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實體書店在現代要生存很大程度上得靠賣情懷與體驗, 而更加弱勢的獨立書店也該尋找自己的特別"面向", 舉例來說,我挺喜歡台北迪化街那邊有間季風帶獨立書店, 他們書不是特別多元,但打著關懷東南亞移民文化招牌, 店內除了台灣研究東南亞的書還有許多東南亞華人作品, 又例如林榮基中山銅鑼灣書店,裡面也有許多香港出版的書, 歐美研究中國、民主的原文書,這些在台灣都是少見的。 之前我去香港時,那裡便有不少反共色彩的獨立書店, 有些甚至標榜大陸禁什麼書我就賣什麼書,加上香港讀書多元 兩岸三地+歐美各種書籍,塑造了一個從環境硬體到思想理念的氛圍, 就像吸引人掏錢做公益一般,要展現自己的理念。 平常我逛書店也是一個看到好書先記錄下來,回家再電商比價找書 但當你能塑造出這麼一個完整的環境體驗是可以給我想買本書衝動的。 現代的獨立書店很多想走文青路線,然而, 那種單純想給人一個清淨坐下讀書與書本邂逅之類如今已經沒優勢了。 連鎖書店誠品同樣可以裝潢的很文青很典雅, 獨立書店若不想拿喝咖啡當作招牌,就該認清自己的面向有多小眾, 吸引觀光客引誘他們掏錢不能只有硬體,而是整體呈現的特色。 最後我其實不確定我舉例的書店實際經營狀況如何, 實際上季風帶也有在順便賣咖啡XD以上只是我個人淺見供大家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87.2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05068264.A.C28.html
hyde711034: 獨立書店要活就是賣獨特的書,市面上難找的 11/11 12:49
MartinJ40: 同意樓上 獨立書店賣大眾書就是搞笑而已 11/11 13:47
lovesakuya: 新品書因銷售曲線和運輸倉儲成有自身生命週期,擺五年 11/11 13:59
lovesakuya: 以上非熱門舊書這叫做功德的。坪數也考量周轉率。貨品 11/11 13:59
lovesakuya: 資金流動度等。主題和客群適性只能找到平衡點,不是 11/11 13:59
lovesakuya: “賣非熱門書”這麼簡單 11/11 13:59
lovesakuya: 奇貨老闆自己買低賣高當古物商就好了等給你撿 11/11 14:00
lovesakuya: 策展形式的營利或許是收你門票,不是賣你書 11/11 14:01
lovesakuya: 夏宇絕版詩集大家也是上網買賣,不是實體店 11/11 14:02
也是啦,例如中山銅鑼灣書店,裡面大約一半的書也是對面誠品就有賣的大眾書, 但就是有另一半吸引我想支持(其中也有我被他理念與想傳達的思想吸引)。 舉另一個例子是新竹有間江山藝改所,書絕大多數是那種很文青也沒甚麼名氣的 新生代作家,詩集、兩性+同志文學等等,結果退化到咖啡變成本體 書少到只剩一個書櫃,幾乎和星巴克放雜誌在那給你順便讀差不多... (而且說實話他放的那些書我個人還寧可看今周刊...)
iamalam2005: 不一定是難找啦,而是選書的品味 11/11 14:16
iamalam2005: 很多書並不是你找不到,而是想不到 11/11 14:16
是啊,與書邂逅是實體書店的優勢,讓你遇到以前想不到的書。 ※ 編輯: ctw01 (140.114.123.86 臺灣), 11/11/2020 14:53:46 ※ 編輯: ctw01 (140.114.123.86 臺灣), 11/11/2020 14:59:39
rawm: 推基隆的見書店,選了許多與海洋有關的書,非常有特色。 11/11 15:40
Qorqios: 感謝樓上! 11/11 17:53
DatouHuar: 江山藝改所剛好跟你說的相反,舊店還沒開始賣書,搬家 11/12 17:44
DatouHuar: 後才開始賣的,所以反而應該說是進化不是退化才對。 11/12 17:45
XD原來如此,我那時用新竹獨立書店當關鍵字查到,所以一直把它當獨立書店, 去了看到書很少以為是退化。原來是進化~ ※ 編輯: ctw01 (140.114.217.5 臺灣), 11/12/2020 18:29:35
suumire: 台灣e冊也很酷! 11/12 23:16
rerun: 請先Google “文化部 獨立書店補助” 11/15 14:09
lariat: 確實可能會去中山銅鑼書店買大眾書支持理念 11/15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