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書籍資訊】 -書名:《無病時代》 -英文版原書名:《The End of Illness》 -作者:大衛.阿格斯( David B. Agus) -譯者:陳婷君 -出版者: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2 年 12 月初版 ==================================================================== 無音樂附圖網誌版 https://www.glynliu.com/2018/05/the-end-of-illness-book-review.html ==================================================================== 在近代公共衛生歷史上,許多傳染病例如天花、白喉都因為衛生環境改善與 疫苗施打而幾近絕跡,故近年世界與台灣十大死因多為慢性病,例如心血管 疾病等。若人類在未來能找出有效預防和治療慢性病的方法,將能達到本書 提到的理想目標:「終結疾病,進入無病時代」( The End of Illness)。 本文聲明:本人非醫事人員,本文內容為個人讀書心得,非醫療廣告與藥物 廣告,且未涉及診察、診斷及治療等醫療業務。本文提及之原則與建議僅供 參考,應由個人評估自身健康狀況而定,而若有健康諮詢之需求,請至具合 法資格之醫療機構與醫師討論。 一、書籍簡介 本書作者大衛.阿格斯(David B. Agus)為南加州大學醫學院教授,並曾創 辦 Navigenics 遺傳檢定公司(2012 年被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收購)與 Applied Proteomics 蛋白質體學應用公司。他認為 「健康」是一個主觀且相對的概念,沒有一個絕對客觀且權威的定義。因此 ,每個人都應訂出自己對於健康的主觀定義與測量指標(metrics),以了解 目前身體的健康狀態,並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健康行為。最後,在這個科技 持續創新的時代,應設法結合現代醫學與科技,創造下一輪醫學突破點,造 福全人類。 二、本書知識架構圖 作者認為人體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系統」,當人體受到外界病菌、壓力、環 境變化時,會自行調控內在機制,並試圖達到動態平衡。立基於此論點,本 書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每個人要自行對健康做出個人化的定義 ;第二部分是針對常見健康要素的討論;第三部分則是探討醫學可如何與科 技結合,以促進人類福祉。 三、書籍內容摘要 [ A. 定義個人健康 ] A-1. 健康沒有絕對定義 健康是一個相對性且個人化的概念,沒有絕對正確的定義。此外,某些行為 對於某些人而言可能會促進健康,但對於某些人而言可能無影響甚至有害。 因此作者建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尋找屬於自己的健康定義,思考身體處於什 麼樣的狀態下才算是健康。作者在個人網站上提供了一份「健康問卷」,可 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並且可作為找出個人健康定義的起點。 A-2. 建構個人健康指標 找到自己的健康定義後,下一步是建構出測量個人健康狀態的指標( metrics),例如身體質量指數 (BMI) 維持在 18.5<=BMI<24 是一項指標, 每天 固定11 點前就寢也是一項指標,而若符合個人健康指標的行為,就可 認為是對自己健康有益的行為。 A-3. 病歷、族譜、遺傳檢定 除了建構個人健康指標外,病歷、族譜、遺傳檢定也可幫助我們了解身體狀 況。作者建議可向就診醫師索取就醫病歷並製作成存放於雲端的數位病歷檔 ,以供緊急狀況可提供其他醫師檢視與診斷。利用族譜可建構父母雙方家族 的病史,從中可了解家族是否有遺傳病史或是常見疾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 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提供一個線上建構族譜與家族 病史的網站。人類的遺傳訊息儲存於 DNA,而遺傳檢定可定序並篩檢出個人 遺傳訊息中是否帶有某些可能導致疾病的基因缺陷,這些基因缺陷不代表一 定會致病,只是統計上有較高的致病機率(註:我目前尚未見到台灣政府有 針對遺傳檢定機構訂出相關規範或認證,故若各位讀者想檢測,建議可與合 格醫師討論與評估)。 A-4. 蛋白質體學 人體的遺傳訊息儲存於 DNA,雖有調控機制但基本上仍是靜態的,對人體動 態系統有較高影響力的其實是蛋白質,蛋白質體學 (proteomics) 就是一門 分析與研究蛋白質如何互動的學問。作者認為 DNA 就像是餐廳的食材,蛋白 質則像是食材烹飪的手法,同樣的食材能有非常多種烹飪手法,如同相同的 DNA 也會製造出各式功能的蛋白質,故蛋白質是了解人體當前動態系統的一 大利器。舉例而言,若你剛喝完幾杯紅酒,經過檢測你體內的蛋白質即可得 知此訊息。也因此,若我們能對於蛋白質的互動有更多了解,將有助於了解 人體這台複雜的動態機器。 A-5. 當自己的醫生與個人化醫學 當自己的醫生指的不是自以為是的診斷,或盲目幫自己開藥,而是透過前述 提到的方法來真正了解自己的身體,並且將個人相關健康資訊帶去和信任的 醫生討論。書中建議在踏入候診室前可準備一張清單,列明自己正服用的藥 物、過去一段時間內身體數值的測量結果與想問的問題,這些準備將讓醫生 能更了解你的身體狀況,並且做出最適合你的建議或醫療行為,達到個人化 醫學 (personalized medicine)。此外平時也可多了解和自身健康或疾病相 關的醫學最新研究,並與醫師討論(註:就診前準備清單可參考衛福部《民 眾就醫指引手冊》)。 [ B. 健康要素討論 ] 本書第二部分是作者對於日常聽到的健康原則所進行的討論,其中有些可能 與日常經驗相違背。 B-1. 綜合維他命 許多人都有每日服用綜合維他命錠的習慣,但作者於書中建議除非是懷孕婦 女或是其他嚴重缺乏維他命的族群經醫生指示服用,否則不建議服用綜合維 他命,原因主要有以下 2 點。 (1) 綜合維他命其實應該被稱為「藥物」,因為會干擾人體系統內在平衡, 而一次服用高劑量的綜合維他命對於人體究竟會有哪些正面與負面影響,其 實都尚待研究。 (2) 綜合維他命中是人工製造,與天然蔬果中存在的維生素分子的化學性質 與效力是否相同,有待進一步研究。 B-2. 蔬果汁 在近年提倡養生保健的風氣下,有些人會購買或自行製作現打蔬果汁,希望 補充養分,但本書也不建議喝現打蔬果汁。主因是新鮮蔬果在切塊丟入果菜 汁機中快速搗碎與攪拌的過程中,蔬果中許多成分會被快速氧化掉,而喪失 我們想攝取的營養。故若真的想攝取蔬果中的營養,直接吃蔬果會是比蔬果 汁較佳的方法。 B-3. 發炎反應 發炎反應是人體免疫系統為對抗病菌或有害物質所引發的一種反應,正常情 況下會自然消退,但若人體發生長期的發炎反應,將可能導致癌症與心血管 疾病罹患機率增加。也因此,我們平時應避免高風險行為與讓身體持續受傷 (書中舉例如美式足球員常因比賽而受傷),以降低長期發炎帶來的風險。 B-4. 運動 運動對人體的好處是經過研究證實的,例如學者曾研究倫敦巴士的司機和車 掌的健康情形,發現司機因為長期久坐,導致得心臟病的機率較車掌高。此 研究和其他相關研究共同歸納出以下原則: (1) 一點運動比沒有運動好,多點運動比一點運動好。 (2) 若日常工作的勞動量減少,建議應增加休閒活動的運動量。 (3) 久坐是人體的危險因子,運動無法彌補久坐帶來的危害。 B-5. 規律作息 書中提到人體喜歡可預測的規律性,若缺乏規律性將可能帶給人體壓力。規 律作息包括定時用餐,讓血糖和體內激素(胰島素與升糖素等)呈現規律的 波動,也包括定時睡眠,讓體內激素(褪黑激素、生長激素)維持恆定。 [ C. 醫學 + 科技 ] 作者於此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他認為在醫學與科技結合下,未來的醫學 會像是電玩,而未來的醫生則會像是氣象預報員。未來的醫學像電玩指的是 當研究機構有越來越多個人健康統計資料(經過去識別化)時,將可建構出 更準確的疾病預測模型,例如建構數位虛擬腫瘤,並模擬藥物分子可如何抑 制腫瘤生長。未來的醫生像是氣象預報員指的則是當醫生擁有模型後,將可 預測腫瘤生長方式,就像是氣象預報員預測未來幾日的天氣一樣。 四、個人啟發 1. 駭入自己的健康系統(Hack your body) 書中提到人體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系統,會因為疾病、飲食等不同輸入 (input) 而讓人體有不同輸出 (output)。而我認為這恰好和「駭」(hack) 的概念相符合,我在「Mr. Robot 第一季影集觀後心得」提到我認為的 hack 是「透過 X 技術取得 Y 物件的最高控制權,進而操控 Y 物件來做任 何事」。置換到健康系統來說,Y 物件就是自己的身體,X 技術則是飲食、 運動、規律作息等習慣,故若我們想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平時可 以找找看哪些行為對自己的身體是有益的,並且將找到的行為組合成屬於自 己的健康模組 (module)。未來當自己身體狀況不佳時,就如法炮製此健康模 組,駭入自己的身體,恢復健康。 2. 醫療區塊鏈(Medical Blockchain) 作者於書中建議每個人都要隨時準備一份個人數位病歷,並且可分享去識別 化資訊給醫療相關機構,以推動下一波醫療創新。受此觀念啟發,我想到可 將區塊鏈 (blockchain) 的概念應用於醫療體系,在此醫療區塊鏈中主要可 分為三種角色:個人、醫療機構、第三方機構。個人到醫療機構就醫,產生 醫療資料,醫院即會將醫療資料儲存在區塊鏈上,而個人可透過行動裝置( 例如手機)從區塊鏈下載個人病歷。而在經過個人同意情況下,第三方機構 如政府、製藥公司、保險公司、生醫新創將可藉由區塊鏈技術詢問醫療機構 的資料庫,例如保險公司可從醫療機構直接取得醫生診斷資料而進行理賠, 省去保險人自行索取病歷與申請理賠的程序;政府和生醫新創可從醫療機構 取得去識別化的個人健康資訊,來做數據統計分析或是建立疾病預測模型。 由於區塊鏈資料具有不可篡改性和可追蹤性,醫療資料的品質和安全將更有 保障,也會讓資料達到更有效運用,而不是像現在資料存在醫療機構的紙本 病歷或是封閉式資料庫中,難以被檢索與存取。 以上就是我對《無病時代》的書籍內容摘要和個人心得,歡迎共同討論與交 流! 【參考資料】 1. 作者個人網站 http://davidagus.com/ 2. 衛福部《民眾就醫指引手冊》 https://www.mohw.gov.tw/cp-26-36689-1.html 【書籍資訊】 -書名:《無病時代》 -英文版原書名:《The End of Illness》 -作者:大衛.阿格斯( David B. Agus) -譯者:陳婷君 -出版者: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2 年 12 月初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50.171.2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26653105.A.4ED.html ※ 編輯: maginot (59.125.103.185), 05/19/2018 10:44:53
Chiaopapa: 推,我喜歡你的blog 05/19 11:15
maginot: 我也喜歡你的blog文章,未來希望能多交流,謝謝! 05/19 11:37
sunstrider: 推 05/19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