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作者簡介 《第八個習慣》由 Stephen Richards Covey(以下簡稱柯維) 所著。柯維是美國著名的 管理學權威,是哈佛大學企管碩士以及楊百翰大學博士。其成名著作是 1989 年出版的《 與成功有約》,柯維在領導理論方面的成就也使得他被《Times》讚譽為「人類潛能的導 師」。 書籍簡介 《第八個習慣》出版於 2004 年,是 1989 年《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 續篇,因此才會以「第八個」習慣命名此書。有趣的是,這本書的原文書名為《The 8th Habit From Effectiveness to Greatness》,而柯維在本書中不時提到 Jim Collins 所 著的《從 A 到 A+》,原文是《Good to Great》,感覺名稱有種異曲同工之妙。實際上 兩本書在探討有關「領導」層面的意見也多有共識,估計是 21 世紀初的管理學就是流行 類似的概念吧。 跟《與成功有約》有主題性的七大習慣一樣,《第八個習慣》也分為幾大部分,分別是「 發現內在的聲音:願景、自律、熱情和良知」、「真正的領導:以身作則、探索方向、整 合體系和充分授權」,另外貫穿全書的概念還有所謂的「全人思維:身體、心智、情感、 心靈」。本書比起《與成功有約》,探討了更多不同高度下的原則應用,也不時提及到原 有的七大習慣,建議先閱讀過《與成功有約》後再打開本書,閱讀體驗會比較良好。 本篇心得,我會介紹「選擇的自由」,也就是《與成功有約》中的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 。重新介紹的理由是因為我認為這個概念是本書所有應用的基礎架構,唯有確實了解了「 選擇的自由」才有可能順利在其他方面有進展。最後,本篇心得最後會附上我閱讀時做的 章節筆記,歡迎大家參考。 內容簡介 #人人都有的天賦:選擇的自由 將近半個世紀以來,我一直在世界各地、各個領域,參與和本書主旨有關的工作。如果你 問我哪個主題、論點給予人們的影響最大,哪個宏偉想法在靈魂深處引起最強烈的共鳴; 如果你問我哪個想法最實用、最中肯、最即時,那麼我會毫無保留、全心全意的回答:那 就是人類擁有「選擇的自由」。 在《第八個習慣》的第一章,柯維一開始就羅列了人們常見的共同煩惱,請你看看是否你 也有類似的困擾? 「我進退維谷,陷入一成不變的生活中。」 「沒有人真正讚賞我或感謝我,老闆根本不了解我的才能。」 「我無法有所作為、覺得內心空虛。我的生活毫無意義,好像總是缺點什麼。」 「我感到無聊透頂,浪費時間。我的滿足感幾乎全部來自工作之外。」 「妻子不了解我,孩子又不聽話。這個家比辦公室好不到哪去。」 如果沒有的話,恭喜你,畢竟上述的情境不論是哪一項都不太討人喜歡。但這也不妨礙我 繼續邀請你往下討論「選擇的自由」。請你挑一件最近感到困擾,或是使你生氣等產生負 面情緒的事情,然後讓我們細細探究一番。我不在你身邊,我也不知道你挑的確切的事件 ,不過我相信稍後提到的原則一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協助到你的。 選擇的自由: 在刺激和回應之間有一段空間。在這段空間裡,我們有自由和能力選擇自己的回應。我們 的成長和幸福取決於自己的回應。 在刺激與和回應之間的這段空間,代表了我們選擇如何回應當時處境的能力。有些人面對 逆境時選擇逃避,刺激與回應之間的空間就慢慢變小;而另一些人在面對不利的基因、強 大的社會文化時選擇逆流而上,反而發現自己的選擇自由增大、成長加快、生活更幸福。 別急,我知道,看到這裡你不免會覺得,這不就是一種雞湯嗎? 誒,那正好利用這個情況說明吧。看到上方的敘述就是所謂的「刺激」,覺得是雞湯就是 所謂的「回應」。那在剛才,你在刺激與回應之間有沒有留給自己一段小小的空間呢?中 文有一句古話叫「三思而後行」就類似這個意思。把接收訊息跟做出回應之間的間隔拉的 長一些,這就是擁有「選擇的自由」的第一步。在處理刺激的各種方式中,有一項很著名 的「10,10,10 法則」,指的是在思考一件事情或做出重大決定前,想想「10 分鐘後的 自己」以及「10 個月後的自己」還有「10 年後的自己」會怎麼回頭看待並評價這件事。 其實這就是在創造刺激跟回應之間的空間。 你發現了嗎?選擇的自由不是單純的雞湯,選擇的自由並不是告訴你凡事都有好的一面, 或是世界很美好等等。事實上選擇的自由承認了現實有很多不完美、不順遂、不符合想像 的地方,而這些東西就是所謂的「刺激」。選擇的自由想告訴你的是,面對種種現實,你 只要也只能處理那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就是所謂的「回應」。 對,追根究底的說,「選擇的自由」其實就是「創造空間」以及「處理力所能及的事」。 這樣還算是空想的雞湯嗎?創造空間我們解釋過了,那只處理力所能及的事應該也不難理 解吧。一般我們在處理龐大的專案的時候,第一步就是將專案拆分成細小的項目,並且讓 每個人處理各自力所能及的部分;刻意練習的核心也是要先拆分技能然後一項一項練習力 所能及的項目。所以啊,選擇的自由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工具,試著去使用它吧。 你可以利用自由選擇改變很多事情。至少,你可以選擇不受困擾,不讓自己的情緒受他人 缺點的控制。最後,柯維請讀者們記住:一旦我們的情緒受到他人的控制,自己就變得無 能為力;一旦我們將主動的回應被動地建立在他人的刺激上,就是允許他人繼續擾亂我們 的生活,讓昨天又一次控制了明天。 心得 所以第八個習慣究竟是什麼呢? 第八個習慣是「發覺自己內心的聲音」並且再「協助他人發覺內心的聲音」,要做到這些 就必須先掌握先前建立在「選擇的自由」上的「七大習慣」。但念完全書,我心中其實有 另一種啟發:我認為第八個習慣是建立在「選擇的自由」上的「愛惜自己」。「愛惜自己 」的概念是源自一個極短篇小說:《蛋》,原文是《The Egg》。底下我提供文字版(截 自網路)以及影像版的網址供各位參考。 文字翻譯截自:https://reurl.cc/5qnEWn Youtube 影片:https://reurl.cc/Ezda0R 你在回家的路上死了。 是一場車禍,不大,但仍然致命。你留下了你的妻子和兩個孩子。 你死得並不痛苦。救護人員們盡力了,但依然沒辦法救回你。而你屍體的狀況太慘了,相 信我,死了還比較好。 那也是當你遇到我的時候。 「發生了.....什麼事?」你問。「我在哪裡?」 「你死了,」我實話實說,沒有必要拐彎抹角。 「...有一輛....卡車失控...」 「沒錯。」 「我...我死了?」 「對,但別難過,每個人都會死的。」我回答。 你看了看四周,一片虛無,只有你和我。 「這是哪裡?」你問,「這是來世嗎?」 「差不多。」我說。 「你是神嗎?」你問。 「沒錯,」我回答。「我是神。」 「我的孩子......我的老婆....」你說。 「怎麼了?」 「他們會好起來嗎?」 「這正是我想看到的,」我說。「你剛剛去世,但你最關心的是你的家人。這樣很好。」 你充滿興趣地看著我。對你而言,我看起來並不像神,而像個普通男人,或女人。又或許 是某種模糊的權威形象,比起神、我看起來更像個小學老師。 「別擔心,」我說。「他們都會好起來的。你的孩子們會記得你是個完美的人,他們還沒 長大到會開始看不起你的年紀。你的妻子雖然表面上會哭,但其實會為此鬆一口氣。說實 話,你的婚姻已經在破裂當中了。如果能讓你感覺好一些的話,你的妻子會為自己這麼想 而感到內疚。」 「噢,」你說。「所以現在呢?我會去天堂還是地獄,還是哪裡?」 「都不是,」我說。「你會重新投胎。」 「啊,」你說。「原來印度教說得沒錯。」 「所有宗教都有它正確的地方,」我說。「跟我走一走。」 你跟著我在一片虛無之中走著。「我們這是要去哪?」 「沒什麼特別的地方,」我說。「只是這樣邊走邊談也不錯。」 「所以這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你問。「當我重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對吧? 像個嬰兒。所以我這輩子所有的經驗和所有曾經做過的事,都將不再有意義。」 「並不是這樣!」我說。「你擁有你來自每段前世的知識和經驗,你只是現在不記得罷了 。」 我停下腳步並搭住你的肩膀。「你的靈魂比你所能想像的來得更壯觀、更美麗、更巨大。 人類的腦袋只能容納你的一小部分,就像當你把一隻手指伸進一杯水裡測試溫度。你把你 自己的一小部分放進一個容器,而當你把它拿回來時,你也得到了來自這個容器的所有經 驗。」 「你在這個身體裡只過了四十八年,所以你的生命還沒延伸夠、去感受你剩下的龐大意識 。如果我們在這裡留得夠久,你就會開始回憶起所有事,但是在你這輩子和下輩子之間沒 有必要這麼做。」 「我曾經這樣輪迴過多少次?」 「噢,很多次,很多很多次。你活過很多次不同的命。」我說,「這次,你會是一個生活 在公元五百四十年的中國農村女孩。」 「等等,什麼?」你結巴了。「你要把我傳送回過去?」 「理論上來說,大概是這樣。你所認為的『時間』其實只存在於你的世界裡。在我的世界 裡而言,不太一樣。」 「你來自哪裡?」你問。 「哦,」我解釋,「我來自某個地方,另一個地方,而那個地方有許多像我一樣的存在。 我知道你好奇這個地方是什麼樣子,但老實告訴你,我就算說了你也不會懂。」 「哦,」你有點失望地說。「等等,如果我剛好投胎到一些特定地點,我很有可能跟我自 己交流過。」 「當然!這種情況經常發生,而因為你的每一段生命只曉得它自己的週期,你根本不知道 當下真正在發生什麼事。」 「而這一切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真的假的?」我問,「當真?你竟然問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不覺得有些老套嗎?」 「但這是個合情合理的問題,」你堅持。 我看著你的眼睛。「生命的意義,也就是我創造這整個宇宙的原因,是為了讓你成熟。」 「你指人類?你希望我們變得更成熟?」 「不,只有你。我為你創造了整個宇宙。你每一輪的生命都讓你更成熟,成爲一個更偉大 的智者。」 「只有我?那其他人怎麼辦?」 「沒有別人,」我說。「在這個宇宙裡,只有你和我。」 你茫然地盯著我。「但世界上所有人...」 「全都是你。不同化身的你。」 「等等,我是每個人?!」 「你終於懂了,」我說,恭喜地拍了拍你的背。 「我是每一個在世上活過的人?」 「和每一個將會活在世上的人,沒錯。」 「我是林肯?」 「你也是約翰.布斯,」我補充。 *附註:約翰.布斯是林肯的刺殺者 「我是希特勒?」你驚駭地說。 「你也是被他殺死的那幾百萬人。」 「我是耶穌?」 「你也是曾跟隨他的每一個人。」 你沉默了。 「當你每一次加害一個人,」我說,「你是在害你自己。你每一次善意的舉動,都是對自 己的善意。世界上任何人所經歷的每一個快樂與悲傷的時刻,都曾被你、或將被你經歷過 。」 你想了很久。 「為什麼?」你問我。「為什麼你要做這一切?」 「因為有一天,你會變得和我一樣。因為那是你真正的身份,你是我的同類。你是我的孩 子。」 「哇,」你難以置信地說。「你說我是神?」 「不,還不是。你只是個胎兒,你還在發育。一旦當你活過所有人在所有時段的生命後, 你才成長到足以獲得新生。」 「這整個宇宙,」你說,「只是一個...」 「蛋。」我回答。「現在是時候,該讓你進入下一段生命了。」 然後我把你送上了路。 你是你,同時也是每一個在世界上生活的人。當你每一次加害一個人,你是在害你自己。 你每一次善意的舉動,都是對自己的善意。世界上所有人所經歷的每一個快樂與悲傷的時 刻,都曾被你或將被你經歷過。所以我們要愛惜自己,也因為我們愛惜自己,所以我們也 會愛惜別人,這是我所能想像的到最大的選擇的自由了。 《第八個習慣》中還有更多探究領導力的細節,我把這本書推薦給看過《與成功有約》之 後對柯維的思維很有興趣的人。底下是我閱讀本書時對各章節做的小小筆記感想,歡迎大 家參考,有任何有疑問或想討論的地方也歡迎推文或站內。 章節筆記 第一部 發現內在的聲音 第一章 痛苦 本章以 Grameen Bank 的創辦故事為主軸,說明世界上卓越的領導人的願景和心聲是慢慢 演化而來的。一般來說,他們感覺到人類的某種需求,而且他們良知的回應是試圖滿足這 些需求,這時候願景就會出現。當他們滿足了那個需求,又會看到另一個需求,於是又試 圖去滿足。然後,他們開始意識到應當把這種需求一般化,並設法找出制度化的手法來持 續自己的努力。在最後,作者指出,本書的目的是提供讀者一張地圖,引導讀者走出痛苦 和沮喪,在整個生活中跨向真正的成就,換言之,這本書將引導讀者找到自己內在的聲音 。 第二章 問題 本章介紹全人思維。作者從工業時代的管理學與知識時代的管理學之不同開始下手,工業 時代要求領導者把人看作「物」,才能使得工廠的運作簡潔且有效率;但在知識時代這樣 做反而會使得員工心生不滿。只有當員工的報酬不錯,受到了和善的對待,能發揮創造力 ,而且有機會以符合原則的方式服務人類需求的時候,員工工作時才會有正面的心態:快 樂的合作、衷心的奉獻或創造性的振奮。 第三章 解決方案 本章算是雞湯。作者指出每個人都有選擇,都能決定自己要走向平庸抑或卓越。在本章最 後作者提出了四種具體應用本書的方式,在一般的成功學書籍中算是較為少見的,非常有 趣。 第二篇 找到自己內在的聲音 第四章 尚待開發的天賦 本章作為開始開始探索自我的事前準備,作者指出讀者應該先體認的人類都有的三項天賦 :選擇的自由、遵循原則、四種才能。選擇的自由在《與成功有約》的心得中有介紹過, 簡單來說就是在刺激和回應之間有一段空間,這段空間裡,我們有自由和能力選擇自己的 回應。我們的成長和幸福取決於自己的回應。遵循原則也是上一本書的內容,這裡我就不 贅述。最後是四項才能,四項才能分別是:智力才能(IQ)、身體才能(PQ)、情感才能 (EQ)、精神才能(SQ)。這章的處理很像作者的上一本書,要先達到個人的成功才能邁 向公眾的成功那樣,在開始探索內心的聲音之前,要先知道自己擁有什麼特質才行與天賦 才行。 第五章 表達你的內在聲音:願景、自律、熱情和良知 本章作為探索自己內心聲音的最後一章,其包含的資訊非常的巨大。在本章之中作者把「 願景」、「自律」、「熱情」與「良知」都做了詳細的介紹,我想這一章應該是寫這本書 的心得時不得不面對要仔細處理的章節吧。柯維的書很有趣,每一句話都是一次醍醐灌頂 ,但又不像存粹的雞湯,他總是能拿出相對應的故事,並且讓雞湯內部的細節元素組成相 應的系統。我自己認為一切的關鍵都在於珍惜自我,在執行任何步驟之前,人們需要珍惜 自己。因為珍惜,所有在行動前會仔細查看自己的特性與能力;因為珍惜,就會在行動後 處處維持著高品質的狀態。 第三篇 激勵他人尋找內在聲音 第六章 真正的領導力 本章開始介紹如何協助他人尋找內在的聲音。在本章一開始,作者再次強調了領導人與管 理物的差別,其中有兩句我的感受很深「 想了解組織行為的關鍵,並不是要對組織本身 進行研究,而是要研究並認識人性」、「如果認真推敲的話,其實組織行為是不存在的, 有的只是在組織機構中集體化了的個人行為」。管理將面臨變革,也許像遊戲化這種基於 人性上的工具會大行其道。另外,本章也是接下來內容的導覽:激勵他人尋找內在聲音的 過程,可以用兩個詞彙總結:掌握關鍵和執行。掌握關鍵包括以身作則和探索方向,而執 行則涵蓋了整合體系和充分授權。本章也敘述了本書和其他敘述管理的書籍的不同之處: 首先要建立人際之間的信任,然後才能有個人的發展和完整,接著才能建立有效率的、能 長久經營的組織。我喜歡柯維的書也是因為這樣,他的內容都是根基於一些普世原則,而 不是什麼腹黑學技巧。 第三之一篇 掌握關鍵:以身作則和探索方向 第七章 發揮影響力:扮演尾舵的角色 在《與成功有約》中,柯維介紹了何謂「主動積極」,簡單來說就是處理自己影響範圍內 的事情。而這一章算是主動積極的詳細敘述版本,柯維列舉出了七種不同等級的主動行為 ,並且針對各種狀況做了說明。這章的內容根基在一個核心概念上:「不論什麼時候,如 果你認為問題出在別人身上,那麼這個想法本身就有問題。」任何專案、困境或項目,都 有自己能夠影響的部分,我們該做的就是找到這個部分並且這七個等級的主動行為中,選 擇一種最適當的。這就需要足夠的判斷力和智慧來決定「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去做 」、「應該什麼時候去做」以及最重要的一點,「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不論你面臨什麼 問題或事務,都可以採取某種等級的自我授權。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所作為,不要抱怨、批 評或消極的處理遇到的問題;尤其特別注意不要推卸自己的責任,只是把失敗歸咎給別人 。 第八章 成為表率 成為表率的前提是個人的可信度要增加,如何讓個人的可信度增加?你需要養成《與成功 有約》中的七大習慣。本章的後半部在簡介七大習慣的重點概要,畢竟以身作則在領導職 責中是首要任務,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找到生活的中心;如果你不怎麼值得信賴,那麼 你的生活也不會有突破性的發展。所以,在改善任何一種人際關係前,你應該先從改變自 己著手。很有趣的是,重新讀到有關「使命宣言」的內容時,我聯想到《原子習慣》的核 心概念,並且發現其實這兩者的中心思想不謀而合。使命宣言要求你找到自己的價值家, 原子習慣中作者要求我們找到真正的需求(減肥抑或是成為健康的人)。我有一個有趣的 想法,也許在腦神經科學更近一步產生任何黑科技之前,也許行為設計或是個人成長的理 論發展已經幾乎觸摸到真相,只差統一各門各派的細節而已(?) 第九章 贏得信任 本章介紹如何獲得信任。一如科維的思考邏輯,這一章的內容還是根基在許多大原則之上 ,而非特定的小技巧。本章提及了「十個情感儲蓄的行為」,每一個行為都是建立在普世 原則之上的:「努力理解他人」、「信守承諾」、「誠實」、「有禮貌」、「雙贏思維」 、「明確的期望」、「對不在場者保持忠誠」、「道歉」、「接受回饋意見」、「寬恕」 。這一章對這幾項行為都做了介紹,不過我最喜歡的觀念還是那兩個:「如果我們不同意 ,沒有人可以傷害我們;所以我們自己選擇什麼樣的回應方式,是決定生活的關鍵因素; 造就我們的是個人的決定,而不是所處的環境」、「 你要牢記自己擁有的這種信任別人 的力量。你或許需要冒險,會失望,需要磨練,但是一旦做到了,你給予別人的就是一件 無價的禮物和機會」贏得信任的前提是先成為一個可被信任以及願意信任別人的人,我想 這是這一章最大的主題。 第十章 融合心聲:尋求第三種解決方法 本章敘述如何統合綜效,也就是尋求第三種解決方式。這一章很像限制理論的衝突圖的內 容:不做妥協,而且要先了解對方的想法。真正的傾聽意味著你要超越自己的世界,走出 自己的參照架構、價值觀、個人歷史和判斷傾向,深入對方的參照架構或著世界觀,和對 方討論,了解他看到什麼;認真聽他說,試著看到她所看到的。明白對方的觀點之後,再 把自己的觀點解釋清楚,幫助他了解你所看到的東西。柯維用兩個步驟說明如何達到第三 種方法:第一個步驟,我向他們兩人提問:你是否願意尋求,一種比你們兩個人的方法更 好的解決方案? 第二個步驟,你是否同意遵守一個基本的行為準則:首先覆述對方的意 見,並且得到他的認可,認為你真正了解他的想法,否則就沒有發言權。這兩個步驟體現 了理解的重要性。最後科維指出,有時候最關鍵的不是要解決的那個問題,而是雙方關係 的品質、理解的深度,或動機的改變;雖然第三種解決途徑,可能只是在實質上,精神上 取得了相互的尊重和理解,而沒有達成另外任何的協定,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種根本性的 轉變。 第十一章 同心協力:探求共同願景、價值觀和策略 本章探討如何確立整間公司的企業文化。雖說是企業文化,不過本章中並沒有提到這個詞 ,柯維使用「價值觀」來代替。一般來說,最常見的公司管理方式是 KPI 或是 OKR,將 這兩種方式對著本章的內容進行比對,會發現舊有的管理方法中的漏洞。不過念完本章最 大的想法是,要完成這樣的團體價值觀,那必須參與討論的人都具有極高的參與度與素質 ,柯維說:「充分授權的使命宣言通常在下列情況下才能發生:一、在一個高度信任的環 境裡;二、有足夠瞭解情況的人;三、自由交流和互相合作。」如果之後還有創立團隊的 機會,我會試著套用本章的原則與建議。回頭想想,上一次失敗的團隊,主要的原因之一 是沒有讓成員都了解組織的目標,沒有讓成員都了解願景和任務,我把他們都當成了「一 個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和他們「一起決定目標並發現問題」。 第三之二篇 執行:整合體系和充分授權 第十二章 整合體系:調整目標和系統以獲得成效 本章提到一些設計整體體系的細節。在前面所提到的領導者的三個角色和表現的方法,牽 涉到一個基本問題:到底什麼最重要?那這一章提到的整合體系這個部分,又涉及一個問 題:我們在朝著最重要的目標前進嗎?整合體系是以制度化的方式建立信任感。這意味著 組織以其價值體系裡樹立的原則,設計組織的架構、制度和程序,因此,即使環境、市場 條件和人改變了,原則不會改變。換句話說,結構服從目的,體系服從組織的願景。我很 喜歡本章的一個故事,是一句總統詢問一個小少尉「你說呢?少尉。」的故事,光是簡單 問一句「你是怎麼想的?」就能體現出尊重,就能把被認為是「藍領」的工人轉變成「知 識」工人,而你只需認真傾聽他們的看法,尊重他們的經驗和智慧。 第十三章 充分授權:釋放熱情與天賦 本章介紹如何充分授權。本章提到兩個故事,一個是家長管理小孩上學的情形,第二個是 一個工廠的清潔人員。「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成為知識工作者,取決於領導者的信賴及其個 人風格,而不是工作的性質或知識時代」、「 如果工作是有意義的,他們總是能在某些 領域發揮創造力,作出自己的判斷。規定只是可供遵循的指導方針」這兩句話是從這兩個 故事中體現出來的本章核心思想。如果要跟前面的章節做聯繫的話,以身作則會激發無須 言語的信任;探索方向創造無需要求的秩序;整合體系培養不宣自明的願景和授權,充分 授權是以上三者的果實。我念完這章的時候的想法是,一般來說授權會擔心兩種狀況,第 一是領導者的地位受到威脅,而這是需要領導者自己的心理素質以及公司規章制度的強度 來維護的;第二是擔心授權給員工但他們亂搞。第二種狀況很棘手,畢竟主管就是在這種 狀況與專制之中取得平衡,柯維給的建議是:實現自律,雙方必須有共同的底線,需有達 成共識的準則、結構和制度,使每一個人在整體工作中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鞭子與糖必 須是一起的,以嚴厲又寬容的方式,讓部屬自我管理。換言之,是透過目標和責任去達到 預期的效果。 第三之三篇 智慧時代? 第十四章 有效執行第八個習慣 本章說明許多具體的執行建議,例如建立計分板、開一個責任會議等等。作者在本章最後 提到,希望讀者現在可以開始了解,第八個習慣,換句話說就是:「使用充分授權的知識 工作者及其全人思維的模式,並將七個習慣(個人卓越)、領導的四項職責(領導卓越) 和執行的六個原則或驅動因素(組織卓越)應用於該模式中。」看到這裡,我自己覺得這 本書比起《與成功有約》多了好多概念,不過細想一遍又會覺得其實這些概念都是建立在 同一個原則之上的,就是柯維一直強調的那個「普世歷久不衰且不證自明的原則」。 第十五章 利用內在聲音為他人服務 史懷哲說過:「我不知道你們的命運是什麼,但我知道一點:你們當中真正幸福的人,是 那些已經開始尋求並且知道如何服務他人的人。」看完這章,我有點理解了什麼事「大我 」或是為什麼一些卓越人士總是會把上帝掛在嘴邊了。萬維綱說,人要尋找「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也是這個意思吧,從服務他人中找到自我,也許是一種普世不朽 的原則之一。例外這一章提到了所謂犧牲:犧牲意味著為了更好的東西有所放棄,所以從 真正意義上說,當你的願景很強烈的想滿足某種需要時,你不會稱之為犧牲,儘管旁觀者 認為是。這種出自內心的犧牲,是道德權威的本質。這個解釋也讓我理解了同一件事情因 為「個人的選擇」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解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189.18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07435723.A.85E.html ※ 編輯: biemelo157 (49.216.189.184 臺灣), 12/08/2020 22:00:28 ※ 編輯: biemelo157 (49.216.189.184 臺灣), 12/08/2020 22:00:52
sunchen: 感謝分享! 倒是想起"極簡閱讀"(作者是中國人)裡面介紹 12/09 10:07
sunchen: 柯維的背景,沒怎麼在企業工作過,卻寫出了這本暢銷書 12/09 10:11
sunchen: 柯維的摩門背景在第8習慣中也感覺得出來 12/09 10:13
sunchen: 同樣的抉擇自由想推薦另外一本伊蒂特"抉擇:放下,擁抱 12/09 10:20
sunchen: 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這本 12/09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