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附上封面圖片、並嵌入演算法Emmy所創作的交響樂連結的網誌頁面 http://mikanlemonn.blogspot.tw/2016/08/blog-post.html 以下正文內容-- 本書中文版在2014年出版,資料科學與演算法在兩年內早就更全面的席捲世界, 以至於這本書在今日讀起來少了驚喜。 如果對於演算法的還停留在模糊的名詞概念,本書倒是能作為切入點。 在「工作可能被機器取代」的不安下重溫這本書, 更能掌握這份威脅的邊界與限制何在。 演算法的核心是一組設計的指令,資訊在進入這組指令而得到答案。 人類最早的演算法紀錄可追溯到蘇美文化。 17世紀的數學暨哲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Leibniz)認為, 1與0不但能表達所有運算,人的認知思維與邏輯可被簡化為一系列二元表現, 甚至以機械操作執行決策過程。 1930年代末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夏南(Claude Shannon)將萊布尼茲的二元運算, 承接高斯分布、大數法則、布林代數等數學貢獻,建構到電路系統, 便成就模仿、超越人類的演算法。 過去,人類以數學觀察世界;現在,人類以數學塑造世界 誰被取代?誰不可取代?我們要成為哪一種角色? 機器與自動化在第一波工業革命中取代勞動密集產業, 演算法不僅能依資料決策,還擁有大量複製模式的本事。 在1與0的運算中,不僅打造出有效、快速、自動的決策運算系統, 也侵蝕消滅產業舊典範。 除了金融交易、醫療,以及人力資源調度, 本書還提及另一個人類以為能在演算法侵蝕下固守的領域:電影、音樂等文化商品。 像是Epagogix是個可以依電影腳本預測票房的演算法, MusicXray能比照暢銷歌曲模組算出哪首歌會紅, 音樂學院教授柯普(David Cope)也曾打造出重現巴哈作曲模式的演算法Emmy, 以及能寫作日本俳句的演算法Annie。 或許有些人會非難:若依照演算法的複製與重組,終將帶給人們一個沒有變化的世界。 也曾經有人攻擊,由Emmy所製作的音樂就是少了所謂的「靈魂」。 事實上,現行排行榜前40大的暢銷歌曲也幾乎是出自同一批人, 這些攻擊者在揭露作者之前同樣也欣賞Emmy的作品。 創作與賞析本身就是一連串決策過程,而二元數學與DNA都是很棒的演算法。 少數的差別或許在於,人的天賦與創造力為創造者帶來優越感、有所不同, 但是對於機器來說只是編排的結果之一,沒有巔峰與全盛之別。 機器人不懂創造、無法建立從0到1的途徑,但可以學會評估品質與原創性。 或許有那麼些作品能夠創新、提升人類的文化領域, 但追求文化商品化的工作者們,確實要小心被演算法取代: 廉價、無休、大量複製大眾的熱門品味,原本就是演算法的拿手絕活。 演算法統治世界,但它未必能征服你 根據演算法,人類能打造出最舒適的環境、帶來最大利益。 只是演算法即使打造出最合拍的團隊、最佳的效率,但那真的會是我們要的嗎? 或是與不太對盤但才華洋溢的主管同事,會使我們得到更多收穫? 即便在西洋棋與圍棋領域戰勝人類,書中提到演算法目前的限制之一:撲克牌, 便是出於同樣的道理。 當演算法預測人類只會以最有效率、最佳利益行動, 便看不透拿爛牌卻虛張聲勢的理由。 演算法不擅長與人類的非理性行為分析、對賭,而整體與個體在最佳利益的差別 也可能讓演算法「看走了眼」。 換個方式說,對你來而言「最好的選擇」是什麼, 也只有你自己的演算法才能知道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9.101.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70071897.A.A88.html
kanonehilber: 好像不錯 08/04 07:45
ecco: 這本好看 08/12 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