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omenTal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AWABONGGA (硬梆梆)》之銘言: : 汝題,這次論文爭議再起,惟事證已明之後發現是塔綠班自己搞的笑話,原以為眾人會退散 : ,不料卻因高委員疑似濕鹽(我是不認為濕鹽啦)又節外生枝,學歷無用論又再度浮上檯面 : 。那麼這整起事件給了我們什麼啟發呢? : 我是認為啦,語言的解讀應該是依語境、語意、前後文對照等等判斷,而非斷章取義,這應 : 該是基本的原則,但普羅大眾卻只想聽自己想聽的,而忽略他人話語之真意,風向變成高委 : 員歧視低學歷仔,這484代表不能讓低學歷仔掌握話語權,否則社會風氣將會陷入混沌?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會看余秋雨的著作? 以前在國高中時代,看了《文化苦旅》之後 陸陸續續購入了《山居筆記》和《雙冷長河 》等書。有點忘記出自哪一本書了,但我印 象很深刻的是其中一本書中寫道了: 「止謗,無辯也」 表達更為直接一點的是申涵光在《荊園進語 》中說的: 「何以止謗,曰無辯。  辯愈力,則謗者愈巧。」 在《山居筆記》中有一篇應該滿多人知曉的 文章叫做《蘇東坡突圍》,大致上在說蘇軾 因為烏台詩案被貶之後,一路上的遭遇以及 心境上的轉折。節錄一些內容如下: --- 這些具有輿論形象的諫官所說的話,別人無 法聲辨,也不存在調查機制和仲裁機制,一 切都要賴仗於他們的私人品質,但對私人品 質的考察機制同樣也不具備,因而所謂輿論 云云常常成為一種歪曲事實、顛倒是非的社 會災難。 這就像現代的報紙如果缺乏足夠的職業道德 又沒有相應的法規制約,隨意褒貶,受傷害 者無處可以說話,不知情者卻誤以為白紙黑 字是輿論所在,這將會給人們帶來多大的混 亂! ... 究竟是什麼罪?審起來看!怎麼審?打!開 始,蘇東坡還試圖拿點兒正常邏輯頂幾句嘴 ,審問者咬定他的詩裏有譏諷朝廷的意思, 他說:「我不敢有此心,不知什麼人有此心 ,造出這種意思來。」一切誣陷者都喜歡把 自己打扮成某種「險惡用心」的發現者,蘇 東坡指出他們不是發現者而是製造者。那也 就是說,誣陷者所推斷出來的「險惡用心」 ,可以看作是他們自己的內心,因此應該由 他們自己來承擔。 ... 他經過「烏台詩案」已經明白,一個人蒙受 了誣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個道理來,你找 不到慷慨陳詞的目標,你抓不住從容赴死的 理由。你想做個義無反顧的英雄,不知怎麼 一來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個堅貞不屈 的烈士,鬧來鬧去卻成了一個深深懺悔的俘 。無法洗刷,無處辯解,更不知如何來提 出自己的抗議,發表自己的宣言。這確實很 接近有的學者提出的「醬缸文化」,一旦跳 在裏邊,怎麼也抹不乾淨。 --- 大概是這樣吧,比聲量是比不過那些媒體的 ,前陣子幾件事情讓我記憶猶新: 一是臺大校長管中閔,在臉書交流版上留言 說沒學生跟他打招呼討拍被反嗆,上了媒體 後被大肆抨擊;實際上,在我看起來他在臉 書上其實只是跟風交流板上的「報時文」的 梗,另外也不乏有幾篇是學生留言嗆他,他 後來就跑去巡視學生抱怨的狀況並要求改善 (不確定啦!他發文而已,不知道是不是真 的改善了) 二是前陣子滑推特看到一篇別人轉貼的文章 ,是一張截圖說某政黨記者會上面,酸年輕 人如何如何;我看了很傻眼,直接留言說這 政黨太蠢了。但後來實際上找到影片看了一 下,根本不是那張截圖說的那樣。 --- 現代人比較習慣短影片和懶人包,但那很可 能會誤導我們。就像願意認真看到這裡的人 ,可能也不多,大多數人大概已經左鍵離開 了。如果真的說要學到什麼: (1) 對於別人的誣陷,不要急著回應 (2) 培養耐性並建立自己的判讀能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1.109.6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64296583.A.9B8.html ※ 編輯: Hsins (223.141.109.67 臺灣), 09/28/2022 00:37:16
Beanoodle: 佛印說心裡有屎看什麼都是屎 09/28 00:56
SweetLee: 你不回應塔綠斑說你默認 你回應塔綠斑說你態度差 09/28 03:55
mengling: 你不認同塔綠班,說你中共同路人 09/28 07:38
traman: 那些謗者 還是些什麼律師 醫師 國師 09/28 07:54
wangjying: 不反擊被說默認 09/28 08:37
SweetLee: 那些古人一定沒遇過民進黨 才這麼單純 09/28 10:18
hoij79627: 那年代沒有側翼+網軍一條龍洗腦,所以保持沈默就好。 09/28 14:41
hoij79627: 現在保持沈默的後果可能跳到濁水溪都洗不清 09/28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