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高成長思維》讀後心得:創業者必讀的創業故事集 頂尖新創企業家教你成長和擴張的經營策略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masters-of-scale/ 通常我們在聽創業家故事的時候,往往是透過新聞媒體的二手或三手報導。如果有一個訪 談節目,能夠邀請到全世界最頂尖科技公司的創辦人們,由他們親口說出這些故事,你會 有興趣嗎?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就是彙整許多一手訪談和精闢分析的精采之作。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 《高成長思維》的作者之一是大名鼎鼎的 LinkedIn 創辦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 ),他是一位矽谷投資人,還被大家稱為「矽谷人脈之王」。他在自己主持的 Podcast 節目「規模大師」(Masters of Scale)當中,經常邀請一些最受矚目的公司創辦人和領 導人上節目跟他對談,深入探討他們公司成長的契機,並研究擴大公司規模的戰略。這本 書,就像是這檔節目的濃縮加強版。 這並不是一本誰都寫得出來的書,主持人雷德.霍夫曼獨特的「人脈」和「經驗」,正是 讓這本書更有看頭的關鍵。他的人脈之廣,讓他能邀請到像是迪士尼、臉書、Netflix 等 各大企業的領導人上節目。他的職涯經驗也十分獨特,擔任過 PayPal 執行副總,創辦 過 LinkedIn,現在則擔任頂尖創投公司 Greylock Partners 的合夥人。綜合這些條件, 由他來談「企業擴張規模」的方法是再適合不過了。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呈現方式,雖然 Podcast 節目是每一集訪談一個領導者,但是書本則 是用「主題」的分類,把類似主題的談話和分析放在一起,讓讀者讀完這本書可以學習到 十種不同的主題。像是創業家如何面對投資人的拒絕、如何找到決勝的點子、如何塑造公 司的文化、如何觀察顧客的行為…等。 整本書呈現出很多創業家的發展故事,還加上很多主持人的觀點和分析,帶讀者從一位資 深創業家和投資人的角度,去認識這些創業家的故事,並從中獲取寶貴的洞見。以下分享 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案例。 為了擴大規模,要先做無法規模化的事 「規模化」是什麼意思?你可簡單想成是擴大生產的規模、降低生產的成本、賣給更多的 客戶、賣到更多的國家。隨著規模愈大、客戶愈多,公司的營收就會愈高。這本書雖然是 在教大家如何將公司「擴大規模」,但作者卻提醒在創業的一開始,必須先做好「無法規 模化的事」。 你或許會覺得很奇怪,如果一開始就做了無法規模化的事情,那之後就沒辦法擴大規模了 呀?讓我們來看一個實際案例。 有一家公司叫 Airbnb,是一個可以讓旅客可以租到全世界民宿的網站平台,這家公司顛 覆了傳統只能依靠飯店和旅館的訂房模式。作者訪談了 Airbnb 的創辦人布萊恩・切斯基 (Brian Chesky),問他當時是怎麼開始的。 布萊恩說,他的投資導師(Paul Graham)告訴他,如果你要擴大規模,「一定」要先到 客戶的家裡直接拜訪,而不是只想著把網站弄得漂漂亮亮。導師提醒他:「因為現在是你 唯一有辦法那麼做的時刻。你的事業以後會變大,不可能見到所有的顧客,不會有機會認 識他們,直接替他們設計服務。」他聽了導師的話,從美國西岸的加州飛到東岸的紐約拜 訪其中一個屋主,問對方在出租民宿的時候遇到什麼問題、有什麼建議。 結果屋主從書房裏面拿出了一個文件夾,裡頭有數十張筆記紙,上面的字密密麻麻,寫著 他希望見到 Airbnb 改善的「所有」地方。這種回饋是一個好兆頭,代表有人真心對你提 供的東西感到狂熱。後來,布萊恩陸續拜訪了很多屋主,問他們一個更大膽的問題:「我 設計出什麼樣的東西,你們會敲鑼打鼓,告訴你們看到的每一個人?」在進行這些無法規 模化的拜訪時,布萊恩蒐集到了這些寶貴的建議,替 Airbnb 的早期版本打下了良好的基 礎。 除了 Airbnb 的故事之外,書中許多創業故事都透露出一個共通點:「你要先做無法規模 化的事,專心打造出一小群用戶熱愛的東西。」如果有一群人喜歡,那麼就有可能其他數 百萬人也會喜歡。由於人們一般會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你的產品或服務自然會得到最好 的行銷和持續成長。用錢也買不到的口耳相傳:口碑。 不要只聽顧客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了什麼 很多創業家會認為「顧客說的話很重要」,所以很在乎顧客說了什麼,會傾聽他們想要什 麼。然而,這個想法基本上沒什麼錯,但是還不夠。除了聽顧客說什麼之外,還要觀察顧 客實際上「做了什麼」。 像是 Google 在創業早期的階段,曾經研究一個搜尋頁面要顯示「多少個搜尋結果」。當 時負責這項研究的工程師是梅麗莎.梅爾(Marissa Mayer),她是 Google 的第一位女 性工程師,之後還擔任過 Yahoo 的執行長。她當時的第一步是做用戶問卷調查,直接問 大家想看到每頁有多少筆搜尋結果。 你可以猜猜看,是 20 筆?還是 25 筆?答案是 30 筆。用戶的心聲很明確:「每頁放的 搜尋結果愈多愈好」。梅麗莎放出了不同版本的搜尋結果頁面,觀察使用者實際做的事。 每個版本其實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地方,只有列出的「搜尋結果數」。接著團隊開始計 算:使用者點進多少筆結果?多少筆之後,使用者就會退出搜尋網站? 然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會看第 10~20 筆結果用戶大幅減少,看到第 25 筆的人更少 ,幾乎沒有人看到第 30 筆。為什麼用戶從嘴巴說出來的事,和他們實際做的事差那麼多 ?答案是,增加每頁的搜尋結果數是有代價的,而且用戶極度在意那個代價,即便他們甚 至沒意識到那件事:速度。如果每頁呈現 20 筆或 30 筆結果,速度會比每頁 10 筆來得 慢。所以後來 Google 決定把每頁顯示的搜尋數量訂為 10 筆。 作者提醒我們:「如果你只留意顧客說的話,卻沒留意他們做的事,有可能讓子彈飛向錯 誤方向。如果顧客一說什麼,你就跑去做,你有可能沒專心顧好核心產品。如果你什麼話 都聽,你有可能為了討好所有人,搞到分身乏術,最後沒人滿意。」 這個觀點和前一個 Airbnb 的故事似乎有點衝突,一方面要我們聽狂熱用戶的建議,一方 面又叫我們不要什麼話都聽,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我認為重點會回到「實驗精神」的本身 。當我們聽到一個建議,可以先把它當成「假設」,接著設計一個「實驗」並進行,最後 蒐集「資料」(也就是用戶的實際行為)來驗證和判斷。 然而,要決定是否進行一個實驗,背後仍需要優良的判斷力和洞察力,這部分似乎沒有一 種一體適用的公式可循。 後記:可讀性極高的創業故事集 整體來說,我覺得《高成長思維》是一本「可讀性」非常高的書,即使是不常讀商管書的 讀者,也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很多的閱讀樂趣和啟發。書中有很多我們熟知的企業創業故事 ,包括 Apple、Nike、Netflix、Spotify、Google、Instagram,也有很多我們不常聽到 、但同樣能帶來很多啟發的企業故事,像是 Spanx、Canva、Dropbox、HubSpot、Bumble 。 如果你對這些企業的故事還不熟悉,這本書就像一本「創業故事大補帖」,一次性網羅了 這些商業界最經典的案例,而且充滿了作者細膩的觀察和創業家之間的對話細節。但是, 如果你早已經對這些創業故事滾瓜爛熟,這本書對你的價值就是作者對這些故事的分析篇 章,他引入了很多前作《閃電擴張》的概念來加以說明。 不過,在讀這種充滿故事性的書籍時,我們也得留意「倖存者偏差」的影響(書中提到 的都是成功者的故事)。像是有哪些決策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才剛好幸運成功?還是因為 ,背後有穩健的立論基礎才作出的謹慎決策?哪些決策是賭一把,哪些決策是走勝率高的 路線,這個差異是身為讀者的我們要仔細判斷的。套用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不是完全照抄 就好,而是要依據最新的情況和環境做出對應的調整。 如果你本身就是創業者,或者正想要創立任何種類的事業,我認為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 如果你對商管和創業故事很感興趣,我的前三名好書分別是(依照我的閱讀順序排列): 《從0到1》、《用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高成長思維》。很高興這能在這份推薦上面 又新增加了一本書。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90.9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76776101.A.44A.html
brella: 優質 02/19 21:00
mangomuachee: 謝謝推薦 02/20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