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indowsPhon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家好,我是傻子。 最近入手Pro X,體驗了約一個多月,分享一下我的體驗心得。 由於我不太會用PTT排版,而且圖片滿多的,我這邊就摘要一下。 附上圖文好讀版: https://reurl.cc/aNZrjX 緣起 我是一位 Microsoft Surface 系列產品的長期使用者,每當微軟推出新型態的裝置時,如? https://i.imgur.com/UMib4TD.jpg
機身設計 1. Pro X 的厚度是最薄的 7.3 mm,機身也是最為圓潤,所以我覺得握持手感最好的一台 S 2. 機身材質由鎂合金 + 烤漆變成了跟 Laptop 一樣的鋁合金 + 陽極氧化鋁上色,導致重? 3. 只有黑色一種顏色,好看是好看但是很沾指紋 4. 採用窄邊框的設計,塞入了更大的螢幕,比老Pro大了 0.7 吋,比 Book 2 小 0.5 吋而 Type Cover 1. 材質為微軟愛用的 Alcantara。 2. 筆是以磁力吸附在充電座上。 3. 一樣有一條磁鐵可以吸附在螢幕上,當不用筆的時候可以完全隱藏存在。 4. 鍵盤和觸控板的部分基本上與老 Pro 系列的體驗相同。 5. 鍵盤與機身的連接方式也從 6 pin 的金屬觸點,變成了類似 Surface Connect 的接口? 6. 鍵盤腕托下方增加了磁鐵,蓋上的時候終於可以吸住螢幕了。 https://i.imgur.com/EJ97JkW.jpg
Surface Slim Pen 1. 外觀改成了親膚的塑膠材質。 2. 雖然筆身較細,但是我覺得握感沒有比較差。 3. 尾端一樣有橡皮擦功能,而且一樣也是個按鍵。 https://i.imgur.com/4jtz9yQ.jpg
性能 Microsoft SQ1 SoC,CPU 為 4 大核 (3 GHz) + 4 小核 (1.80 GHz) 的設計,GPU 是 Adre 大部分的時候,性能與 Book 2 比較感覺不出區別,多工的時候明顯比用 Intel 雙核處理? 散熱 無風扇冷卻系統,從 IFIXIT 的拆解圖可以大致了解其散熱模組主要由一塊均熱板與一根熱管所組成: https://i.imgur.com/dmayBnK.jpg
1. 在冷氣房的環境之下,接上電源,電池未在充電狀態,電源模式調整為最佳效能,先使用 AIDA64 單烤 FPU 15 分鐘,可以一直維持在最高時脈。 2. 在相同的測試環境下,以 3DMark 的 Night Raid 做 GPU 的壓力測試,測試結果以 99.99% 的成績通過。 3. 跑測試的時候,用手直接摸機身背後,只感覺溫而已。 4. 其實快速充電的時候比壓力測試還熱。 生產力體驗 1. 我的工作流程,主要需求的軟體是 Microsoft Edge、Microsoft Office 全套、Drawboard(PDF 閱讀與標記 )、Python、Visual Studio Code (VS Code) 還有遠端桌面,這些軟體搭配WSL一起用全是原生,本來的工作都能做。 2. 內建 GPU 性能比起以前孱弱的 Intel (U)HD 620 強不少,所以與圖形性能相關體驗 Pro X 反而比起 Book 2 好,動畫再也不會掉幀數了。 3. 支援 LTE 連網,可以更自由的選擇工作地點。 日常體驗 1. 我日常對平板電腦的需求主要是上網、看影片與聽音樂,最常用的是 Edge、myTube! (Youtube)、bilibili (UWP) 與 Spotify ( 用 Edge 安裝成 PWA),這些都是 ARM 原生,所以日常用的軟體體驗一如既往。 2. 2W 的立體聲揚聲器,加上 Dolby Audio Premium 音效,聲音體驗比用過的 Surface 都好。 3. 支援全時連網,Instant on,現代化行動裝置體驗,但還是預設待機11小時後休眠,可調整但因為第二個閥值實際上不一定有用。 電池續航力 由於機身較薄電池電量只有 38.2 Whr,實際續航力沒有想像中的優異。一整天白天都外出使用,我的使用方式為全程都掛著 Teams,同時使用 Edge、VS Code、用 WSL 跑 Python 且會同時用藍芽耳機聽音樂,休息的時候會看一下影片,根據電池報告,這幾天的預估續航力都是約 7 個多小時,跟 Book 2 差不多,但是 Book 2 的電池有 75 Whr,明顯比用 Intel 處理器的 Pro 好。 關於 X86 程式 1. X86 程式應該是在執行的時候做 JIT binary translation,然後快取一段時間。 2. 由於是 JIT,當打開程式的時候,冷啟動會比原生的久,啟動的時候會占用較多的 CPU 和 RAM。 3. 小型的程式,用起來感覺很流暢,與原生的差異不是很大。 4. 但是打開大型的程式(Ex. VS 2019)就不是這麼回事了,需要編譯的時間需要比較長,也會占用很多 CPU 與 RAM,導致剛打開的時候用起來會很卡,但是編譯完成後就會變流暢了,難怪 Apple 會引入安裝的時候編譯。 5. 嘗試在 VS 2019 編譯一個 UWP 範例,目標平台選擇 ARM,居然可以成功建置,且在 Debug 模式下執行程式。 6. 我認為這項功能只是用來平滑過渡到 ARM 上,不應該這種裝置的主要使用方式。 總結 Pro X 目前的體驗感受,算是比我預期的好,本來我只打算當個能用 Office 和 UWP 的 Edge book,後來發現可以做很多事,就直接拿來作為主力機了。 到目前為止我認為 Pro X 是一台好機器,但是不適合所有人,而我剛好是目標人群。開發Windows on ARM的工具鏈終於開始上路了,希望以後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硬體選擇。 -- Sent from my Window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3.188.1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indowsPhone/M.1598963312.A.C25.html
rogner: 評測中 SPX模擬耗損最慘時將近一半 比ARM mac流出數據差很 09/01 21:02
rogner: 多 只有大量使用原生軟體 才能選SPX WoA依然太不成熟 09/01 21:02
※ 編輯: eddy664 (106.104.124.56 臺灣), 09/01/2020 21:18:12X ※ 編輯: eddy664 (106.104.124.56 臺灣), 09/01/2020 21:30:49
stand1234: 喔喔感謝好文,很有趣的機器,剛好Edge安裝應用程式功 09/01 21:40
stand1234: 能也很好用(而且不得不說微軟的office.com越來越好) 09/01 21:40
stand1234: 也很多網站支援,現在其實光是網頁就能做滿多事情的… 09/01 21:41
※ 編輯: eddy664 (106.104.124.56 臺灣), 09/01/2020 22:04:45 ※ 編輯: eddy664 (106.104.124.56 臺灣), 09/01/2020 22:13:20
eddy664: 貼文一長錯字就特別多真抱歉 09/01 22:14
lockon775567: 首先感謝分享心得,前陣子我去法雅客,操作surface 09/02 00:15
lockon775567: pro X,用市集安裝line可以開啟程式,我沒有登入, 09/02 00:16
lockon775567: 請問Spotify 不也是跟line一樣轉置上市集,為什麼 09/02 00:16
lockon775567: 要透過PWA?我好奇 09/02 00:16
roberthutw: 感謝分享,看來日常使用很不錯 09/02 01:11
st861014: 其實我本身實際摸過,是蠻喜歡SPX的,但是對於MS的實驗 09/02 01:15
st861014: 產品還是會怕,有可能第一代就是末代,或者未來被強行 09/02 01:15
st861014: 升級成 win10X 等等的風險是存在的,對我來說SPX目前的 09/02 01:15
st861014: 定位上會是很好的遠端用終端機,但是觸控因為Win10的關 09/02 01:15
st861014: 係,簡直悲劇,下半年會有高通的CB登場,也可以期待看 09/02 01:15
st861014: 看 09/02 01:15
rogner: 流出消息就是WoA跟W10X低階模式會整合 雖然這應該不是問題 09/02 05:48
rogner: 只代表MS ARM產品線一直都混亂 app方面不要出包比較重要 09/02 05:48
rogner: 而且WoA的確看不出利基 09/02 05:48
testid: 聽說Teams體驗有點差(因為不是原生),是這樣嗎? 09/02 10:25
eddy664: 其實用Pro X之前,我Spotify就都用PWA了,因為我覺得比 09/02 12:24
eddy664: 較流暢,現在多了另一個原因是Store上的App只支援X86,在 09/02 12:24
eddy664: Pro X上不是原生 09/02 12:24
eddy664: 其實我之前Teams也是比較喜歡用Web版,主要是因為訊息推 09/02 12:36
eddy664: 送支援Win10的通知中心,App是自帶的訊息通知,我不喜歡 09/02 12:36
eddy664: ,只有需要控制別人電腦的時候才需要,支援通知中心微軟 09/02 12:36
eddy664: 已經在做了。App目前沒有ARM版沒錯,微軟也公開表示在做 09/02 12:36
eddy664: 了。X86版在Pro X目前用起來沒啥大問題,可能Pro X出一陣 09/02 12:36
eddy664: 子了,很多問題都修掉了,不過看工作管理員App比Web吃RAM 09/02 12:36
eddy664: 。 09/02 12:36
eddy664: 我是覺得MS在ARM會認真做了,就算短期沒什麼收益也應該要 09/02 12:43
eddy664: 做,因為目前我看起來個人計算走向ARM是個事。 09/02 12:43
rogner: 先看明年再說吧 RT很慘 WoA沒起色 W10X也跟去年宣佈的不同 09/02 13:21
st861014: PWA會比較順是因為同樣的都是WebApp,桌面版用的是Elec 09/02 14:08
st861014: tron實作的,Electron本身自己還要做到跟本機的前後台 09/02 14:08
st861014: 溝通,PWA則是直接跟Server溝通,這層目前的經驗越複雜 09/02 14:08
st861014: 的設計,你要順就越困難,相比PWA這個問題反而比較小, 09/02 14:08
st861014: 且成本不在用戶端,而是遠端,最好的例子就是Skype,現 09/02 14:08
st861014: 在安裝版,跟本垃圾 09/02 14:08
jjolm221: 所以現在負責Win的不是panos panay嗎 而且他已經在重整 09/02 14:16
jjolm221: 了 可以觀望的說 09/02 14:16
joy462110: 請問用word、PowerPoint,以及pdf的修改編輯的流暢度相 09/02 17:18
joy462110: 容度如何 09/02 17:18
adcmhack: 謝謝分享,我對這台也滿有興趣,打算等第二代 09/02 19:24
eddy664: Word、PowerPoint目前用起來很流暢,沒有問題,但是好像 09/02 20:05
eddy664: 有訂閱Office 365才有對ARM優化? PDF我只會閱讀和做標記 09/02 20:05
eddy664: 而已,不知道所謂的編輯是到哪一種程度? 09/02 20:05
eddy664: 關於Office的文件:https://reurl.cc/Grb0Yp 09/02 20:06
lovehiroko: galaxy book S 續航力比較好 09/02 23:38
eddy664: Galaxy Book S電池較大且螢幕解析度較低,比較好不意外 09/03 13:48
rogner: SoC也差 所以intel版評價好點 但也只是好點 09/03 15:04
joy462110: 感謝回答,pdf 是指用pro版,編輯文件的文字或圖片。如 09/04 08:58
joy462110: 果也順暢的話,一般文書使用就非常適合。 09/04 08:58
eddy664: Drawboard PDF Pro版可以直接編輯文字和圖片喔?還是指 09/04 12:35
eddy664: 插入在文件的文字和圖片? 09/04 12:35
felaray: 推推 09/04 21:26
mohai: 翻譯,是在指轉譯嗎? 09/05 04:08
mohai: 好好奇開發工具,都是以模擬 x86 的方式運作嗎?還是有提 09/05 04:09
mohai: 供原生 ARM 指令集的程式 09/05 04:09
mohai: WSL 的 Ubuntu 也是原生 ARM 嗎?! apt 安裝程式的支援度 09/05 04:11
mohai: 不曉得高不高 09/05 04:11
LeaveMyHeart: 請問這台能使用vscode 做 coding嗎 09/05 10:55
※ 編輯: eddy664 (106.104.124.56 臺灣), 09/05/2020 13:31:28
eddy664: 原文是translation,我改成跟官方文件一樣編譯 09/05 13:34
eddy664: 開發工具據我所知應該只有VS Code有原生,其他應該都還沒 09/05 13:35
eddy664: 有 09/05 13:35
eddy664: WSL1和WSL2是原生的喔,照理說APT上有啥就能裝啥,當然 09/05 13:38
eddy664: 倉庫要有ARM版本才行 09/05 13:38
eddy664: VS Code要原生coding現在只能搭配Remote extension 09/05 13:41
eddy664: 我現在的blog就是用VS code+WSL搞出來的 09/05 13:43
eddy664: 開發工具還有Windows Terminal是原生 09/05 13:46
mohai: 天啊…有點心動,我現在用 pro6 i5 無風扇,動不動過熱降頻 09/06 01:37
mohai: QQ 09/06 01:37
st861014: 你會用到過熱降頻,那你還是不要碰arm吧,雖然不太會過 09/06 04:06
st861014: 熱或降頻,但是犧牲的是處理效能,如果你pro已經無法負 09/06 04:06
st861014: 荷你的使用了,你應該找Laptop或是改變使用方法 09/06 04:06
rogner: 除lenovo極少數主打散熱機種 可說輕薄筆電都會降頻 09/06 06:07
rogner: SL3散熱進步很多 但降頻幅度也只較SP6/7少約5%~10% 09/06 06:07
rogner: 何況上面就說SPX模擬耗損最慘時將近一半 平均也有2x% 09/06 06:08
rogner: 在意這點 一是換軟體亦即改使用方法 二是換6核強散熱機種 09/06 06:12
rogner: 或者觀望gen11機種及ARM mac 09/06 06:13
eddy664: 怎麼覺得很多人都把不Turbo當降頻... 09/06 11:09
eddy664: Ultrabook原始設計上就不是主打持續性效能 09/06 11:10
※ 編輯: eddy664 (106.104.124.56 臺灣), 09/06/2020 11:32:03
st861014: 那這樣你就要問使用者為什麼需要持續效能還要買這種裝 09/06 11:56
st861014: 置啊,所以我說如果有這種需求,要嘛買能夠主動散熱且 09/06 11:56
st861014: 發熱原不會貼著螢幕的裝置,要嘛改變使用型態吧,對於 09/06 11:56
st861014: 這種有持續效能使用者的人,切到arm上是不會解決問題的 09/06 11:56
rogner: NBC長時跑分不降超過30%都算可接受 不管輕薄機或電競機 09/06 11:56
rogner: 所以IcL CPU部份其實並沒很多人想像的優秀 09/06 12:01
rogner: 真正可怕反而是初始跑分就低 或容易過熱不穩的機種 09/06 12:03
rogner: 這方面SP6/7其實算優秀了 不然乾脆等SP8 09/06 12:04
eddy664: 是啊,有需要持續性效能就應該買TDP比較高的產品,這可 09/06 14:17
eddy664: 能也要怪廠商的過度宣傳 09/06 14:17
st861014: 如果brunch可以在ProX上面雙開chromeOS,我當初可能就 09/06 14:53
st861014: 不會選Go2選ProX了,現階段對於MS的決策方向很沒把握, 09/06 14:53
st861014: 暫時先不嘗試ProX,等時機再成熟一點 09/06 14:53
mohai: 我前一台機子是 pro3 i5 4g ,用了三四年才換到 pro6 i5 8g 09/06 16:52
mohai: ,我幾乎延續相同的使用習慣,VS code 進行 php7 的專案開 09/06 16:52
mohai: 發。因為 pro6 i5 版本開始採被動散熱(也算是我沒做好功 09/06 16:52
mohai: 課),沒寫多久整台機子就開始發熱,降頻降到時脈沒有 1Ghz 09/06 16:52
mohai: ,讓我真的有點頭疼。現在出門都要多帶一台小電風扇吹電 09/06 16:52
mohai: 腦,才能勉強保持相同的效能完成一些瑣碎的工作 09/06 16:52
mohai: 花錢迭代產品,結果獲得更差的效能我真的有點頭痛哈哈哈。 09/06 16:55
mohai: 我是真的蠻需要 pro 系列變形功能,我很常使用筆的型態做記 09/06 16:55
mohai: 錄,但在價格定為上與前兩代 pro3 相同的機型,不能穩定做 09/06 16:55
mohai: 一樣的工作,我認為不是使用者的問題。 09/06 16:55
rogner: 這比較像機王 可以看YT遊戲跑分 SP6通常在1.4G~2.0G間浮動 09/06 17:43
rogner: NBC跑分也是 同樣降頻後 SP6也高於SP3 09/06 17:43
mohai: 剛好我們實驗室也有購入同等級的 pro7 ,我在使用過後也有 09/06 18:55
mohai: 相同的困擾,也是很快發熱馬上降頻,所以我自己就斷定這是 09/06 18:55
mohai: 無風扇 surface 的通病了QQ 09/06 18:55
st861014: 這就跟我主張的其實差不多,這種裝置如果是被動散熱, 09/06 19:05
st861014: 那還不如買Go2M3或是ProX,如果需要效能,一定要有主動 09/06 19:05
st861014: 散熱,唯一選擇就是上SP7i7,你有筆記需求,機子如果高 09/06 19:05
st861014: 溫到明顯降頻,我覺得手寫體驗應該也會很差,手放上去 09/06 19:05
st861014: 就會覺得熱的很不舒服了,不可能兩全其美,真要找解決 09/06 19:05
st861014: 辦法,可以考慮不要再Pro上做太重的事情,需要就遠端回 09/06 19:05
st861014: 實驗室弄就好了,Pro雖然設計上可以做到你想做的事情, 09/06 19:05
st861014: 但不代表他可以負荷你要做的事情,遠端是個不錯的辦法 09/06 19:05
jjolm221: 去買台SB3 吧 良心建議 你要做重一點實驗的話 選SB3 不 09/06 19:34
jjolm221: 錯的選擇 09/06 19:34
eddy664: 所以我現在是走極端路線,客戶端效能不用太強,但是連網 09/06 20:08
eddy664: 能力要好,要效能遠端就好了 09/06 20:08
eddy664: SB3應該也不適合重一點的實驗吧,就算TDP給到20W,不會 09/06 20:11
eddy664: 有本質上的區別 09/06 20:11
eddy664: 雖然我是不清楚你所謂重是用來做啥 09/06 20:13
st861014: SB3除了物理上的重,我不認為他真的能夠負荷『太久』運 09/06 22:21
st861014: 算上的重,他的性能可以做到,但是綜合來說還是不推薦 09/06 22:21
rogner: SB3評價雖然比SB2好很多 但看NBC就知道 不會比SP6/7好太多 09/08 07:37
rogner: 分離式2in1就差不多是這樣 否則不會只有SL3特別好 09/08 07:38
rogner: "如果"能強迫自己都用原生 SPX會比SG2 M3好 但問題是貴 09/08 07:39
rogner: 簡單講 一般說SPX跟SG2 M3差不多的前提是模擬耗損都在2x% 09/08 07:40
rogner: 都用原生 則GPU跟續航大勝SP6/7 多線打平 單線輸 09/08 07:42
rogner: 但如果都撞上模擬耗損近半的狀況 就會輸SG2 M3 09/08 07:43
rogner: 至於SP6/7對比 說過很多次了 IcL CPU沒強到哪去...... 09/08 07:44
rogner: 強的是之前板上不少人不愛的CML 所以才說很在意還是等SP8 09/08 07:50
※ 編輯: eddy664 (106.104.124.56 臺灣), 09/10/2020 17:39:32
URA2N39: 不能用Lightroom啊.... 不然這台有夠理想的.. 09/12 16:11
eddy664: Adobe的承諾可有得等囉 09/13 11:40
※ 編輯: eddy664 (106.104.124.56 臺灣), 10/20/2021 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