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好讀版 http://myhystericalove.pixnet.net/blog/post/47609115 瑪雅是個生活在瑞典高級社區動物島(Djursholm)的高中女生,本該面對的是 青春期變化、同儕認同、自我成長的種種問題,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她身為 校園槍擊案倖存者的故事,更準確一點,是校園槍擊案共犯嫌疑人的故事。 瑟巴斯欽是瑞典首富的兒子,他從小到大享受著被人注視與擁戴的光環,這 樣有能力睥睨一切的天之驕子,愛上了瑪雅,讓瑪雅從原本僅只是「『平凡 』上流社會子女」的身分,一下子躍升到眾人注視、那舉世唯一的位置--瑟 巴斯欽的女友。 當兩個時值青春期的年輕孩子相遇,略帶叛逆與狂放的個性,在他們優異的 家庭背景下,我們原該擔心的是他們原生家庭給予的優越感,造成他們與其 他社會族群的摩擦,卻沒想到衝擊我們的,是首富在家中被害身亡、以及校 園槍擊慘案這樣的慘劇。瑟巴斯欽在瑪雅的槍下結束了生命,除此之外,瑟 巴斯欽的爸爸、還有班上的老師、同學、甚至瑪雅的好友艾曼達也死了,剩 下瑪雅獨自面對將她視為「槍擊案叫唆主嫌」的指控,大家都想知道,那一 天之前發生了什麼?事件當天的現場真相究竟是什麼?她是否應該為這一切 負起全責? 故事透過幾個主線進行著,一條線是辯護律師桑德,企圖聚焦在「瑪雅並未 參與策劃槍擊殺人,瑟巴斯欽情緒上的失控並不是瑪雅所造成,因此她同樣 是此案的受害人」這個邏輯上,循序漸進在法庭上從外部視角來解讀案件的 蛛絲馬跡。一條線是瑪雅從她與瑟巴斯欽戀情初始,細細回憶他們關係的變 化,還有瑟巴斯欽逐漸崩潰的人生。還有一條線,則是穿插給予重要資訊, 讓我們逐步理解在殺人與校園槍擊案發生前的種種細節。 《流沙刑》給我一種不太同於以往犯罪小說的體驗,弱化了瑞典犯罪小說常 見的冷調色彩,情感的成分在這個故事裡特別濃,故事主述是從瑪雅的角度 來進行,我卻無法控制地為瑟巴斯欽這個角色感到哀傷。父親克萊斯法格曼 在事業與財富上的偉大成就,給予他「無可挑剔的魅力與權威」,進而導致 他採取菁英主義對待自己的兩個孩子,瑟巴斯欽在哥哥盧卡斯優秀表現的對 照下,被父親視為是家族的汙點,他卻沒有勇氣與能力反駁,只能日復一日 地聽任父親鄙視催眠,並潛意識坐實這樣的評價。 當瑪雅與瑟巴斯欽分手時,家人的態度展現了兩個家庭的巨大差異,就是這 種差異讓瑪雅最後能撐過那一切,瑟巴斯欽卻無可挽回地走上絕路。故事前 半部瑟巴斯欽曾經出現的意氣風發,愈靠近才愈理解其中的孤獨悲涼。在父 親冷漠而全面地忽視與放棄態度下,他不知道該向哪裡尋求成長過程中最需 要的關愛,瑪雅是他的浮木,當他注意到自己深陷流沙的吞噬時,他恐懼地 緊抓浮木不放,早已自顧不暇,根本無法關心瑪雅是否仍能牢牢攀住岸上的 大樹,即時阻止兩人滅頂。 瑟巴斯欽面對中東裔同學薩米爾的挑釁與排斥態度,一來源自父親長久壓迫 所產生的自卑感,在刺激下尋找釋放的出口,二來感受到瑪雅與薩米爾的特 殊情愫,終於令他恐慌暴走。 故事至此將兩端連結在一起,校園霸凌與家庭霸凌隱隱互相對照,當社會開 始較有意識關注校園罷凌的恐怖影響時,別忘了家人間的暴力更是殘酷,那 種折磨不一定是生理上的,有時候心理上的施暴更為綿密而全面。原應給予 源源不斷親情溫暖的關係,卻成了逃脫不了的惡夢,卑微乞求父愛的同時, 還會因為父母的失望而不斷自責。無法破解的惡性循環,將在某個關鍵時刻 一舉潰堤。 瑟巴斯欽與瑪雅,出身富裕,外貌出眾。因為現實條件的「完美」,他們無 法讓外界理解自己的孤立與需要支援,而外界同樣忽視了他們的絕望。在外 人看起來他們已經過著天堂般的生活,所有的求救訊號可能都像是青春期的 無病呻吟,「你會沒事的/妳可以辦到的。快快振作起來,不要再像個孩子般 地耍賴逃避了!」就算注意到他們的異樣,也不會體認到他們已在失控邊緣 。到了最後,瑟巴斯欽早已無力自救,準備任由自己下沉,生存本能卻還是 讓他一隻手拉著女友不放,我想他死前對瑪雅說的話,是他最後虛弱蒼白的 愛和抱歉。 那樣絕望沈淪的過程,對於像瑪雅這樣十幾歲的少女來說,根本不可能有能 力,將另外一個已經深陷流沙中的人救出。當救援者也跳下去時,兩個人最 後只會一起抱著沉沒而已。他們最需要的,是來自外界堅定而穩固的支持與 救援。這樣的救援體系,應該來自學校、應該來自社區、應該來自家庭。可 惜的是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這三方面全部都是失能的。即便「他們」表 現得如此政治正確而體貼,卻因為每個人只專注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只用心 在維持他們心中美好的自我形象,那些詢問、那些關懷,潛意識都建立在「 不要煩擾到我」的需求上。因此他們兩個人感受到大人們、朋友們的無聲拒 絕,於是不抱任何期待地配合演了一齣戲--「不需要你們幫忙,我們很好, 謝謝。」最終,迎來了那樣的悲劇。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莫琳.派森.吉莉特援引自身律師執業的經歷,透過法 庭審訊的節奏與方式,反覆挖掘主角回憶的真相與心中的真實想法,這種交 錯著中性解讀與主觀判斷的敘事方式,建立起頗為真實有感的法庭戲場景。 而閱讀前我沒有預料到,在這麼沉重的校園槍擊案件中,還疊加了另外一個 更沉重的移民與經濟問題,如果說社會貧富的經濟衝突,重擔卻落在青少年 身上體現,那未免太過殘忍。作者一次又一次地扣問,藉由角色的嘴巴,說 出她對移民問題、難民問題、社會貧富不均的經濟問題等種種社會現況的疑 惑與批判,這個嘗試令人眼睛一亮。 種族與貧富的對立,在這樣一個校園槍擊案件中,作為背景式的存在,不著 痕跡卻又舉足輕重,著實是對世人眼中高福利瑞典、進步祥和社會的批判與 提醒。美好的形象底下有多少支撐正開始動搖?開放又包容接納的態度,究 竟是漂亮的場面話還是真能身體力行?這些問題也許太過沈重,但是如果能 透過驚悚的犯罪小說,將這些社會問題帶到讀者的面前,更能擴大其帶來的 影響力並且引發讀者的思考,正視這些問題的後果與代價。 案件走到尾聲,五歲的蓮娜從未真正出現在故事情節中,卻持續在瑪雅心裡 佔有重要地位。因為她是如此單純美好的存在,瑪雅自己與那樣的純真美好 已永遠隔離。她也許曾經憂心,蓮娜的未來會跟我走上同一條道路嗎?在同 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能不能出現不同的結果呢?當故事的最後,結束在那 個暖暖的眼淚與深深的擁抱時,我衷心祈禱我們能守護一個更好的世界,讓 我們深愛的人,未來能天真快樂地生活在其中。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歡迎來聊書、聊音樂、聊電影 部落格 http://myhystericalove.pixnet.net/blog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yhystericalove/ -- 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 當你真心想要某樣東西時, 整個宇宙都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174.24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10132936.A.9B1.html
iiverson649: 這本有點想買 但是定價很高啊 11/08 17:53
naminono: 這篇寫得好動人 11/09 13:17
ttuys: 推 11/10 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