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好讀版: https://yodalee.me/2022/01/quarantine/ 書名 隔離:封城防疫的歷史、現在與未來 原書名 UNTIL PROVEN SAFE: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Quarantine 作者 Geoff Manaugh, Nicola Twilley 譯者 涂瑋瑛、蕭永群 出版商 商周 出版日 2022-01-06 ISBN 9786263180680 隔離對地球上現在的人類來說應該都不陌生,自從武漢肺炎橫空出世, 散佈到全球各地之後,全世界各國都陸續推出 程度不一的隔離檢疫。 https://nyti.ms/3KN9R82 NY Times The great empty 是說這則新聞也要兩年了呢 隔離檢疫的英文:quarantine,源自義大利文的 quaranta giorni ,意為四十天 源自黑死病時期的巴爾幹與威尼斯 所有自東方抵達威尼斯的商船,都必須在外離島的檢疫所靜待四十天後才能靠岸 這個時間的長短也許有宗教上的典故 或來自<鼠疫從感染到死亡的時間平均為37天>這樣殘酷的現實 它都是當時人們在面對未知的疫病時唯一有效的手段。 作者從 2016 年開始以隔離這個主題進行全球旅行和研究,全書大致分為九個章節 討論了數個子議題,包括: 隔離的歷史 郵件的隔離 隔離的社會議題 隔離的心理議題 動物、植物的隔離 核廢料的隔離 行星間的隔離 透過科技輔助的隔離 內容淺白好懂,隔離這個主題也非常適合作為聊天時的談資 唯一美中不足是譯者應該有用簡體中文的文本進行簡轉繁 有些用詞例如阿姆斯壯在同一頁突然變成阿姆斯特朗 不禁令人懷疑是否譯者連字詞取代都沒做好。 如上所述,隔離對人類來說是一種面對不確定性時的基本反應 此類看似與常人無異的異常狀態也最能激起人類本能的恐懼。 研究顯示,人類覺得最噁心的聲音……嗯就是噁心的聲音 (你看這聲音噁心到直接用噁心命名了呢) 推測是因為噁心通常表示吃壞肚子,那表示一同生活、吃一樣食物的人 有高度可能也吃壞肚子, 聽到這個聲音,表示你也可能是得病的一員,只是還不確定。 這種本能恐懼當然少不了恐怖電影的進來參一腳, 電影異形裡面的寄生生物,被那團設定稱之為<抱面體>的東西蓋到臉上之後 宿主(當然是人類,我好像還沒看過異形寄生過其他動物) 會無事一般的站起來,正常的進食、互動 然後在電光石火之間異形幼體從胸前破體而出釋放出致命的異形。 又如狼人或吸血鬼之類的怪物傳說,平常與常人無異 只有在滿月之下才會現出內在的怪物本性 對於這種不知道正常還是不正常的狀態 我們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它保持一段距離,也就是:隔離。 ---- 但在本書的筆下,隔離的意義卻遠不止如此。 在中世紀,威尼斯透過與東方的貿易獲得大量財富 而黑死病則由東向西,順著蒙古西征和貿易商隊一路殺向威尼斯。 不同於古時候,疾病通常被解釋為人類體內狀態的不平衡,或者是上天對世間的懲罰 面對瘟疫該做的是祈求上天平息怒火,威尼斯在那時候敏銳的觀察到 這個疾病會順著貿易商隊愈來愈近,隨商隊先攻下商業港埠然後再往外擴散。 無論他們是透過何等口耳相傳,又或者單純注意到: 碰到有明顯黑死病症狀的人也會得黑死病,威尼斯斷定黑死病與上天無涉, 它的起因完全是世間的某種東西,威尼斯透過公認第一套制度化的檢疫措施 用隔離試圖防止黑死病進入威尼斯。 威尼斯的行動完美呼應了 QB 那句:能觀測就能干涉,能干涉就能控制 隔離檢疫是人類第一次成功的公衛行動,第一次控制疾病的嘗試。 ---- 當然隔離並非總是完美,它的執行總是能激起爭議與討論。 在司法上,政府需要積極的證明你有罪的無罪推定,在隔離上變成有病推定 總之你可能是有病,所以先關你 14 天。 就如同台灣的 SARS 與如今的武漢肺炎,政府透過國家權力進行隔離是否有爭議? 美國在伊波拉疫情時也曾有類似的訴訟,一位從伊波拉疫區返國的無國界醫生 被要求要在醫院隔離,醫生則控告國家要求在家隔離 強調國家對被隔離者應有基本的保障,以及質疑隔離的必要性。 又或者宣告隔離本身,也足以造成強大的社會反應 從武漢封城、義大利封鎖倫巴底大區、法國封城 都可以看到大批民眾試圖在隔離生效前逃離封鎖區域 伊波拉疫區的患者也會試圖逃離隔離場所,在家人的幫助下逃避追捕的醫護。 最後,隔離需要空間,被隔離者需要公費照顧,每每對政府造成沉重的負擔 隔離也會失敗,正如台灣防疫旅館發生感染事件,威尼斯隔離所的管理員 也曾偷走隔離者的圍巾,而圍巾上面有帶有鼠疫的跳蚤,導致隔離失敗。 ---- 因為隔離在空間、時間上的要求,及手段本身的爭議性 在全球化的社會下隔離漸漸變得不受歡迎,透過疫苗注射、藥物治療, 在二戰後人類首次在與疾病的對抗中取得上風 從此之後旅行上的隔離就被疫苗護照和機場發燒篩檢、及早分流送醫取代了。 事實上在武肺出現之前,全球要找到經過強制隔離的人少之又少 當然,東亞經歷過 SARS 是難得的案例 而美國在武漢肺炎爆發前剛開設的聯邦隔離中心,床位只有寥寥可數二十床 連武漢撤僑撤出來的人都裝不下。 武漢肺炎本身的特性,即便是高精度的 PCR 還是會出現檢驗陰性卻有傳染力的時間,以致根本無法將人分辨為得病或健康的狀態, 各國也只能拿出隔離,這個對付不確定性的專門武器。 人類的交通工具創造了許多疾病交流的機會, 除了中世紀的鼠疫,大航海對美洲輸入大量歐亞大陸的病源體, 工業革命時代歐洲也從印度輸入了霍亂,火車和飛機的發展讓疾病的傳播速度指數上升。 不止是人類病原體,動物、植物、還有動植物病原體也是如此,正如武漢肺炎揭示的 想像中的 X 病毒一但成真會造成多大的危害,動植物的 X 病毒也是如此。 現今全球可食用的動植物的多樣性其實非常低 例如世界上九成的主食只從十五種植物而來 肉類的來源也幾乎從少數幾種動物提供 倘若出現在動植物大量傳播而且難以防治的病原體,很有可能危害到全球的食物供應 正如病毒學家所說:我們與飢荒可能只差一個病原體 而防治動植物隨人類活動穿越自然屏障的方式也只有一個:隔離 ---- 作者指出,隔離作為人類史上首次成功的公衛行動,在未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即便如美國,也曾為了控制抗藥性肺結核而祭出隔離手段。 儘管流行病學家結合新創公司,試圖以演算法去預測病源體的散佈模式 這樣的預測與實際病原體的傳播仍然落差甚大 在武漢肺炎大流行前甚至沒有合適的參考對象 希望透過演算法來精確隔離每一位病人仍然難如登天。 歷史上人類每每在與疫病的對抗中學習,從鼠疫大流行學到隔離檢疫 從霍亂大流行學到城市公共衛生,從天花學到疫苗接種,從 SARS 學會框列隔離 從武漢肺炎催生 mRNA 疫苗,這些都是從觀測到控制的一步步嘗試 如果說這次肺炎大流行讓我們學到什麼,我想就是點醒人類病源體的刁鑽超過人類想像 預期人類的檢測工具能百分之百攔截疾病實在太過樂觀。 以古為鏡,我們必須好好檢視隔離本身,無論是被隔離者的心理照護、隔離空間的規劃 如何更精確的隔離而不傷及未受感染的人、在大規模的隔離之下要如何維護社會運轉。 正如書名所示,隔離的用意就是動用一段時間和一小塊空間來證明安全 無論是自己、他人、社會、國家,還是全世界 希望不要有下次,但如果有的話,希望我們下一次能夠做得更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4.248.2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3301187.A.8B7.html ※ 編輯: lc85301 (220.134.248.249 臺灣), 01/28/2022 00:37:27
shaunten: 若只論電影 異形3的第一個異形宿主是狗 01/28 00:45
shaunten: 2004的AvP裡也有終極戰士被異形寄生 01/28 00:46
hwider: 謝謝分享 01/28 06:53
yckuo: 那個「噁心」的聲音應該是指「想吐」XD 翻譯上確實有點難以 01/28 09:01
應該是想吐,還有真的吐出來的時候的聲音 用文字表示的話就是 嘔嘔嘔 (欸
yckuo: 抉擇 01/28 09:01
emmayates: 推 01/28 09:13
Jexr: 推 01/29 00:12
elsonly: 推,感謝分享! 01/29 00:40
※ 編輯: lc85301 (220.134.248.249 臺灣), 01/29/2022 15:05:22
lusoo: 推分享 01/31 08:41
brella: 推 02/04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