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0/05/monitor.html -- 淺水鐵甲艦(Monitor)誕生[下] 傷亡很少,維吉尼亞號上陣亡2人、8人負傷,莫尼特號才負傷3人;命中彈數也差不 多,維吉尼亞號被擊中大約20次,莫尼特號22次,但幾乎都沒打中要害。事後雙方都宣稱 自己獲勝,儘管看起來該說打了個平手;但從華盛頓的角度來看,維吉尼亞號突破封鎖、 威脅北方港口海岸的可能性從此被打消,北方取得了戰略勝利。這場會戰也消解了鐵甲艦 不適合作戰的種種疑慮,儘管在適航性方面,雙方的船隻確實有很大問題──莫尼特號在 1862年12月被風浪打沉,而維吉尼亞號因為怎麼改造都沒法減少吃水,戰局不利之下無法 向上游撤退,只好在1862年5月自毀。 話雖如此,作為會戰主角的兩艘先行者分別奠定了此後南北雙方鐵甲艦設計的基調; 南軍建造的其他鐵甲艦幾乎都是較小型的維吉尼亞號,而北軍的鐵甲艦後續幾乎就是放大 改良後的莫尼特號。莫尼特(Monitor)於是不再是一般的船名,北軍所有同一類型的淺水 鐵甲艦日後都被歸類為Monitor。淺水鐵甲艦(Monitor)的「成功」不但為設計者愛立信帶 來巨大聲譽,還在全國掀起了「鐵甲艦狂熱」(Monitor mania),圍繞著各種神話傳說持 續至今經久不衰,在當時不但從歇斯底里的入侵恐慌中拯救了北方聯邦,還被公眾視為決 戰致勝的超級兵器,傳頌之中不乏終結英國海上霸權的呼聲;再後來淺水鐵甲艦也被視為 現代的象徵、美國特有的創新進步的象徵,加強了美國人固有的技術先進、富有發明天賦 的想像。流行文化中不乏以鐵甲艦為題材的歌曲創作,而Monitor一詞也成為時尚語彙, 凡是堅緻不屈難以侵犯的事物都被叫成Monitor。愛立信本人則被迷思化、聖徒化,成為 日後美式刻版印象中移民工程師的樣版源頭之一 。 雖說神話並非全無根據。不僅僅是旋轉砲塔、半潛式船身的設計前所未聞,淺水鐵甲 艦的建造也是。戰前的美國海軍造船廠幾乎只造過木殼船,船塢一次只有單艘、雙艘的造 船能量,不但工期長,建造期間還經常根據軍官、海員的意見改變設計。曠日費時的工期 顯然不能應對迫切的戰時需求,舊式造船法也根本造不了新式船艦,愛立信承包的所有鐵 甲艦訂單都與海軍船廠無關,分包出去的業務都是分給私營鋼鐵廠與造船廠,這也意謂著 造出的零部件要能若合符節,就不能靠工匠經驗拿捏分寸,必須根據完整的藍圖來造艦。 這不但引進了新的造艦標準與流程,也大幅加快了造艦速度:建造莫尼特號只用了不到4 個月,而噸位與莫尼特號差不多的方鉛礦號則用了6個月,新鐵衛號則耗費了10個月。即 使是改良自莫尼特號、噸位加倍的巴賽克級艦(Passaic Class, 1,875噸)平均每艘也是用 上9個月,儘管較複雜與不斷改良的設計、工人與工料的緊缺大幅拖慢了原本計畫的造艦 速度(4-5個月) 。 然而若是考量到北方海軍的主要任務──封鎖,淺水鐵甲艦是否真那麼有效便值得探 討了。鐵甲艦在對艦戰鬥中或許堪稱無敵,但只有6節的航速顯然攔不住突圍的快速商船 (blockade-runner)。當然,比起遠距離看顧漫無邊際的海岸線、追逐闖出的敵艦,扼殺 南方經濟更好的方式是直接攻占主要的對外港口,這就需要鐵甲艦壓制岸砲、掩護己方部 隊登陸。儘管愛立信宣稱鐵甲艦在進行岸轟時一樣有效,載砲少射速又不快(平均5-8分鐘 一發)的鐵甲艦表現並不理想,好比說在1864年4月對查爾斯頓(Charleston)港外的薩姆特 (Sumter)堡、持續90分中的砲擊戰中,北軍的10艘鐵甲艦總共只打出了139發砲彈,南軍 的岸砲則打出了2,229發,16倍;攤在各艦上有的鐵甲艦就中了53發或36發砲彈,儘管雙 方的損失也大不到哪去,北軍傷亡23人(其中1人陣亡),南軍才14人。之後對費雪 (Fisher)堡的砲擊比較成功,不過這是因為改變了戰術的緣故──南軍陣地一受到砲擊, 砲手便躲進掩體中暫避;北軍拉長砲擊間隔,等對手重新進入陣地後才繼續砲擊 。 而概括來看北方的封鎖是否有效,也相當蹊蹺;封鎖最大的效果不是直接掐斷船運, 而是間接地癱瘓陸運。確實,南方商船闖越封鎖的企圖隨著戰事的不利進展越發減少: 1861年嘗試闖越的紀錄有3,597次,但到了1865年便減到723次。然而闖越成功的機率卻很 高,大約在七成之間;1862- 1865年間總共就有2,700趟船闖關成功,雖然這比起戰前的 航運量還是少得多──光是紐奧良,戰前平均每年就要接納1,900趟船運。南方的貨物出 口當然也是大減,戰前出口歐洲的棉花每年多達300萬包,而在四年戰爭期間總共才70萬 包;戰時生產了總共600萬包棉花,最終能賣出去的大約只有150-190萬包。紐奧良的出口 總額也從戰前(1859-1860)的185百萬美金激降至戰時(1861-1862)的29.7百萬美金。 海運不僅關係到對外貿易,南方內部的交通也很依賴內河與海上運輸,海上遭到封鎖 意謂著必須更加依賴鐵路輸送;好比說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穀倉供應著大西洋岸的沿海城市 ,平時靠沿岸帆船運輸的穀物戰時只好仰賴鐵道。南方的鐵路系統原本就運作不良,軌距 寬窄不一、缺乏東西橫向的鐵道連繫、大部分路線只有單向單軌、以及封鎖後只能依靠境 內極度貧乏的維修與生產能力──每年修護至少需要50,000噸的鐵軌,而南方的鋼鐵產能 滿足不了其中一半需求──最終不但使得南方的鐵路系統崩潰,也間接折損了南方的造艦 能力;南軍不得不透過鐵路運送造艦工料,部分急就章的鐵甲艦還依賴鐵軌鋼材充當裝甲 防護 。 再考慮北方商船的損失,北軍靠封鎖保護己方商船的效果又更差了──南軍的掠襲快 船在戰時一共捕獲、擊沉了北方261條船,絕大部分(只有2艘例外)是跑得慢的風帆船。傳 奇的仙納杜號(Shenandoah)在他的環球航行中就一路摧破32條船,而更加成功的阿拉巴馬 號(Alabama)斬獲多達69艘商船,另一艘截獲37條船的佛羅里達(Florida)號則從戰利品中 挑選、武裝了另外3艘劫掠船,總共又俘獲敵船21艘。在遭到敵艦擄掠的恐慌之下更多美 國籍商船乾脆改變國籍,單是改掛英國旗的商船就多達715艘。相較之下,北軍擊毀、俘 獲的商船也就蒸氣船295艘、風帆船1,189艘,雖然對南方來說這是毀滅性的打擊 。 而從長時段海軍科技發展的角度來檢視淺水鐵甲艦,雖然經常被當作鐵甲艦的代表大 書特書,淺水鐵甲艦實際上不如歐洲真正航行海上的鐵甲艦,與日後遠洋軍艦的譜系關係 也很疏遠。不僅僅是外洋適航性差,淺水鐵甲艦的鐵甲單片厚僅2英吋,必須疊加裝甲增 加厚度,同時期的英國卻已經能製造整片12英吋厚的鐵甲。更別說一到戰爭結束,美國海 軍就解散、轉賣掉幾乎所有鐵甲艦,原本繁榮的造艦工業一夕崩潰,幾乎沒留下任何技術 積累,儘管愛立信宣稱鐵甲艦好好保養足可服役50年。即使這樣的宣稱無誤,19世紀後半 飛速進展的海軍科技也早已同淺水鐵甲艦甩開技術差距;1896年建造的淺水鐵甲艦卡塔赫 丁號(Katahdin)在服役時就已落後時代十年,繼承了乃祖極度不適的居住環境未曾改進─ ─通風不良、潮濕悶熱,艙內經常攝氏43度的高溫──使得該艦海試一年後就被除役,要 不是恰好美西戰爭爆發急需船艦,還真沒有服役的機會。所幸的是美國海軍遭到鐵甲艦狂 熱荼毒也就這最後一遭,1883年開始建造的新式艦分別以亞特蘭大(Atlanta)、波士頓 (Boston)、芝加哥(Chicago)、海豚(Dolphin)命名,是為ABCD艦,以此為契機改弦更轍、 從頭打造起美國的遠洋海軍,才奠定了之後美西戰爭碾壓西班牙、海軍實力稱霸美洲西半 球的基礎 。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89175802.A.EDE.html
Harrychou: 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美國的戰艦設計還是很大受到Moniter 05/11 14:55
Harrychou: 的影響,一票前無畏艦都是低乾舷低速船艦 05/11 14:55
AGIknight: 看文中南北軍互轟都打不穿雙層2英寸裝甲,英國怎會有 05/11 16:20
AGIknight: 需求配備12吋裝甲呀? 05/11 16:20
gundam01: 對手不一樣吧 05/11 16:22
呃因為各部位裝甲厚度不同所以我沒有細說。Monitor的 舷側裝甲厚5英吋,是用五層1英吋鐵板層層加蓋,砲塔裝甲厚 8英吋,用8層,駕駛艙9英吋。Virginia則是用2層2英吋厚鐵 甲,之所以沒被打穿事後檢討認為是火藥裝藥量太少,只要加 倍到30磅就能打穿。 北軍後繼的Passaic級、Roanoke級、Canonicus級鐵甲艦 砲塔裝甲都加到11吋厚,Dictator級砲塔厚15英吋。
QuentinHu: 推 05/11 21:26
articlebear: 推 05/11 23:29
fragmentwing: 等等 monitor 監控的意思也是由此來的嗎 05/12 12:04
monitor的字源是拉丁語當中的monit,這個名詞的動詞 形式是monere,是警告(warn)的意思。在16世紀monitor是指 學校裡維護紀律的學生,即風紀委員、風紀股長之流。現代 monitor監控的意思是1930年代以後才有。
Oswyn: 所以這時美內的鐵甲船的火炮還是滑膛,同時間英國應該已經 05/12 16:23
Oswyn: 已開始裝備膛線的阿姆斯壯砲,形成了裝甲需求差異? 05/12 16:23
呃,其實這方面北軍比南軍保守,南軍從一開始的維吉 尼亞號上就已經以Brooke設計的線膛砲為主裝備,輔以一些 發射shell的滑膛砲,當時認為shell的破壞力較強。相對來 說,北軍的Monitor幾乎只用較舊式的Dahlgren滑膛砲,只 有一艘Roanoke例外。 大部分情況下南北雙方即使在極近距離都打不穿對手裝 甲,不過鐵甲艦也不是只對付鐵甲艦,根據目標的不同裝備 也得保持彈性。 ※ 編輯: Nomic (150.116.197.79 臺灣), 05/13/2020 03:18:42
goodgodgd: 合理啊,劣勢方為了扳平劣勢會傾向提前實裝實驗性武器 05/13 17:56
goodgodgd: 或戰術 05/13 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