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頁圖文版: https://reurl.cc/pL8zod 書本資料: 數值化之鬼 數字不是全部,但忽視數字的人絕對無法成長! 作者:安藤廣大 推薦指數:☆ ☆ ☆ ☆ 前言 會看這本書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因為我被「XXX之鬼」這個書名給吸引,覺得很有趣( 因為夠宅),所以就花了點時間閱讀它,作者安藤廣大是「識學」株式會社的創辦人,而 識學要教導大家的是釐清組織內的誤解跟錯覺是如何發生,又該如何解決的一門學問,這 本書著重的點就是「數字」。 其實整本書要講的概念大部分的人應該都聽過甚至了解,只是作者把這些概念用一些更實 際的例子解釋給大家聽,由Plan, Do, Check, Action的流程代入數字的重要性,並在在 說明了「工作做得好的人」一定不能對數字感到陌生或害怕,不管你是基層員工或者是老 闆,能夠正視數字的人才能夠成長。 數字的意義? 那數字到底是什麼?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數學教育就讓我們學會了最基本的1234567890,之 後又學了加減乘除、幾何學、二元一次方程式、sin cos tan甚至是微積分,其實除了這 些我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我們日常碰到的很多東西也都跟數字有關係,早上九點鐘股市 開盤的大盤指數是多少?你上班的公司去年業績成長了幾個百分點?甚至是不久前世界棒 球經典賽的美日大戰最終是幾比幾?這些全部都跟數字有關,而且跟你我的生活有著密不 可分的關係。 那為什麼我們會對數字感到過敏呢?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個原因,一個是「易行性」、一個 是「損失規避」,易行性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解釋為什麼大家不喜歡數字,試想你 老闆問你說:「你這個月的簽約進度如何?」,以下有兩種回答,「簽約進度還不錯」跟 「目前共和2名客戶成功簽約」,假設你目標是成功簽約三名客戶而你也真的都確實簽到2 名客戶,你的回答其實都沒有不誠實,只是其中一個回答更容易脫口且不用經大腦。另外 一個損失規避則是因為從小到大我們都會受到考試分數的成敗來接受其他人的批判,以至 於當我們長大之後很害怕去面對一個完全量化的結果擺在眼前,但就跟考試一樣,你不去 面對考不好的結果你就無法針對你的弱項去補強,因此坦然的面對數據化的結果才能讓大 家進步。 數字不是全部 沒錯,數字絕對不是全部,不論是我個人的經驗或者是我閱讀的書籍都有太多例子顯示完 全只看數據是絕對不對的,但是你必須先誠實的面對數字,書裡頭講了一段話大喇喇地戰 文組理組: 理工科出身或擅長數字的人,越能用數值化的思考模式; 越是天生屬於文組型的人、或者 憑感覺過日子的人,就越容易使用「假數字」 我自己覺得敢講出這樣的話真的是滿大膽的,不過有關數字的重要性光是提到理工科或文 組是不夠的,我覺得作者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要先做到數字上的要求再去談這 些數字是否有沒有意義,就拿比較抽象的藝術類工作好了,畢卡索或者是莫札特這些我們 認為在藝術領域的佼佼者,他們也是在畫了幾千幅畫或者創造了幾百首樂曲之後才成名的 ,若是沒有這些努力就好像你一進公司,什麼營業額都沒有做到就開始批評公司的做法不 對,試想這樣合理嗎?該做的應該是,「我拜訪了10個潛在客戶,結果只簽約一個,若要 達到目標除了要提高拜訪客戶數,也要同時檢討沒成功簽約的原因」,屆時你再做評斷, 看看公司目前的政策是否有需要改變,並且在此時高喊「數字不是全部」,才有另人信服 的理由。 數字的假象與應用 我在前一段有提到所謂的假數字,就我所知,這在很多企業是屬於非常普遍的狀態,什麼 叫假數字呢?就讓我來舉幾個例子,相信各位所在的公司一定會要求年年成長吧?當某年 業績達標時卻還有新的訂單進來,請問公司的做法通常是什麼?另一個例子不完全跟數字 字面上的意思相關,但也常發生在許多企業裡,某些企業員工的會議永遠開不完,而且好 像會開的時數越多代表你工作產值越高,請問這種數字合理嗎? 作者提到一個我身為勞工會非常討厭但卻又值得拿來思考的績效評估方式,那就是評估可 以有負分,且當年度總和若是為負的則必須降薪,相反的若為正的則必須加薪,這種作法 的優點在於,年資不能代表一切且能讓員工保有肯學習成長的動力,當然,加減薪的幅度 值得商榷,但這種作法確實滿有膽量的。 總結 「因為COVID-19的關係,所以我們的業績持續無法成長」 這種說法說第一次、說第二次或許是合理的,但說第三次就是把責任推給不可變的變數上 ,想要讓業績有所改變就要捨棄不可變的變數,並專注於可以改變的,譬如產品的革新、 通路下貨的比重等等,這也是這本書對於數字所提到的最後重點,就拿我以前最常用的多 元迴歸方程式來說好了,y = ax1+bx2+cx3+d,與其一直傷腦筋不能改變的d,不如仔細想 想怎麼調整x1, x2, x3才是正確的做法。 先做到數字上的要求,再質疑其實質的意義,就好像我為自己訂定讀書目標的時候,本來 是「我今年一定要讀很多書」,變成「我每個禮拜要寫一篇心得」,等做到了再看看有什 麼要改進的,當你下次要回答「你專案計畫進度如何?」時,「進度不錯,完成一大部分 了」跟「目前發現了四個瓶頸、已經解決了三個,剩下一個預計本週解決」這兩種回答, 哪一種比較讓人清楚了解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48.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80444588.A.A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