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tw/2018/02/blog-post_26.html -- 鄭荷間最後的海上較量[上] 永曆十六年(1662)五月初八,國姓爺鄭成功感冒風寒,卒於台灣。打一開始進征臺灣 的決定在明鄭內部就相當的意見分歧,戰事進行又不順利,留守金廈兩島的其他部將多不 願渡臺,國姓頗感孤掌難鳴,誅戮刑罰日益加重,將士們則人人自危,人心解體。就因為 視臺灣為畏途,銅山守將蔡祿、郭義(永曆十五年[1661]六月十六 )雙雙叛逃。攻下臺灣 後,國姓又輕信南澳鎮守陳豹兵變的流言,先下手為強派遣周全斌前去征討。陳豹鎮守南 澳二十年,可說是明鄭抵禦惠潮一帶其他海賊集團(許龍、蘇利)的屏藩,陳豹從未設想過 自己的忠誠也會被懷疑,周全斌來討時壓根就沒抵抗,倉皇之間也投誠清廷去了 。 接著爆出的醜聞使得明鄭內部更加離心。由於世子鄭經與奶媽(「乳母」)通姦的醜事 被告發,國姓盛怒之下便要殺鄭經與其母董夫人(「教兒不謹 」)。茲事體大,留守金廈 的鄭泰、洪旭等人躊躇再三,不敢奉命。諸將既然不奉令提兩人頭來覆命,接著便開始流 傳國姓將盡誅諸將的傳聞;征討陳豹後正回師的周全斌首當其衝,被鄭泰、洪旭拘禁了起 來,差點被殺 。世子丟醜,國姓死前遺命是「子經不肖,不堪負荷,文武各官俾輔幼弟 為臺灣主」 ,鄭成功之弟鄭世襲以「護理大將軍印」(鄭成功雖然數次被南明朝廷封王, 他本人在文移中始終只用「招討大將軍」署名)的名義實質統治台灣。另一廂,因其父之 死而逃過死劫的鄭經自然不能容忍其他繼乘者拿他的汙點作為合法性來源,以「嗣封世子 」 的名義發喪嗣位(由於南明朝廷早被消滅,鄭經也當了一輩子等著封誥的嗣封世子), 在金廈另立中央。一時之間,金廈、臺灣分裂之勢判然。不過既然這兩者是政權合法性的 競爭對手,一山豈能容二虎,勢必有一場生死決。 永曆十六年(1662)十月,鄭經同周全斌率領舟師東進親征,十六日抵達鹿耳門,與敵 軍主將黃昭陸師海陸對峙。十七日 早晨,大霧迷漫,對面不能見人,周全斌急請鄭經乘 霧登陸。黃昭耳聰目明,儘管眼前一片霧茫茫,但登陸大軍踏著浪花而前的踩水聲卻逃不 過他的耳朵,急急率師迎敵。鄭經在岸頭列陣,被黃昭突然一陣砍瓜切菜,一時之間好似 抵敵不住;多虧周全斌大呼「後面是水!」 提醒大家列的是背水陣,才打出背水陣該有 的死地則戰。周全斌身先士卒,黃昭則在亂軍中中流矢死。形勢就此大定,鄭世襲麾下原 本便首鼠兩端,這下一一倒戈迎降,明鄭內部復歸「一統」。當時清廷耳聞鄭成功已卒, 正積極發動遊說,招降金廈,鄭泰等人則回覆以「照朝鮮例,冠帶不薙髮」 作為交換條 件。鄭經、鄭世襲間叔侄爭權,正是清廷分化招降的良機;然而鄭經也因勢利導,以和議 作緩衝穩固「後方」,親自入臺平亂 。倘若戰事不利,也有條退路。後來一戰破敵,退 路用不上,倒是被鄭經饒以不死的世襲後來投奔清廷去了 。 不過給自己留後路的不僅僅是鄭經;領銜與清廷和議的鄭泰更是狡兔有三窟,連鄭世 襲那廂都在打理疏通,與黃昭之間也有往來書信聯繫。不巧這信卻被鄭經蒐獲,當下便用 陳永華之計,宣稱鄭經將回東都(臺灣)、留鄭泰居守金廈,並鑄印授予鄭泰。永曆十七年 (1663)六月,鄭泰赴命入謝,被鄭經逮個正著,陳永華一一數其罪,這些書信正是呈堂證 供,當時便把鄭泰拘禁。鄭泰之弟鄭明駿(勸哥哥赴宴入謝的正是他)、鄭泰之子鄭纘緒聞 之色變,深怕鄭經一不做二不休,倉皇帶領部將眷口船隻往泉州投誠去了。這一去便是甲 士八千、戰船二百投身到了清軍陣營 。鄭泰聞訊,上吊自縊 。 鄭泰的死進一步瓦解了明鄭集團。八月,明鄭諸將楊富(二千九百)、何義(一千八百) 、陳輝(二千三百) 紛紛降清,兩三月之間投誠清軍的明鄭將士飆升為一萬五千人。清廷 得此剿平海賊的大好機會,正躍躍欲試,更別提其背後有更強大的友軍撐腰──1663年7 月1日(此為西曆,中曆為五月二十六日),由波特(Balthasar Bort)率領的荷蘭東印度公 司(VOC)艦隊從巴達維亞出發,於8月29日(中曆七月二十七日)抵達福州,給福建總督李率 泰提議訂約,合兵進征金廈;清廷對於約中「擇地而居(如葡萄牙人在澳門,荷蘭人也想 取得金門或廈門)、永久貿易」 等條款大不以為然,但顯然不反對荷蘭效順借兵助剿。荷 蘭人為報臺灣失地之仇,派兵委實不少:戰船16艘,每艘載砲11至42門不等,艦載砲總數 為443門,水手1,382名,士兵1,281名,總計2,663人 。直到17世紀末,公司在海外的駐 軍也不過萬把人 ,可見這次派兵已經動用可用兵源的八分之一以上,與公司歷次「大征 」的出兵人數相比也不算遜色──1661年進攻錫蘭時,公司動用了27條船,士兵2,139名 ,水手1,550,240名土著士兵與180名奴隸,總兵力多達4,109;1660年進攻望加錫 (Makassar),出動的兵力包括艦船31艘,士兵1,200,水手1,000,安汶土著兵400,總計 2600人 ;1666年再次對望加錫動刀,出船20,出兵(士兵與水手)共1,870人 ;1682年對 萬丹的戰事中則動用了兵員三千,艦船52艘 。康熙二年(1663)十月,清兵便會同明鄭叛 軍與荷蘭援軍,水軍由泉州、同安、海澄分別出發,陸師則齊集潯尾準備對渡,四路進攻 ,定於十月二十一日會師廈門 。 清、荷聯軍還是在各自獨立的行動中逐漸磨合的。從初六日開始鄭經、周全斌便率領 舟師往來轉戰,砲轟清軍陸營,還不時登岸襲擊;荷軍在十月十六、十七日(西曆為11月 15、16日)也一度登岸圍攻金門,不克而還 。十九日午後,雙方水師在金門烏沙左近遭遇 ,清軍主力由水師提督馬得功統帥,從圍頭直進,在荷蘭軍艦七艘(原錨泊於劉五店)的幫 助下俘獲七艘敵船 ,先得頭籌。次日(二十)早晨雙方主力齊集,給清軍打頭陣的仍是荷 蘭軍艦,其次則是鄭明駿、陳輝、楊富等鄭氏諸降將 ,馬得功則在後壓陣,船隻總數多 達三百 ;荷軍另外8艘戰艦則從外海向內包抄。明鄭方面尚有舟師近兩百,但防禦潯尾、 防禦海澄方向敵軍已遣去三十艘 ,面對清艦主力勉強集中了約一百五十艘船 。 開戰伊始,明鄭大約五十餘艘船艦被荷蘭軍艦包夾在烈嶼、金門之間;虧得此時漲潮 無風,海水從外洋灌入,灣內的清軍艦隊不容易前進,儘管荷艦砲火「橫截中流」 ,明 軍水師還有局部數量優勢,一時之間尚未潰滅。鄭經見打下去不是頭,明鄭艦隊也就乘著 潮水緩緩向廈門、烈嶼間後退。哪裡想到當天午後,忽然颳起南風──冬日將近,這南風 委實刮得玄 。荷蘭軍鋒不可當,鄭經水師原本便以周全斌的二十艘熕船為前鋒抵敵 ,此 時正好順風直溜,其中十三艘熕船竟然突破荷軍砲火,直衝清軍主力後方 。周全斌見前 船尾樓有「雄陣金湯」四字,正是鄭明駿座船,想起其人與其兄曾經將他監禁,差點被害 ,心頭火起,率領眾船一同圍攻;船上甲士三百不是陣亡,便是與主將一樣跳水。接著周 全斌又率眾直攻楊富座船,一樣也打得個落花流水,令楊富也落水求生。清軍連失主將座 船,其他船隻更不敢交戰,紛紛躲進荷蘭軍艦的庇護下,把人家的砲路都給擋著了 。周 全斌一直肆虐到日落時分,所過之船大多摧破,待荷軍姍姍來遲,方才揚長而去,只損失 了一條船 。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0.61.1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19612963.A.95F.html
handsomeh: 記得有本書上寫鄭成功死前症狀很類似登革熱。 02/26 18:55
nickro1990: 好曲折的海戰 02/26 21:55
defenser: 鄭經不是跟弟弟的奶媽通姦嗎? 02/26 23:17
proletariat: 是跟弟弟共用奶媽 不過用法比較多 02/28 11:29
ImprovingMe: 推 03/03 07:05
mayday6308: 在梅氏日記與歐陽泰的決戰熱蘭遮有寫道國姓爺疑似因 04/06 22:06
mayday6308: 梅毒而死的 04/06 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