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sk-w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igol (失去左手的荊無命)》之銘言: : 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請指教 : 你的見解是: : 1. 經濟學說市場會讓效用極大化 (先假設沒有外部性、資訊不對稱那些問題....) : 2. 如果世界上有100元,B拿99元,C拿1元,經濟學認為這效用最大 經濟學認為總剩餘最大=效用最大 這個假設基本上已經被心理學打臉了 心理學已經證明 在群居的社會 人性更在意公平和分配的問題 所以在最後通牒實驗裡 C如果平均拿不到三成 他寧願讓總剩餘歸零 這個選擇可以達到短空長多的效用 以制裁自私或短視近利的人 : 3. 社會經驗顯示,C拿1元很不爽,通常要 B 拿70元,C拿30元,效用才最大 : (B多拿的29元,給B的邊際效用小於給C,所以把那29元給C,效用能增加) : 4. 由 1,2,3 得要不就是經濟學對效用的定義有問題, : 要不就是市場讓效用極大化的說法有問題 基本上經濟學最大的錯誤就是走向量化算數學 離人性是愈來愈遠 : 如果我對你的見解沒誤解,那有幾點回應跟想法: : 1. 經濟學說的是市場(在一定條件下)會達到 Pareto 效率性, : 而不是市場讓效用極大化。 : 2. 把 B 的29元拿給 C 是不是 Pareto 改善? : 如果 B 不管他人死活,則不是 Pareto 改善。 : 如果 B 討厭貧富差距,則是 Pateto 改善。 : 的確,一般情況下,如果沒特別提,經濟學通常假設 B 不管他人死活。 帕雷托改善是假設B不能有任何損失 而C能增加效用的情況下 才可以分配 這要看損失的定義為何 例如以邊際需求為標準 還是在算數學?若是算數學 任何人口袋裡少一元就是損失 根本不存在可以再分配的情況發生 邊際效益再低都不行 若以邊際需求為主 富人的一千元邊際效益例如為5 窮人為100 那可以帕雷托改善的地方就到處都是 後者 基本上比較符合效益主義的哲學觀 : 3. 如果 B 討厭貧富差距的話,C 吃的少,不僅影響C的效用, : 也影響 B 的效用,這表示 C 的消費具有外部性。 : 原先的說法「市場(在一定條件下)會達到 Pareto 效率性」就不成立了。 : 4. 不過現在也有很多研究,在討論 B 也管他人死活的情況下, : 市場結果是什麼?什麼是最適的分配?政策該怎麼辦? : 所以經濟學並不是如你所說的一成不變 : 但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為何,需要高手來介紹 效用和管不管別人死活應該沒什麼關係 不管你關不關心誰有沒有吃飽 任何人的胃容量都不會因此改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173.6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ask-why/M.1413812824.A.A0A.html
Cigol: warm-glow的模型就假設效用與他人消費多少有關(在乎他人) 10/20 22:55
xiaoa: 原PO自始至終都只是說別人的理論不對, 卻從未說明過自己的 10/21 01:15
xiaoa: 理論. 到最後, 樓上這位有耐心的仁兄, 都還是通過各個文章 10/21 01:16
xiaoa: 、推文等的內容,來推測某S的看法. 但到最後某S還只是打太極 10/21 01:18
souldragon: 那樓上認為股市是數學還心理學?把經濟當數學真的很扯 10/29 01:11
souldragon: 心理學也有犯過錯 就是把完全理性當作道德 錯了就要改 10/29 01:13
souldragon: 自己不思考一直來喇賽 這種沒品質的討論真的可以停了 10/29 01:14
a001ou: 樓上既然說要停了那幹麼還特地在8天後跑回來推文? 10/29 01:52
a001ou: 8天的時間只讓你想出這3句軟弱無力的反擊嗎? 10/29 01:52
souldragon: 樓上又來推砲啦 10/29 02:29
pahli: 光原po第一個提到經濟學認為總剩餘=效用最大, 10/31 21:14
pahli: 卻沒提到P.S,C.S,DWL,轉嫁性質,彈性 10/31 21:16
pahli: 等等更多經濟學在討論的課題 10/31 21:17
pahli: 一下就說錯誤,直接用心理學觀念, 10/31 21:17
pahli: 說經濟學錯誤了 10/31 21:18
pahli: 更不用提柏拉圖改善與柏拉圖最適兩者的定義 10/31 21:20
pahli: 經濟裡的公共經濟理論與財政學裡提到的經濟觀念 10/31 21:21
pahli: 是否被你用一偏蓋全的看法所帶過 10/31 21:22
pahli: 至少經濟裡的「效用」,只是工具名詞與學科裡論 10/31 21:23
pahli: 用心理學打經濟學,不就如同張飛打岳飛一樣了嗎 10/31 21:25
pahli: 你的問題可以拿去經濟版上問看看,或許能提供資訊幫你解惑 10/31 21:49
經濟學想要確實典範轉移 不用管太多細節 捨棄把數學量化當作正宗的思想 改以邊際效益為主流 至少剪刀的兩刃要以後者為主 以價格推論效用的謬誤為例: 甲願意出50萬買一幅畫 乙則願意出100萬 經濟學判斷 乙比甲更需要這幅畫 因為出價更高 故應該把東西賣給乙才符合效用最大化 商家也賺最多 但實際上呢?甲全部財產100萬 50萬是他半數家產 乙全部財產1000萬 1/2的邊際效用明顯>1/10 那為何賣給乙?有人會說商家只管誰出得多 商家利益是量化數學 甲乙邊際效益是心理學 把前者當標準 有錢人就能用低效剝削窮人的高效 帳目數字是很好看 但實際上社會的總效用是變低的 價格機制能反應效用的成立前提是均富社會 M型社會 價格完全無客觀性 有錢人還能用低效去支配窮人的高效 市場選擇讓前者爽度+10 而捨棄讓後者爽度+50 數字會說話嗎?會 只是說火星話比例遠遠大於說人話 XD ※ 編輯: souldragon (111.240.203.108), 11/20/2014 19: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