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之前對於ISIS伊斯蘭國等激進組織, 怎麼能吸收到遙遠歐美國家的信徒,犧牲生命、投身聖戰感到好奇。 不可迴避的, 社會階層、國家組織與移民結構,都定然會造成部分影響, 可是也並非每個人都會做這種激進的選擇,因此一定還有些其他因素。 《背叛的幽靈》用懸疑的故事,電影的手法, 鋪陳出這群人的其中一種面貌, 讓它不僅只是一本常見的瑞典犯罪小說而已。 讀後心得網誌版 http://myhystericalove.pixnet.net/blog/post/47216446 《背叛的幽靈》從看似雜亂的多方敘述中開始,脈絡漸漸浮現,匯流成三線 故事交錯。在紐約的姊姊雅思敏、在瑞典貝爾格特的弟弟費狄、還有在英國 倫敦、跟姊弟倆沒有關連的研究員克拉拉。故事的時間線性上並未完全重疊 ,除了回憶姊弟幼年時光到五年前的事故之外,雅思敏跟克拉拉的敘事同時 存在於現在,而費狄的敘事則從幾個月前開始,這樣的時間落差,更讓人好 奇,現在缺席的費狄,在中間這幾個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現在人在哪裡 ?雅思敏跟克拉拉,要如何透過逐漸從遠端走近,在關鍵點交會,讓我們定 位出弟弟現在的角色與位置。努力想彌補起三條故事線中,時間與空間的落 差,想讓三個主角、三條故事線交錯的渴望,鋪陳成了我們閱讀的期待。 老實說,如果不是試讀活動,我很可能會讀沒多久就放棄,但請相信我,不 撐過前端的煩躁讀下去,會就此錯過一個十分吸引人的故事。 《背叛的幽靈》的前1/3瀰漫著一股沈重的低氣壓,從雅思敏與費狄跟著爸媽 移民到瑞典後,以為等在眼前的是天堂,卻沒想到是虛無飄渺的海市蜃樓。 那股在移民社會底層,永遠看不到日光的絕望感,幾乎要讓人窒息。 對於故事而言,主軸似乎以雅思敏尋找弟弟線索的節奏在推進,但對我而言 ,最有感的首先是費狄的部份。語言代表著侵入與認同,象徵著一種融入新 社會新生活的努力,故事前段好幾次強調雅思敏與費狄小時候努力學習瑞典 語,卻始終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那不是自己從小使用的語言。對他們而 言語言像是一種身分符號,他們以為學成了瑞典語,就意味著脫掉阿拉伯裔 的身分、得到進入美好生活的門票,但事實並不如此。底層移民社會始終找 不到天堂的入口,擁有令人稱羨社會福利的瑞典,光芒與溫暖無法涵蓋到這 群絕望的人。 伊斯蘭國與戰爭、敘利亞的苦難,我們的兄弟姊妹都在受苦。看到這些畫面 閃過時,我們的腦海都想著同樣的事。這個地獄,這個由阿薩德、猶太人、 美國人、瑞典人跟所有他們那些人所創造出來的地獄。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 要壓制我們,羞辱我們,把我們扔進難民營或該死的貧民區,強迫我們變得 跟他們一樣,然後甚至這麼做也沒有用,就算我們學會了他們的所有單字, 講出來的話比其他人都好聽也沒用。因為就算如此,這些混凝土地面仍舊不 會放開我們。p62 這種影片我不是第一次看,卻頭一次看到瑞典語版本,而那傢伙的聲音裡有 些什麼,很真誠,很真摯,很真實。他說,他希望自己能死在這些塵土中, 希望阿拉能帶走他。希望自己能有服侍阿拉的機會,希望能盡量幫助更多的 穆斯林,希望每次的戰鬥都能幫忙國家興建。他那被滑雪面罩遮住的眼睛裡 也有些什麼。那雙眼睛既不憤怒,也不指責,只是哀傷、誠實、真誠。它們 想要什麼,那雙眼睛,它們想要某種更大更好的東西。那雙眼睛散發出一種 力量,劃破或燒毀了這些狗屁倒灶的事跟這些混凝土。那雙眼睛讓我心跳加 速,我的思緒飛到了自己從未想過的地方去。p62 在那樣子不愉快的成長過程中,雅思敏逃離了,費狄被留在那個環境,找不 到希望、沒有未來。直到費狄透過網路看到影片,影片中的人講著跟他努力 學習融入的國家所使用一樣的話語,卻跟自己有著同樣不熟悉、被隔離的語 調,他看到那個人的醒悟,關注發生在遙遠中東敘利亞的同胞戰事,這樣的 熱血能夠喚醒閱聽者的認同度,我忍不住想到ISIS使用不同語言錄製聖戰歌 曲的手法,透過音樂的渲染力和語言的認同感,激起直接的情緒反應,就像 人在即將溺斃前抓到的稻草,找到繼續掙扎生存下去的力量。 經過前面種種孤獨囈語、麻木地旁觀生命流逝,有時候連我們都忍不住想, 這樣的生命似乎消失了也不可惜。這一刻我們終於體會到,因為他擁有的太 少,所以已經不怕失去了。因為生命太空虛,所以當有一個無形的意念入駐 時,可以輕易填滿早已被挖空的部份,讓心靈躲藏於其後,獲得休養、得到 平靜,並能預想未來的安寧,因此現在的一切犧牲,都有了崇高的理念支撐 。我們所不熟悉、參與ISIS伊斯蘭國等激進組織的模糊面孔,逐漸清晰。 而一步步抽絲剝繭尋找費狄的雅思敏,從那些神祕的街頭塗鴉符號,追查到 兒時玩伴也身涉其中,所有人卻都選擇噤而不語,當她連生命安全都受到威 脅時,唯一支撐她繼續下去的信念,就是對弟弟的愛。如果那份愛始終能好 好傳遞,如果那股互相扶持的力量始終都在,是否能動搖費狄從現在的這條 路上撤退呢? 國家制度與國際關係的存在,是為了維持這個世界的正常平穩運作,但是在 資源分配不公的情況下,底層因為絕望而累積出來的憤怒,選擇了體制外不 公義的方式來粗暴對抗,因為遵循體制的下場是幾乎沒有機會翻身。面對這 樣的狀況,擁有資源者則有另外一套玩法,政府有意識地培養人選滲入伊斯 蘭國,期望一舉殲滅核心人物,被選中的人只是被當成一個沒有生命的棋子 ,任激進信仰的種子在他心中紮根卻視而不見,只為了達成那個「更遠大的 目標」。掌握論述權的人,輕易出賣自己的公信力,而利益方輕賤秩序的價 值,透過製造動亂與傷害,來激發人們對於安全的企求。 同樣都是達成目標、同樣都必須有犧牲,如果要一層一層回溯相互復仇的緣 由,就不該在單一層次上輕易停止。克拉拉可以在任何時刻抽手,曾經經歷 失去至親痛苦的她,如果只將這一切簡單視為工作內容,只要閉眼不看即可 。但她選擇挖掘真相,就像她在男友死後,接手將他關於戰爭罪的研究成果 整理發表一樣。如果那是該做的事,即便在過程中有多少煎熬、內心有多想 放棄,都該繼續下去。面對痛苦、艱難的關卡就選擇逃避,將永遠活在我們 想像的防護罩裡,危險和不公不是不在,只是我們不願意看。 雅思敏在其他夏天,其他那些無所事事、找不到工作的夏天,就認出過這種 氛圍。當源自沙坑與空盪盪的冰箱,關閉的休憩中心跟消失的足球比賽的沮 喪感彌漫出來之時。那種氛圍源自夏天太短的焦慮,源自夏天太長的無聊, 源自重複的生活以及金錢、意志、權力的欠缺。在那些夏天中,人們會因為 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而起來暴動。p209 當我終於知道前面的鋪陳,都是為了讓我們體會到生活絕望的窒息感,會將 一個人的血液精神抽乾到什麼地步,我就漸漸掉入了故事之中,看著費狄如 何潔淨自己的心靈向他的真主阿拉輸誠,如何真心期盼離開沒有希望、無法 當成家的瑞典,轉而投身敘利亞聖戰。雅思敏得知弟弟生死未卜的消息之後 ,帶著贖罪的心回到瑞典,回到如鬼魅般滲入她血液中的過去,強迫自己堅 強,面對當時的懦弱,承接五年前就應該做的事,履行保護弟弟的承諾。如 果克拉拉始終沈溺在對於自己獨自存活的愧咎感中,將錯過對他人生命提供 幫助、產生改變的契機。 三個人的經歷迴旋扭結,各自都在崩潰放棄人生的邊緣,可是用不同的方式 面對,產生了不同的變化與結局。每一條我們走過的道路,形塑了現在的自 己,那些曲曲折折的小徑,在每一個岔道的路口,選擇向左或向右,原本只 是再簡單不過的決定。當一個路口、又一個路口、再一個路口不斷向我們迎 來,一個接著一個,你走過的路,就已經跟別人不同了。這個由每一個過去 所組成的曲徑圖譜,原來,就是人生的樣貌。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歡迎來聊書、聊音樂、聊電影 部落格 http://myhystericalove.pixnet.net/blog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yhystericalove/ -- 尼采: 祝福健忘的人,因為忘記錯誤會過的更好. "Blessed are the forgotful, for they got the better even of their blunder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50.131.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93810677.A.FF9.html
d880855: 推一個,被這篇文吸引到了 04/07 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