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ofpurity (love ?)》之銘言: : 我看清法戰爭台灣戰場 基隆戰役 : 法軍說清軍的裝備都是最先進的 : 英文wiki寫清軍大多裝備最新的槍枝 還有德國進口的皮帶 彈藥夾 : 德國的大砲 還請了一大堆英國教官 外籍顧問 : 結果第二次月眉山戰役 至少1~2萬人以上的守軍 打不過法軍1900人 : 還陣亡了2000人 不過法軍也死了400人 (法軍說敵人是8倍以上) : 所以我還蠻好奇的 給你錢 給你大砲 給你裝備 : 兵員也是打過太平天國的老兵 (淮軍和湘軍) : 怎麼還是會打輸 Nomic大寫過: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331878556.A.581.html 雲南、兩廣都沒有慣用洋槍的勇營,這鄰近幾省的洋式裝備都是開戰以後才開始急就章雜 湊,只淮軍黃桂蘭、潘鼎新兩部較新銳,但戰績比之更落伍的黑旗軍、馮子才的萃軍就有 點可憐,畢竟仍比不上法軍。 == 雖然N大寫的是越北的主戰場,台灣的清軍其實差不多。 劉銘傳調來台灣的銘軍只有兩營共數百人(《中法戰爭史》第七章),其他的防軍主要都是 裝備和素質比較低劣的二線部隊(土勇、湘軍等軍系),雖然有緊急換裝、加強一些武器, 素質必定還是遠不及歐洲正規軍隊;基隆之戰的法軍也有一堆是海軍抽調人員組成的雜牌 戰力,正規的外籍兵團和陸戰隊人數不多,這才打到互有殺傷。 就兵力的部分來說,清軍的一萬多人是分散在整個北部的四個防區,實際上幾次戰鬥中, 清軍有時候還陷入兵力劣勢(法軍比較集中運用),並不總是享有人數優勢。 主要問題在於除了淮軍之外的防勇,只有少數善用槍炮,其他大概都還停留在冷熱兵器混 用的階段。太平天國戰爭講難聽一點就是第三世界的戰爭,湘淮軍只不過是戰力達到及格 的部隊,就能打爆其他人了,即便淮軍也就是停留在1850年代歐洲軍隊的水準,根本不能 和1870年代以降的歐洲軍隊匹敵。 太平天國的作戰經驗,也因此相當難以用於更高強度的戰場,老兵只有勇氣,並沒有練出 什麼先進的戰術。 清法戰爭中,清軍主要是拿二、三線的部隊(中間夾雜少數一線部隊),和人數少得多的法 軍對抗,什麼德國武器英國顧問,基本上都不符合前線部隊的情形──北台灣的清軍都還 有拿前門槍的,歐洲軍事顧問也是淮系的專利,偏偏淮軍在北台灣清軍中的比例很低。 轉引自《劉銘傳對臺灣防務的探討 --以鐵路興建為例》(網路上找到的) 「廣東運送士乃得槍五百桿、大喞前門槍三千桿、協餉十餘萬」 「張之洞運送後門槍三千桿、解餉十餘萬,兩江總督曾國荃運送黎意槍一千桿」 士乃得=Snider,黎意=Lee,1880年代的時候都是歐洲的二線槍枝; 前門槍就不用多說了,早就被歐洲完全淘汰。 清法戰爭期間北台灣清軍的裝備大致如此,不用想像得多豪華。 -- 民主本質上只是一種手段,一種保障國內安定和個人自由的實用手段。它本身絕不是一貫 正確和可靠無疑的。我們絕不能忘記,在一個專制統治下往往比在某些民主制度下有更多 的文化和精神的自由——至少可能想見,在一個非常整齊劃一的政府和一個教條主義的多 數民主的政府統治下,民主制度也許和最壞的獨裁制度同樣暴虐。 ~ 《通往奴役之路》,F.A.Haye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4.147.86.9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39111555.A.1FE.html
vwpassat: Snider-Enfield Rifle(A.D.1867~1901) 10/10 05:09
vwpassat: Lee–Metford(A.D.1888~1926) 10/10 05:12
jimmy5680: 不是lee metford ,時間點對不上,是更早的款 10/10 05:18
notepad67: http://t.cn/EPH5Hq6 10/10 23:49
notepad67: 剛好有個清國新兵的訓練影片... 10/10 23:51
royalray: 不用說清朝,當兵時新兵拿到槍也是連走路都不會! 10/11 02:38
kuma660224: 正常啊,除非是平民擁槍國家... 10/11 08:59
goodgodgd: 平民擁槍國家也正常阿,誰沒事在家中練踢正步 10/11 13:45
LUDWIN: 踢正步只是顯示有辦法可以訓練這種鬼東西啦 10/12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