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空降的騎兵英才 前面已經提過,威爾森是參謀和工程軍官等行政管理職務出身,跟隨格蘭特調至東部戰場 後一度就任騎兵部部長,然後又空降當騎兵師師長,打了陸路戰役的前半段,因為欠缺前 線指揮經驗、上級謝里登也同樣調度不靈,表現頗為平庸;當薛曼打下亞特蘭大後要求格 蘭特調派人才,格蘭特仔細考慮後決定派威爾森前往。 薛曼對於威爾森並沒有太多期待,他已經看過數名號稱猛將的騎兵軍官在自己手下如何馬 前失蹄,再加上自己準備要向大海進軍,爾後音訊斷絕,要如何編練自己也管不著,威爾 森的整編計畫會向留守的湯瑪士將軍匯報。 威爾森抵達時,聯邦在西部戰場的密西西比軍區有五萬騎兵的帳面編制,然而實際員額僅 兩萬三千人,真正位於前線的戰鬥兵力更僅有一萬二──可以想見前線戰馬與武裝是如何 短缺。此外,西部戰場雖然名義上整合為一個軍區,但是騎兵仍遲遲沒有得到真正的統籌 規劃,仍是各自為政,分成四個類別:坎伯蘭戰區的四個騎兵師;俄亥俄兵團的一個騎兵 師;田納西兵團騎兵軍的兩個騎兵師;以及直轄於密西西比軍區的兩個騎兵師和其餘零散 番號。 在巡視各地狀況後,威爾森很快就開始著手改組,戰區副司令與實際指揮官湯瑪士將軍此 時同樣正在積極重新擘劃部署,再加上向來對加強騎兵較為支持,所以給予威爾森較大權 限與資源。 威爾森將聯邦西線的騎兵整編為七個騎兵師──原本的計畫是八個,但是資源有限而有所 調整──並推行馬匹換乘與武器換裝。他也對騎兵的領導層級進行換血,為了方便而建議 將資深將領調離,任用有才華的青壯軍官擔任師長。不過因為戰區廣闊和各方面的需求, 威爾森親自指揮的騎兵軍主力只有四個師──第三師是參加向大海進軍的基爾派翠克,第 六師留防後路,第四師則被調去支援莫比爾灣作戰。 弗瑞斯特與胡德之威脅潛伏 南軍的胡德將軍失去亞特蘭大後,一度以機動作戰徘徊於交通線上進行牽制,但是最終薛 曼感到不耐而逕行深入喬治亞州,放棄追擊胡德。胡德沒有信心正面抗衡薛曼的主力,因 而不願尾隨,反而希望能趁北軍後防空虛,搶在北軍反應之前指東打西、動搖田納西與肯 塔基州的防務,並希望能在摧毀北軍部署之後爭取到大批內心搖擺的民眾支持。 胡德將軍麾下最強力的戰將之一是騎兵梟雄弗瑞斯特,他在游戰多時之後終於奉命馳援田 納西州戰事,並帶來了麾下的精銳騎兵。弗瑞斯特的騎兵軍在整編後有三個騎兵師,其人 員素質和戰鬥力相當高,但裝備方面就不如對手了。 就在與胡德會師以前,弗瑞斯特向田納西河河畔的強森維爾展開襲擊,雖然並未攻佔堡壘 ,卻用突然的炮擊毀壞數艘炮艇和不少運輸船舶,造成聯邦補給的嚴重損失。北軍因而自 喬治亞抽調一個軍前往增援以防萬一,該步兵軍在半路上被改道應付南軍主力的攻勢── 弗瑞斯特的戰果,竟造成北軍的提早行動,致使後續的主要攻勢須面對準備更充分的北軍 防禦。 千里轉戰路遙迢 1864年十一月,胡德的邦聯田納西兵團開始向田納西中部行進,試圖搶在北軍集中兵力之 前猛撲納許維爾。北軍分散各方向的部隊作為對應,也開始向納許維爾周邊集結,其中一 部分原本駐紮在普瓦斯基的部隊─由薛菲爾德將軍指揮─因為與南軍距離較短,於南軍的 追擊下多有交鋒,前往支援的威爾森也擔負了不少戰鬥。 此時弗瑞斯特的騎兵與北軍位於最前線的馬隊相較,在兵力和火炮方面都享有不少優勢, 因此有機會試圖側翼迂迴、讓胡德能更快突破北軍的牽制,乃至於嘗試以多打少、在運動 戰中尋求局部殲滅。 十一月二十七日,雙方在哥倫比亞附近的鴨河防線對峙時,就是弗瑞斯特的南軍鐵騎在側 翼找到數個渡口,交戰後將試圖攔截的北軍騎兵逼退,從而導致北軍提早捨棄該防線而全 面後撤。 相對的,北軍的騎兵則是作為側翼與殿後的掩護部隊,盡力阻止南軍從側翼迅速突破,延 遲戰況的變化速度。畢竟北軍是隨著時間延長而獲得更多增援,只要能拖住南軍行進速度 幾天,納許維爾和法蘭克林的防務就會大大增強,影響戰局。 北軍自哥倫比亞和鴨河轉進時,一度給予南軍各個擊破的好機會,然而弗瑞斯特向春山的 攻擊被搶先佔住高地設防的北軍步兵擊退,隨後陸續趕來的南軍步兵主力則指揮紊亂而未 能有效展開攻勢,入夜後選擇先行紮營休息──甚至連近在咫尺的兩萬五千北軍全速撤離 都沒有反應,浪費大好機會。 北軍在十一月三十日撤退到法蘭克林,並花了半天部署防務、修築工事。因為轉進途中沒 有足夠車輛拆卸運輸浮橋,他們必須等待納許維爾方面派送新的浮橋來協助撤過另一條河 川,所以得在此地堅守兩天。北軍步兵在法蘭克林的西、南方向倚仗地勢展開防線,騎兵 則是在河對岸的東南方向巡守,阻止南軍涉水後包抄。 南軍於當天傍晚趕到法蘭克林,並選擇發動猛烈的攻堅戰。弗瑞斯特的騎兵在步兵正面強 攻的同時跨過河水,從西南方向試圖包抄,然而這一次戰況卻顯得不利──北軍馬隊雖然 依然呈現兵力劣勢,這次卻不必分散於多個渡口而能集中堵截,並憑藉史賓塞連發槍猛轟 ,把弗瑞斯特所部打退。 對峙與奔襲:弗瑞斯特的挫敗 法蘭克林戰役對南軍而言是一場災難,六名將領陣亡、一名將領被俘、六名將領受傷,在 高昂的死傷下,胡德的兵力已經連正守在法蘭克林的北軍都不如,遑論北軍已經在納許維 爾集中另一支重兵。 然而,不願撤軍的胡德仍堅持尾隨按照計畫轉進的薛菲爾德,挺進到納許維爾城郊的高地 上,設置陣地與北軍對峙。胡德希望北軍統帥湯瑪士將軍會積極求戰,己方若能利用防守 優勢消耗北軍戰力,就可以於趁勝追擊攻破納許維爾。 不過湯瑪士將軍穩中求勝,根本不急於貿然進攻,反而樂見胡德的主力固定於面前,讓北 軍不必憂慮寬廣的戰略領域,可以好好休息整頓,做好打陣地攻堅戰的準備。胡德眼見北 軍不願出城,心急之下就下令讓弗瑞斯特發動奔襲,試圖切斷納許維爾以北的鐵路交通, 並伺機攻破默弗里斯伯勒。 默弗里斯伯勒是當時戰區內的重鎮,北軍在此駐紮八千人之多,弗瑞斯特的騎兵軍即便有 一個步兵師助陣,兵力還是不及守軍。然而軍令難違,外加游擊隊出身的賭徒心態,弗瑞 斯特在逐步摧毀目標地段的鐵軌後,一方面連番攻擊鐵路線上的幾座碉堡,一方面就準備 對默弗里斯伯勒發動強襲。 弗瑞斯特在十二月二日開始陷入苦戰,無法輕易拿下第四與第七號碉堡,直到五日才迫使 兩處守軍投降。他在六日正式攻擊默弗里斯伯勒,但是經過半天的駁火,未有任何進展, 戰鬥在傍晚停歇。 六日晚間,弗瑞斯特獲得胡德增派的兩個步兵旅,並準備在隔天再次嘗試攻堅,然而他在 清晨意識到北軍主動出城求戰,因此轉攻為守──不過出擊的北軍三千餘人是由經驗豐富 的軍官領導,分成兩梯次猛攻南軍步兵的側翼並於激戰後將其瓦解。 南軍主要陣線崩潰後,弗瑞斯特和步兵師長貝特將軍都試圖力挽狂瀾但未果,直到弗瑞斯 特的騎兵預備隊投入戰場才暫時阻止了北軍的追擊;弗瑞斯特麾下獨自行動的另一個騎兵 師則一度趁北軍後防減弱,猛攻且闖至默弗里斯伯勒城內,但兵力勢單力孤而被迫撤出。 弗瑞斯特仍維持在鐵路線上活動直到十二月十四日,雖然造成了一些損害,卻無關大局, 其戰略目標完全失敗,無法迫使北軍主力提早自納許維爾出動,也不能攻破默弗里斯伯勒 。更重要的是,弗瑞斯特未能趕上納許維爾即將爆發的關鍵性會戰。 --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really don't understand, or say they don't, what is the great issue between the free world and the communist world. ~John F. Kennedy, 196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93.54.28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632710368.A.339.html
kingright: 頭推 09/27 13:04
TK421: 推 09/27 17:23
chewie: 推 09/29 07:05
LUDWIN: 推 09/30 23:55
Eclivan: 好文推一個 12/31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