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ringSt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Oswyn (Oswyn)》之銘言: : ※ 引述《shinjangli (阿良)》之銘言: 剛看到的時候就想回應,不好意思有點晚了。以下恕刪部分。 : 本郷教授的「兵種別編成」主要是討論大名能不能拆散小領主的家來 : 打散後依兵種再重新組成大部隊,而應該沒有否定小部隊有無依兵種作戰 : 一般看日本戰国的戰役敘述或佈陣圖,就可以發現會有先陣(前備)、本陣、後陣等 : 而陣形什麼的實際上最多應該只是開打前的站位,陣形相剋之類的真有那回事不很可疑 ? : 現實上卡地形、攻守城寨要衝、築防禦工事、攻其不備等應該才是常見戰術 其實這個論點的前提有一個盲點,那就是認定原文所述的「兵種編成」是常態或優勢,但 是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恐怕有些值得商榷之處。 如Oswyn大所述,日本戰國主要是以小部隊的封建式聯軍為主,但是即便是號稱中央集權 、軍事革命的西歐,部隊也是以綜合兵種的戰術單位所構成。即使某方面來說,西歐戰陣 較日本更為成熟與完備,那也並不能歸因於「兵種編成」─pike and shot有時候會被用 來與日本戰國軍隊互相比擬不是沒有原因的。 不如說,在同時期的歐洲,八十年戰爭中和法國宗教內戰也是一大堆混戰、埋伏、靠工事 死守,在戰術單位以上的層級並沒有很顯著的差異。大規模的會戰是相對少見的,這點在 東西方都一樣。 日本戰國軍隊比較顯著的問題是出現在「缺乏純粹騎馬的戰術單位」這個議題上面,因為 同時期的歐亞大陸列強幾乎都很注重騎馬隊。在步兵方面,如前所述,近戰和遠程部隊的 混編是正常的。 : : 不過對於各兵種別我也是有一些想法 : : 首先是鐵炮,在本郷教授所討論的川中島之戰的年代,鐵炮還未普及, : : 各大名的擁有量十分稀少,真的要組個幾隊來進行有效率的作戰應該不太可能吧?? : : 鐵砲的應用多半還是用來威嚇敵軍吧? : 在鉄砲數量不多時可能差不多是如此吧 以我看的一些介紹而言,早期應該就是點綴用,和更早一點的歐洲很相似。 不過也不能說只是威嚇,槍械發展到十六世紀已經比較成熟,至少也是拿來狙擊。 : : 再來是騎兵,關於騎兵隊的編組,我以前有看過別人討論文祿慶長之役, : : 有提到當時的日本軍其實沒有騎兵部隊。以這個說法為主的話 : : 既然文祿慶長之役時都沒有了很難想像早了幾十年的川中島會有, : : 再用這個觀點來看再搭配本郷教授的論述 : : 騎馬武士應該都算將領階級(把一群將領編成一隊來衝鋒,這也是難以想像的) : : 所以或許也沒有騎兵部隊這種東西吧? : 武將級穿的當世具足重約20公斤前後,以當時平均身高15X公分,負擔很重 : 迷你馬用來代步省力,不然開打前人就喘如牛了 : 以現今主流說法,騎兵無法衝鋒而是下馬作戰,形態應類似摩托化步兵 日本戰國不至於到只有將領騎馬,但是只有中階軍官以上騎馬倒是頗為貼切。近世陸軍, 步兵以營為戰術單位、騎兵以隊為戰術單位,但日本戰國的騎馬部隊不足以構成有力的獨 立戰術單位─就這點來說,缺乏兵種編成確實是比較貼切的描述。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騎馬人員雖然無法獨立戰鬥,當作步兵的耳目或承擔一些需要速度的 非戰鬥任務,仍是足以勉強勝任的。 : : 接著是弓兵,沒記錯的話冷兵器時代, : : 弓兵部隊要比較有效率地殺傷敵人,需要有"大量部隊"進行"齊射"。 : : 這樣一來本郷教授所說的小領主規模的作戰方式,弓兵基本上就派不上用場了 : : 除非是神射手,要不然只有幾人編制的弓兵很可能打了好幾場戰役也殺不到一個人 : : 更不用說立功領賞了。弓兵部隊沒有集中編成也是我覺得比較奇怪的地方。 : : (雖然我覺得農民閒暇時跑去練弓箭也很奇怪就是了) : 弓是武士、富農跟少部分的獵人才有可能熟稔的武器,訓練時間長 : 今年初日本鄉民開了串在討論戰国時代弓的張力 : 有人提及南北朝時奉納的弓推測張力在40~50kg,一般可能在20~30kg : 現代的初學者與高中生初拿的弓推薦值約在10~14kg : 記得逸話有使弓能手(好像是織田弓眾?)射穿樹擊殺樹後敵兵 : 不過依記錄,中世使弓高手們炫技地點京都三十三間堂、通し矢 : 射手在西軒廊下由南射向北邊的靶,距離約121m : 廊下之上有屋簷,所以不是拋射,而是彈道十分低平的射擊 : 弓在日本原來是單兵武器,武士一開始是騎射單挑,而不像是西方下箭雨的用法 : 所以應該不會派不上用場 弓箭雖然是殺傷力越高越好,本質上仍是騷擾、削弱用的武器。只要能夠造成敵方的恐懼 和隊列凌亂,就已經達成基本目標了,除了騎馬弓箭手之外,通常不會預期單以弓箭壓制 敵方。 是說,日本足輕的長柄槍殺傷力如此之低,顯然弓箭也不會有貫穿重甲的必要。 : : 最後則是槍兵,長槍足輕是戰國時期的主力兵種,可是不一起列陣前進, : : 而是交給各小領主指揮,每一隊十幾人各走各的,這樣好像也蠻奇怪的?? : : (想立功的衝第一結果被包圍打死,比較怕死的就在後面慢慢走這樣?) : : 綜上所述,我想車懸之陣真的存在的話或許就是以長槍足輕為主體的陣型吧? : 同上所述,應該多半是由數個小領主合成一個部隊,由部隊長指揮 : 而日本的足輕陣可能也不像西方方陣一般那麼整齊 日本的足輕是以散兵列的風格進行戰鬥,所以只憑數十人去戰鬥並非不可想像。當然,如 Oswyn大所言,很多小股部隊到頭來還是要編成大一點的單位的,否則就不會有備、陣這 種戰術單位的架構了,只是在更高的層級比較難進一步整合而已。 換個角度來看,在八十年戰爭中,西班牙、荷蘭的戰鬥序列裡面,也有只憑十幾人防守的 碉堡哨戒。雖然只有一丁點人手在中世紀很難參加正規會戰,但是拿來充作斥候或哨兵, 反而是比較適合的狀況。 : : 以上是我的一點感想,感謝O大特別翻譯這個專欄 : : 還有我一點也不專業,所以這篇文可能有許多錯誤,還請各位多包涵指教 : 還有人感興趣就好,不然這串看起來像在冬天 : 我也一點都不專業,還很有可能有翻錯,完全不保證準確率XD 以上一點淺見,僅供參考。 -- 有時候,知曉自己職責所在遠比去執行它更為困難。 ~ 法國元帥阿爾方斯·朱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73.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ringState/M.1503997834.A.B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