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Blogger圖文好讀版:https://doctorhsia.blogspot.tw/2018/01/Buffett.html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一個好公司是怎麼煉成的 敝人對「賺錢」沒有太多研究,反而是對「省錢」有些心得(窮人思維靈氣持續開啟中) XD 我原本對巴菲特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他是當今世界上最出色的「投資者」,是一個光靠「 投資股票」而非「經營實業」就榮登世界首富的大人物--就像 Facebook 是「沒有自產 內容」卻獲得最多瀏覽量的社群媒體一樣--而看了<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後,赫然發 現自己先前只看一些胡亂拼湊出的網路新聞,導致理解的十分片面且膚淺~~ 就像上述的報導所寫,「巴菲特終於決定結束公司的紡織業務,他認為唯有將波克夏轉型 為投資控股公司,才能創造公司和股東的最大利益」,我原本的認知如同這段一樣,錯得 非常離譜-- 波克夏哈薩威是巴菲特控股公司在 1965 年收購的紡織產業,巴菲特用波克夏的現金進軍 保險業,再用保險浮存金作為收購更多優質產業的子彈,所以紡織業算是波克夏集團的「 第一桶金」,其紡織業務最終在 1985 年因無法逆轉的虧損而終止。 單單用「投資股票而獲利」來界定巴菲特,實在太狹隘,就他書中表達的投資態度看來, 他「一輩子」在股市買賣的次數,我想可能比起許多每天看盤殺進殺出的小股民「一年」 的交易次數還來得少! 我認為,巴菲特的主要角色,是一位頂尖的「營運者」,以穩健的步伐及誠信的態度,率 領波克夏集團,多年來持續投資及併購優質產業,並且用實際舉動來打造了一個與股東互 利互惠的公司文化環境,也進一步地正向的影響了整個金融市場的秩序。 書中述及很多財務專有名詞,對於我這個完全不懂財報的門外漢,讀起來真的頗為吃力( 光導論就看得暈頭轉向了 XD),另外本書在網路上已有很多針對投資觀念的相關討論, 本篇主要針對巴菲特在「企業治理」上的理念,提出我的讀後感想: [一個公司真正的「所有人」是誰?] 上市公司的組成,是由全體股東選任「負責階層」--董事會,首席為董事長--來代表 公司、進行決策且承擔責任;而董事會則聘請「管理階層」--經理人,首席為執行長( 在台灣稱總經理)--負責執行工作業務,賺取市場利潤,提升公司價值,保持競爭實力 。 ※ ※ ※      ※ ※ ※ 巴菲特以「股東」、「董事會」和「經理人」三者間的角色重疊關係,將公司分成三個類 型: 1﹒股東 ≠ 董事會 ≠ 經理人 在董事會本身沒持股的情況下,這些董事很可能就不會由「全體股東」的利益出發以進行 決策,書中提到一個例子--某個公司的董事會否決了對全體股東非常有利的併購案,只 因為公司被併購後,他們就沒有優渥的董事「薪水」可領了 @@ 董事沒有股權,對經理人的制衡力量也會下降;如果一個董事發現管理階層的問題,需要 說服其他董事一起投下否決票,但若遇到董事間意見相左時,這位董事就需要向其他股東 們提出報告,以期獲得支持--大部分的董事不太可能會做到這一步(就算會,也是故意 搞鬥爭居多 QQ)--如果董事有持股的話,會大幅增加他們認真監督經理人的動機,以 及在決策時的影響力。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巴菲特不支持獨立董事的設立,獨立董事,看似公正清高,實則尸位素 餐;期望獨立董事能「積極」且「有商業頭腦」的參與公司決策,還要以「全體股東的利 益」作優先考量,根本是違反人性且不切實際的想法! 2﹒經理人也是股東 波克夏集團目前就是這種結構,巴菲特本身持有大量自己公司的股票,也是整個公司的執 行長,執掌波克夏母公司的主要業務--決定整個企業的營運方向,管理旗下的子公司, 且持續尋找好的投資目標。 他旗下的經理人多半也是把大部分的身家,用來買進自己企業的股票;經理人與全體股東 的利益一致,不用擔心經理人為了私利而從中搞鬼,畢竟他自己的財產跟公司的業績是休 戚與共的! 從 1965 年迄今,巴菲特掌管公司已經邁入第 53 個年頭(2018年),而波克夏一路以來 有著非常優異的市場表現,股東們也十分信賴巴菲特,波克夏股票的轉手率低得驚人(B 股除外),因此巴菲特的地位非常穩固,我想股東們應該都希望他能再戰十年吧! 但書中也提醒大家,要小心這種「經理人=大股東」的模式,如果遇到昏庸無能甚或品行 不端的執行長時會很危險,因為董事會無法對持有大量股份的管理階層產生制衡(沒有足 夠的股東支持,無法凝聚起讓執行長下台的力量),很可能只能用董事集體辭職的手段來 警告其他股東和社會大眾要小心這間公司。 3﹒董事會也是股東 這是巴菲特認為最良好的組成類型,他也希望後續波克夏能朝這個方向轉型--全體股東 選出其中有能力者為董事,負責監督管理團隊--董事與全體股東的利害一致,所以很容 易凝聚出對公司有利的決策,任命一流的經營團隊,如經理人不稱職也能明快地進行裁撤 。 ※ ※ ※      ※ ※ ※ 從上面的敘述可以得知,公司的真正所有人,不是董事會,也不是經理人,而是「全體股 東」! 在公司中有強大話語權的董事會或經理人,他們的力量是奠基在持有的股份上,而不是他 們的地位;撇去股東的身份不提,董事會和經理人各有各的工作要作,並不因為他們的職 位而比其他股東偉大。 [台灣企業的「藏鏡人」] 回頭看看,台灣又是如何呢? 由於法規的混亂落後加上官方的普遍縱容,台灣所謂的「公司」,可能都還停留在某大人 物獨斷獨行及家族企業盤根錯節的威權時代。 這些大老闆,身上掛著一整排「總裁」、「榮譽董事長」、「最高顧問」等等響噹噹的名 號,但事實上,在台灣「公司法」裡面,根本沒有規範這些頭銜的確切權責! 簡單來說,他們就是「不受監管、不需負責」的實質統治者!有董事之權,無董事之責。 另一方面,有關公司的管理和營運,實際上也都是這些「藏鏡人」說的算!總經理(執行 長)就像他們手中的木偶,管理階層無法發揮專業,只能唯唯諾諾,指哪打哪。 集團企業內部母子公司的交叉持股和舉世僅有的法人董事制度,是形成這種「另類台灣奇 觀」的主因,在這些陋規的保護下,讓這些「大老闆」不用持有太多的股份就能掌握多間 公司,展開「總裁的野望」!(詳見<公司的品格>一書) 比起前面提到的三種公司型態而言,這些台灣「總裁」,在實質上既是董事長又是執行長 ,還不用擔負起相應的責任;企業的獲利,往往拿來利己和酬庸,而非用來進行產業升級 和永續經營,甚至直接掏空屬於全體股東的公司資本!惹出大麻煩時就拍拍屁股走人,剩 下一整個爛攤子,留給姑息養奸的政府和無力反抗的股民去收拾。 ※ ※ ※      ※ ※ ※ 樂陞的股票一夕變成壁紙,所謂的「公開收購」是一場盛大的騙局。 威盛和宏達電由盛轉衰,許多人說是時不我予;但我最記得的,是宏達電在強敵環伺之下 ,竟然將獲利拿去攤威盛的壞帳,相較韓國三星集團狠下血本的銳意創新,王大老闆搞出 的挖隧道交易,讓宏達電徹底由盛轉衰......現在該企業的 VR 事業又拆分出來了,會再 重演一次歷史嗎 @@ 書中提及的一些惡性手段還算「巧取」,而某些台灣企業的行徑,可不能只用「豪奪」來 形容了!只能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確實負起修法及督導的責任,而不是甘為企業財團的打 手,讓大多數的股民永遠處於法規和訊息上的弱勢當中。 [造最好最長的坡,滾最大的雪球] 巴菲特一生所努力的,除了帶領波克夏集團持續獲利成長外,就是保持財務上的公開透明 ,讓公司的盈餘完全的回歸到公司的所有人--也就是全體股東身上。 巴菲特的資產增長,是源於他買入的波克夏股票在市場上的價值增長,而非以「執行長」 身份領取不當的高額薪資,或是在公司的獲利上動手腳,從其他股東的口袋中撈錢;也因 此,巴菲特能夠坦蕩蕩的承諾,自己的財富增長率會與每個波克夏股東相同。 ※ ※ ※      ※ ※ ※ 波克夏的經理團隊不會有特許認股權,因為巴菲特認為那是在剝奪其他股東的利益;每位 經理人依本身業績獲取獎金,而非領取過多的固定薪資,且取消掉無謂的的繁文縟節,因 為巴菲特要執行長只要專注於「管理公司」這件事就好。 波克夏很少發行新股票,因為這會攤薄既有股東的權益(公司的業績盈餘不會因為股份總 數增加而增加);波克夏也不太發股利,因為巴菲特認為盈餘若能創造更多的利潤就該持 續投入市場,同時也降低股東的稅負。 波克夏極度重視公司的名譽,即便是「合法」的獲利,只要有道德上的疑慮,巴菲特就不 會去碰它;同樣他也不是自命清高的老古板,能套利的正當交易,當然就會果斷出手。 波克夏儘量避免舉債,也不過度使用財務槓桿,因為巴菲特知道穩當的經營才能讓全體股 東安心度日;而時時備足充分的資金,也讓波克夏能在良好的時機點主動出擊。 ※ ※ ※      ※ ※ ※ 波克夏極少進行除了節稅目的以外的慈善捐款,因為巴菲特認為這會損及全體股東的利益 。而在捐獻流向上,巴菲特也認為該交由全體股東決定,而非取決於董事會或經理人的好 惡(甚至很多捐獻是經由指定的「基金會」流回了有心人士的口袋)。 很可惜的,因為在選擇資助支持墮胎權團體上出現民眾抵制的聲浪,使得由股東投票決定 捐獻的優秀方案在 2002 年被迫中止;這件事也凸顯出群眾的盲目真是可怕,竟然不允許 一個投資人自由地決定「自己的錢」可以捐給誰 @@ 波克夏不追求亮眼的財報績效,因為長期的企業價值比短期的盈利目標更重要;波克夏致 力於降低非必要支出,簡化管理流程,減少營運成本,因為巴菲特認為股東的每一分錢都 要花在刀口上!所以本書實際上在「省錢」上的著墨比「賺錢」更多,真的讓我看了津津 有味 ^^b (巴菲特在 1986 年買入公務機自打臉的那段辯解很有趣,後來巴菲特在 1998 年賣掉了 公務機--因為波克夏直接併購了飛行服務公司 XD) ※ ※ ※      ※ ※ ※ 波克夏持續購入優質企業,並將集團內的良好文化延伸出去,不斷提升旗下事業的競爭實 力,一步一步地創立起牢不可破的商業帝國。 讀了本書後,我認為,「買低賣高」甚或「價值投資」都只是巴菲特的「戰術」手段,其 最終「戰略」目標,仍然是作個稱職的「營運者」! 巴菲特曾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找到濕濕的雪,和長長的坡。」(Life is like a snowball. The important thing is finding wet snow and a really long hill.) 我想,巴菲特的最大成就,不是他滾出了最大的「雪球」--而是腳踏實地且開誠佈公的 ,替跟隨他的投資者們,打造了一個最好且最長的「坡」! -- 我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hsia 我的網誌:https://doctorhsia.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05.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16700405.A.E67.html
wenwen: 台灣企業可以看"公司的品格" 1跟2都不錯 01/23 18:43
chi1231: 天哪文章才看不到一半,就覺得有被這質量激勵到!!! 01/23 19:17
chi1231: 不僅是書的內容引起我的興趣(這本書聽過非常多次了,但 01/23 19:18
chi1231: 一直還沒有想看的動機)然後自己做的圖也太專業了吧!!! 01/23 19:18
chi1231: 簡直就像出版社請美編幫忙做出來的啦 *O*!! 01/23 19:19
chi1231: 讀完感覺《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這本是在讓大家辨明正途 01/23 19:27
chi1231: 然後《公司的品格》則是在讓大家認清各種歪路... 01/23 19:27
wenwen: 這本已經在我的閱讀清單中了,感謝原po的心得文 01/23 20:18
lolic: 公司的品格作者是鄉民 01/23 20:34
fadeeve: 台灣企業的"藏鏡人"這段 有參考公司的品格一 真的是好書! 01/23 22:28
fadeeve: 感謝chi1231大大的溢美之詞:D 大家的鼓勵是我的原動力!! 01/23 22:29
coolgigi: 好文~推 01/25 02:17
fadeeve: 感謝鼓勵:D 01/25 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