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linus0604.pixnet.net/blog/post/31747739 這作家對我好陌生阿,果然讀的書還是不夠多,就算已經在圖書館工作了,仍然還是有些 作家像是不認識的路人。看完這本書後我想了解更多一點這位作者,並且介紹給我的讀者 們認識。 當時挺著這份忐忑不安的心情,把這本書帶到歐洲旅遊,一如既往書在旅行的過程中是不 會打開的,只有在等機、轉機的時候,書才會成為消磨時間的媒介,這時才有機會靜下心 來好好閱讀文字,但也有可能是此時機場網路免費額度已經用完,不得已只好面對文字來 慰藉無聊。 這本書的開始是這樣的,伊琳娜進入到老人安養中心─雲雀之家工作,她對老人相當有一 套,甚至高齡90的老男人都愛上了她而誘發一場愛情風暴,所幸始作俑者一人陣亡無後乎 ~~~伊琳娜處理這事的態度引起了阿爾瑪的關注,而揭開了另一段忘年友情、親情外加愛 情。 而阿爾瑪呢?她來自於一個富有家族,有自己的畫室、身患唐氏症的助理,她要求伊琳娜 來為她工作,大概是因為從伊琳娜身上看到了一點自己的影子,剛毅的外表下其實是顆脆 弱充滿秘密的心,阿爾瑪來自於猶太家庭,在二次大戰時被送出國而免於遭到納粹的毒手 。此後,她和阿姨姨丈及表哥表姊們住在一起。她一生中有兩位重要的人,一位是她的表 哥─納坦尼爾,一位是她的日本情人─福田一命,愛情在她的人生中激起強大的玫瑰漩渦 ,不倫戀、外遇出軌甚至近親結婚,她一生過得比誰要精彩! 伊琳娜和阿爾瑪的孫子注意到阿爾瑪總是在固定時間消失,且會收到來信,因而藉著家族 史的名義開始調查阿爾瑪背後藏起來的秘密,而這祕密的揭開是一段愛情故事,也是整個 家族的歷史,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幾乎要寒毛豎起,佔有慾宛如是往來不止的海濤,強烈的 破壞所有人事物,卻唯獨在福田一命照顧的花園及苗圃內,成為了涓涓細流,從一段注定 到死的愛情上流過。 這本小說中有4個角色值得討論,首先是阿爾瑪、納坦尼爾及福田一命,我用照鏡子來比 喻他們,在彼此的面前是一個面目,卻看不到在鏡子前對面的人長什麼模樣。納坦尼爾和 阿爾瑪當初是為了保護對方而結婚,即使到現在近親血緣的結婚是被禁止的,但納坦尼爾 和阿爾瑪不得已還是做了。從小說前頭來看,納坦尼爾對阿爾瑪的犧牲太大,然而如果你 看到故事的最後,阿爾瑪若不是有這麼一點前提,她才是納坦尼爾的護身符,細細推敲他 的心情,當初應該也是順水推舟的算計阿爾瑪了。 而福田一命心情如僧侶般淡泊的園丁,卻只有在阿爾瑪面前才會顯露出真正的情感,他與 阿爾瑪感情裡描述深刻的篇章落在長大成年後的相遇於旅館中的激情以及阿爾瑪持續收到 情書的小說安排。尤其福田一命的人格敘述和心境,結合了日本傳統神道的苦行僧修行和 朝聖之旅,也讓原來應當在讀不倫戀的讀者,走出了道德的批判,另闢出一條閱讀蹊徑。 至於伊琳娜呢?她同樣也是有自己的煩惱,幼時貧苦母親不在身邊,某天母親突然良心發 現了就把她接到美國居住,結果意外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在男人圈中特別出名,當 然不是什麼好事,且人怕出名豬怕肥,伊琳娜躲躲藏藏過日子,且深怕自己的行蹤被發現 。小說對於伊琳娜的鋪陳其實不算多,但也已經夠多,足夠讓讀者了解伊琳娜在害怕什麼 ,只是對於最後心境的轉換不免有過快的感覺,作者不要隨便快轉啊,以及留下賽斯真是 度量超大的好男人但不存在!! 除了愛情以外,這本小說的脈絡架構在老年生活,安養院的運作、老人照護的安排以及對 於年老人的體悟與恐懼,雲雀之家在某種程度上縱容了這些老人在允許合理的範圍內,像 年輕人一樣放縱,只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可惜的是小說的重點放在阿爾瑪時,雲雀之 家也就成了背景而缺乏更多的著墨。同樣情況也發生在關於納粹的描述,裏頭提到了二次 大戰德國納粹的種族淨化間接促成了阿爾瑪命運的改變,以及她的哥哥加入皇家空軍墜機 後的人生突變,也僅只於此。 我在伊斯坦堡轉台北的飛機上面讀完這本書時,全機黑著燈唯獨我的閱讀燈開著,閱讀過 這些角色的生與死,在愛情裡面的貪嗔癡,擺在書裡的人物枯榮有時繁華有時,書闔上後 也謝了幕。想著阿爾瑪書信的安排,覺得浪漫,不流行寫信給人的年代,仰賴著電子郵件 ,免除信封袋妥善的包覆信稿、毫無人味、隨手可點的回覆和轉寄,譜寫不出如此深刻的 愛情故事。 看完的當下,我的耳機剛好撥放著梁靜茹的「無條件為你」,這樣純真不做作不在乎別人 目光的愛,我辦的到嗎?愛情要用一生去換,阿爾瑪的故事結束了,伊琳娜的故事繼續了 ,他們的愛情是虛幻的,而閱讀的我們正在找答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3.19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78011198.A.3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