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書名太長,標題放不下QQ 我讀,《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作者: 丹尼爾‧李伯曼 Daniel E. Lieberman 譯者:郭騰傑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4/09/04 語言:繁體中文 這本書有一段時間盤踞在誠品的暢銷榜上,似乎砸下了重金宣傳。 原本我就對科普書略有興趣,就像是孔明那句經典的、一而再再而三的、 像是NPC的回覆一樣:「略懂」、「略懂」。 不過話說,求知當然都是有目的性的。 但是對於那麼般的目的,我就不多談了。 我只是好奇萬物在演化的路徑上,為何獨有人類與眾不同? 其他相類似人類的物種,又例如是同屬的物種 (對於黑猩猩、大猩猩究竟跟現代智人到底在物種歸屬上, 一直都有究竟是同屬、同種,還是其一為亞種的爭論,一直不休), 又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差異呢?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 我在看完這本《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後, 再閱讀的書籍則是Jared Diamond所著的《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 雖然很巨大的差異是,Jared Diamond那一本書,是二十年前的作品, 所以在科技與日俱進之下,當然部分的學說跟論點是明顯遭後人淘汰的, 不過就演化及生物科學的概念中,由於對於過去的考古,資訊不一定完整, 大多都是根據片段證據進行合理的推理,眾家說法也都不能說孰者為真, 孰者就一定為偽,故不一定能夠有「完全的排除」的概念。 不過Jared Diamond也說了,對於那些不能證明為真的假設,你永遠不能說他是錯誤的。 就像是,在你抓到男朋友偷吃或者跟其他人搞曖昧之前,你永遠不能說他劈腿, 所以要勤加查他的line。 所以男性請養成隨時隨地刪除手機訊息的習慣。科科。 但是對於你已經能夠證明為假的假設,就得遺憾的淘汰他了。 另外Jared Diamond也說明,在假設之中,即便出現了再讓人難置信的推論, 但沒有出現任何反面證據,那你也得說他很有可能是正確的。 就像是,例如在不久以後的未來,出現了人類事實上並非猿類所演化, 而確確實實是從石頭蹦出來的,且竟然有外星人數萬年前的mp4檔作為佐證, 那麼即便再怎麼不可置信也得相信。 幸好,Jared Diamond那書的編輯,有將書中受到批評、質疑的學說, 加上括號,告訴讀者,這論點已經遭駁斥。 所以即便該書已經問世了二十年,但仍然是合宜閱讀的科普讀物。 兩本書相比,其實可以很明顯地從兩人的寫作習慣跟背景資料中一窺重點。 例如,Daniel E. Lieberman(疾病演化一書)主要的背景是古人類學家, 本書內容大概有將近一半的篇幅在討論關於基因、猿類與人類、天擇與演化、 疾病演化、以古人類來討論現代人類。 另外由於其本身就是一個倡導赤腳跑步的公眾人物, 我想運動也是他生命的非常大一部分, 所以本書內容也有相當的篇幅在探討現代人運動量的問題。 而Jared Diamond(第三種猩猩一書)則是生物學家,對於天擇與演化則著墨較少, 基因、猿類、人類起源與其他倒是不怎麼在意, 反倒是放入了非常多關於現代人類眾多選擇,究竟有多少是受到了演化擺布。 例如婚外性行為,係單單存在人類之間,還是在其他有婚姻概念的物種也會存在? 例如貓猴的數十種獨特叫聲所類似的語言, 到底能不能就此說牠也能夠跟人類一樣,算是能用言語溝通的物種? Jared Diamond最令人知名的書,其實卻是以社會學為主要架構的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而且光看本書中他的舉例跟人類社會的套用, 你會覺得Diamond博士這傢伙真的是在社會學上下足功夫, 比喻許多也十分貼近生活。 簡而言之,第三種猩猩娛樂性較高,對於科學及佐證上較非那麼強調。 Lieberman博士這本書中,不可避免地由於他的專業,抑或是研究習慣, 不得不置入大量的佐證,來說明其的論點。 佐證再輔以他淺顯而且鎖定讀者均為普羅大眾的立基點下, 其實動點腦筋都能夠理解本書內容。 例如他用了大量的演化證據來說明古猿類腦容量的異同, 又例如是他在討論關於猿類跨時代的變化-直立時,也使用了非常大量的佐證。 你不時可以看到書本裡有一大堆註譯標號,但卻找不到那些註譯摘要在哪。 「通常不就在頁底、頁側,或是每一章的最後面嗎……?奇怪怎麼找不到。」 不。你搞錯了,那些註譯全部都在本書的最後,全部標註的不是解釋,而是出處。 意思就是,Lieberman博士真的非常用心的撰寫這本科普書籍, 且非常講求資料完整及可考性,除了大量的佐證之外, 他的文字也都算是易懂,不會將專有名詞及相關研究三兩下帶過。 不過我得說,在我閱讀完畢本書後,深深地覺得,這本書較為適合喜愛運動者閱讀, 因為書中非常強調運動,認為人類傳承了古猿類以及上古人類的各種基因演進, 但卻在農業革命後,由於農耕文化逐漸取代了大量遠距離勞動的採集文化, 造成人類的肌力退化,或者過度集中於某些部位。 例如古猿類或者上古人類,在發展農業之前,大多已採集為主。 當然,你無法確保都能夠在鄰近區域採集到食物。 你可能需要接連走動個數公里,才能夠找到一棵能夠讓你飽足一頓的果樹。 而且還沒有討論到途中可能會遇到掠食生物, 而得躲避他所增加的運動量即因此流失的熱量。 況且,別忘了你都已經走了那麼遠,難道就只是為了摘摘兩顆蘋果而已嗎? 勢必還得將更多的資源帶回就有棲息地是吧。 這就是採集文化下每一個人所得耗費的能量。 再說還沒有算入懷孕母親所需要的以及腹中胎兒所需要的呢! 你更無法光靠水果就能夠補足一日熱量,在石器發展以後, 猿類或者上古人類也開始增長狩獵技巧。 現代人所謂的狩獵,不過就是拿把獵槍,等著獵物出現。 再早期一點的,騎著馬,但其實運動量也不大,不過以前呢? 或許需要大量的追逐、埋伏、盤據、圍剿, 甚至亦可能在狩獵的過程中反遭到獵物的反獵殺或者反追逐。 由於那是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年的演化歷程,人類的身體已經逐漸被設計的適合運動, 適合那麼般強度的運作。 而農業革命呢? 說穿了不過就是幾千年的產物,人們開始習得農務技巧, 覺得「天啊,我再也不需要千里跋涉,只為了一串香蕉。」 造成了更大規模的群聚,人們開始往部分豐饒區域集中,而因農作的劃地狀態, 也因此產生了集中畜牧的行為。 但也因為這麼地集中,造成人口高速爆炸, 因此助長了無論是雜亂下所滋長的各種疾病還有人畜共生的各種威脅。 公共衛生,開始出現了重大危機。 人們開始抗拒了這數萬年的演化,運動。 運動量只剩下挺著雙腿,漫步一天, 由全身性的採集運動(走路、奔跑、閃避、上樹;轉體狩獵、追逐、潛行)、 轉為上肢為主的運動(農作)。 外加上工業革命所帶來的高度科技、社會、文化……等發展, 人類的運動量更是顯著下降,少得可憐。 在內在不努力,外在的各種病毒、病菌也圍攻著, 造成各種稀奇古怪的疾病不斷爆發,永遠都會有的人類危機, 無論是慢性卻拖垮財政、健康的第二型糖尿病或相類似的慢性疾病, 又或者是火速了結你生命的新型流感病毒。 說穿了,私以為這本書闡述了多方論點,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你得運動,否則只會讓你更容易生病。 我們人類今日的身體構成,說真的並不是為了現在的我們的自己。 而是我們老祖宗數百代以來與環境互動的結果, 或許人類有一天也會在演化過程將,將自己的身體構造逐漸轉為…… 不需要任何運動,就例如我們常常在書裡、影像裡看到的…… 未來人類或許只剩下一顆頭顱。 不過那麼般演化至少需要歷經幾十代,甚至是上百代、上千代才可能會完成。 人生苦短數十載的我們,仍得接受現在身體狀況的影響。 我們雖然同時享受了進步的美好,但我也因此疏忽了演化過程中,賜給我們的瑰禮。 我們的身體是適合健康的生活型態的,是適合四處奔跑、也是有能力能夠抵禦疾病的。 千萬別忘了,這些禮物。 然後一起往更健康的道路前進吧。 後記: 1.本書中在討論直立篇章中,不斷提到關於扁平足的猿類, 因為演化高足弓,而使人類進入跨時代里程碑的過程。 我都會內心抱怨,「對啦,我扁平足就是演化不夠完全啦XDDD。」 2.閱讀這本書的前一兩個月開始,恰巧因為體重不斷提高, 因而開始跑步還有核心訓練,結果看完這本書以後, 原本就逐漸對運動產生信心的我,也更想要將運動納為人生必定要持續的活動! --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大灶,將自己的狗屁都丟進去燒 http://maktubyu.pixnet.net/blog 《新星文創》故事粉條團 http://www.facebook.com/kerorostar5 來聽我們說故事!(還有打嘴砲,科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201.151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ook/M.1418921291.A.3F0.html
gladopo: 書內容可以,但翻譯不甚流暢 12/19 01:03
fj001001: 感謝m大的心得分享,目前我也打算要購買此書^^ 12/19 15:38
我算滿推的,買完看完不會後悔!
fatisuya: 我買了 12/20 10:08
GJ
Atropos0723: 我很早就看過了 也是覺得翻譯的不太通暢..... 12/21 01:08
其實小弟在閱讀科普類書籍時,通常不會太看翻譯, 有點類似重點式的掃過關鍵字,針對自己有興趣的議題再仔細閱讀。 除非像是快思慢想那種崩潰之作,否則我覺得都可以無視。 反倒是《第三種猩猩》翻譯算滿不錯的,很通順, 可是太多口語翻法,讓我看得很不習慣。 ※ 編輯: maktubyu (61.220.112.211), 12/22/2014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