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心問題 本書開展自新幾內亞亞力所提出的問題:「為甚麼是白人製造出這麼多貨物,再運來這裡 ,為甚麼我們黑人沒搞出過甚麼名堂?」,這句話可以解讀為,為何財富和權力是以今天 這種形式分配? 而本書就是作者針對這個問題所提出的回答,收納了人類學、地理學、生 物學、歷史各方面的資料嘗試為現今世界的發展程度差異建構一套解釋。 第一部:從伊甸園到印加帝國 第一章 : 人類社會的起跑線 作者帶我們回到公元前1萬1千年,探討人種的發展,這個章節講述了兩件事。首先,演 化史上的大躍進,人類製造出精良的石器和具審美價值的飾品,在精神與美感層次得到大 幅度的提升。再者,大躍進進行同時,因為冰何時期的結束,人類可以大範圍移動,甚至 自行發明水運工具,形成地裡擴張現象。 但深入檢視那段時期的各大洲發展後,我們無法主張歐洲具有最強烈的起步優勢,因為 對當時人們來說,起步優勢可以是人種的歧異度,適應當地環境所需的時間,或者是從踏 上到遍佈整片大陸所需的時間,而歐洲沒有在各方面取得絕對的領先,所以必須有接下來 的更深入的探討。 第二章:歷史的自然實驗 歷史學家無法像物理學家自行創造控制變項,得到實驗結果,不過他們可以找到過去的 某些群體,觀察他們在某些條件不同的情況下,發展出了什麼樣的差異。這個章節找到了 玻里尼西亞群島,這些島嶼在面積、地形、氣候上的不同導 致了政治、經濟、社會上的歧異。藉由這些觀察,或許可以作為各大洲發展比較的脈絡。 第三章:卡哈馬卡的衝突 西班牙的皮薩羅生擒印加帝國國王阿塔花普拉,這個戲劇性的一刻,揭開了西方對美洲 大陸殖民的畜牧,而為何西方人能以不到200人的軍隊擊敗八萬大軍,為何美洲的原住民 對此醫點抵抗力也沒有。探究近因,應是武器、軍事戰略、海事技術、文字、傳染病、中 央極權的體制,談到這些因素,我們就必須更往下問,為甚麼人類在不同大陸會有這麼大 的發展差異? 第二部 : 農業的起源與傳播 第四章:農業與征服 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由狩獵採集進入到定居農耕社會後才加速發展的,更多的積糧,養活 了更多人口,進一步形成分工的社群,有了領導階層和不事農的專業生產人員,就會有先 進的科技,帝國、文明、鋼鐵、武器就此誕生,農業與征服這兩點變連結起來了。也就是 說,農業的發展先決條件決定了日後殖民與被殖民的命運。 第五章 : 如何在歷史上領先群雄 作者利用考古學提供的資料找出農業的起源地、起源時間,觀察後卻發現先天地理條件 優勢的地區有的並未發展出強勢的農業,但有些地區先天不富饒,反而成了從核心地區輸 出的農者,對周邊地區形成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在糧食生產方面領先群倫的族群,就可 以在歷史發展上取得先機。 第六章: 下田好還是打獵好 比較了農業和狩獵採集兩種生產方式,發現農業投資報酬率穩定。實行農業,是一個正 回饋過程,糧食多了就養活了更多的人口,更多人力從事生產,就可以收穫更多的糧食。 第七章 : 杏仁的前世今生 這世界上天然可供農作的植物少之又少,要談農作物就要先談植物的馴化。而早期的農 人跟作物可以說都是無意識的,作物藉由動物吃食它的果實來散播種子,這是天擇機制, 但是很剛好的是,早期的人類也相中了這點,特別摘取這些作物,無意間散佈了這些物種 ,而這又剛好符合人擇的定義。 第八章 : 蘋果不馴誰之過 作者很納悶,為甚麼氣候環境較佳的大陸反而沒有催生出馴化,特別舉了蘋果當例子, 比較了歐洲和北美,追根究柢,歸結出北美成為最晚馴化蘋果的原因是在於---整片大陸 所有的動植物組合。演繹出一套更大的系統,單一作物馴化與否,牽涉到其他共存的物種 。 第九章 : 斑馬、不幸福的婚姻與安娜卡列尼娜原則 大型畜牧動物是人類發展中至關重要的角色,犁田、搬運、肥料、毛皮、戰爭等等,馴 養動物的多寡對文明興盛與否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本章節探討的是 : 為甚麼歐亞大陸有 著較多馴化動物,第一,歐亞面積最大生態相最複雜,所以可供馴化的候選物種最多,第 二,澳洲和美洲的大型哺乳動物在更新世末期遭到了大滅絕。 第十章 : 大陸軸線---歷史的伏筆 大陸軸線的走向意謂著緯度的定調,直接影響著作物、牲畜、科技發明、文字的傳播。 第三部 從糧食到槍砲、病菌與鋼鐵 第十一章 : 病菌屠城記 歐亞大陸長期以來馴養大型牲畜,大量人口和牲口聚居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傳染病,而美 洲地區沒有這些家禽畜,所以在面對歐洲殖民者帶來的病菌可說是豪無生物接觸經驗,全 無抵抗力,造成了慘絕人寰的屠殺,可以說是農業條件延伸到軍事征服的最顯著的例子。 歐洲人殖民過程也非一帆風順,進到熱帶地區後的推進特別慢,就是因為熱帶傳染病。 第十二章 : 文字的起源 有了大量糧食後,就有了大量人口,也就有了社會分工、層級確立,實用的書寫系統也 就應運而生。文字簡便、明確地宣揚了首領威信、留下貿易記錄、做到了技術和經驗的傳 承,而不可否認的,文字的傳播受到了地理和生物條件障礙。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獨自 發明文字的民族很稀少,大部分都是採借或改造其他語系的成品,傳播途徑是貿易、宗教 、戰爭。 第十三章 : 發明為需求之母? 技術和工具是由發明家帶給世人的,而影響發明的因素到底是甚麼? 作者否認了英雄史 觀,也否認社會對於發明創新的態度,更點出了社會大眾的迷思,發明不是需求之母,而 是好奇心的產物。第一,技術是累積式的,而不是憑空創造的;第二,技術發明了之後才 產生用途的問題,而不是先有需求才有發明;第三,技術式自體催化的,這一刻的變化都 刺激著下一刻的發生,例子就是工業革命之後的科技爆發;第四,影響洲際技術差異有三 個因素 : 生產糧食生計出現的年代、傳播的地理生態限制、人口數量密度。 第十四章 : 國家的誕生 人類社群發展歷程,隊群、部落、酋邦、國家。游牧到定居,從沒有社會階層到嚴格的 分層,漸漸經濟分工,財富由獨立運作到進貢後再分配。 結語 : <1> 各族群的歷史,循著不同的軌跡開展,起因於環境差異,而非人種差異。 當今歐洲社會之所以成為文化強權,處於政經地位的高階,有許多近因,商人階級的發 展、資本主義、專利法、沒有絕對專制阻絕創新的可能、有著批評實證的研究傳統。而這 些近因又根源於四個終極因,(1)可供馴化的動植物資源。(2)傳播與遷徙的地理阻礙。 (3)洲際傳播受到氣候、海洋的影響。(4)面積和人口總數的差異。 <2> 歐洲與中國的差異 中國雖然幅員遼闊,但自身水路運便利,就算有亂世出現也非常態,合久必分,所以造 就了統一的文字、語言和文化,只要當權的皇帝一個錯誤的決策就能耽誤整個地區數十年 的發展。反觀歐洲,擁有許多曲折的半島,還有兩個孤立的島嶼愛爾蘭與英格蘭,從來沒 有人成功一統過,各自獨立的王國都有能力提供創新者資源,政治群體背後也往往象徵著 文化水準上一定的獨立性,多元價值觀形成了豐富自由的文化底蘊,發明和創新也就源源 不絕。 <3> 歷史也是門科學 和物理化學相比,歷史有著先天發展的劣勢。每一個個體的決定都充滿著不確定性,所 以歷史學家人類學家只能預測趨勢,而不能精準預知未來發生的事。雖然歷史學家們可以 利用相似的社群去做實驗,但也僅只於已存在的事例,不能像物理化學等一般認為是科學 領域正宗的學派去做隨心所欲的調控與觀察。 心得感想 : 作者做過多年的田野調查,就他的觀察,大洋洲地區的居民智力反應皆不遜於歐洲人, 所以他打從心底駁斥人種優勢的說法,意欲從更寬廣的論述去瞭解為甚麼各大洲發展如此 迥異。本書主題相當有企圖心,想嘗試解釋的可說是人類史上的大哉問。跨越了人類學、 地理學、生物學、歷史。成功綜合各個學科,去創造出獨到一面的論述: 各族群的歷史, 循著不同的軌跡開展,起因於環境差異,而非人種差異。 拿起這本書我看見的是毅力和宏觀。為甚麼說毅力呢?試想一個醫生出身的學者,要將各 種學科的資料蒐羅後,先驗證其真實性,再按照歷史時間編列,瞭解需要甚麼方向的資料 後,他還要交叉比對、去蕪存菁,提領其中最有力道的論述,毅力。再來就是格局,他想 要駕馭這個題目,真正的找出究極因,不滿足於眾所周知的表象近因,深刻的挖掘,才有 如此令人不得不折服的結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5.99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ook/M.1401435572.A.824.html
Atropos0723:你要不要先排版一下 05/30 15:53
WindSpread:複製貼上就不管了的樣子… 05/30 18:46
x24627785:112耶 這是作業拿來po文嗎= = 05/30 19:12
inebriety:排版很慘…… 05/30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