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517-culture-hansheng/ 漢聲對我的影響   我出生在1983年的台北,一兩歲的時候,媽媽在晚上唸故事書給我聽,唸完會教我也 唸一遍,有時候她累了我還不想睡,媽媽就想出一個辦法:開錄音機,把她和我的聲音都 錄下來,然後放給我聽。老媽後來寫文章記過此事,也常和朋友講,說看我聽著自己聲音 的反應很好玩。我則是完全不記得這些,那些錄音帶也都不見了,不過,應該是滿好玩的 吧。   我最早的記憶,是兩歲的時候,有兩個,一個是跟媽媽逛植物園,這只有模糊印象; 另一個很清楚,就是唸出了電視節目《強棒出擊》的「五花八門」單元,打在螢幕右邊的 「五花八門」四個字。當時也沒有什麼像是「我認得這些字!」之類特別興奮的感覺,媽 媽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總之很平常,但就是記下來了。後來我想,為什麼我那時 候就認得這幾個字?可能有一兩歲時那些唸書錄音的影響吧。   三歲以後,我就記事了,而且自有記憶開始我就認得不少字,能自己看書。哥哥大我 四歲半,爸媽給我們買了很多書,除了一本本故事書、圖畫書,也有一套套的兒童版世界 名著,其中最顯眼的,就是一套精裝十二冊的《漢聲小百科》,每冊的顏色的不一樣,光 是排列這些色塊就很好玩了。如今看來,前五冊是鮮豔純色,第六冊以後改為中間色,似 也暗示著內容的從簡單到稍微複雜。   這一套書是如何的精心製作,塑造一個以太極圖為紋章的外星人小百科來向我們阿明 與阿桃兩兄妹神遊家國宇宙、介紹各種常識,已經有很多文章講解過了,這裡我就只講我 印象比較深刻的兩點:   第一,是主角的家世。在介紹家族觀念的篇章,這兩兄妹說出了自己的全名李永明、 李永桃,而且按著族譜追溯出,他們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代。這就給我一個印象──儘管 現在只是普通市民、中等人家,但祖上是很輝煌的,雖然它也提到了這祖先的後代很多。 我小小的心靈,似乎也生出了一點景仰。而今回想起來,這個設定太有趣了:為什麼要給 主角認一個皇帝當祖宗?為什麼是李世民而不是別人?   答案也很簡單:長久以來,唐太宗的貞觀盛世集中了許多最美好的對中國的想像;讓 他做阿明與阿桃的祖宗,也就是在我們讀者心裡埋下一顆種子,和其他故事書一同引導我 們去認同那之中的雍容氣象。高中以後,我漸漸讀到了李世民種種不光彩的事蹟,瞭解了 那些美好想像是怎樣一回事。然而,我並沒有因為它的不實與幻滅而厭棄《漢聲小百科》 等書曾經傳達給我的嚮往,因為這嚮往本身可以讓我們發心去繼往開來。   第二,是野外求生篇裡,阿明與阿桃一起爬山,穿越森林與溪水,途中碰到各種狀況 ,兄妹都各提出一種處理方式,通常阿明的比較急進果決,阿桃的比較保守謹慎,哪個對 呢?下一格你就會看到「○」和「╳」標在兩人的笑臉或苦臉旁邊,內文說明誰的方式比 較對;我還記得,十題裡面,阿桃對得多,阿明對得少,我就很不服氣:為什麼是男生錯 得多呢?我其實也比較同意謹慎的處理方式,而相對的,對阿明答對而阿桃答錯的幾題, 我就回味了很多次,並且建立了一個觀念:有時候,還是要果斷。   你用現在的觀念來讀這段回憶,或許可以說,從這一點「不服氣」開始,我啟蒙了對 性別議題意識,而且開始會質疑文化霸權對刻板印象的建構……然而一個四到七歲的小孩 最好是想得到這麼多。又或者你會想說「抓到了」,然後去檢討它不應該這樣塑造、那樣 安排……如果《漢聲小百科》成書在後現代主義流行的1990年代以後,一定就會被這樣挑 剔吧。   還好,它成書的時候,我讀它的時候,都沒有這些觀念。編者就是盡心盡力把他們所 知道的常識整理給我們,把他們所帶有的情懷傳遞給我們。而我也沒有把它當成神書或者 聖經,因為小孩子一個性格是:長大一點,讀到其他的書以後,就會覺得《小百科》是我 小時候看的東西,而不會再多麼看重,就只把它放在記憶裡一個角落。更何況,當年爸爸 媽媽也沒跟我說《漢聲小百科》有多麼多麼好,就是讓我自己看而已。   上了小學,學校圖書館與班級教室裡,也總會有幾冊《漢聲小百科》與《中國童話》 ,說來奇怪,我家沒買《中國童話》,而我在學校也沒有特別去找它來看,於是到今天都 沒把它讀過一遍,大概只看過其中一部份吧。我是很愛看書的人,為什麼竟然忽略了漢聲 這另一套名作?就是因為會輕視「小時候看的東西」吧。   我一年級開始讀《三國演義》,二年級開始讀金庸,三年級開始看張大春、黃春明、 小野、郭箏等當代台灣作家的小說與散文;四年級的時候,大舅舅一家從美國回來,住在 我家樓上,我們就把《漢聲小百科》、《兒童大百科》(這個有36還是43冊我也不記得了 )和一大堆樂高積木、小叮噹漫畫傳給了小我三歲和五歲的表妹、表弟,後來也不知道又 轉到哪裡去了。   如果你問《漢聲小百科》對我的影響,我會覺得有點難說。一方面,所謂「後來居上 」,長大一點後讀的更深的書,印象會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它畢竟在我還不懂事的時候 ,就給了我一種純正的文化情懷。便如我已不記得一歲多時媽媽教我唸故事書的事情,但 後來我能早早就開始識字,必然是有其影響的。我是有些叛逆性、喜歡與眾不同的人,因 此四五年級以後,覺得漢聲的書太正經了,就沒再去多找;然而,到了高中大學時代,台 灣的流行思潮轉向「去中國化」、破除各種傳統迷思的時候,我卻就站到了傳統派這一邊 ,與那否定的力量作戰。   所謂「當時只道是尋常」,二十幾歲以後,尤其是待過大陸、香港,和新一代的代溝 也漸漸出來以後,我才愈來愈意識到,漢聲在台灣出版業與文化界創下的傳奇,是多麼動 人、多麼了不起。最重要的是,他們的著作貫徹了「文化高於政治」──他們當然有配合 當年政治環境的內容,吳美雲女士他們當初也就是由強烈的國族情感所驅動,想向外國人 、下一代介紹正確的中國文化知識,才投入這個行業的;但一做了下去,意識型態之爭便 不會重要。知識與情懷的誠懇傳遞,才是首要的考量;這誠懇,足以超越各種各樣的挑剔 。   那些厭棄傳統、否定國族情感的人,做得出和《漢聲小百科》一樣好的童書嗎?不, 我不應該問這種鬥嘴的問題。我該問的是:我們這所謂的「傳統派」,現在還能做出一樣 好的童書嗎?這個問題還是太不夠積極了。更該問的是:我能做什麼?我能怎麼做?   年歲增長,我們這一輩人,紛紛結婚生子了;看到小孩,自然都會想:等他大一點了 ,我要給他看什麼書呢?於是《漢聲小百科》紛紛被我們從記憶的角落挖出來了。但是, 三十多年過去了,如果我們還是只有這幾套書,那也未免太可悲了。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台灣解嚴,出版業乍得自由,臻於極盛,童書行業也在激 烈競爭中起起落落倒下一片片,此等景況大概是不會再有了。然而,漢聲的締造者,以及 「漢聲學校」畢業的出版人,有許多還健在,還記得編輯的手藝以及那個年代的情懷,我 們應該盡力把這手藝與情懷傳承下去。缺錢?沒市場?你怎能斷定呢?當年《小百科》的 小讀者,現在三四十歲了;有小孩,有錢,而且願意花錢、願意挺你的,應該也有不少了 。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意識中,《漢聲小百科》就像稍後的《這一夜,誰來說相聲 》一樣,應該是每個台灣人都看過、聽過的東西。──實情當然不可能如此,但我就是這 麼感覺的。我覺得這個感覺非常重要,而它是什麼時候開始不對的?我是什麼時候開始感 覺它不再對的?現在的教科書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的小孩也不一定和我們一樣都看過《 三國演義》這些古典名著了,我們還有多少大家都看過的東西?小叮噹嗎?它也改名叫哆 啦A夢了,而且它畢竟是日本的,不是我們自己人的。這在文化、政治與商業上,都應該 是必爭的問題,不是爭論,而是捲起袖子,跳進來拚上身家性命去爭。   如果,有漢聲的元老,或者其他能繼承吳美雲女士遺志的人,想要在這個新媒體的時 代,再發起一個什麼企畫,我想,連同我在內,當年漢聲的小讀者,以及現在六七十歲升 級成為祖父母的家長,會有不少人願意贊助的。我希望,三十年以後,我也可以成為一個 能得到現在的小孩子支持,去進行更多企畫的人。 附錄   寫作本文之前,我在臉書上請同輩朋友一起來聊聊漢聲對自己的影響,得二篇,謹附 錄於下,供諸君同參。 司徒嘉恆(美國加州律師):   我小時候家中有買,但最遲到五年級便沒再回頭看。以小學中高年級生作為主要閱讀 群的《漢聲小百科》,其製作品質以今日的標準來看仍屬第一流。但如果要說它對我的影 響,卻又很難具體指出它的影響力何在。這也許可能是因為:有識見與能力為自己的子女 購置一套《漢聲小百科》的家長,在那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子女,其理解力與閱讀力往 往早熟而很快超越了《漢聲小百科》的局限,而自己去找尋其他進階的文本來閱讀。讀得 愈多,就愈被後來的文本覆蓋淘洗,培養出來的世界觀也就日益複雜龐大,無法再回到過 去臺灣仍是自由中國的美好年代神話中。就有形影響力而言,它遠不及金庸的武俠小說、 高陽的《慈禧全傳》、王文興的《家變》或霍金教授(Stephen Hawking)的《時間簡史 》,但我也可能低估了它的無形影響力:它讓小學生意識到自己可以是嚴肅知識的對話主 體,開啟了心智風景,即使以它自己有形影響力的消失為必然代價。 胡立志(化學博士):   我是學科學的,《漢聲小百科》對我影響力不可謂不大。《漢聲小百科》提供的知識 ,和著意引導讀者求知、體驗精神的設計,都極為珍貴,對我助益很大。無論是四歲的我 (問我任一主題,我可以說出在幾月號,直到二十幾歲)、國中小高中的我(寫報告《小 百科》的資料超好用,地球科學的知識比國中課本更強)、大學的我(教小朋友科學,《 小百科》是最好的參考資料),每次讀《小百科》都還有新收穫。要講意識形態,從我、 家到台灣(鄉土內容的質、量即使擺在現在亦屬前列)、中國(主打文化中國而非政治中 國)、世界宇宙,《漢聲小百科》是正大平和的同心圓社會觀。 --   時候到了。看著,   當我推開這大門,   重新震醒你們的時候,那光芒--   這光芒,便是一萬丈!             http://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5.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63482075.A.521.html
medama: 推 05/17 19:07
wlcaroline: 看到漢聲就先推了 05/17 19:48
zen777: 漢聲推 05/17 20:25
hwider: 先推了 05/17 20:39
mamamia0111: 推推推推推漢聲 05/17 21:12
x77: 當初看漢聲小百科跟我說石油50年會用完 05/17 21:20
x77: 結果現在變得更便宜....XD 05/17 21:20
Ropewalker: 本想說這不是端傳媒的文章嗎?沒想到是作者本人發文! 05/17 21:28
medama: 以前科普書籍也說2010年人類會建立月球殖民地啊 結果... 05/17 22:05
auhu: 推時代的眼淚… 但我小時候比較喜歡看小小百科 05/17 22:44
xelnaga: 這套書沒持續更新真可惜 05/17 22:53
koalaq: 小魯小說也很好看 05/17 23:50
Justapig: 小時候睡覺都要聽漢聲的錄音帶,然後不小心就會聽太多卷 05/18 00:31
massshame: 跟作者同年,很慶幸漢聲給我的是科普而不是大中國思考 05/18 00:58
aimeda: 推 好懷念 05/18 01:18
molopo: 推 05/18 01:35
asdwsxzc: 太多東西需要考慮了,雜誌背後資源的來向、以及為何會 05/18 07:27
asdwsxzc: 如此普及,你真的覺得這跟背後政治勢力的推廣無關嗎? 05/18 07:28
他們背後原本沒有政治勢力,他們做了主流樂見的事情,主流自然樂得推廣。 但做的人是他們,不是黨,所以他們做出來的東西,傳達的意念,和黨做的,就不 會完全相同。我贊成這種做法。
asdwsxzc: 我並沒有在長大後回頭仔細檢視這一套作品,但我直覺認 05/18 07:30
asdwsxzc: 為,你所謂文化高於政治應是不成立的。這是一套童書,他 05/18 07:31
asdwsxzc: 篩選過的文化內涵本身便極具政治性 05/18 07:31
我認同他們的政治立場,並且我從不把政治性看成是負面的。長大瞭解了中國 歷史文化的黑暗面以後,我並沒有走到解構的路上,而是走到建構、重構的路上。 同理,他們對政治大環境的因應與配合,對我來說,應該是學習的對象,而不是批 判的目標。即便批判,也是為了讓自己能做出更好的東西,而不是昭顯正義或不正 義而已。
bowbowlin: 小時候我看完怎麼洗米那篇就立刻跑去幫媽 05/18 08:26
bowbowlin: 媽洗米,從此幼小的心靈很得意自己是世界 05/18 08:26
bowbowlin: 上數一數二很會洗米的人。不過現在回想起 05/18 08:26
bowbowlin: 來,最重要的應該是讓我產生了「書好好玩 05/18 08:26
bowbowlin: 」的念頭 05/18 08:26
hahaRegina: +1 05/18 08:48
WOODBEAR: 前陣子剛從舊書店補完小小百科 原來他們復活了啊!? 05/18 12:24
pshuang: 有人在扯國族情感嗎? 05/18 15:55
ingenii: 漢聲小百科讚 05/18 16:07
youtien: 我認同他們的政治立場。 05/18 17:39
※ 編輯: youtien (123.193.5.75), 05/18/2016 17:43:37
wsxedc80107: 漢聲小百科讀者推一個 05/18 18:52
massshame: 以國族認同做判斷知識好壞標準想做好東西,看了也滿遺憾 05/18 20:19
cching1021: "不對"才是正常的,"每個人都看過"實在是太過貧乏的 05/18 21:30
cching1021: 認識了,我喜歡漢聲,但它終究是有一定資本也有一定認 05/18 21:31
cching1021: 同文化中國家庭的小孩的讀物。現今台灣族群更加多元、 05/18 21:33
cching1021: 而原本族群也開始回頭找尋各自故事的時候,要認知道那 05/18 21:35
cching1021: 個獨占資源與發聲位置的漢聲,是你認同但不會再有的 05/18 21:38
massshame: 有種懷念不合時宜的「美好時代」的違和感? 05/18 22:23
carrothead: 好書哪漢聲! 我家只有漢聲童話而已XD 05/19 00:03
aidalynn: 還有姆指文庫,小時候好喜歡 05/19 11:17
changmada: 漢聲小百科 和拇指文庫就是我心中完美經典 05/19 13:20
decorum: 臺灣的統派現在有啥論述可言?不提人權問題吧,民生經濟 05/19 19:06
decorum: 只把中國當作賺錢的機會,不敢說其經濟模式對環境的戕害 05/19 19:07
decorum: 國族方面,不敢對武力擴張,威脅四鄰的舉動提出諍言; 05/19 19:08
decorum: 不過是共產黨的啦啦隊罷了。 05/19 19:10
justo180: 希望能復刻,但不用精裝,尺寸縮小,會想收一套! 05/19 21:52
justo180: 那時代本來就沒有台灣認同這觀念,小學作文後面還要寫 05/19 21:55
justo180: 反攻大陸,解救苦難同胞哩,是時代造成的,特別苛責漢 05/19 21:55
justo180: 聲不公平吧 05/19 21:55
justo180: 中國童話也很好看啊,長大後不喜歡中國,但我不會認為 05/19 21:57
justo180: 童年有什麼洗腦 05/19 21:57
justo180: 我一直覺得去中國化不是除去舊有記憶的中國文化,去不 05/19 21:58
justo180: 掉的 05/19 21:58
justo180: 原來圖片是創辦人,想說1983生的怎看起來那麼老>< 05/19 22:01
restingbeast: 漢聲必推 05/20 04:01
AppleAlice: 我小時候也有看,這算是一個閱讀的啟蒙吧,雖然我並不 05/20 10:03
AppleAlice: 特別喜歡,個人閱讀口味關係我比較喜歡故事性強的 05/20 10:04
AppleAlice: 對小百科和小小百科的感覺也只是對美好童年的回憶,真 05/20 10:05
AppleAlice: 的復刻大概也不會再收了(因為部份內容也太過時了) 05/20 10:05
AppleAlice: 不過我有收14隻老鼠系列,以後也會想給孩子看 XDDD 05/20 10:06
AppleAlice: 以現在而言我還比較會想重看中國童話,而非小百科 05/20 10:07
wlcaroline: 中國童話的插圖也值得一看 05/20 10:09
※ 編輯: youtien (123.193.5.75), 06/03/2016 14:35:48
YXL5: 推 06/05 18:28
owenkuo: 推! 06/14 07:17
hiluka: 純推"漢聲小百科"...很多記憶過往的存在 08/15 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