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tw/2016/08/blog-post_7.html 這篇部分內容很久以前有討論過了,主要是新增了滿州硬弓的部分。 -- 後金的戰術編組與其源頭 與明代人所想像的相反(或許也與現代許多人所想像的相反),晚明與明兵交手的女真 人,或者說是努爾哈齊麾下的建州女真,其得意戰技不僅僅是騎射,下馬步戰更是一絕。 徐光啟說:   「奴之步兵極精,分合有法;而談東事者但以為長於弓馬而已。總由望敵先奔,至於 今未能知彼故也。」 不過薩爾滸之戰明軍大敗後,對於後金的能耐,部分士大夫倒還能清醒的認識。這可 以從以下記載看出:   「頃見新略,書謂奴(努爾哈齊)步善騰山短戰,馬兵弱;北關(葉赫,海西女真四部 當中最後一個被努爾哈齊兼併者)馬兵最悍,步兵弱。故奴畏北騎,北畏奴步。」  「北關白羊骨(葉赫首領)輩曰:『我畏奴步,奴畏我騎,力相抗也,技相敵也。』」 建州騎兵步戰的威力,與隊形及戰術有關。其基本隊形是「編五牛彔為一隊,行則一 路,止則一處,依次而下,戰則攻一處。披長厚甲者,執長矛及長柄大刀戰於前,披輕網 甲者持弓箭從後射之。所選精兵騎馬立於他處觀之,見有不勝,相機助戰。故每戰皆能取 勝。」 。 根據日本學者三田村泰助的考證,早期一牛彔有兵10人,五牛彔為50人 ;不過隨著 努爾哈齊的實力逐漸壯大,牛彔中的丁口數以及披甲的士兵數也逐漸增加,天命三年 (1618)以後每牛彔中披甲的壯丁已經達到50名,隊中人數是否還是以五牛彔或者50人為準 ,並不清楚。但在薩爾滸之戰中,「汗(努爾哈齊)命不足千人之一半下馬步戰」、「我軍 停止仰攻山巔,下馬步戰」、「命半數兵下馬,擐重甲者執長矛及大刀在前,輕甲者自後 射箭。另半數兵騎馬殿後,向山上行,以圍攻其大山。」等等記述則說明,任務三分的戰 術本身並未隨著兵數增加而變動。其實我們展開地圖,滿州人發跡之處是在一片重山峻嶺 之中,女真諸部在此種險要地形中早已習於構築城塞,故而其戰術發展的重點擺在攻城戰 與山岳戰方面,而非能大規模展開兵力的會戰、野戰也就不足為奇;兵力既然難以展開 ,騎兵的側翼配置與迂迴戰術少有施展餘地,後金因此更注重如何增加正面的防禦力以奪 佔山頭,或者事先埋伏於山巔。這在薩爾滸之戰的相關記載裡描述得很清楚: 上圖:《太祖實錄戰跡圖》〈太祖破潘宗顏營〉,畫的是薩爾滸戰役時,努爾哈齊揮 兵仰攻裴芬山的當口。圖片正中央可以見到一名持大刀的後金兵翻倒明軍車盾攻進敵陣, 後方有數名弓箭手掩護,再後方則是向前方支援的騎兵。   「右翼二旗兵即渡界藩嶺南側河進擊,遇界藩山嘴之敵,以槍箭迎戰之,不移時,擊 潰敵兵,由此追擊,逼敵登頭欽山。殺敵至該山頂,天已昏黑。」   「時明兵於薩爾滸山上立營,槍炮布列就緒。我軍仰攻,勇猛直前,衝殺入敵陣,刀 劈箭射,少時盡殲之。」   「先行之達爾漢侍衛及阿敏貝勒所率之兵,於當日晨時見明軍入山谷前來,即設伏於 瓦爾喀什山前溝谷中,欲俟明師過大半,截擊其後。待其二營兵已過,即入其後砍殺。」 而在有了制高點的優勢之後,向下衝擊便銳不可擋: 「…增派千名甲兵登山相助,由上往下衝擊。」   「(努爾哈齊)觀明兵營地曰:『我軍先取山嶺,自上向下衝擊。照此進擊,其(明)兵 必敗!』」 「明軍見大貝勒(代善)之兵,即登阿布達哩山。時大貝勒欲親率眾軍先據山巔,自上 往下衝擊。臨行,弟四貝勒(皇太極)謂其兄貝勒曰:『阿哥宜率大軍監視於後,然後前來 ,由我先率兵登山,往下擊之。』大貝勒曰:『所言甚是,如此,我即率兵出其西,爾可 領右翼兵往取山嶺,向下衝擊。爾勿違我言,不得隻身入陣,可立於後督戰。』言畢遣之 。四貝勒率右翼兵自山巔向下衝擊時,親率身邊精兵三十人,超出眾軍,先入陣射殺,致 使明軍未及多放槍炮焉。」 後金兵能施展硬是搶奪山頭的戰術,一方面靠的是前鋒盔甲堅厚,另一方面則是拜後 勁射藝高超之賜。程子頤說後金兵的盔甲「堅凝似玉,雖貫札之鋒亦不能入」 ;徐光啟 轉述倖存明兵的話則是如此說:   「臣又見在遼回還人等,言賊(後金)兵所戴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鐵。馬亦如之 。故(與朝)鮮營對壘,被奴步兵驟進,將拒馬木登時撤去;鮮兵非無銃箭,而無可奈何者 ,甲堅固也。」 為後金打造盔甲的匠人不少,根據朝鮮的情報,「奴寨北門鐵匠居之,專治鎧甲;向 亦聞其鐵工所居,延袤數里」。甲仗堅好則來自於後金對品質的堅持,八兩的鐵打造成甲 片只剩三兩,不惜工本。程子頤言:   「就煉造箭甲一事言之,奴之煉鉄也,始以石灰,繼以馬糞,淬以藥水,或淬以豬羊 之血。每一甲片以八兩為率,五人持錘,冷端繼下,不令偏勝,煉至三兩而止。騐以頓跌 ,一跌而高起尺許者入用。聽其聲而[口煞][口煞]者為不足,嗤嗤者為已拈,丁丁而清亮 者為合式。甲主堅,箭主銳,既成而試之,挽以鈞石之弓,箭不挫鋒,甲不頓痕,受上值 。非是則殺無赦。」 不但透過自由落體、敲擊的音色等等方式來篩選不良品,甚至還把成造的甲與箭來個 自相矛盾,要工匠拿命來作品質擔保。不單是盔甲精堅,就連箭矢也是「犀利如槍,穿札 貫甲而鋒不頓」。好箭再加上射法精熟,「矢無虛發,發無不中」;以及在必死必中的距 離內向要害發箭的訣竅,使得徐光啟不禁驚嘆「賊於五步之內,專射面脇,每發必斃,誰 能抵敵!」 老外傳教士帕萊福對滿洲人的射藝也有著墨:   「他們的弓箭是最重要的武器,他們引以為傲,樂於表演他們的射箭技巧;他們熟練 地射箭,幾個人用一張弓同時射出三、四隻箭,又狠又猛,射中相當距離的人,最快的箭 會把他射穿。他們的弓不算大,輕而有勁堅實。他們的箭有長有短,可以洞穿硬板。鐵箭 頭呈四角或三角形,但長而非常堅硬。」 帕萊福也提到了滿洲人的盔甲刀矛等裝具,佩刀也是鍛造的很鋒利。值得注意的是佩 刀的方式:「左側配戴腰刀,刀尖向前,刀柄在後,因此他們打仗時用右手從背後把刀拔 出,不必用另一隻手握住刀鞘」 。滿洲將士直到18世紀多半還是如此配刀。 上圖 :弓箭收藏家、研究者Peter Dekker的藏品。由內而外分別是朝鮮弓、蒙兀兒 帝國的蟹弓(crab bow)、鄂圖曼土耳其的戰弓、清弓。滿州人所用弓比其他人還大得多, 威力也更強。 應該注意的是,帕萊福所見的滿州人表演的是速射的技巧,由於需要在短時間內連續 射擊,所用的弓不能過硬──拉弓需要一定臂力,而練續拉弓則會短時間內累積不適造成 肌肉痠痛;軟弓會比硬弓更合適。瞬間連續拉弓放箭一般來說多見於遊牧民族的游擊騎射 法中:利用馬匹的機動優勢游離於敵我遠距離兵器的射程極限上,在進入有效射程時瞬間 連續射擊、發揮火力,然後即刻撤回對手石矢所不能及的安全範圍。使用較為短小的軟弓 輕箭行速射法是其中精妙處。 而以滿州人善用的步戰戰術來說,與其相搭配的步弓需要符合另一套規格──如果說 騎射的遊牧民族可以控制發箭的時機,將主動權掌握在手中,被動迎擊的步弓手相對來說 反應時間更短,不會有連續射擊的機會,因而更強調一擊必殺。除了瞄準要害的準頭之外 ,一擊能夠破甲的威力也很重要,所以步弓遠較騎射所用的軟弓硬得多,弓身也長大得多 。比較幾個地區不同品種的複合弓就能發現滿州弓的尺寸與威力居冠,硬是比其他人大上 幾號。此外,騎射也限制了弓身的大小,而步弓則否,只要弓箭手本身的臂力足夠,就更 適合硬弓重箭。而在使用同樣的輕箭時硬弓所發比軟弓遠,也有拉長接戰距離、增加反應 時間的好處 。 三田村泰助認為這種結合了重甲、輕甲、支援射擊的戰術發揮了極佳的作用,是努爾 哈齊的重要創舉。不過,使用這種戰術隊形的基本單位是「五牛彔」,即後來的「甲喇」 (或譯「札蘭」),倒不能算是新發明。在三田村的考據當中,五牛彔50人的基本編隊,在 金元時代稱為「糾」,當時正是五十騎為一糾。不知是出於繼承還是純粹巧合,女真人的 基層編隊竟然五百年如一日 。其實,結合重甲、輕甲、游擊,下馬步戰的的戰術,也並 非努爾哈齊首開其例;在明代便已發現金與後金的戰術十分神似 ──金代的女真人便已 經常下馬步戰 ;而後金步戰時的陣形與戰術,簡直就是五百年前的翻版: 「(金軍)用兵,則戈為前行,人號曰『硬軍』,人馬皆全甲,刀棓自副,弓矢在後, 設而不發,非五十步不射,弓力不過七斗,箭鏃至六七寸,形如鑿,入輒不可出。… 每五十人分為一隊,前二十人金裝重甲前二十人全裝重甲,全誤作金,持棍槍;後三 十人輕甲,操弓矢。每遇敵,必有一二人躍馬而出,先觀陣之虛實,或向其左右前後結隊 而馳擊之。百步之內,弓矢齊發,中者常多。勝則整隊而緩追,敗則復聚而不散,其分合 出入,應變若神。」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1.9.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13455719.A.FD3.html
tony3366211: 勒苟拉斯喔 12/17 05:42
zzxxcc88: 想到水管上那個丹麥人 所謂「賊於五步之內,專射面脇, 12/17 06:39
zzxxcc88: 好像蠻有可能的 12/17 06:39
jzbobby: (後)金甲部隊 12/17 10:39
leptoneta: 感覺漢軍從宋到明都沒有進步... 12/17 10:54
check3210: 山丹重裝步兵 12/17 11:17
hgt: Lars Andersen 現在已經做到讓箭轉彎了!! 越來越扯 12/17 13:49
shiriri: 用疊字強調威力 那就是甲甲部隊 12/17 13:58
Elendil: 疑問:騎射用軟弓射程應該不會長,威力也較弱,這樣要怎麼 12/17 15:27
Elendil: 游離在對手的兵器射程極限外?如果雙方武器相差不太多的話 12/17 15:28
Elendil: 敵人的弓箭射程應該要勝過己方馬弓吧? 12/17 15:29
除了軟硬弓之外射程長短還要看箭輕重,步弓手用硬弓為求一擊必殺,通常用重 箭而不是輕箭,射程就不遠。如果用輕箭,由於移動中三三兩兩打游擊的對手比較難 射中,雖然射程遠但射不死人,只有嚇阻作用。 所有這些討論都是相對而言。實際上軟硬弓或許不好換,但輕重箭通常會分別攜 帶,視情況來使用。It depends.
jimmy5680: 步弓本來就容易勝過馬弓,蒙兀兒軍也有下馬射箭的戰術 12/17 15:41
hgt: 但步弓手要射中移動騎兵超難啊 除非他是一路朝你衝來 12/17 17:21
hgt: 基本上正常的游牧騎兵都不會停下來射箭 步弓手要瞄準很難 12/17 17:22
tony3366211: 弓箭手除了有下令自由射擊外,都是一個面的打擊吧 12/17 22:12
roseritter: 那明軍對後金重甲前鋒有任何應對之法嗎? 加大口徑 12/18 00:18
roseritter: 用帝國國力生重甲單位去拚? 手裡只有敲門砲很無力的 12/18 00:19
崇禎似乎也想推行硬弓重甲…但結果滿失敗的。 《崇禎長編》十六年五月庚申: 「命閱京營刀甲車矛於觀德殿。上(崇禎)力能挽強,凡弓刅俱取勁重,不便施用 。」 談遷《棗林雜俎》(北京,中華書局,2006),頁624: 「先帝(崇禎)力能開勁弓,外解弓弩多駁回。所頒行間皆不能用。造甲每利矢陷 之,駁回。於是甲或厚一分有餘,過重難堪。」 簡單來說,崇禎力氣也不小,所以就用他自己的臂力作標準來檢驗,結果是造出 的弓弩一般士兵開不了,而這種勁弓射不穿的重甲一般士兵穿起來體力也不堪負荷。 ※ 編輯: Nomic (42.71.148.36), 12/18/2017 01:40:19
saltlake: 士兵:皇上! 您吃得好睡得香...俺們可是被吃兵血的 12/18 01:58
saltlake: 話說 黃台吉的個人武力如何? 12/18 01:59
jimmy5680: 明軍後來是用c4...紅衣大炮解決重甲吧 12/18 07:28
Hartmann: 大推 12/18 08:29
Hartmann: 宋軍對金人重甲單位的對應方式應該是:神臂弓+長槍、同 12/18 08:33
Hartmann: 樣重甲單位對幹、重步兵持破甲長刀大斧結陣正面碾過 12/18 08:33
tony3366211: 宋軍自己就是重甲部隊吧 12/18 08:56
k800i: 明軍川兵可戰。川浙兩部原本要支援瀋陽,城落後在渾河與後 12/18 19:02
k800i: 金兵遭遇。這一役後金損兵折將,在兵員武備上沒多大優勢。 12/18 19:06
nctabo: 滿清=東亞鄂圖曼;北京=東亞君士坦丁堡 12/18 19:36
nctabo: 後金女真人善於步戰,這和鄂圖曼蘇丹禁衛軍“耶尼切里”蠻 12/18 19:43
nctabo: 像的 12/18 19:43
nctabo: 滿清八旗除了女真人,也有蒙古人、漢人。可比較鄂圖曼精英 12/18 19:47
nctabo: 部隊-耶尼切里,主要是改信伊斯蘭的巴爾幹前基督徒,包括 12/18 19:47
nctabo: :希臘人、阿爾巴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和其他南斯拉夫民族, 12/18 19:47
nctabo: 他們成為鄂圖曼軍事政治統治集團 12/18 19:47
nctabo: 耶尼切里-這些改信伊斯蘭的巴爾幹基督徒,出了作為效忠鄂 12/18 19:50
nctabo: 圖曼蘇丹的奴隸軍團,其中還出了不少帝國大維齊爾(宰相) 12/18 19:50
innominate: 如同本文所述,建州女真比較偏龍騎兵,但後來併吞海西 12/18 21:59
innominate: 諸部之後就有強悍的馬兵了,更不用說蒙古人 12/18 21:59
chuckni: 崇禎一個天生神力的故事 12/19 02:30
vwpassat: 1621年渾河之戰,川浙兵團是被瀋陽明降軍的火砲打破防線 12/19 20:48
vwpassat: ,後金軍才有辦法殺入川浙陣地內。 12/19 20:49
k800i: 右手伸背後拔武器,這漫畫歷史之眼裡的某族戰士也是這樣, 12/21 20:44
k800i: 這樣有啥好處? 12/21 20:44
tony3366211: 劍太長的時候比較好出鞘 12/21 23:14
saltlake: 荊軻刺秦王的時候 秦王那根就因為太長急切拔不出來 12/23 20:15
roseritter: 日日野晴矢 12/24 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