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書籍推薦:死亡與生命手記-歐文亞隆》 閱讀時間:約六小時 適合閱讀的人:有經歷過身邊的人過世經驗的人、自己或身邊的人在擔憂死亡的人、 對死亡議題有興趣的人、喜歡歐文亞隆的人 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一個87歲的女人,得了病,在治療與生病之間反覆, 決定跟伴侶一起合寫一本書,將這些心情都記錄下來,所以閱讀的時候, 你真的會看到一個人寫著寫著,突然到了某一頁,你就再也讀不到她的文字, 因為她已經過世了。 那是讀者最靠近死亡的時候,在翻頁的同時,彷彿也翻過了生與死。 在看的時候,才會明白,原來生病的人想的是這些。 然後也因為他們是夫妻,所以閱讀時,也可以看到同樣一件事,夫妻兩人想的多麼不一樣 ,一個人想的是「死得其時」,87歲死亡也是一件幸福的事、生命圓滿、沒有遺憾、最好 的死亡時機或許就是現在。另一人想的是「這個療法沒有用,還有其他療法,沒有把所有 療法都試過,怎麼可以就這樣放棄?」 死去的女人叫做瑪莉蓮,是歐文亞隆的太太,她從頭到尾都替自己的死亡做安排,包括 簽署「拒絕維持生命採取任何非常措施」,同時也幫自己決定死亡日期與時間,是的, 瑪莉蓮是「醫助自殺」死亡的,也就是在兩位醫生判定病人接近死亡,同時也沒有治癒 的希望時,會協助病人自主死亡。 閱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想法就是原來生病與衰老,就是一步步減少選擇的過程,開始能吃 的食物減少、能使用的時間減少(要把時間留給醫院),或許有的人最後連住哪的選擇 也減少(只能週末回家住、或是有哪幾天要住醫院、養老院等),最讓人不適的,就是使 用身體的選擇也緩慢減少,這段選擇慢慢縮減的過程,是讓人覺得離死亡最近的時候了。 所以瑪莉蓮面對死亡的態度是,當身體還能用的時候、腦袋還能思考、能閱讀、能寫作的 時候,盡量的做,她做的最多的事情,除了珍惜日常之外,還有不斷處理她珍視的物品, 畢竟這些物品死後才送出叫做「遺物」,不如生前 當作禮物送給每個她認為適合與值得擁有的人,還有寫書,就是寫這一本我現在正在閱讀 的書。 在身體、時間、空間都有限的選擇裡,瑪莉蓮不把時間拿來抱怨,她活得感恩與珍惜, 會從剩下還能做的選擇裡,努力過著自己想過的日子,散散步曬曬太陽、聊天、看劇、 喝碗熱湯等,一方面離死亡很近,生命力卻也更因此熱切勃發。 死前,瑪莉蓮也在想自己這一生的意義,還有與人之間的關係,有點像盤點與整理。 她寫信給關愛她的人,約時間見面一一訴說感情與道別,處理物品,出兩本書, 同時也在預約與等待住進安寧病房的時刻到來,並自己做決定什麼時候要死。 瑪莉蓮過世後,丈夫歐文亞隆還活著,他遵照太太的囑咐,繼續寫書,把書完成, 所以也看到一位喪偶人士的哀傷。 這本書頁數其實不多,不到300頁,但我卻看得很久,常常看一看就會放下書本, 去做別的事,可能潛意識底下,我也很抗拒閱讀,怕繼續閱讀下去,就要看到瑪 莉蓮的死,不是小說,是真實的死亡。 閱讀到「醫助自殺」的過程時,那個死亡真的很快,不是靜脈注射,而是想要死的人, 要有清楚的意識,自己用吸管把藥物全部吸入後吞下去,第一個藥物是讓人心臟停止 跳動,接著再用吸管吸第二杯藥物,嗎啡,讓人感覺不到疼痛。接著再經過14下微弱 的吐息,她就過世了。 那個過程不知道要怎麼說,我一邊閱讀一邊流淚,僅管我完全不認識她,卻還是會 因為生命的逝去而哭泣,是因為我想到未來自己的死亡嗎?還是誰的死亡? 我在難過什麼呢?我為誰而哭? 總之,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既靠近死亡,卻也因為這樣讓人感到何謂「活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24.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24846287.A.CE7.html
onearth: 最近也在關注這本書,謝謝你的分享,很吸引人 06/28 18:58
wray: 我能有勇氣打開這樣一本書嗎?謝謝你! 06/28 19:13
emmayates: 推 06/28 22:56
cybeth: 謝謝分享,很感興趣! 06/28 23:06
rubqeen: 謝謝分享 列入書單 06/29 09:39
watherman83: 感謝推薦 06/29 10:02
yoyoyeeee: 感謝分享 07/03 00:53
UYC: 很謝謝分享 07/04 01:09
※ 編輯: cvplk (36.231.174.13 臺灣), 08/17/2023 19: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