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松錦之戰的過程與規模 崇德五年(崇禎十三年、1640年)年初,清軍開始在義州駐軍屯墾,同時也向錦州周邊進行 威力偵查和攻打敵台。明軍意識到錦州危險後,集結關內外戰兵護衛前線運補作業,並於 七月、九月和清軍爆發數次交戰。清軍隨後加強對錦州的封鎖,導致明軍難以繼續運糧到 錦州。 崇禎十四年四月,明清兩軍爆發東西石門之戰,雙方互有勝負。六月到八月間,明清兩方 都大舉增兵前線決戰,明軍在連番激戰後始終未能突破清軍封鎖,更遭清軍包抄後路,突 圍時失利潰敗。洪承疇、祖大壽等人死守至崇禎十五年春季被俘。 明軍據稱決戰時有十萬或十三萬人投入戰局,若是關外共十三萬人,其中十萬人在前線作 戰,再扣除駐守松錦四城的兩萬人,則洪承疇麾下八名總兵率領的主力實為八萬人左右。 上述估計是參考了明朝奏摺中各總兵歷次抽調的兵力,以及清軍清點戰場的紀錄。直到崇 禎十四年六月之前,明軍推進到松、杏周邊的野戰兵力大概都只有三至六萬人。 清軍的八旗披甲和外藩蒙古、三順王、朝鮮等各式部隊,決戰時合計可近四萬人,不過在 崇德六年八月決戰前,只有約半數兵力在前線圍攻錦州和阻擋明軍援兵。 明軍看似奮力出擊,崇禎十三年九月的黃土嶺、劉喜屯戰鬥和隔年四月的東西石門之戰中 ,明軍回報的傷亡卻都僅一千數百人。在歐洲,發生於1641年六月的沃爾芬比特爾戰役中 ,輕裝急襲敵營的神聖羅馬帝國軍兩萬兩千人傷亡三千人後撤退。同樣是攻堅戰,明軍在 東西石門的攻擊強度或規模顯然相當有限,否則不會傷亡那麼低。 根據洪承疇的東西石門之戰題本,明軍騎兵曾反衝鋒擊退清軍騎兵,步兵則似乎多在發射 銃炮與弓箭,可能因火力與肉搏劣勢而並未強行衝擊敵陣。雖說如此,清軍在長期交戰後 ,曾因丟失陣地而懲處軍官,並在決戰前夕因累積傷亡人數不低而改採保守戰略,顯然在 明軍多次的猛烈火力和步騎兵襲擊下,清方也有一定程度的損失。 崇禎十四年八月下旬,明軍屢戰不利,突圍時損失慘重。曹變蛟捨棄乳峰山陣地,向截斷 松、杏的清軍發動五次夜襲,雖然曾趁清軍不備衝入營地中,最終功敗垂成,清軍在乳峰 山上發現曹部遺留紅夷炮、發熕炮各一門,將軍炮兩百四十門。洪承疇在農曆九月下旬又 組織突圍,再次攻擊失敗,慘遭斬首1,017人,清軍更在戰場上擄獲將軍炮57門、鳥銃212 挺、38副甲冑和157柄腰刀。 松錦之戰的明清戰力 東西石門之戰時,明軍報稱清軍使用三十幾門紅夷炮,並在戰場上撿到四百多發七、八斤 重的金屬炮彈。清軍這批大炮不無可能包含射程較短的大將軍炮,但是大口徑火炮的數量 著實不低,瑞典陸軍在1642年第二次布列滕費爾德戰役中部署的12磅與24磅炮共十八門, 神聖羅馬帝國軍同一場戰役中部署接近三十門八磅以上的火炮。換言之,由濟爾哈朗率領 的前線清軍,其大口徑火炮數量能夠和同等規模的歐洲野戰兵團匹敵。當時清軍已擁有四 、五十門紅夷炮,大將軍炮也應有數十門,即便部分用於圍攻錦州或留防瀋陽,投入阻援 的大口徑火炮仍可能符合明軍塘報的數量。 在火炮之外,清軍最令人敬畏的仍是一萬數千人的精銳滿蒙八旗騎兵。相較於明軍步步為 營的陣地戰風格,清軍交戰時經常進行側翼迂迴攻擊,乃至於戰略上的包抄封鎖,此與三 十年戰爭後期的中歐戰略戰術頗為相仿。雖然明軍已逐漸有能力擊退小股清兵的襲擊,戰 略上仍難以抗衡此等機動攻勢,以至於崇禎十四年八月十九日被包圍後,隔天第一波反擊 竟未及調回松山以北的精銳步兵,使清軍有餘力在松山南方挖掘戰壕展開封鎖,到二十二 日時,明軍雖仍全力試圖衝破封鎖,實已喪失最後的機會。 另一方面,雖然前面提到洪承疇可能是統領約八萬人的野戰部隊進行決戰,從明清雙方的 許多紀錄可以發現明軍的實際戰力相當有限。曹變蛟的部隊包含三個車營和四個鐵騎營, 車、騎各約四千人,且不論他另有秦兵千餘人,這七個營理應裝備至少約320門火炮,但 是在乳峰山上僅遺留約240門炮,換言之有四分之一的官兵並無重裝備可言。若以清軍在 佔領松山與錦州時取得的戰利品計算,可知洪承疇的野戰部隊共約有2,300門火炮,按比 例推算為五萬餘精銳的裝備,再加上少數可能無火炮的精銳突擊部隊如秦兵與家丁等,也 只有約六萬人,另外兩萬人只能是裝備較低劣的輔助戰力。 若與崇禎四年的長山之戰相較,明軍解圍部隊規模有所提升,裝備的將軍炮則達到了先前 的將近四倍,始能在面對一萬餘清軍時小佔上風。明軍選擇大量製造將軍炮,可能是著眼 於將軍炮屬於口徑稍大的前膛炮,威力較同等大小的佛朗機炮為佳。儘管如此,明軍配備 火炮的比例仍難及昔日孫元化所部精銳。 洪承疇麾下的六萬精銳野戰部隊,裝備個位數的紅夷炮和發熕炮,大約150門大將軍炮, 將近兩千門二將軍與三將軍炮,外加約兩百門的佛朗機與行營炮等。由於明軍仍以三眼銃 為北方主力槍枝,鳥銃與斑鳩銃較少,大量的將軍炮可用於填補槍械火力的空缺,惟將軍 炮的倍徑與瞄準能力較差,使明軍難以在遠程炮戰壓制擁有較多紅夷炮的清軍,這也是明 軍攻堅時所面臨的嚴峻課題之一。按,滅虜炮和威遠炮等即為小型的將軍炮。 三十年戰爭後期也曾出現幾次罕有的五萬大軍,其中一次是荷蘭聯省共和與法蘭西王國夾 擊西屬尼德蘭的1635年夏季大攻勢,惟該次作戰最終以挫敗收場,法軍更在撤回國內前減 員將近兩萬人(包含大量傷病與逃兵),顯示大規模集結所面臨的後勤和財政瓶頸。明軍在 關外的交通線更為脆弱,騎兵也處於劣勢,再加上當時流寇肆虐各省、軍餉匱乏,則洪承 疇的解圍作戰自是尤為艱苦和凶險。 雖然清軍不論是火炮還是騎兵都已經達到較高的水準,其重炮仍主要以牛車運輸,機動能 力稍顯有限,火銃也仍以朝鮮與明朝的輕型鳥銃為主,更別提清軍對平行戰壕攻城法和稜 堡工事的一無所知。技術上的瓶頸,導致清軍即便在明軍解圍部隊數次後撤重整時,仍遲 遲沒有加緊猛攻錦州,否則以明軍拖沓的增援和反擊速度,清軍本有充分時間進行輪番攻 打;同時也使清軍戰力未能突飛猛進,沒有辦法如薩爾滸、瀋遼兩戰,以劣勢兵力迅速輾 過明軍主力。 清軍要到康熙、雍正時期,才開始大規模裝備源自東南亞和中亞的重火繩槍。事實上,清 軍曾承認子母炮(佛朗機)難以抗衡準葛爾軍的重火繩槍,可知天啟至崇禎初的明軍車營在 主要裝備佛朗機、鳥銃與三眼銃時,火力並非西歐步兵的敵手;換裝較多將軍炮之後,明 軍火力始能勉強能與歐洲步兵相較。 將帥風範 就個人意見,清軍第一線統帥的才幹,能夠與伯納德、柯尼斯馬克與梅蘭德等三十年戰爭 名將一較高下。這幾位歐陸名將都善於機動作戰,戰術相當靈活多變,然而較不善於攻城 。蒂雷納和大孔代此時尚未臻於顛峰,清軍最強的幾名統帥也足以比擬。 明軍的將帥中,洪承疇或許可以被比擬為西班牙陸軍將領萊加內斯侯爵,後者是斯皮諾拉 的姻親,通曉兵事、善用火炮,曾在1634年參與指揮輝煌的第一次諾德林根戰役,並於北 義大利和加泰隆尼亞與法軍互有勝負。雖然萊加內斯在1636年的托爾納凡托戰役告負(自 稱小勝),後續仍用堅實的戰略將法軍逼出倫巴底,並攻破帕爾馬公國、蹂躪薩伏伊。倘 若洪承疇未被催戰,久持之下雖然未必能獲勝,至少不會遭遇松錦慘敗。 曹變蛟驍勇敢戰,但是較不善於兵團調度,曾於東西石門之戰後被洪承疇抨擊,比較類似 歐洲的皇家陸軍大將戈岑(1645年陣亡)。吳三桂被洪承疇認為「英略獨擅」,個人認為他 近似於法國元帥讓˙德˙加雄(1648年陣亡),後者曾服役於古斯塔夫大帝麾下,後來返國 、成為大孔代的導師與副手,年齡與吳三桂相仿,也都善用騎兵。 -- 民主本質上只是一種手段,一種保障國內安定和個人自由的實用手段。它本身絕不是一貫 正確和可靠無疑的。我們絕不能忘記,在一個專制統治下往往比在某些民主制度下有更多 的文化和精神的自由——至少可能想見,在一個非常整齊劃一的政府和一個教條主義的多 數民主的政府統治下,民主制度也許和最壞的獨裁制度同樣暴虐。 ~ 《通往奴役之路》,F.A.Haye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41.2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32363059.A.185.html
ggghalo2: 推 07/24 01:57
MKAngelheart: 九邊最後的精銳就這樣覆滅 每次看每次嘆 07/24 05:15
brutus0218: 推好文! 07/24 07:59
saltlake: 崇禎時東北邊軍似乎老問題一直在:皇帝不催,讓他們守禦 07/24 08:14
saltlake: 為主還行。問題是這種守禦為主的兵糧耗費朝廷拖不起。 07/24 08:15
saltlake: 於是皇帝不催也不行。可一催就催命了。 07/24 08:16
kuma660224: 明朝病灶在財政,凑夠錢出兵都很難了 07/24 08:51
PAULDAVID: 所以將帥的專業能力還是有的 很多時候問題還是戰場之外 07/24 08:51
PAULDAVID: 的困難因素 07/24 08:51
kuma660224: 早在萬曆時期就慣性欠餉賒帳耍賴 07/24 08:52
kuma660224: 明軍裝備與素質也輸了,大概只能期待 07/24 09:08
kuma660224: 皇太極突然暴斃,清軍回去爭大位。 07/24 09:08
kuma660224: 前線的紅夷砲隊已近7-10倍等級差距。 07/24 10:15
kuma660224: 機動力也不如人,只能依託陣地與數量 07/24 10:17
kuma660224: 真正慘敗原因也不是被催戰, 07/24 10:32
kuma660224: 糧草被奪糧路被斷完全是戰術問題 07/24 10:32
jimmy5680: 不催戰的話,補給問題不會那麼嚴重且有預備隊 07/24 11:13
kuma660224: 4月明清只先投入部分兵力於前線 07/24 12:50
kuma660224: 如明軍不增兵決戰,清軍也會增兵 07/24 12:52
kuma660224: 然後較弱的前方明軍大概照樣被圍 07/24 12:53
kuma660224: 明軍後續再投入預備隊大概也是必然 07/24 12:54
kuma660224: 畢竟戰役本質是要救援友軍。 07/24 12:55
kuma660224: 分批投入以明軍戰術及機動力來看 07/24 12:56
kuma660224: 大概87%會被分隔包夾各個擊破 07/24 12:57
jimmy5680: 錯!清軍一樣要面對補給瓶頸,否則早就全力出擊了 07/24 13:19
kuma660224: 皇太極圍點打援,若敵不來也無須全力 07/24 13:40
kuma660224: 等牛車砲隊把錦州城轟垮也就不用救了 07/24 13:40
kuma660224: 那樣洪大概會被究責而臨陣換將 07/24 13:47
kuma660224: 或者改策略,牽制明軍,同時再入塞 07/24 13:49
kuma660224: 基本上這場戰爭主動權在清軍那邊 07/24 13:50
kuma660224: 明軍已難有勝算,需要奇蹟或輸的漂亮 07/24 13:53
kuma660224: 至少糧路不斷糧草不被劫掠不要潰敗 07/24 13:53
可以不要一直洗推文嗎?有什麼想法可以自己發文。 基本上洪承疇最佳的策略就是反覆從寧遠出擊到松、杏交戰,和清軍進行消耗,看能不能 拖到清軍無力包圍錦州而撤走。皇太極直到前線告急之後才出動戰略預備隊,並且一直在 靠近前線的義州進行經營,顯然後勤也是很吃緊。清軍並沒有意願攻打錦州的主城,所以 也無須憂慮錦州會因為稍微拖久一點就被攻佔──松錦四城,只有塔山、杏山是被迅速攻 破或逼降的,松山和錦州都守非常久才糧盡投降。 至於是否能取勝?我個人很懷疑洪承疇有沒有任何機會衝破乳峰山戰線,但是崇禎實錄說 祖大壽有一次突圍衝破三道包圍中的兩道,清軍也承認有外圍陣地被攻佔,看起來戰術上 也不是那麼絕望,只是戰略上因為軍餉不濟所以很難救。你說清軍可能會分兵再次入塞, 確實也是明軍一直難以應付的問題。
kuma660224: 那時期李自成張獻忠趁機河南湖北大鬧 07/24 15:14
kuma660224: 沒多久就明軍缺糧少餉被民變擊潰。 07/24 15:14
saltlake: 明軍反覆出擊? 可是明軍不是野戰不行嗎? 萬一路上被劫? 07/24 19:45
崇禎十三年七月、九月,崇禎十四年四月、六月、八月,明軍都是集結兵力到塔山、松山 再往北推進,糧草不濟的時候再退回寧遠。因為清軍前線兵力有一部分正在包圍錦州,再 加上明軍的實力確實有所提升,所以雙方在松山附近一直在拉鋸戰。後來是明軍因為朝廷 催戰,所以全力攻擊到補給困難都繼續嘗試,才被清軍增援後反打。
carsen: 推~ 07/24 21:38
uruzu007: 推 07/24 22:16
MKAngelheart: 我覺得怎樣都不可能拖 流賊正在中原大鬧 你關外拖久 07/25 00:09
MKAngelheart: 關內沒兵沒糧很快就垮 07/25 00:09
這是崇禎十四年明朝最大的困境XD
MKAngelheart: 可用將領不多問題也超大 崇禎7年清軍犯境先調走盧象 07/25 13:12
MKAngelheart: 升 崇禎9年盧戰死 調洪承疇 這兩個一走關內誰來剿 07/25 13:12
MKAngelheart: 賊? 07/25 13:12
kuma660224: 後來是重新啟用孫傳庭去打河南民變 07/25 14:28
kuma660224: 最大問題還是缺財政錢糧,戰力崩壞 07/25 14:43
kuma660224: 官軍缺糧少餉貪奪物資,比民變還壞 07/25 14:48
montmartre: 企鵝大,你之前一直說後金騎兵算中騎,你的中騎到底是 07/27 09:36
montmartre: 啥概念,是那種少甲的瑞典騎與克倫威爾鐵騎軍嗎 07/27 09:36
沒錯喔,17世紀歐洲中等騎兵是指Arquebusier火槍騎兵,瑞典和英格蘭不流行胸甲騎兵 這種血統純正的重騎兵,所以把火槍騎兵重裝化。不過隨著胸甲騎兵的輕裝化傾向,兩者 在1640年代已經越來越難以區別了。 ※ 編輯: jimmy5680 (220.229.239.158), 07/27/2018 10:39:25
kuma660224: 後金騎兵是步騎兩用,分追擊跟攻堅 07/27 16:58
kuma660224: 若遇到車營或環木為城那種... 07/27 16:59
kuma660224: 就乾脆下馬,披2層或多層甲去肉搏 07/27 16:59
kuma660224: 若平原追擊,周圍對手沒啥帶甲騎兵 07/27 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