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本書大抵圍繞在對底下幾類人物的批評, 首先是不了解Skin In The Game的知識工作者, 如專欄作家,經濟學家,孟山都科學家等, 這些都是塔雷伯平常的筆戰對象。 其次是就算決策失敗也不會被受害者告上法庭的決策者, 例如歐巴馬、伯南克、羅勃魯賓等社會賢達, 他們的專長是把風險丟給無法拒絕的人承擔。 剩下的篇幅就是作者向讀者賣弄一些數學跟歷史知識, 然後用先知口吻講幾句煞有其事的箴言。 到底專欄作家、經濟學家、孟山都科學家都不了解的Skin In The Game, 還有歐巴馬、伯南克、羅勃魯賓嚴重違反的Skin In The Game, 究竟是在講些什麼東西?我拿幾個書中的例子做說明。 首先書中提到漢摩拉比,然後作者很快地打了預防針, 說他不是要講以眼還眼那一套 (儘管記者還有專欄作家一口咬定是這一套), 他要講的是跟建築師有關的故事。 這個故事說的是,如果建築師蓋的房子在多年後倒塌, 並且壓死了房主的兒子, 建築師就必須要把他兒子交給受害者家屬處置。 姑且不論以眼還眼的部分, 根據上面這個例子,SITG指的是人們該對自己造成的禍害負責, 就算是一拖就過好幾年的隱藏風險也得負責(簡稱厚尾風險)。 接下來塔雷伯又給出稍微仔細一點的版本, 這一次他提到了大英帝國的法律精神。 這裡說的是,如果你傷害我,我可以告你, 如果你做生意違約了,那我就可以求償。 這背後的意思是,SITG不但要求加害者必須為厚尾風險負責, 也要求加害者必須補償受害者。 從這點來看,如果既有加害者, 也有受害者,但卻求償無門,那就叫做違反SITG, 例如美國入侵中東造成國家退化(使得奴隸市場重現), 但受害的中東人民沒辦法找美國政治人物負責, 這就是違反了SITG。 接下來我參考塔雷伯書中對機率的討論, 自己歸納出一個SITG的簡單版本 情景A:如果我丟一個銅板,丟到人頭我拿到100元, 丟到字卻造成你賠100元,這樣就是違反SITG。 情景B:維持A的前提,但這時有人介入, 要求我在丟到字的時候賠償你100元,這樣就是符合SITG。 因為在有人介入之後,我丟到人頭可以拿到100元, 我丟到字就要損失100元, 對我來說就變成了一個一正一負的公平遊戲,所以符合SITG。 用書中的術語來說,SITG就是上檔風險跟下檔風險必須對等, 如果不對等,就應該透過外力矯正, 例如建商賣了房子,未來房子倒了就必須判賠、 美國政府如果造成近東國家退化, 那就應該把決策的官員通通移民到近東去(這段是我自己編的)。 有了這個認識之後,散佈書中各處的SITG案例才變得容易理解。 在神學方面,塔雷伯用帕斯卡的賭注來說明SITG, ”帕斯卡假定所有人類對上帝存在或不存在下注。 由於上帝可能確實存在, 並假設這情況下信者和不信者會分別得無限的收益或損失, 一個理性的人應該相信上帝存在。”(維基百科) 塔雷伯認為帕斯卡的賭注違反了SITG, 這不僅僅是信仰虔不虔誠的問題而已, 在塔雷伯來看,一個想要獲得無限收益的人, 必須也承擔相對應的下檔風險, 所以就算哪一天上帝要他奉上兒子的性命,他也必須遵守。 也就是說,帕斯卡賭注因為缺少了SITG, 所以不應該被用來當作分析宗教的思想實驗, 塔雷伯認為宗教必然要伴隨著某種犧牲, 沒有犧牲就沒有SITG,那就不是宗教。 塔雷伯照慣例都要提一下古羅馬, 他說死在病床上的羅馬帝國皇帝不到總數的三分之一(p.36), 這裡我猜塔雷伯其實是想類比黑手黨老大, 黑手黨老大雖然有錢有權, 但失去威信的黑手黨老大會立刻遭到底下人的背叛。 羅馬皇帝也類似,軍事上的失敗會讓皇帝遭到底下傭兵背叛。 因為上檔風險(權力與金錢)和下檔風險(不得善終)對稱, 所以羅馬皇帝和黑手黨老大符合SITG。 金融方面的例子是自負盈虧的避險基金與全民買單的投資銀行, 塔雷伯認為投資銀行自己擁有上檔風險(獎金與紅利), 但卻把下檔風險移轉給民眾(金融風暴與紓困), 所以投資銀行違反了SITG。 避險基金則相反,因為操盤的人操的錢有一大部分都是自己的錢, 所以上檔風險與下檔風險平衡,符合SITG。 關於大企業,有些情況無法應用SITG, 這種時候就必須靠監管來處理。 例如大型公司造成的環境破壞---像是塔雷伯最討厭的孟山都-----, 傷害不但會遞延非常久(數十年),而且難以量化, 這種狀況就不適合依據SITG原則做裁罰或訴訟,而是該予以監管。 所謂監管,指的是相對於發生在事後的裁罰與訴訟, 監管是在事發之前予以禁止,不該做的通通不能作。 監管雖然比起訴訟來得死板,但總比造成難以評估的傷害來得好。 塔雷伯對於故鄉敘利亞的看法相當的政治不正確, 他認為強大的民主國家不應該拔除敘利亞與近東地區的獨裁者, 因為干預結果將造成國家的退化, 接下來會形成如利比亞奴隸市場那樣的人口販賣行為, 塔雷伯甚至寫說,”這(奴隸市場)已經是典型的結果”。 針對背後的原因,塔雷伯認為, 民主國家的目標是找個像民主國家政治人物的人去管被拔掉獨裁者的國家, 但那樣的人對地方了解太少,無法有效治理被拔掉獨裁者的區域, 能否管住軍隊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但如果西式政治人物行不通, 那是不是該找第二強的軍閥來取代原本的獨裁者呢? 塔雷伯說能夠管人的軍閥,沒辦法獲得民主國家親睞, 簡單來講就是這些有統治能力的傢伙沒辦法在TED演講。 最後再補充一個金融方面的例子, 股票分析師或財經記者通常不會在持有股票的時候叫大家買進, 理由是怕會有炒作嫌疑 (例如有些台灣的金控公司希望分析師不要持有股票, 要用中立客觀的心來做分析)。 塔雷伯的看法比較不同, 他認為沒有買股票的人沒有SITG, 所以會根據一些不同於讓股票獲利的誘因做評論, 結果是分析師會為了顧及同儕的看法, 而使得言論趨於同一,進而達到自保的目的, 這會造成分析師的評論死板僵化,不利於閱讀報告的讀者。 書本的概要講完了,接下來講缺點。 這次的新書跟前幾本最大的不同, 是多出了許多冒犯與批評,例如塔雷伯說, 那些要求政府干預近東政治的美國人, 總是在強調當地有大量孩童正在死亡,試圖引發民眾同情, 而且至少把內戰的死亡人數誇大了一個數量級, 雖然我早猜到塔雷伯不是個人道主義者, 但講得那麼直接還是讓我有點意外。 另外他對孟山都也非常不滿,他認為孟山都底下的科學家根本不懂科學, 而且老是在拿第三世界的飢餓兒童當擋箭牌。 最後還有一些指名道姓的攻擊, 例如他說,”比我自己死亡還悲慘的狀況, 那就是我死了,但史提夫平克還活著”(p.341抓個大意), 或者是罵柏南克不懂得財務風險, 罵歐巴馬只是個演員等等,是說罵人也就算了, 結果你塔雷伯也不解釋一下這些人為什麼被罵, 這樣我們讀者根本沒辦法引用,坦白講有點困擾。 大量的雞湯語錄也讓人很不耐煩, 例如書腰上寫的白銀法則,其實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反脆弱》結尾出現這句已經讓人很傻眼, 結果不對稱陷阱又來一次,看得我都有點害譟。 其他箴言我就列個幾句給大家看看,後面括號補上我的解讀。 1.如果某件愚蠢的事行得通,並且賺錢,那麼它不可能是愚蠢的 (總之贏家就是正義) 2.系統藉消去部分,否定法來學習。 (競爭市場最有效率) 3.你永遠無法完全說服他人,相信他是錯的;只有現實才辦得到這件事。 (其實就是嘴不贏別人而已) 4.滅絕的風險存在時,演化才有可能發生。 (跟2差不多) 5.勇氣是為了更高的社群犧牲 (塔雷伯在《反脆弱》藉胖子東尼的口嘲諷過為了真理犧牲的 蘇格拉底,後來蘇格拉底在這本書中成了勇氣的象徵,有點諷刺) 6.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來自p.327) 7.理性的事讓我們能夠生存 (p.328 活下來的人就是正義的一方,跟1一樣) 除了SITG跟上面的幹話集之外, 書中其實還有一些雖然離題但還算有趣的東西。 P104 公有地悲劇是經濟學家很喜歡的理論, 簡單說就是大家都可以牧羊的地方會被吃到寸草不生, 或者大家都可以捕魚的地方會被捕到魚苗乾枯。 但塔雷伯說,新的實證研究顯示, 公有地悲劇的背後原因是因為社群的規模膨脹的太大, 導致倫理敗壞,進而導致公有地悲劇, 然而在某一個特定規模以下, 人們則是會表現得像集體主義,會好好愛護公有地。 這裡的重點在於規模, 我覺得塔雷伯是想暗示村落的鄉民會比大都市的居民更有公德心。 (或者更糟,他可能認為世界主義者在道德上遠遠不如社群主義者) P.128 眾人以為土耳其人的祖先來自東亞, 但突厥人帶給被征服地區的主要是語言,而非基因, 事實上目前土耳其地區的人種仍然與同地區2000年前的人種有九成像。 所以用語言來分人種是錯的,用地區來分人種才是對的。 例如希臘跟敘利亞分屬印歐語系跟閃族語系, 但在基因上,由於地區相近,所以大抵上是同一人種, 至於過去歷史課本上的閃米民族VS印歐民族純屬誤解。 P.132-134 道德會隨著時間進步,只要不容妥協的人從2%變成3%, 整體的道德就會顯著進展。 但在壞的方面,最欠缺容忍心的宗教也散布的最快, 羅馬帝國時期是基督教,之後則由回教接手, 而在回教的內部,最難容異己的薩拉菲教派也是擴張最快的支派。 (相關論述很雜亂,這部分可能錯誤較多,請見諒) P.159-160 羅馬有錢人會讓奴隸管帳,而不是聘用一個擁有自由人身分的管家, 因為有錢人可以對奴隸施加酷刑,但不能對自由人做同樣的事, 這使得奴隸容易管理,自由人則容易怠忽職守。 而在現代,由於現代工業社會分工精細, 稍微有個外包契約工螺絲鬆掉怠忽職守就會出大錯, 所以企業主寧可用員工取代外包契約工, 一方面對員工施加比外包契約工更苛刻的法律限制, 另一方面則給員工高於外包的行情做補償,作為失去自由的代價。 而員工也自知自己的能力在外包市場缺乏競爭力, 無法領到跟公司發給他一樣多的薪水, 因此不敢離開公司。 p.291-292 關於民族國家義大利的統一,其中存在誤解, 常見的說法認為,義大利長年處於分裂狀態, 因此造成了無數死傷, 而義大利的統一則讓該地區迎來和平的曙光。 塔雷伯的看法正相反, 他說分裂的義大利各邦國,通常是用傭兵來打仗, 戰火一般與民眾無關。 就算把數百年來的傭兵死亡人數通通加起來, 其實頂多也只跟義大利參加世界大戰的傷亡同一個數量級。 義大利雖然在統一之後消除了地區性的小型戰亂, 但卻因為後來參加了世界大戰而造成了更大的傷亡, 所以塔雷伯認為聯邦國家優於民族國家, 因為聯邦國家比起民族國家更難發動大規模戰爭。 p.333 最後要提到遍歷性和尾部風險 雖然塔雷伯用了研究所才會教的專有名詞"遍歷性"來做包裝, 但他要講的內容其實在維基百科上已經有類似的東西了, 英文叫做Gambler's ruin,中文叫做”賭徒破產理論”, 最通俗的說法叫做”夜路走多了總是會遇到鬼”。 維基給的說法是。 “一個擁有有限賭本的賭徒玩一場公平的遊戲 (即每次遊戲雙方的期望值都是零),在一 個擁有無限賭本的對手面前,最終將破產。” 將上述說法略做修改就會變成塔雷伯的版本 ” 一個擁有有限賭本的賭徒玩一場厚尾的遊戲 (即每次玩遊戲的期望值都是正數,但有極小 的機率會造成玩家破產),只要他玩得足夠多次,最終將破產。“ 例如說,連續玩致死率百分之一的俄羅斯左輪50次,致死率將超過五成。 或者比較難的例子是,在美國股市裡面, 總是存在一些地雷公司,投資人只要買的股票夠多,就很有可能 踩到地雷公司,導致報酬率輸給大盤 (PS.另一個輸給大盤的原因是選到飆股的機率很低, 而飆股是大盤總是優於個別投資人的關鍵)。 後面塔雷伯援引了巴菲特的例子, 他說巴菲特將大部分的心力放在避開上述的地雷公司, 這就是巴菲特維持報酬率的關鍵(之一)。 不過,巴菲特其實也買過經營急轉直下的航空公司, 也買了一些後來選擇脫手的再保險公司, 手上的富國銀行也官司纏身, 這代表就算是巴菲特也躲不過地雷, 所以我個人覺得塔雷伯舉巴菲特當例子並不是很恰當。 最後總結一下, 我這篇文章盡可能地解釋了什麼叫做Skin In The Game, 用書中的行話來講就是, 決策造成的上檔風險必須與下檔風險匹配, 如果不匹配,就應該要以外力予以矯正。 接下來我討論了這本書的缺點, 那就是大量沒有附上理由的批評, 以及各種用先知文體包裝的心靈雞湯。 最後我把書中讓我覺得有趣(但偏離主題)的內容節錄下來。 對於沒有打算看這本書的讀者, 我有八成的信心可以告訴你們, 這本書知識含量高的部分大概都在這篇文章出現過了, 如果你覺得這些觀點了無新意,那就建議你別花時間看。 對於打算看這本書的讀者,其實我也是塔雷伯的書迷,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有些東西我看很久看不懂, 所以只好靠寫心得文來整理自己的思緒, 如果你願意花時間把這篇文章搞懂,之後看書應該會輕鬆很多, 要注意的是這篇文章沒有照書本順序來寫, 大致上是我隨興的安排,我覺得這樣子寫比較符合塔雷伯的風格,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155.1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41193544.A.7A3.html
terbb: 感謝分享 11/03 05:38
xufuu: 博客來有五本紙盒裝 作者套書 2000元 打75折1500 11/03 05:55
xufuu: 然後可以在7號會員日 先用折價券減100在9折 約1260 11/03 05:57
你的coupon推文我放在這個連結裡 https://imgur.com/a/gQEGjBG
viaggiatore: 很有趣的心得 11/03 08:23
※ 編輯: Steveluke (1.160.167.77), 11/03/2018 12:56:20
enamelcord: 推心得,分享的段落好有趣。 11/03 15:00
mayjan: 不要刪推文啦 自貶 11/03 19:29
mayjan: 圖片沒多久就不見了 但刪推文的行為是很槽的 11/03 19:30
謝謝你的關心,為表誠意, 如果他希望我把推文復原,我就再一個字一個字的原音重現。
jasonchangki: 怎麼感覺很結果論,使用者不當操作歸納為上還是下? 11/03 21:07
Steveluke: 因為使用者不當不可能是上檔風險,所以該算在下檔風險 11/04 00:07
※ 編輯: Steveluke (1.162.110.227), 11/04/2018 00:14:18
xufuu: 其實推文不是每個人會回頭看 給幾點建議 11/04 07:47
xufuu: 一般分享在底下的推文 在符合版規下 發文者也沒特別規定 11/04 07:48
xufuu: 推文規則 那在修改前還是先告知一下推文的人表示尊重 11/04 07:48
xufuu: 同樣這個例子 今天你發表的文章 被另外一個有權限的人 11/04 07:50
xufuu: 把文章變成截圖 雖內容不變 但感受可自己想像 11/04 07:50
xufuu: 但我大概知道 你站在你認為的角度去做 可想像可被接受的事 11/04 07:52
xufuu: 然後自認為是應該沒錯的事 讓推文看起來簡潔點 11/04 07:55
xufuu: 為表誠意 應該要主動告知 再來原音重現也非我的推文 11/04 07:56
xufuu: 結論:做事情下決定 別忘了換位思考、同理心和和主動告知 11/04 07:58
xufuu: 基本上 也不用恢復 我想你本質出發點也非惡意 11/04 07:59
xufuu: 不然也不會特別上傳整理後的截圖 11/04 08:00
xufuu: 這被修改的推文 我補充回應一下 然後這樣即可 11/04 08:02
謝謝你的建議,我以後再也不會刪別人的推文了 作為補償,我也一起來幫你分享優惠訊息吧 xufuu: 博客來有五本紙盒裝 作者套書 2000元 打75折1500 xufuu: 然後可以在7號會員日 先用折價券減100在9折 約1260 xufuu: 可以用反傭網和OP點五倍集點 再來滿1200 會再送折價券 xufuu: 用不到可變賣現金或P幣 xufuu: 誠品實體店就找可配合的店 用即享券 PTT可以用120買到150 xufuu: 買個10張 花個1200就可以買到 套書75折1500的價格 xufuu: 如果你本身就有即享券 100抵150 那成本更省了 xufuu: 目前想到比較省的買法 大概是這樣 xufuu: 如果只是買單本 書打79折 可用月讀一冊77冊 和拿書籤 xufuu: 然後搭配2張即享券面額扣300 成本208可買到 xufuu: 額外補充 誠品最近有再打一套書 共21本 會陸續出版 xufuu: 書名叫(興亡的世界史) 21冊7999 xufuu: 沒意外應該也可以用即享券 買到更優惠的價格 xufuu: 這一套書 在讀書共和國賣7999 算套書優惠價了 xufuu: 本身這套書 有翻過幾本 其實都寫得不錯 xufuu: 7999/150=53.32 去買53張即想券的成本120*53=6360 xufuu: 然後6360在加零頭49 約6409買到 xufuu: 6409/11550約55折 購入 xufuu: 本身如果夠厲害 即享券不用買 那省更多 ※ 編輯: Steveluke (114.43.183.222), 11/04/2018 15:43:48 ※ 編輯: Steveluke (114.43.183.222), 11/04/2018 16:02:34
medama: 感謝分享 11/05 14:47
wak: 這本書普普,沒有特別深的論點,只是靠著繁複的字詞包裝 05/11 03:59
wak: 特別是書中他非常強烈的批判IYT(罵人的簡稱),但他的書中文字 05/11 04:01
wak: 大量的使用他自己創造的定義與解釋,非常非常的自以為是 05/11 04:02
wak: 反而讓他像他所批評的那種對象,這也讓書的價值貶損成惡趣味 05/11 04:02
wak: 也許是他出身金融界,再投入哲學數學,不過金融始終為他的根 05/11 04:03
wak: 書中所有論點的思維邏輯,幾乎都還是金融業者的口吻 05/11 04:04
wak: 不斷的使用專業或特殊術語,並且不會很白話直接的解釋 05/11 04:05
wak: 而是像金融業者般的用自己的領域文字讓這些術語再被包裝一次 05/11 04:06
wak: 使得經常有坊間理財書本的故弄玄虛的味道 05/11 04:07
wak: 不過大概如他在前言說的,他不喜歡太直白(顯而易見)的寫法 05/11 04:09
wak: 他喜歡拍案驚奇的筆觸,於是成就這本簡單的觀念寫得很雜的書 05/11 04:10
kitedolphin: 謝謝心得 唉 塔雷伯的幹話越來越詭異了 雖然有些論 04/03 15:26
kitedolphin: 點還是很精彩 但含金量越來越少 04/03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