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29.html -- 第二次與第三次阿散蒂戰爭[下] 基於先前的經驗,連同沃爾斯利在內整個英軍都不相信芳蒂盟友的戰鬥力;芳蒂人比 一般更缺乏侵略性,更適合作生意,一聽到敵人戰鼓聲便向後逃竄。英國人寧願遠道雇傭 豪薩(Hausa)人組成土著盟軍。在沃爾斯利的計畫中,英軍將兵分四路,而由他指揮的主 力大部分將由白人士兵組成──有些軍官認為黑人還是怕白人,一名白人士兵足以對付四 個黑人;沃爾斯利毫不掩飾他的種族主義觀點,說「黑人(Negroes)就像一群猴子;他們 是懶散、一無是處的種族」。大量動員白人到白人墳場作戰使得輿論譁然,但沃爾斯利自 有妙算;在白人部隊到達之前所有準備工作必須完成,而整個軍事行動要在氣候合適的12 月至3月的四個月內告廟宣捷。一共調來了三個白人營──步槍旅第2營、第23團的皇家威 爾士槍兵營(Royal Welch Fusiliers)、第42高地人營(黑衛士[Black Watch]營);不過這 三個營主力都不是英格蘭人:步槍旅當中愛爾蘭人居多,威爾士槍兵營與高地人營則都是 威爾士人與蘇格蘭人。這些增援1873年12月就抵達,來得太早,被限制在船上不得下陸。 到次年(1874)1月15日,準備萬全的英軍3,250人,其中白人部隊2,500人,外加大約5,000 名伕役,由沃爾斯利親自率領,開始進軍。 然而對當地土著的輕忽還造成第二重失算──其他三路招募土著分進合擊的計畫,除 了一路成行之外,其他兩路都失敗了。最東路由葛羅夫(Glover)率領一小撮豪薩武裝警察 為核心的部隊,原本打算招募16,000人,甚至樂觀估計可能能招攬30,000人,但實際上他 只拉起了千把人。其他兩路人馬則半個土著盟友都號召不起來 。這就意味著沃爾斯利完 全得靠自己。 而阿散蒂人還沉浸在傷痛中──雖然1873年9月沃爾斯利到任以來,英軍就發動過許 多次不成功的攻勢,但疾病與逃亡還是使得阿散蒂動員的大約八萬人減員近半,超過280 名酋長陣亡;有的士兵帶著當初同行的二十多人一串遺骨返鄉,只剩他一人倖存。儘管政 府以死刑威脅敢於質疑阿散蒂軍威的任何人,仍不能阻止首都庫馬西(Kumasi)全城陷於哀 悼。凱旋歸來時照例要展示的敵人顎骨十分稀少,還很陳舊,顯然是拿舊藏充數。柯菲‧ 卡加里已經意識到英軍入侵的可能,但他麾下的將領士氣低落,往日的主戰派都認為英軍 火力太強,阿散蒂沒有取勝的可能,老實求和才是正途。然而面對阿散蒂前來請和的使節 ,沃爾斯利更確信此時阿散蒂無力反抗,他一面率領英軍前進不曾稍歇,一面提出阿散蒂 無法接受的嚴苛條件:派出王室成員充當人質,還得賠款黃金50,000盎司(1.4噸),這相 當於150萬英鎊或600萬美元,遠高出遠征的經費(不過80到90萬英鎊 )。確實,此時的庫 馬西既缺糧又缺鹽,步槍一支得三人共用,但全城正努力製造鉛鐵彈,就沒打算過無抵抗 投降 。 雖然一路上不缺乏散兵游勇的騷擾,直到1874年1月31日,深入的英軍才在阿茂弗 (Amoafo)與阿散蒂主力接戰。阿散蒂所選擇的陣地十分棘手,主力依託山嶺呈馬蹄形左右 夾峙,全都隱身在叢林中,而山前則是一大片淤泥沼地,沼澤與山嶺間還隔著山溝。沃爾 斯利卻決定正面突破,2,200人組成正面300碼(274公尺)的空心方陣強襲前進。上午7:40 ,前方打頭陣的第42高地人營吹響蘇格蘭風笛穿越沼澤,隨即遭遇到熾烈火力洗禮。但阿 散蒂所能用的彈藥不多,除開朽鉛鏽鐵,他們能往槍膛裡塞的只有小石子、蝸牛殼,雖能 傷人但不致命;而.57口徑(1.4公分)的施耐德步槍足以在人體上打出拳頭大的洞,打掉大 片樹皮樹幹不說,殘幹還沾上大塊血肉。一小撮阿散蒂人用英軍的施耐德步槍反擊,但除 此之外最好的武器不過是千來把磨損得差不多了的法國滑膛槍;這批1814年滑鐵盧戰役中 打過英軍的老裝備神奇地在六十年後又被拿來對付同一支英軍部隊(黑衛士營)。在開花彈 、葡萄彈與火箭的支援下,蘇格蘭士兵的刺刀推進勢不可擋,儘管阿散蒂從側翼包圍過來 對交通線的攻擊始終沒停過。雙方直交戰至當天下午4:00,而次日(2月1日)清晨英軍的出 擊才完全逐退阿散蒂人。就比例而言,雙方都承受了相當損失,但就絕對數字而言阿散蒂 傷亡慘重──英軍才陣亡5人,196人受傷;而阿散蒂大約陣亡了900-1,300人,傷者人數 不亞於此。阿散蒂主將穩作凳子上激勵士氣,就坐著陣亡;在後方的阿散蒂赫內則事先脫 逃了 。 英軍所向無前,但1月31日當晚的大雨霎時將營地變成泥地,提醒了沃爾斯利用兵時 機的緊迫。另一方面,阿散蒂人持續不斷的游擊戰也使得英軍的黑人苦力陷入恐慌,逃亡 日盛,傷兵撤不下,補給也逐漸接不上。2月2日夜間又降下暴雨,沃爾斯利只剩下五天份 的補給,他不得不在安全撤退與大膽前進間作出抉擇──沃爾斯利決定完全拋開後方連絡 線,全軍急襲15英里(24公里)外的庫馬西。2月3日,英軍強渡Odasu河,即便阿散蒂人如 往常一般穿過叢林從側後方夾擊也拖不住對手。蘇格蘭人吹起風笛演奏「高地女仕」(“ Highland Laddie”)一路猛進,經過六小時戰鬥,英軍終於逐退敵人,在當天傍晚進入庫 馬西,代價輕微:1,611名士兵當中只陣亡了6人,負傷60人。 有了庫馬西全城作質,沃爾斯利終於願意好好坐下來談條件了,但前提是有談判的對 象;柯菲‧卡加里再度脫逃,儘管沃爾斯利威脅說不現身談判就一把火把庫馬西燒了,仍 全然不見阿散蒂赫內人影。英軍人數顯然太少,不足以維護四十萬人口大城的治安,城內 的阿散蒂人明目張膽地把武器帶進叢林,火災與搶劫更不時發生。襲取的空城看起來更像 是一個圈套,沃爾斯利越待越心驚,加上大雨如注又補給告罄,2月5日英軍便果斷撤出, 放火燒城之外工兵還用地雷炸翻了阿散蒂赫內的宮室; Odasu河上的橋梁還健在,但暴漲 的河面比橋本身還高出18英吋(0.46公尺),渡河途中還被大水沖垮,部隊被迫游泳後撤。 英軍贏得了庫馬西,卻贏不來一紙和約,到頭來還得狼狽撤出。 如果沒有後來的意外發展,沃爾斯利千頭萬緒計出萬全的出擊,可能也會同前幾次英 軍的遠征一樣一無所獲無疾而終。正當阿散蒂赫內以為英軍已經撤走之際,2月11日,由 葛羅夫所率領的千餘偏師卻突然出現在庫馬西左近,隨即入城。連沃爾斯利都忘了還有這 一路奇兵,柯菲‧卡加里更是大驚失色,英軍竟然還有餘兵餘力繼續戰鬥。這一著說服了 阿散蒂赫內繼續抵抗毫無希望,於是照著沃爾斯利提出的條件簽下了和約。於是英軍的遠 征大獲成功,儘管其中運氣的成份不少,至少傷亡沒有白費──英軍在戰場上的損失不大 ,陣亡僅有68人,負傷總共394人,但因為疾病的原因失去戰鬥能力的多達1,013人,而全 數白人士兵一共也不超過四千人。儘管採取了多重防疫措施,兩個月之內部隊71%的戰力 都患上了疾病,白人部隊則失去了43%的戰力。沃爾斯利挑選的三十多名軍官幾乎全都掛 病號返國,而死於戰事者就有7人 。沃爾斯利自認這是他參與過最可怕的戰爭。然而沃爾 斯利與他身邊的派閥,所謂「阿散蒂圈子」(Ashanti Ring)也就此打響了名號,成了帝國 的消防員,此後英軍在非洲的殖民戰爭,諸如祖魯戰爭、馬赫迪起義的平定(Mahdist War)等等,幾乎無役不與,全由這夥人主導。 至於阿散蒂,喪權辱國的柯菲‧卡加里被迫退位,為了爭搶大位全國旋即陷入內戰, 而其他附庸國則乘機獨立。戰亂使得全國人口被腰斬,首都庫馬西的繁盛人口與市井繁華 也一去不返。英國人眼看著阿散蒂行將解體,十分怡然;事態發展卻又出乎世人意料。 1875年以後,阿散蒂不但在內戰中力壓群雄,幾乎收復所有附庸,還乘機把以往間接統治 的附庸國改為直屬領地。憑藉著戰勝餘威阿散蒂便強行推行了西化運動,盡管這運動在 1880年代成為另一場內戰的引爆點。無論如何,隨著阿散蒂的短暫中興,英國人垂涎的金 屑賠款基本上泡了湯──50,000盎司黃金最終才收到4,000盎司,而阿散蒂又有了同英國 叫板的底氣,就不給錢。奉行不干涉政策的英國暫時也無如之何──只是暫時,因為這些 未竟的賠款將成為發動第四次戰爭(1895-1896)的藉口 。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80238327.A.093.html
GTHO: 合約都假的 01/29 08:26
lolitass: 實力才是真的 01/29 09:04
andystupid: 推 01/29 15:55
djmez: 推 01/30 16:36
articlebear: 推 02/01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