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成為一個人On Becoming A Person: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A Therapist's View of Phychotherapy》一書由輔大心理系教授宋文里所譯,出版是2014年10月,我手 中的版本是初版14刷,算是蠻暢銷的學術書,就讀心理系所的朋友告訴我說這是有些心理 系所必讀的經典,無怪乎會這麼暢銷。而且這本書幾乎也沒有用艱深的學術語言造成閱讀 門檻,使得一般人想窺心理學堂奧的也能被其生活化白化的語言所擄獲,算是一本門內門 外都能有所收穫的一本經典巨作。這本書英文原本出版於1961年,但讀起來卻還是不退流 行,當年是頗前衛創新的心理諮商方法,如今有些方法已經被當今的心理學界所吸收,納 為己用。至少我感覺我長期看的心理師的引導、整理我的思路的方法,就暗合《成為一個 人》的操作心法。羅哲斯在2002年西肯塔基大學心理學教授Steven J, Haggbloom的研究 當中,名列「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第六位(好奇前五位是誰?),「二十世紀 最具影響力的治療師」第二位,僅次於佛洛伊德。(精神科醫生好像都是佛洛伊德精神學 派居多);在2006年專業雜誌psycho Networker所做的問卷調查中,名列「過去25年,最 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師」。 這本書分成七部21章 第一部:說到我自己 1.「這就是我」 第二部:我怎能有助於人 2.關於如何輔助個人成長的一些假設 3.協助關係的特徵 4.我們對心理治療的客觀知識與主觀知識 第三部:成為一個人的過程 5.心理治療中可見的一些變化方向 6.「成為一個人」是什麼意思 7.心理治療的過程關 第四部:人格的科學 8.「成為一個如其所是的自我」:心理治療者對個人目標的觀點 9.治療者心目中的美好人生:做個功能完全發揮的人 第五部:逼近事實:研究心理治療學中的地位 10.人,或是科學?一個哲學的疑問 11.心理治療中的人格變化 12.案主中心治療法及其實徵研究的脈絡 第六部:對於生活的涵義 13.有關教學與學習的一些個人見解 14.在治療與教育中有意義的學習 15.一位參與者所體驗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16.以案主為中心的治療法對家庭生活的涵義 17.溝通失敗的處理--個人之間,團體之間 18.人際關係的一般法則--一個試驗性的陳述 19邁向創造性之理論初探 第七部:行為科學與人 20.諸行為科學正在茁長中的力量 21.人在行為科學新世界中的地位 以下擷取這本書的吉光片羽: 「除非是我因為需要展現我的聰明和學養,否則,信賴案主,讓他走向他要的方向,這樣 的結果是會使輔導的過程和進行方式變得更好些。」...頁14。 「別人對我的評價並不能引導我。我可以說。別人的種種判斷,總是該聽聽,該弄清楚那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那卻永遠不會引導我。要學會這個教訓是相當困難的」....頁27。 「舉個例來說:如果我一直維持著、表現著接納的態度,但事實上我卻感到厭煩、懷疑或 有些不接納對方的感覺,那麼,時日稍久,對方一定可以感受到我的不一致,以及不值得 信賴。我的認識是:所謂『值得信任』,那倒不是要人嚴格地遵守前後一致的法則,而在 於人是否能很可靠的顯出自己的真相。我用『合一』這個字眼來描述我所說的這種樣子, 這意思是說:無論我所體驗的感覺或態度是什麼,也因此我就能是(做到)我深處之所能是 。這樣實在的情形使我發現:當它在別人身上出現時,也令我覺得可靠。」...頁59。 案主接受過諮商後的回饋:「你曉得嗎?現在我覺得就好像沿著生命之河順流而下,很冒 險地,做我自己。偶爾我會被擊敗,偶爾我會受傷,但我也漸漸學到:這些體驗都不會要 命的。我不知道我到底是誰,但我在任何時刻都可以感覺到自己的反應;以及這些反應作 為我自己行為舉止的基礎,我覺得還挺合適的。也許這就是做我自己的意思吧。不過,當 然,我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我和治療者的關係讓我有安全感,或許,在離開這個關係之 後,我也可以做我自己吧?我不知道,我仍會懷疑。但也許我辦得到。」...頁81。 「近來,我嘗試開始描述我所說的『以案主為中心的治療法』。我不在此贅述它的細節, 但我要說的是:從臨床和研究的證據來看,心理治療的過程卻有某些相當穩定不變的特徵 ,譬如:案主在治療過程中會增加有洞識的語言,在自述的行為中增加成熟度,另外也增 加了積極的態度;對於自我的看法和接納程度有所改變;在自我的結構中涵攝了以往所排 拒的體驗:對自我的評價樞紐從外在轉變為內在:和治療者的關係有所變化」...頁87。 「在心理治療中--只要它含有足夠的深度--幾乎可以肯定會有這樣的轉機發生...就可以 說:案主的感覺是『我本是想來這裡解決問題,然而現在我卻發現我自己只是在體驗者自 己』......心理治療過程有一個基本的方向,乃是讓有機體自身的實際感官反應都可以自 由自在地體驗,而不必太急於將這些體驗和自我建立關聯。」...頁93。 「...心理治療就好像在幫助人回去最基本的五臟六腹和聲色觸嗅之體驗裡,在接受治療 之前,人老是不知不覺的愛對自己問到:『在這個場合,人家會認為我應該怎麼做?』『 我的爸媽或我的文化要我怎麼做?』『我自已認為應該做什麼?』因此,這個人的行為就 會一直套用一定的形式,但這部必然意味他人的行為和別人的意見和諧一致。事實上他可 能會很賣命地表現一些行為,以便和別人的期待不同,他實在不能只根據別人的期望〔通 常是內設的(introjected)期望〕而行動。在治療過程中,由於這個人的生活空間 (life-space)不斷在擴張,因此他總免不了會會自問道:『我對這事的體驗究竟是什麼? 』『它對我究竟有什麼意思?』『如果我真的這樣去做,我又該怎樣表達它會對我造成什 麼意義呢?』他的行為舉止變得像是在以實在論(realism)為基礎--也就是說,能將每一 個行動所造成的滿足和不滿足做個很實在(realistic)的平衡。」...頁122。 「齊克果...他指出:最普遍的絕望乃是人陷入這樣的絕境:不能選擇、沒有成為自己的 意願;而最深切的絕望乃是選擇「做不是自己的人」。另一方面,『決意成為真正的自己 ,卻是絕望的相反』,而這抉擇乃是人的最終極的責任。」...頁130。 「一個人若經過了治療而發展出他的自我,那麼,他在作抉擇時的實情是什麼?假若這個 人能充分地對他的體驗而開放,而且也對當前的處境握有可得的種種資料,並據此以表現 行為。既然如此,他對自己的感覺和衝動都有所知覺,也明白它們之間常會有錯綜複雜乃 至矛盾齟齬的關係。他能夠自然地感受到社會的要求--從比較死板的社會『慣例』到朋友 家人的期望。他的意識可以觸及他對類似處境的種種記憶,同時也記得不同行為會肇致什 麼後果。他比較能對外在的處境有準確的知覺,能捕捉其中的複雜性。他比較能允許全副 官能、意識與思想投入於處境中,對每一個刺激、需欲、要求都能予以考慮、拿捏、衡量 它的輕重緩急。經過這麼複雜的斟酌和權衡之後,它就能發現一條行動的路線,最能令它 滿足在該處境中所有的需求--不論是立即的,或長遠的需求。」...頁141。 「當一個人在變化的過程中到達第七階段時...它是以當下身處其境的方式而體驗,但在 同時,它很明瞭它正在體驗著,它很珍視各種情愫之間準確的分化,也裡求明晰地區分體 驗之中的各種意義。它自身內在的諸面相之間有自由自在、暢然無阻的溝通。他也能自在 地以關係為本而和他人達成溝通,但這些關係並非僵化的形式,而是推己及人的。他能知 覺自己,但不是把自己當成認知的對象。那毋寧是一種反省的知,是一種以主體而動態的 存活於己身之中。他能視自己為對自己所處的困境負有責任。他真的能完全感覺到:在生 命的各個流變的面向中,都和他自己面面相扣、息息相關:他完全活在自身之中,這自身 乃是個流動不拘的過程之流。」...頁188。 「*幾個答案 再帶領各位到我和案主索體驗過的世界之前,我想先提醒各位一下:我所提的問題並不只 是一些無解的虛假問題,但也不是從古到今已經獲得標準一致答案的那種。過去有些人, 但凡提出『生命的目的何在』之類的問題時,總會有人拿教義手冊上的話來回答說:『人 類的終極目標乃是榮耀神』;也有些人認為生命的目的在於自身的不朽而做準備;還有些 人訂的目標比較接近塵世--無非是享受、發洩、滿足每一種感官的慾望;更有些人--這在 今天可以發現很多--以為生命的目標就是要成功,要賺取財產、地位、知識、權勢;有些 人則把一些他所聽到的說法視為目的,而全心投入於斯,譬如基督教、共產主義等等。一 個希特勒崇拜型的人所認定的生命目的就是變成一個優越種族的領袖,且運用權勢統治其 他民族。另外有些東方人則恰恰相反--他們所努力的哪是戒除所有的私欲,以期能完全控 制自己。我提到的種種選擇涵蓋了很大一片範圍。藉此我想指出的是:人所賴以生存的目 標確實有這麼多種可能,而且他們各不相同。」...頁197。 心得: 與讀書會的夥伴共讀這本書,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太一樣,有人覺得邊讀這本書有邊被心理 治療的感受,有醫學背景的夥伴讀起來是覺得這些1960年代的嶄新觀念,現今已是一般常 識,比較沒有被刺激到,而且在當時所做的大膽實驗,在如今重視醫療倫理的目光下,顯 得十分危險可議。而我則是邊讀有邊開眼界的感覺。且跟自己與心理師相處諮商的過程相 印證,也覺得我的心理師大致上走得也是卡爾羅哲思開創出來的坦途、取向。 -- 有閒來坐:D ~ 卵生水筆仔 ~ https://bluelqe.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6.250.2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30331285.A.D8D.html
LoveSports: 感謝分享 之前看其他板有板友推薦也找來看,發現自己 08/30 23:11
LoveSports: 遇到的心理師在諮商時的態度跟方法與書中描述狀況相似 08/30 23:11
LoveSports: 現在看到您分享的文章才想起第一任心理師問過我,「你 08/30 23:13
LoveSports: 想要成為怎樣的人?」剛好跟書名很像:) 08/30 23:13
habodaha: 痛了吧謝謝分享 08/31 05:51
habodaha: 痛了吧三個字失誤送出,不好意思 08/31 05:51
happynancy: 謝謝 最近也在啃這本書 有點難呢 08/31 09:26
benothing: 謝謝分享 08/31 12:25
soldout: 謝謝推薦~感覺是摸索自己的好書 09/01 19:58
ElevenWinter: 感謝分享! 09/01 23:38
kamesama1993: 這本很多考諮商所的都會看 09/03 08:13
vxior: 推Rogers !我的偶像 09/04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