 運,1942日本要亡華?不太可能。 10/10 21:17
kuma660224: 亡華也沒石油,反而擴大戰爭得消耗更多石油 10/10 21:41
hazel0093: 我覺得比較像是金跟南宋的狀態 10/10 22:14
hazel0093: 國府如南宋 日本如金 美國如蒙古 10/10 22:14
hazel0093: 金要對宋打一場勝仗很簡單,但是要消化宋的國土充實實 10/10 22:16
hazel0093: 在很困難 10/10 22:16
kuma660224: 最理想其實類似石原的不擴大。 10/10 22:57
kuma660224: 鞏固滿州安全就好,不入軸不再擴張到被禁運。 10/10 22:57
kuma660224: 休養生息拖到冷戰,美國可能聯日制蘇。 10/10 22:57
kuma660224: 但能這樣想的被排擠上不了大位或怕被幹掉 10/10 22:58
ChoshuArmy: 接受李頓調查的結果其實就可以了,但自己人不要啊XD 10/10 23:33
EvoLancer: 軸心國本質上就是日本人為了避免孤立創造出來的 10/10 23:34
apple30: 發這篇小心又被叫成皇民 10/11 00:15
Schottky: 不會的,大家都知道圖帥是俄國人 10/11 00:18
gogogygy: 簽名檔就嘴了皇民,怎麼可能被誤認呢 10/11 01:00
hizuki: 1.後面能湊齊嗎?2.才哪裡一次搞來?4.日本開始動員了? 10/11 02:08
cobrasgo: 打完是要佔領的, 先生… 10/11 06:55
cobrasgo: 戰線拉長就是要分兵來守,補給線也是會愈拉愈長 10/11 06:57
cobrasgo: 除非能像打電動一樣,打下來後賞錢賞米忠誠度就100,不 10/11 07:01
cobrasgo: 然你就是要分出人力物力來佔領。不然你集結5個師團要怎 10/11 07:01
cobrasgo: 麼保證補給線的通暢與安全? 10/11 07:01
cobrasgo: 地大對中國在初期是劣勢,在後期對日本就是劣勢 10/11 07:02
cobrasgo: 回到亡華這兩個字, 我反而覺得當初的原意是擊潰而不是 10/11 07:06
cobrasgo: 指完全佔領 10/11 07:06
cobrasgo: 擊潰和完全佔領完全是兩回事 10/11 07:09
tony3366211: 以前都是條約戰爭啊,這可能是東亞最早出現總體戰的 10/11 08:16
tony3366211: 戰爭模式吧 10/11 08:16
colin1120: 就算賞錢賞米忠誠就100 中國戰線大概也會賞到日本破產 10/11 08:20
kira925: 這篇講的與實質佔領不一樣阿 10/11 08:23
kuma660224: 亡華應該不是指擊潰,否則早在松滬後主力就潰 10/11 09:19
kuma660224: 起碼要擊潰後,政治上屈服簽約同意附庸化 10/11 09:19
teasy: 日本原先以為蔣介石主力潰敗後就會附庸啊,哪知蔣死不投降 10/11 13:07
T50: 其實都對,問題在日本沒辦法再離開日本兩千公里外展開軍團 10/11 14:08
eszerfrm: 照這道理,德軍也是擊潰了蘇聯,沒想到史達林死不投降? 10/11 14:49
eszerfrm: 實際上比較趨向日本在作戰時沒有真正的方向 10/11 14:51
eszerfrm: 只想著打勝仗,贏到哪打到哪,打不通就投更多兵力想一 10/11 14:52
eszerfrm: 次結束(一號作戰) 10/11 14:52
eszerfrm: 打到一號作戰之後就只能維持守勢而已了 10/11 14:53
kuma660224: 中蘇都是國土太大,主力潰了還能空間換時間 10/11 17:58
kuma660224: 時間換兵力,重生出新的雜魚部隊。 10/11 17:58
kuma660224: 法國投降的早,是因為知道英國想抽手。 10/11 18:01
kuma660224: 德軍閃擊速度也不是日本蠶食中國能比。 10/11 18:01
kuma660224: 法國看了先前進展,加上盟友跑路,直接絕望 10/11 18:01
EvoLancer: 阿登森林之後 我是盟友也想早點跑路 10/11 18:16
kuma660224: 德軍能爆衝多佛海峽斷後路時,盟友先慌了 10/11 18:20
jardon: 因為他們覺得這不是侵略戰爭 是把亞洲人從老外手中解放之 10/11 19:30
jardon: 舉 蔣應該要體認這點一起加入行列 10/11 19:30
jardon: 要像汪和那些一同參加大東亞共榮圈會議的領袖一樣 10/11 19:31
AaronWang: 結果對待中方人民,比西方外人還差 ! 10/11 20:42
saltlake: 自己人對待自己人經常是比較"熱血"的 自己人咩 別計較:p 10/11 21:46
kuma660224: 中國戰場一直跟解放西方殖民說法沒有關係吧 10/11 22:44
kuma660224: 那說帖是用在南洋東南亞為主。 10/11 22:45
kuma660224: 30年代日本對中國說法是蘇聯共產黨才是敵人 10/11 22:48
kuma660224: 日中可以聯手抗蘇,即使佔領滿州的石原 10/11 22:48
kuma660224: 也是這樣想,可是中國根本不可能承認滿州國 10/11 22:48
kuma660224: 中國有龐大縱深與雜魚兵海,不想屈服。 10/11 22:50
kuma660224: 日軍各爭軍功優先,沒有整體國家戰略可言。 10/11 22:51
kuma660224: 日中抗蘇只是部分看法,大部分無腦打了再說 10/11 22:53
kuma660224: 贏了就能逼政府追認。不利就加碼。 10/11 22:53
kuma660224: 政府外交運作空間全被前線獨斷的戰局牽著走 10/11 22:55
chungrew: 所以參考樓上說法,日軍其實並非沒機會滅亡國民政府? 10/12 02:25
chungrew: 假如日軍一開始就有一個由中央主導的完整『亡華』計畫 10/12 02:25
chungrew: 以總體戰的方式,充分動員日本兵力,(當時陸軍最多時 10/12 02:26
chungrew: 曾達到550萬人,可見日軍有一定的戰爭潛力) 10/12 02:27
chungrew: 然後提早趁國民政府尚未準備好,918事件後就全力侵華 10/12 02:28
chungrew: 那麼國軍的裝備、訓練都未跟上 10/12 02:29
chungrew: 也還沒有在四川、雲南部署、安排好 10/12 02:30
birdy590: 真要做辦的到 但底下的賭鬼們不會滿意這種收益 10/12 03:02
eszerfrm: 問題點是,物資的戰略跟對中國的戰略是互斥的,滿洲事 10/12 03:05
eszerfrm: 件之後老美就封鎖油品了,日本要油還是要往南洋走 10/12 03:05
eszerfrm: 如果先打太平洋線,又會分散兵力跟拉大防線範圍;如果 10/12 03:07
eszerfrm: 直接打中國,沒有足夠的戰略物資(油)打下來 10/12 03:07
birdy590: 絕對國防圈裡大部分島嶼可都是沒油的 10/12 03:07
eszerfrm: 全部兵力也就550萬,扣除掉機械只會更可悲 10/12 03:08
birdy590: 然後為了維持這麼大的海域 這才是真正燒油的地方 10/12 03:08
eszerfrm: 我記憶日本是為了戰略物資才打南洋的 10/12 03:10
birdy590: 打中國為啥需要這麼多油?如果道路差 應該會是獸力為主 10/12 03:10
eszerfrm: 不然打中國也是越打越窮 10/12 03:10
eszerfrm: 戰車貨車都要,飛機也要油,船也要油 10/12 03:11
birdy590: 資源是名義上的解釋 但一旦失控以後賭鬼思維就接手了 10/12 03:12
birdy590: E.g. 新幾內亞有啥資源 10/12 03:12
eszerfrm: 重點還有糧食跟軍事原料(橡膠?) 10/12 03:12
birdy590: 糧食是絕對沒有 多數島嶼改行農夫都要餓死一大半 10/12 03:14
birdy590: 糧食都靠船運 這不但不會賺還會耗更多油 10/12 03:15
kira925: 如果日本有一個完整的亡華計畫確實有可能 但是沒存在過 10/12 08:38
EvoLancer: 野戰部隊還好 但航空隊絕對是用油大戶 即使艦艇兵相對 10/12 09:45
EvoLancer: 沒戰事 但日常巡弋跟運補還是免不了 一戰後的船大多是 10/12 09:46
EvoLancer: 燒油的 而且這還是軍事行動 國內產業沒油也很慘 根據 10/12 09:59
EvoLancer: 當時油耗 大概1943年就會一滴不剩 所以拖到1941年底已 10/12 10:00
EvoLancer: 是拖到不能再拖了 10/12 10:00
kuma660224: 松滬很靠那一堆航艦巡洋驅逐的火力 10/12 12:04
kuma660224: 不想燒油,就別想打的漂亮。 10/12 12:05
kuma660224: 若只靠大量動員拼海量人力,那更不利日本。 10/12 12:05
kuma660224: 因為中國就是人多...汗。 10/12 12:06
kuma660224: 越海運輸與軍工生產也是需要大量燃料 10/12 12:07
kuma660224: 野戰陸軍本身燒油不多,但支撐它的海空掩護與後勤運 10/12 12:08
kuma660224: 輸,仍得一直燒油。 10/12 12:08
Schottky: 當時中國人口大約是日本八倍,我聽過蔣公的小故事(略) 10/12 12:09
kuma660224: 工業國要發揮自己火力與運輸優勢,戰場以少換多,更 10/12 12:11
kuma660224: 消耗資源是必然的。 10/12 12:11
EvoLancer: 海軍船艦在1930年代逐漸將以前燒煤蒸氣渦輪改成燒重油 10/12 14:42
EvoLancer: 的鍋爐 日本對石油的依賴性只會更高 10/12 14:44
x61s: 光用你分析紅軍戰略態勢的慣用說法來看這篇 吐槽點就夠多了 10/27 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