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hind (秋夜微雨)》之銘言: : 我有緬甸的朋友 談到了他們國家的近況 : 加上軍事版推文討論 我也不禁納悶起來 : 英美軍隊通常地位也較高 : 在中國得掌握軍權 地位好像也還可以 : 俄國聽起來比較像是特務國家 : 台灣 至少我從沒擔心過這問題 : 雖然陸軍的社會地位較低 : 但在泰國 以及 緬甸 : 軍人感覺是把持朝政 : 這些發展 跟 國家體制 以及 國家近代形成歷史應該有關連吧? 這問題其實可以推薦看一本書: 愛德華.魯瓦克的《完全政變手冊》,這本書完整剖析政變的定義、容易發動政變的環境 和發動政變的細節。想研究政變的話看這本就對了。 可惜現在這本書中譯版似乎絕版了,我原本有買一本但現在找不太到。 不過我依稀記得發動政變的其中幾個前提: 1. 該國的權力中心必須在本國內,意即該國並非是其他國家的傀儡。所以你政變以前的南越 或是蘇聯勢力圈下的匈牙利,如果沒有華盛頓或莫斯科的許可,就算政變成功也沒有意義。 2. 該國大多數民眾與政治脫節,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政變者最為有利。 其他的大概都忘得差不多,不過多半「懂得思考」的軍隊在眼見政壇發展與軍中思想相悖時, 不見得會「袖手旁觀」。尤其是軍隊已經跟民間社會有所脫節的時候,例如50-60年代的法國 軍隊,為長期的阿爾及利亞戰爭泥沼所苦,又對無心打仗有意和談的巴黎政府心懷怨恨,最終 就導致前面幾次的不流血政變和最後的叛亂。 前面有人說到埃及軍方的政變,其實還帶有一點半推半就的味道,人民反對穆爾西最大的理由 不是因為他是兄弟會成員,而是人們對他能改善生活的期望不但落空還變更糟。 於是人民開始鼓譟軍方出手介入(奇特的是兄弟會沒什麼防範,因為他們也樂觀地相信軍方的支持) 最後就演變成軍方在國營電視台下達48小時的最後通牒。穆爾西高估了自己的支持度,只是 不斷強調自己民選總統的正當法統,而軍方則是典型的埃及作風:晚了幾個小時後塞西和埃及 軍警、教會、清真寺代表就出現在電視台上,政權從此易手。 在埃及這個例子上,其實並不是軍方主動要介入或者政府嚴重威脅到軍方利益乃至生存,而是民意使然。 跟其他政變的案例上有所差異。 -- https://imgur.com/ij9nGCr.gif
養樂多星街棒打阪神強投大谷 打率 .475/安打 264/本塁打 50/打点 143/出塁率 .495/OPS 1.366 防御率 1.49/投球回 259.2/26勝 2負/完封 6/奪三振 234/WHIP 1.0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8.23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647874345.A.D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