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日教授港千尋 出書談318的創造性 聯合影音 丘采薇 / 報導 2015/03/31 19:53 來源:https://video.udn.com/news/297061 日本多摩美術大學教授、國際知名攝影家港千尋,將自己在三一八學運時紀錄下來的文字 及照片集結成書,曾經親臨世界各地公民運動的他,希望以感性的方式記錄三一八那段日 子所經歷的種種,他說,寫這本書時,不只是寫到觸覺、視覺,甚至有味覺。他提醒讀者 ,「看這本書不要用單一立場。」      港千尋新書「革命的做法」,盼從三一八學運看公民運動的創造性,港千尋說,去年 進入立法院時,有很多記者用文字及影像做紀錄,這就是「做法」的一部分。      港千尋在書中用20個象徵呈現三一八學運,包括黑箱、議會、向日葵、身體性、配置 圖、醫療站、翻譯部、緊急通道、教室、交通標誌、具體性、繩結、補給、都市的模型、 歌、轉播、意見、照片、版畫及交織。去蕪存菁的過程中,港千尋認為遺珠是「夜晚」, 他說,三一八學運的每個夜晚如何度過,是很重要的事情,夜晚總是聚集了更多人,《 島嶼天光》便是相對應的一首歌。      港千尋認為三一八學運富有創造性,如何透過非暴力方式去達到抵抗的效果,也是創 造的一種。而創造性跟運動的關係是什麼?猶如運動對於創造性而言是創造性的教室,或 許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經常需要使用創造性,但三一八學運時因為固定人群聚集,彼此 為了持續這場運動,必須不停地動腦筋,也就是所謂革命的做法。      三一八學運有一個令港千尋印象深刻的場景,他曾看到小朋友問爸爸,「你知道民主 是什麼嗎?」爸爸答不出來,小朋友卻講出答案,顯見大人從來沒有思考過對於這個問題 的看法,然而三一八學運就像一間教室,只是角色被逆轉了。學生在教導政治人物,學生 也在教導老師。      被問到對學運明星林飛帆等人的看法?港千尋說,在參與三一八學運並決定寫書時, 已經把這些所謂的明星元素排除在外,寫書時沒有什麼困擾,他也笑說,當時不懂為何台 灣媒體會拿「林桑(指林飛帆)」的軍綠色大衣等事物來做文章,自己對那些事並不感興趣 。      港千尋希望能藉「革命的做法」呈現三一八學運的創造性、感性及參與,他說,期待 十年後這本書將被收藏在書店的各種類別,願藝術、政治、攝影等書櫃,都能看到此書的 蹤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181.2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27896317.A.8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