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tw/2017/12/blog-post_15.html -- 麻六甲的三國時代 在波斯灣控制了荷姆茲(Hormuz,1507,1515再次攻占)、在印度取得數個根據地後 (1510取得果阿[Goa],此地日後成為葡屬東印度的統治中心),1511年,葡萄牙接著攻佔 麻六甲。由此葡萄牙人得以在西方控扼波斯灣、紅海的入口,在東方掌握交通樞紐麻六甲 海峽,掐住東西交通的渠道、徹底擁有印度洋上的制海權,以及,壟斷(尤其是香料)貿易 ──雖然如意算盤打得好,但葡萄牙人並沒有真的就此完全控制了麻六甲海峽。這一方面 是因為原本的麻六甲王室並未被消滅,雖然被葡萄牙人到處追趕輾轉逃難十分狼狽,但終 究在柔佛(Johor)重新站穩了腳跟。另一方面,原本作為貿易中心的麻六甲被異教徒控制 ,穆斯林從此杯葛該城的貿易,香料貿易集散從此分散他處,反而促使其他港口蓬勃發展 。這當中日後勢力最強大的,則是亞齊(Aceh)蘇丹國。 柔佛蘇丹國曾屢次擊退葡萄牙人,甚至在1525年對葡萄牙人進行反擊,一度包圍了麻 六甲;但在1526年的戰役中卻被葡萄牙人重創,首都遭焚毀,王室被迫逃離。1536年,葡 萄牙人逼得柔佛簽訂城下之盟,雙方的敵對行為才暫時停止。此時海峽兩岸各個城邦海港 正密切注意著亞齊的興起:1537年,3,000名亞齊士兵突然襲擊了麻六甲(結果失敗)。麻 六甲海域從此進入了「三國」時代──勢力最強的一方總是要防備次等強國的聯合打擊; 葡萄牙與柔佛間之所以能握手言和,正是因為亞齊之強必須他們聯手對抗。這個聯盟依靠 柔佛及其馬來盟友的實力,曾在1539年大挫亞齊;敗方據說損失了一萬三千五百人,160 艘船的艦隊在大戰後只殘存14艘。但到了1547年,亞齊的實力又更上一層樓,再度包圍了 麻六甲,正面向葡萄牙人下戰帖──這戰書是亞齊人用俘獲戰俘的鮮血寫成。包括柔佛在 內的許多馬來人(八千人,戰艦三百)齊集麻六甲左近,表面上是履行盟約,實則隔山觀虎 鬥,準備跟在勝利者後方撿好處。結果亞齊卻是雷聲大雨點小,緒戰不利後便撤走,沒得 便宜撿的馬來人只得灰溜溜的跟著撤 。 1551年,這回換葡萄牙的盟友手癢。柔佛聯合其他馬來盟邦被地裡對葡萄牙人下手, 拿遠征亞齊當幌子,不想柔佛內部卻有「柔奸」向葡萄牙人通風報信;當戰船兩百、戰士 五千人抵達麻六甲時,葡萄牙人早已嚴陣以待。一度攻佔堡壘不成,柔佛損失勇士八百, 只得把葡萄牙人圍困起來;圍城並沒有持續太久,耳聞葡萄牙援軍即將到來,馬來人腳不 爭氣的拔腿溜了──儘管這不過是葡萄牙人散播的謠言。 1564年,還把柔佛看作葡萄牙盟友的亞齊先是重創柔佛,將其蘇丹擄走,隨後便在 1568年第四度出師麻六甲;這回看來是動真格的:3艘雙桅船、4艘大船、60艘帆艦以及三 百多艘小船組成的艦隊搭載了一萬五千餘人,浩浩蕩蕩的開往麻六甲。兵者詭道,亞齊派 出的使者向葡萄牙人扯謊,說艦隊的目標是爪哇島上的淡目(Demak);葡萄牙人壓根不信 ,一翻拷打下使者招認實情,手足被斬掉砍成人棍,屍體奉還。御駕親征的亞齊蘇丹初時 還裝模作樣的說要同葡萄牙人買大米,接著便卸下攻城大砲,把麻六甲包圍起來。一千五 百名葡萄牙士兵堅守城池,使攻城方付出了四千人的代價,亞齊人只得再度撤退,而葡萄 牙人的柔佛盟友才姍姍來遲。饒是如此,亞齊恨極柔佛助紂為虐,1570年再度兵臨柔佛河 上一番報復,燒殺擄掠揚長而去。1573年,亞齊艦隊洗劫了麻六甲郊外,但學了乖,沒敢 頓兵堅城之下;1575年則暫時包圍了麻六甲後隨即又撤離。1577年,13艘船組成的葡萄牙 艦隊與150艘亞齊戰船在新加坡水道附近遭遇,一番激戰後亞齊再度撤離。對葡萄牙屢戰 屢敗,亞齊再度拿對方的脆弱盟友開刀,1579年打爆了柔佛人的親戚兼盟友霹靂(Perak) ,1582年又對柔佛動粗,給葡萄牙援軍強勢勸回。 1586年柔佛又對盟友動了手──不滿葡萄牙人霸佔貿易利權的企圖,柔佛憤而封鎖麻 六甲,圍城中的葡萄牙人則陷入饑荒。在柔佛背後撐腰的是亞齊。葡萄牙人見狀,決心先 弄死最弱的對手;1587年,葡萄牙艦隊直搗柔佛。八千名馬來人守軍雖然不無抵抗,但僅 僅防守了兩個月便撤離都城;而在葡萄牙人的最後一波進攻當中,四百人僅只損失八十。 無論如何,柔佛與葡萄牙鬧內鬨,亞齊樂得看敵人自相殘殺,便給葡萄牙發去賀信慶祝勝 利 。 恢復冷靜的柔佛重拾與葡萄牙聯手的策略,在1599-1603年間曾逼迫亞齊退出阿魯 (Aru)。但在16世紀末,情勢起了變化;英國、荷蘭等新一波的殖民勢力也來到了東印度 ,這些新教國家到處打劫葡萄牙船隻,打擊其舊教敵人。葡萄牙因而想與亞齊言歸於好, 只要亞齊願意出手修理荷蘭人;但亞齊同時也仍然懼怕與柔佛聯手的葡萄亞,雖然出手, 修理的盡是柔佛蘇丹。倒是柔佛人見異思遷的快──1606年,搶在亞齊之前,柔佛先與荷 蘭人建立了同盟關係;這個聯盟相當堅定,此後柔佛幾乎總是護著荷蘭,與葡萄牙為敵 。 但是荷蘭人在東印度的霸權尚待時日。1607年,亞齊英主伊斯坎達爾‧幕達 (Iskandar Muda)即位,目標對準柔佛。1613年亞齊重新征服阿魯,同年又擊敗柔佛,再 度擄走柔佛蘇丹。儘管柔佛人隨即驅離了亞齊駐軍並且與周遭數個馬來城邦建立同盟,仍 然難以阻擋亞齊軍威:1614年亞齊在Bintan擊敗葡萄牙艦隊,儘管1615年沒能成功拿下麻 六甲;1617年攻克彭亨(Pahang),並俘虜其蘇丹;1620年攻克吉打(Kedah);1623年又再 度攻陷柔佛並洗劫其都城 。伊斯坎達爾(Iskandar),即亞歷山大(Alexander)之意;在馬 來人的歷史傳統中,亞歷山大(Iskandar Dzul Karnain, Alexander the great)的三個 兒子分別繼承了三個帝國的統治,其一是西方的羅馬(Rum,實際上指的是伊斯坦堡的鄂圖 曼土耳其),其次是東方的中國,而老三則統治了柔佛 。看來這征服者後裔的稱號要被亞 齊給奪去,假如伊斯坎達爾能消滅掉麻六甲的葡萄牙人的話。1626年,亞齊開始作最後準 備,並於1628年先占領了麻六甲海口附近的小島。1629年7月,246艘艦艇組成的大艦隊搭 載19,400人,舳艫千里航向麻六甲,幾乎遮蔽了整個海面;其中48艘划槳艦(galley)比歐 洲的同形艦還大。 但是亞齊蘇丹卻作了令人納悶的決定。他派出了一位艦隊司令(laxamana)和一位未來 的麻六甲首相(perdana menteri, ‘prime minister’)擔任指揮官,卻未指定誰全權指 揮,這兩人從戰役一開始就各種爭權奪位;更奇怪的是他令艦隊司令去指揮陸軍,卻讓另 一名指揮官管理艦隊。亞齊的先遣部隊約四五千人成功的攻取了麻六甲的外圍陣地,卻在 葡萄牙人的逆襲下傷亡慘重,被迫撤回船上,陷於恐慌之中而未能及時脫離險境──當時 正是低潮,起錨的亞齊艦隊擱淺,在河道中整整被困了七天。10月末,5艘大型帆艦、5艘 小型帆艦(pinnace)、6艘划槳艦、40艘叭喇唬(Prahu),以及一艘裝載著攻城火砲的浮筏 (pontoon)組成的葡萄牙救援艦隊到來,隨即封鎖了河道的出海口,日夜不休的向困在河 中的亞齊艦隊發動砲擊。在迅猛的火力之下,亞齊人拋下船艦,約有五六千人逃入附近的 叢林中,而戰死者約莫四千人;亞齊的艦隊司令以及旗艦,「世界之法輪」(Cakra Dunya, wheel of the world)被葡軍俘獲,另一名指揮官則當場戰死。即便在歐洲人的標 準裡,「世界之法輪」也是艘難得一見的龐然大物,將這艘戰利品運回歐洲的葡萄牙人張 皇其事,給他改了個名字,「世界的恐怖」(terror of the world)。在最後的反擊中葡 萄牙僅僅陣亡66人 。 除了指揮機構的紊亂以及指揮官的致命失誤之外,給西方人深刻印象的亞齊戰艦其實 也有不少缺陷。雖然這支艦隊幫助亞齊數度征服其鄰國,而且在歐洲人的標準裡也十分可 觀──大型划槳艦約有百艘,每艘能搭載四百人,比西方划槳艦還巨大,最大型的甚至能 搭載六百至八百名槳手──但在火力上,亞齊的划槳艦卻明顯不及歐洲同儕。其中許多沒 有火砲,只憑弓箭標鎗擲擊;即便是較大型的槳艦上也只搭載四門火砲,發射的彈丸最多 重40磅(約18公斤)。相較之下,16世紀地中海中的划槳艦一般不過兩百人,即便是最大型 的也只搭載三百餘人 ;但這些划槳艦上搭載的火砲最大彈重就已經在30-50磅之間:典型 的威尼斯划槳艦載砲五門,其中最大的彈重52-55磅,其次則為一對12磅砲,再其次是一 對5-6磅砲 。更糟的是,相對於帆艦,槳艦的優勢──機動力,在亞齊的划槳艦上卻被大 大的削弱了;一來船體太過笨重,二來槳的設計不良,槳手必須憑自己的力氣站立操持如 鏟般笨重的槳,不像歐洲的槳艦艦身上有支柱作支點,划手坐著靠腰力划槳。槳艦的速度 有賴於所有划手整齊一致的作動,免得浪費體力在無效動作上。歐洲在16世紀以後熟練槳 手越來越不敷運用,因而採取三、四人划一槳的設計,藉此保持步調一致 ;亞齊的槳手 卻是人手一把各划各,最多也只是兩人一組用一把槳。就別提亞齊船上還搭載的特殊終極 陸戰兵器了──亞齊槳艦上都還能搭載至少一頭戰象! 相較之下,葡萄牙人的帆艦在防守時卻有極大優勢,即便被敵艦團團圍住也不驚慌。 雖然亞齊的槳艦體積龐大,但在歐洲典型的槳艦載重噸位也不過兩百多噸 ,亞齊槳艦最 大似乎也很難是這個數字的一倍以上,或者不超過四五百噸。但在整個16世紀,葡萄牙帆 船的噸位卻穩步上升──最初的三十年內航向東印度的葡萄牙船平均大約有四百噸,但到 了世紀中葉噸位已經增加到了六百至一千噸,16世紀的最後二十五年果阿甚至在建造兩千 噸的巨艦。帆艦不僅體積大,船體本身也提供了比槳艦高好幾個頭的作戰平台,居高臨下 有優勢不說,大體積還提供了搭載火砲的空間。帆艦或許在速度、機動性方面沒優勢(不 過,亞齊的槳艦在這方面優勢也有限),但裝備在兩舷的火砲正好應付四面八方湧上的敵 人;海戰最害怕敵人的砲彈從船頭貫穿至船尾(所謂的raking fire),因為這樣帶來的殺 傷遍及全船,遠大於從船側貫穿。1604年頒發的訓令中規定葡萄牙帆船(Carrack)至少要 搭載28門火砲,其中至少20們必須是重砲;某些船甚至搭載了32門火砲。儘管一般來說政 府訓令只是具文,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葡萄牙船艦大半只搭載22-25門砲,而且其中很 大比例只是較輕型的八磅砲 。葡萄牙人大船配輕砲的策略,在17世紀遭遇小船配重砲的 英國、荷蘭船隻 時吃了大虧,但作為人員殺傷的利器對付亞齊槳艦,看來是綽有餘裕。 這場完敗使得亞齊的擴張勢頭中輟。此後亞齊只發動過兩場對外遠征(1630-31, 1635),都是為了鎮壓彭亨的起義,而蘇丹伊斯坎達爾‧幕達,曾經的「亞歷山大」,接 著謝世(1636)。他的繼位者雖然也是「伊斯坎達爾」(Iskandar Thani),但再沒有對外征 戰的出色偉績。亞齊的王權並不十分穩固,伊斯坎達爾‧幕達在國內行高壓統治,他能向 外馬不停蹄四征不廷有賴於集權專制;但在他死後,亞齊貴族見有明擺著教訓在,採取各 種措施對王權多方限制。從1641年到1699年,接連扶上皇位的是四位女王,王位淪為國家 的象徵,中央的實權操縱在貴族的寡頭政權手中,他們甚至恣意更換、迎立不同血統的外 人作蘇丹──1699-1838年間的11個蘇丹當中,有3個阿拉伯人(1699-1726),2個馬來人 (1726),其餘6個是武吉斯人(1727-1838)。這個政權也從此遁入孤立主義與世無爭的氛圍 ,直到19世紀 。 另一方面,葡萄牙人的輝煌日子也到頭了。困擾亞洲本土政權的歐式稜堡,荷蘭人盡 有辦法破解;葡萄牙人堅船利砲,荷蘭人比之更船堅砲利。雖然也大費了一番周章,連續 多年斷斷續續封鎖麻六甲的荷蘭人終於還是在柔佛盟友的幫助下痛下殺手,經過半年多的 圍城後,在1641年拿下麻六甲 。麻六甲海域的三國時代也就此進入尾聲。荷蘭人用武力 優勢保證區內各城邦的安全,以此交換特產品(主要是錫礦)的貿易特權,從此逐漸確立其 獨霸整個東印度的政經地位 。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0.244.16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13278512.A.C02.html
dfgtyu0000: 推特別歷史 12/15 08:47
s51101: 跟三國一樣 最後的勝者都不是任何一方 12/15 08:54
Stabberlol: 不太一樣吧,晉的骨子基本上是魏,換頂層的統治者而已 12/15 08:57
Stabberlol: ,這完全是荷蘭稱霸 12/15 08:57
kuma660224: 荷蘭雖小,17世紀黃金時代不是說假的 12/15 09:11
kuma660224: 荷蘭連鎖國的幕府都特許它來貿易。 12/15 09:12
a910343: 優文推推 12/15 20:00
reinherd: 優文 12/18 00:40
reinherd: 好奇當年東南亞 印度 阿拉伯的火炮品質怎樣? 12/18 00:40
亞齊為了挑戰葡萄牙曾經要求俄圖曼土耳其提供火砲與操砲的技術人員,1568年 的圍攻當中據說有四百名土耳其人參與。所以至少不會比土耳其差太多吧。
vandervaal: 印度的話我記得吉米兄弟的馬拉塔系列文有提過 12/18 02:16
※ 編輯: Nomic (42.71.45.189), 12/18/2017 16: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