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sk-w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先謝謝你的回應,我針對幾點簡單回應一下。:) ※ 引述《souldragon (太極螺旋)》之銘言: : Cigol講的才是對的 : 經濟學理論認為,若市場是完備的和充分競爭的,市場交換的結果一定是帕累托最適。 ^^^^^^^^^^ 你提的是社會福利第一定理。 但社會福利第一定理的必要條件是「完全競爭體系」、「價格機能充份運作」。 (注意,兩者不同,後者會因為外部性,就算完競體系仍無法效率運作) 因此: 1.前頭 Ebergies 才會問你市場有四種,你選的是哪一種? 只有完全競爭市場才能達到經濟效率。 如果你接受這個論述,那其實我們討論的重心很簡單。 那就是「目前的社會不符合完全競爭體系的要件」。 2.就算符合柏拉圖效率,不保證分配一定公平。 根據社會福利第二定理解釋,獨裁也可以保證達到柏拉圖最適。 第二定理簡單講就是:任何柏拉圖最適皆有一組競爭價格來支撐它。 以圖簡單解釋: http://secure.tutorsglobe.com/CMSImages/1825_second%20welfare%20theorem.jpg
左下角 0A 表示 A 的 x1、x2 的資源皆為零。 右上角 0A 表示 B 的 x1、x2 的資源皆為零。 然後越往右,表示A的x1越多;越往上表示A的x2越多。 假設現在一開始的金錢(起始原賦)現在不在 A 點,而在 E 點(A、B兩人資源不均)。 現在透過「完全競爭市場」、「價格機能」,最後資源的分配會來到 D 點。 但D點顯然分配有點問題,B的資源明顯要比A來的多。 用白話來講,就是你說的:經濟學最後的結果就是讓 5% 的人坐擁 95% 的資源。 至於為什麼會發生這個現象?財政學告訴你,這是因為「起始原賦」不同。 有的人一開始錢多、資源多,錢滾錢,自然佔有較多資源; 有的人一開始錢少然後競爭資源也差,最後搶到的資源自然比較少。 再更白話點,大家起跑點就輸富二代很多了,你要怎麼才能贏對方?甚至打平? 「起始原賦」也是為什麼 Cigol 前面提到,市場均衡不是追求「總剩餘最大」。 因為如果原賦改變了,那麼整個市場的總剩餘將會改變。 好比說今天如果大家起始點是在A,那透過第一定理,均衡時會來到X點。 這點的分配感覺起來,就比在D點的時候要公平多了。 也就是說: 今天雖然市場機制雖然讓「5%的人擁有95%的資源」,但這是因為起始原賦不同。 所以假如我們今天透過原賦重分配(富人課重稅、窮人給補助), 那當市場機制發揮效用之後,我們最後可以來到一組比較公平的分配。 這也是財政學的目的。:) : 帕累托最適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若 : 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 : 一個人變得更好,這就是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最適的狀態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 : 改善的狀態;換句話說,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況,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損。 題外話啦,其實現在財政學已經不太採柏拉圖最適的準則。 因為你很難找到一個政策,會讓某些人好,卻不影響到他人。 現在比較多採補償準則。 就是「政策雖然讓某些人損失,但如果之後所產生的效用,足以彌補這些人的損失, 那這個政策仍符合柏拉圖增進(即帕累托改善)」。 不過這些應該不影響到你的論述~ XD : 即使非完全競爭市場 市場機制也必須達到某種合理比例的分配作用 : 合私利的同時也達到公益〔效益主義〕這就是所謂的效用可遞移 我為了你講的這個名詞特定去查了效用可遞移性。 我發現我經濟學有看過這個詞,不過跟你提的好像不太一樣? 經濟學的效用理論是在偏好分析裡頭提到, 無異曲線 A 如果優於 B,B 如果優於 C,則 A 效用就優於 C 效用。 好像不太一樣?@_@a" 另外補充一點,合私利的同時也達到公益,是不是省略了什麼條件? 不然就私利而言,A 賺 500 B 虧 400,整體公益增進了 100,卻不保證私利必增進。 這點好像跟你要支持的命題有出入?(命題:經濟學應該保證私利也公平) : 「市場機制」通常只能確保「產出效率最大」,而不保證「社會效用最大」 : 我也想問這個定義是從哪裡看來的?這樣雞同鴨講 不是很好 的確是,真的不是很好,謝謝你的回覆。XD 柏拉圖效率包含三個條件:生產效率、配置效率、全面效率。 因為我怕提配置效率,會讓你誤以為「每個人所持的資產要公平」。 現在回頭看過來,這樣講的確有些草率。因為你懂柏拉圖效率。XD 至於不保證「社會效用最大」可以見我上面舉的例子。 柏拉圖效率不保證「分配公平」。:) -- 大概就這樣。名詞部分因為老師以前就這樣講,我也習慣了。 如果有不習慣請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157.13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ask-why/M.1411911778.A.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