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ockatiel123 (cersef)》之銘言: : 隨著越來愈多的電子閱讀器和電子書上市 : 最近在思考,閱讀電子書和閱讀紙本書之間的差異性 : 之前看過這篇文章 : http://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2340 : 裡面主要幾個論點在於 : 1.干擾過多: : 訊息呈現靠捲動、滑動,眼睛必須重新找到焦點的次數過多,操作方式也會分散注意力, : 降低文本理解力,其他軟體訊息中斷閱讀 : 2.缺乏心智地圖:只有前後,沒有明顯的地景指標,造成片段式記憶, : 實體書則可以提供頁面間快速切換和對照,對理解比較有幫助 : 3.產生觸覺失調問題:缺少書本厚度和紙質的觸感,沒有閱讀量多寡的實感 : 4.介面不佳 : 發光、呈現技術不穩,造成疲勞與頭痛 : (我另外補充翻頁方式不佳,排版方式受限於載具) : 第四點姑且不論,畢竟現在有電子墨水,也有技術比較好的電子書 : 我想討論的是前3點,關於閱讀與理解的部分 因為Kobo的優惠實在太殺 終於在今年加入電子書閱讀一族,算一算從1月開始已經用Kobo讀了21本書 簡短發表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你的問題大概是:「在閱讀與理解方面,使用電子書和紙本書是否會有所差異。」 要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先討論什麼是閱讀理解? 再來比較有無差異 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文字進入大腦,排列成表達的意思 最後進入短暫的工作記憶暫存 在此時只是單純地輸入知識,但不對知識進行任何思考 這是學習最淺的層次,閱讀後記憶 接著你隨著文字的思路,慢慢建構出書裡表達的概念,甚至主動進行思考 此時你慢慢探究問題的本質,並對問題提出思考後的答案 在一定程度的探究問題本質的思考流程中,短期工作記憶,逐漸變成概念形成長期記憶 這是學習的第二個層次,閱讀後理解 實驗研究,當你在「提取」記憶時感到越困難吃力,成功提取後,知識就會記得更加牢固 所以要如何增強長期記憶的牢固程度呢? 研究告訴我們,增加可以記憶的條件,並使用回想、提取的方法鞏固知識 實體書相較電子書來說 多了書本厚度位置等等地景指標,多了觸感等記憶條件 不可否認,這是實體書的優勢,也是許多人無法捨棄的閱讀體驗 然而記憶條件只是影響閱讀理解的其中一個因素而已 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回想與提取」 也就是「主動思考」,「刻意練習」去創造記憶條件 在這方面,我的體會是閱讀電子書更加有效率 當我使用電子書時,我隨時可以切換視窗到電子筆記「Evernote」上 去記錄我讀到的內容,我所思考的概念,並看看能不能解釋得簡單易懂,或者舉例說明 這邊運用到兩個概念: 1.記憶的生產效應(Generation effect):用自己的方法去闡釋主題而非複述文字 2.費曼理論:如果無法把知識解釋得簡單易懂,就代表還沒完全理解知識 電子書還有另一個記憶條件也很重要,那就是隨時可以叫出「目錄」的功能 過去閱讀實體書時,雖然我也會先看完目錄,理解一本書的大綱 但很少會不斷翻回第一頁看目錄 而電子書只要點一下,目錄就會自動跑出來 這點在理解閱讀進度,以及理解主題的脈絡,十分的有幫助 而如果你懶得自己記錄,電子書有許多標註起來,匯入筆記的功能 儘管這樣做效果較差,我不是非常推薦 但日後想要回頭複習,就並不需要回去找書 而能更快的將當時畫的筆記有效率地複習一次 回想過去,你有沒有讀過很多書,卻想不起它最主要的內容,甚至連主題都忘記的經驗 這就是因為閱讀時只是看過,而沒有想過,思考過,甚至創造連結自己的知識網路 如果在閱讀實體書時就有這種經驗 怎麼能將無法創造心智地圖,或是閱讀理解能力降低,怪到電子書上面呢 心智地圖,是要自己刻意創造的 簡單作個結論: 如果閱讀只是想要看過去,那麼實體書上的標記,翻頁,質感,或者螢光筆畫線 這些記憶條件的確能幫助你在日後回想時有個依據 但僅僅只是有個座標而已 如果閱讀是想要理解某個概念,並內化成長期記憶 最重要的是「提取與回想」,並且「主動思考、舉例、延伸」 這點實體書與電子書並沒有差異 甚至我個人的體會是,使用電子書能更有效率 而比起紙本筆記,電子筆記在搜尋功能上的支援,日後想要重新再看會更加方面 : 文章所提到的基本我都滿認同的,不過有一點想知道的是, : 所謂數位原住民,或者必須長期使用電子載具來閱讀的職業, : 例如工程師之類的(長期使用電腦學習新的程式語言) : 在認知和社交技巧上會不會因此造成改變? : 目前我自己注意到的是,新一代的數位原住民有幾個這樣的問題: : 1.單向接收訊息,不思考 : 2.專注力、耐受性變低,只能閱讀較短的訊息,而非較長的文章 : 3.偏向圖像式思考 : 不知道大家在閱讀電子書與實體書時,還有些甚麼想法? : 有沒有注意到自已發生了甚麼特別的轉變? 個人感覺,我並沒有出現你所說的問題 今年來讀了21本電子書,想必專注力和耐受性應該還不錯 至於圖像思考,這是另一個議題了,人腦本來就是善於從圖像思考與記憶 想想原始時代沒有文字,那時候的人是怎麼思考的 文章至此已經太長就不多說 數位化是未來的趨勢,而在我使用電子書後,更是深深體會到這一點 身為一個書癡,以往旅行時總要帶個兩三本書出去,也算是個甜蜜的負荷 但既然我可以輕鬆把圖書館帶在身上,又何必讓自己那麼累呢? 紙本書有許多閱讀體驗難以取代 享受編輯精選的封面,印刷,紙質,還有實際捧在手上的安心感 擺在書櫃裡的快感(!? 我們並不需要完全捨棄實體書的閱讀體驗 但是也不需要擔心使用電子書,會不會影響閱讀與理解,而排斥接受新的方法 延伸閱讀:《深度學習的方法》《精準學習》《Evernote 100個做筆記的好方法》 題外話,這三本我都是看電子書的XD -- 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 但歸根結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4.97.19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21607898.A.571.html ※ 編輯: Chiaopapa (125.224.97.190), 03/21/2018 13:18:47
hwider: 感謝分享 03/21 13:19
kccintcc05: 推這篇!!電子書真的很方便XD 03/21 13:43
chi12345678: (/ ̄▽ ̄)/★PUSH ★PUSH ★PUSH★ 03/21 13:43
Nolan5566: 推深度學習的方法 03/21 13:44
biboga: 原po有機會可以分享一下evernote的筆記方法嗎! 03/21 15:09
ChiehKuo: 您電子書系? 03/23 07:53
kahiro: 感謝心得分享 03/24 18:00
lf2zxc369247: 這篇.....好專業呀 06/29 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