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揭開自己的謊言》讀後心得:敞開心胸接納真實 那些我們自欺欺人的方式,以及如何從痛苦困境中解脫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lies-we-tell/ 這些話聽起來很耳熟嗎?「你應該要把休閒時光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你應該要繼承 家業,你應該變得更有商業頭腦。」「只要我繼續留在他身邊,他一定會為了我改變的。 」無論你曾經聽過別人這麼對你說,或你對別人這麼說,這些都是謊言,是人們對自己撒 的謊言。 這本書在說什麼? 《揭開自己的謊言》的作者是心理治療師喬恩.傅德瑞克森(Jon Frederickson),他曾 是一位職業法國號樂手,但在獲得心理治療師的幫助之後,他也決定成為一名治療師。現 在,他是華盛頓精神病學院的老師,教別人如何做心理治療,他指導過精神病學家、心理 學家和社會工作者。 他指出人在一生當中必然會經歷許多痛苦,像是希望伴侶能夠為了自己而改變、希望子女 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希望爸媽能夠全力支持自己。一旦現實情況不如自己所想的,我 們就會感到無比的痛苦。而為了避免痛苦,我們對自己撒下更多「謊言」,在心裡面堅信 「他一定會改的」或「我願意一直等他」。結果,這些謊言反而對自己造成了更多的痛苦 。 作者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唯有當我們看清楚謊言背後的「真實」,去面對真實、接納真 實、與真實共處,才能讓心靈獲得真正的療癒。作者透過他與治療案例的對話,帶讀者探 訪一個又一個的真實故事,去學習該如何放下謊言並且真誠面對。這些故事都讓我感到似 曾相似,是我們跟親人常會遭遇的問題,也是自己很可能會犯下的錯誤。 我在書中貼了非常多的重點標籤,有些案例聽起來令人震撼,有些案例則跟我們平時的生 活息息相關。以下整理出兩個讓我深感收穫的重點。 我們不理想但很真實 書中有一個關於「子女養育」的故事,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一位企業家在苛刻、挑剔的父親的養育下忍受了很多痛苦,父親認為他從來都不夠好、不 夠聰明和不夠成功,父親總是能找出各種缺點來批評。他希望父親能愛一個「真正活在這 世界中」的兒子,但父親卻愛著「只存在於自己腦海中的」理想兒子的形象。 這種從小開始的影響,也造成了這位企業家一輩子都在努力,努力成為他認為父親希望自 己成為的人。雖然父親可能喜歡他所呈現出來的企業家形象,但他無法真正愛他兒子,因 為他從來沒有遇過真正的他。這讓企業家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覺自己永遠無法變成「理 想中的自己」,這份痛苦一直跟著他。 作者這麼問他:「如果你的缺陷就是如此呢?你本來就不是理想的,而是真實的。」這位 企業家才終於理解到,他忽略了真實的自己的所有優點和才華,反而痛苦地追逐那個別人 心中的幻想形象。真正有缺陷的不是企業家本身,而是他父親對「完美的兒子形象」這個 信念才是缺陷。 這讓我想起之前的一段想法,關於對子女的養育方式:「孩子的成就,並不能代表父母的 地位象徵。」養育孩子目標,並不是為了榮耀自己的祖先,也不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才能, 而是讓孩子成為他們心中「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別著急,那個人,他們自己會找到。 身為父母,只要給予孩子需要的資源、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追尋「他們」的目標,而不 是強迫他們去追「你的」目標。讓他們的成就,自然反映出他們自身的品格。我們可以成 為孩子需要我們成為的那種父母。 我們生在這個地球上並非為了成為圍繞別人旋轉的衛星,即使別人希望我們這麼做。 愛對方本來的樣貌 書中有一個觀點,可以幫我們更敞開心胸去「愛」對方。 這個觀點就是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永遠不會瞭解一個人,因為我們連自己都不一定能完 全理解自己本身」。我們有時候面對自己的親人和伴侶,會覺得自己「已經完全理解對方 」,好像自己可以完美分析對方的一切言行舉止。我們以為自己理解對方,常常只是把自 己的幻想「投射」到對方身上而已。 書中舉出太多這類型的例子,當一個人批評自己,就會想像別人都在批評他,例如「我老 公一定覺得我很胖」。當一個人忽視自己,就會想像別人都在忽視他,例如「我回家了但 是孩子都不想理我」。當一個人不關心自己,就會認定別人都不關心他,例如「我老婆只 喜歡追劇,她一點都不關心我」。別人在我們心中的形象,往往都是我們自己編造出來的 形象,而不完全是真正的他。 作者認為,如果有人對你說「我完全理解你的想法」,這表示對方看到的只是他自己的「 投射」,而不是真正的你。對方只是把「你本身」和「他對你的看法」畫上了等號。所以 敞開心胸的第一步,就是謙卑地承認自己不可能知道一切的事情,當我們接受知識和觀點 的侷限性時,「傾聽」才會變成一種臣服。我們必須放棄自己「已經瞭解」或「能完全理 解某個人」的信念。只有這麼做,才不會先入為主地把自己的「幻想」強加在對方的身上 。 我們所愛的親人或伴侶,對方就是對方本來的樣貌,與我們所有的「想法」是分離開來的 。你愛的是他們本身,而不是愛著你希望對方成為的幻想;他們愛的是你,而不是你要求 他們愛上的幻想。我很喜歡書中這句十分浪漫的話:「你們彼此就是一個謎愛上另一個謎 。」承認自己是一個謎團,對方也是一個謎團,千萬不要用先入為主的觀念去束縛彼此。 只有當我們捨棄自己心中的幻想,才會有真誠的好奇心,可以更仔細地聆聽,敞開心胸去 體驗對方的情緒和感受,看見對方本來的樣貌。而那些對愛視而不見的人,永遠不會碰觸 到對方所代表的「謎」,因為他們追逐的只是自己想要的幻想。 無論是對親人或伴侶,請愛對方本來的樣貌,而不是愛我們心中那個編造的幻想。 後記:學習與真實共處 讀完《揭開自己的謊言》之後,我發現這本書並不是一本標準步驟的工具書,作者是透過 每一個案例的真實故事,讓我們看懂這些接受診療的人們,是如何在腦袋裡面編造出謊言 ,並且用這個謊言編織成更大的幻想,結果困住了自己,也困住了身旁的人。作者透過言 語的引導,讓他們看見了謊言背後的真相,接納了自己的真實存在,接受了身旁親友的現 實。 這本書的觀念是:「我們不需要被修復。我們可能認為自己必須修復自己,但我們試圖修 復的往往是幻想,而且是破碎的幻想、四分五裂的自我形象、扭曲的想法,這些造成了我 們的痛苦。唯有放下虛假才能體驗真實。」他不會要求受診療者一定按照特定步地驟去改 變,而是透過揭露真實的樣貌,讓他們找到各自面對真實的方式。 作者感嘆道,許多人們用「趕路」的方式在過人生,他們從來沒有發現正在遠離自己的感 受,以及引發這些感受的原因。我們不需要為了逃避痛苦而編造故事,因為為了要確保我 們注意到真相,生活會向我們傳遞許多訊息:焦慮、悲傷和憂鬱。我們需要做的是接納這 些感受,讓自己真正活在這個真實的世界,而不是我們腦中幻想的世界。 只有當我們接納了真實,才能放下禁錮了我們想法的謊言。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96.6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53560934.A.C9D.html
Acoustics: 這本我在四年前也看過 我是看原文的 滿推薦的 05/27 03:39
taelia: 推 05/29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