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19/06/blog-post.html -- 牙買加女王的逃奴游擊隊[上] 1492年美洲的發現令舊世界發出驚嘆,也給新世界帶來災難。西班牙人不但帶來了鐵 器與火器、戰爭與征服,還帶來了舊世界的病毒與微生物。鐵與火的洗禮消滅了中南美洲 原生的大帝國,舊世界的微生物則清洗了新世界土著體內的生物群落,生態崩潰連帶消滅 了被寄生的寄主本身。由於缺乏抵抗疫疾的抗體,美洲土著以驚人的規模大批滅亡。以海 地所在的伊斯帕尼奧拉(Hispaniola)島為例,1492年哥倫布剛登陸時的人口有300,000人 之眾,到1508年劇減至60,000人;1514年殖民地建立時只剩14,000人,到1548年竟只殘存 500人,幾近滅絕 。土著的消滅對殖民當局來說也是頭痛的問題,不僅僅是空有頭銜的統 治者欠缺臣民,勞動力的缺乏更不利於開發美洲的財富。進駐的白人不足,原本就存在於 歐亞非之間的奴隸貿易發現了新市場,遂開啟了非洲黑奴地獄般的跨大西洋航班。 有奴役的地方就有反抗。在整個美洲由白人所統治的地方、有利用奴隸進行勞動的莊 園的地方──從聖多明哥(St. Domingue,即伊斯帕尼奧拉島)到牙買加、從中美洲到南佛 羅里達的大片沼澤、從巴西的亞馬遜雨林到圭亞那高地的叢林──幾乎都有奴隸逃亡到深 山大澤,以及逃奴逐漸形成群體的現象。組成社群的逃奴被稱為馬龍人(Maroon),是從西 班牙語當中的cimarron一詞衍伸而來;這個詞彙原本是「野生」(wild)的意思,通常指的 是野生動物 。這些抵抗「文明」、與歐洲人聲聞阻絕的社群人口,有時候能達到數百人 甚至數千人的規模;17世紀在巴西伯南布哥(Pernambuco)境內帕爾馬雷斯(Palmares)的馬 龍人社群甚至多達30,000人,被稱為「巴西的非洲國家」,時常騷擾、威脅葡屬巴西的採 礦事業。葡萄牙人幾乎用上一整個世紀才把他們擺平 。是的,逃亡只是第一步;為了生 存,為了擴大隊伍、為了抵抗殖民當局的討伐,這些逃奴群體一旦成了氣候,往往反攻回 擊,解放種植園中的黑奴、解救女奴(漢子群體非常缺妹子)、奪取財物以及更重要的糧食 補給兵器彈藥。當然,種植園中的奴隸暴動往往也有馬龍人暗中接應策劃的影子。殖民者 與逃奴間的游擊與追剿也就成為17-19世紀間美洲的日常。不過,並不是所有逃奴都是堅 毅的自由戰士;在現實的考量下,與殖民當局商量條件、討價還價,結束對抗,也是日常 的一部分。 牙買加的馬龍人社群也是走得這麼一個套路。不過,比起「奴役/抗暴」二元對立簡 單粗暴的理解模式,牙買加歷史現場中的馬龍人故事透露著更複雜的歷史維度。西班牙人 還沒來得及在牙買加推廣大種植園,就在1655年將牙買加割讓給了英國;不過,馬龍人的 起源在西班牙統治時期就已紮下根基。在英國人進駐牙買加之前,島上的馬龍人頭頭胡安 ‧盧布羅(Juan Lubolo, 英國人叫他作Juan de Bolas)就曾靠著打游擊的本事把西班牙人 打上談判桌。而到英軍入侵時,同西班牙人合作的盧布羅也是騷擾得敵人夠嗆,英國人看 準了他畢竟是西班牙談判結好的盟友,不如敬酒代以罰酒釋出善意,竟成功地將盧布羅策 反到不列顛陣營。僅憑這一著就結束了英、西對牙買加的爭奪;盧布羅不但在實戰中屢挫 西班牙人,也在精神面上鑄就了西班牙人的失敗心理,令西班牙前總督認定仗再打下去毫 無意義 。馬龍人的初次亮相就大大地影響了牙買加的命運。 隨著英國在牙買加的殖民勢力趨於鞏固,種植園和黑奴也更大規模的被引進這個小島 ;從1700年到1749年,半世紀間,黑/白人口的比例便從1:10上升到1:25 。黑奴人口在 1658年不過1,400人,在1700年暴增為45,000人,1740年達到了60,000人 。逃亡黑奴── 除了逃亡之外,他們也可能因為偷竊、裝病、或者被懷疑謀殺白人而被處以極刑,好比說 被吊死、被餓死、被火燒死、一番鞭打之後在傷口灑上鹽、胡椒、檸檬汁等等,令他們不 得不逃為上策──也大批增加。在西班牙殖民期間形成的馬龍人社群聚居於牙買加東部, 稱為「向風馬龍」(Windward Maroons);而經歷過1663、1670、1673、1678、1690年的奴 隸暴動,不僅「向風馬龍」壯大了隊伍,在牙買加西部還形成了「背風馬龍」(Leeward Maroons)的社群。「向風馬龍」主要根據地是以藍山(Blue Mountain)為依托的大片叢林 ,殖民者難以穿越(英國當局直到1793年都未曾深入探勘過 ),是逃奴躲藏、伏擊的好地 方;而「背風馬龍」的根據地更遠在人跡罕至、西邊的喀斯特地形中。這片被稱為「石灰 岩龕之鄉」(cockpit coutry)的地區經過雨水溶融,形成高低差極大的崎嶇地形;往往攀 上五六百英呎(152-183公尺)近乎垂直的岩壁後,便是深達200英呎(61公尺)通往岩洞的峭 壁,宛如煙囪一般,攀上攀下都要依靠繩索起降。河流在石灰岩洞底層鑽出無數伏流與通 道,猶如巨大的地下迷宮,不但入侵者要迷路,防禦方也很容易利用被侵蝕的鬆動岩塊堵 塞這些通道。即便地形高低差不那麼大的地方,被侵蝕得有如蜂巢的地面也能如剃刀般輕 易劃破皮靴,增加行軍的困難 。到了18世紀初,據說已有數以千計的逃奴脫離莊園擁抱 自由,單單是在藍山地區就多達一二千人 。 馬龍人勢力的壯大也增加了莊園主的防禦負擔。大約從1720年開始,逃奴的襲擊成為 一大禍患;在1696-1734年間,牙買加議會為了對付馬龍人通過了44樁法案,幾乎年年立 新法。而到了1730年代,對抗逃奴的軍事行動規模之大、之多,幾與戰爭無異,因而也被 稱為第一次馬龍戰爭(1728-1740)。儘管馬龍人的向風、背風兩大集團被隔絕,大抵是各 自為戰,但在游擊戰當中殖民當局幾乎討不了多少便宜;向風馬龍主要據點所在的南妮鎮 (Nanny town)儘管易手無數次,馬龍人總是損失輕微 。 英國殖民者的主要目標是向風馬龍,1730年代主要的戰鬥幾乎都發生在牙買加民兵與 向風馬龍之間,面對討伐的向風馬龍敵進我退,根據地也越來越深入藍山之中 。這使得 向風馬龍的社群結構大不同於背風馬龍──相較於背風馬龍幾乎完全繼承自西非阿散蒂 (Ashanti)一帶的風俗、語言(阿寒[Akan]語、契維[Twi]語),向風馬龍的文化當中有更多 印地安土著的元素(早期西班牙人也奴役印地安人,因此也有印地安逃奴);在向風馬龍人 當中女性有較大的發言權,她們在家務之外還負責種地,而男人在打仗之外只負責打獵。 英國人的進逼迫使向風馬龍退入深山,形成更小、權力更分散的社群,不像背風馬龍組織 嚴密,幾乎在首領個人的統一指揮之下 。所以在一片男人臭的向風馬龍當中,卻摧生出 一位指導游擊戰的女英雄;她被後來的牙買加人尊稱為女王,被當作民族英雄紀念、被印 在鈔票上。這位南妮女王(Queen Nany)的真實樣貌被隱匿在迷霧之中,關於她的史料記載 只有區區四條,但口述歷史提供了更豐富也更誇張的歷史記憶。傳說她是比男性同僚更堅 定反奴隸制的自由鬥士,儘管她並不是奴隸,而且還帶著她自己的奴隸從加納進入牙買加 。唯一一位親眼見過南妮的英國軍官Philip Thicknesse說她腰插九把刀(或十把),刀刀 不同,怕不是每一把都沾染著人血人肉。馬龍人的記憶則說南妮教會了馬龍人游擊戰術, 教會他們如何使用號角連絡傳訊;南妮還擅長被稱作Obeab的神術,據說能作法令大鍋無 故沸騰,引誘來圍觀的英國人進入伏擊圈。她最神奇的法器大概非屁股莫屬,一說她能用 屁股彈開英國人的子彈 ,一說她能用屁股接住子彈收集起來之後再打回去修理敵人 ,還 有一說是屁股接住砲彈後,南妮能將消化道內鬱積之氣一股腦噴發,將致命的砲彈射向敵 人 。口述歷史往往誇大其詞。實際上,由於資料太少,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南妮可能是不 同Obeab女術師形象的集合體。前述的英軍軍官就提到過其他女法師的存在,說她們的踝 鍊上串的都是英國士兵的上顎牙。 熟知地形的馬龍人屢屢伏擊敵人,而英軍往往連一個敵人都沒見到就被撂倒;既然對 手占了地利之便,即便能在衝突中擊退馬龍人,英軍士兵往往拒絕追擊──一部分也是因 為馬龍人不留戰俘,士兵一但被抓走,幾乎一無例外慘遭虐待後支解殺害,太過恐怖,雖 說被捕獲的馬龍人下場也不遑多讓。據說馬龍人會留著受害者的頭充當紀念獎杯,而把心 肝腸肺烤來吃掉,儘管這些記載不乏英國人抹黑的嫌疑。在1720、30年代,英國的制敵之 道是建立一連串堡壘企圖封鎖,但往往被慣走羊腸鳥道的馬龍人輕易越過,甚至反過來切 斷個別堡壘的對外連絡,迫使英軍棄守。但是到了1735年,遭受攻擊或者主動廢棄的種植 園越來越多,壓力之下殖民當局決定不惜一切花費也要制服馬龍人;到了1738年,牙買加 布署的正規英軍達到了800人,比過去多了一倍,民兵更不計其數。連續不斷的出征摧毀 了馬龍人種植的作物,饑荒襲捲了逃奴社群。儘管雙方的傷亡懸殊──有的學者估計馬龍 人陣亡的不過百來人,英軍戰死者卻以千數──馬龍人逐漸認清自己打不起消耗戰 。 於是在1739年,背風馬龍人與殖民當局達成了協議,結束了戰爭狀態;次年,向風馬 龍的幾個領導者也簽下了和約,儘管南妮卻不在署名簽字的人當中。有人認為這就是南妮 不妥協的證據,也有人認為主要是英國人不承認一介女流竟然是起義者的首領。大概我們 不會知道南妮真正的意向,因為該年之後再也沒有她活動的紀錄,而關於她的死就有三種 說法,甚至不能確定她的卒年。和約的簽訂是由英國人主動倡議的(不過,有些英國人堅 持主動提出議和是馬龍人;說實在的莊園主對於屈膝求和一事十分惱怒),而地勢更險要 、領導更集中的背風馬龍人之所以能接受,主要是因為殖民當局完全承認了他們的自治地 位。更加分裂的向風馬龍社群失去了可能的奧援,又面對英軍集中的壓力和自治的誘惑, 隨之放棄敵對並不意外。但在和議的條款當中,還要求馬龍人拘捕並送回逃奴,假如莊園 中的奴隸造反,馬龍人還必須協助殖民者「平亂」 。這些條款大大地改變了馬龍人的自 我認同。 馬龍人不再自我認同於黑奴──雖然無論是就語言還是風俗來看,主流的馬龍文化確 切無疑地是傳承自西非;但與殖民者妥協後,馬龍人逐漸擺脫掉逃奴身分,堅持說自己是 最早的原住民、泰諾(Taino)印地安人的後裔,而且堅持到今日。這種說法一直到1990年 代還被歷史學家當作無稽之談,直到1993年,考古學家發現了一處馬龍人遺址,可以確切 無疑地確認其源頭來自泰諾人,方才替馬龍人的說法給出了一些比較堅實的證據。確實, 黑奴的大量引進是馬龍人社群成立的事,早期的馬龍人或許有不少印地安血統,只是被後 來大量湧入的黑人給洗掉了血緣與文化。牙買加的種植園主是有意識地「進口」所謂的柯 羅曼丁(Koromantyn)黑奴;據說由於這些黃金海岸運出的奴隸桀傲不遜、過於暴力野蠻, 因此牙買加以東的加勒比海諸島都不願意接受,牙買加作為奴隸貿易的終點站,只能將挑 剩下來脾氣最酷烈的黑漢子照單全收。儘管莊園主覺得這樣也好,這樣的黑奴更有力氣幹 活,身心更能接受繁重的勞動、殘酷的處罰。事實證明這些西非奴隸確實精幹剽悍,儘管 剽悍是表現在戰場而非農場上 。然而一但馬龍人與殖民者妥協、進而為虎作倀,馬龍人 與黑奴便彼此分化,不再是彼此的盟友。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60618916.A.403.html
defenser: 用屁股戰鬥...原來日本ACG都是真的(X) 06/16 01:36
PsMonkey: ACG 的屁股可能都沒這麼威(X) 06/16 09:30
katana89: 向風女王南妮 馬龍首領 刀槍不入者 亞買加國母 黑奴和原 06/16 12:43
katana89: 住民解放者 九把刀與英國人牙痛的噩夢 06/16 12:43
katana89: 中二一點的自我介紹大概可以這麼講 好像蠻威的 06/16 12:43
andystupid: 推 06/16 14:06
hgt: 十把刀 比身配五刀的淵蓋蘇文狂 06/16 14:30
JosephChen: 有在看賽德克巴萊的感覺 06/16 15:56
hizuki: 501航空隊的明娜中佐 06/16 16:31
vt1009: 推 06/16 20:20
something320: 煮開水有什麼好圍觀的w 06/16 22:50
katana89: 擺在路邊的一鍋湯沒事忽然沸騰冒泡是蠻吸引注意的 06/17 08:02
tony3366211: 可能是化學系 06/17 09:03
cobrasgo: 應該是強化系的吧 06/17 16:49
allen139443: 可能是瓦斯爐吧 06/17 19:31
a435007: 屁股接子彈... 這大概只有窩金才辦得到 強化系無誤 06/20 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