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IG版:https://www.instagram.com/p/Csk7TnxMFTz/ 當嬰兒該出生時,眼睛的功能還沒發育很完全,我們只會看到眼前的照顧者,透過眼前的 照顧者的反應來認知這個世界,以及他的眼睛裡的自己,去觀看那瞳孔裡的自己是長甚麼 樣子。 "鏡射"是形成自我意識、理解情緒以及與他人建立連結的基礎。我們初次鏡射來自於面 對面的接觸。人類具有聚焦臉孔的獨特天性,臉孔似乎從一出生就對我們有種自然的吸引力 ,有研究表明,嬰兒從出生就有尋找臉孔的傾向。"引自"鏡子冥想"p.25 我從小的時候就有"肥貓"的綽號,我的父母也時常拿我的身材開玩笑,而且我姊是長得 特別瘦,我只要站在她旁邊就更顯得我很大隻。因此我一直對自己的外型都不太有信心, 直到唸了文藻遇到的同學跟師長從來不曾攻擊過我的長相,那些批判我外型的聲音就逐漸 成為了背景(還有一部分是要適應全英語的教學環境真是要了我半條命)。 不過,那種對自己的外型質疑的聲音早已經種在心裡,等到我狀況不太佳的時候,它就會 冒出來瘋狂批判我、指責我,讓我覺得我真的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在心理諮商的完形治療取向最知名的治療法就是"空椅治療",在研究所時教授邀請我們 用雙椅進行對話,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很受用的方式,到後來我內在的聲音在打架時,我 就會用我的雙手來進行對話。 例如左手就充當是那個批判者,右手則是當安撫者。 左手會說:不要吃了啦!你這麼胖! 右手會說:可是我工作得很累,我想要好好犒賞自己啊! 左手會說:再胖下去會被吃掉喔! 右手會說:如果不吃東西,還有甚麼可以來安撫我嗎? 類似進行這樣的對話,倒也不是要左右手去打架,而是透過這樣的對話去開啟對自我的理 解以及尋求其他的可能性。 在"鏡子冥想"一書中也提倡自我對話: "心理學家發現,蹣跚學步的兒童會開始自言自語,這與他們正在學習新的運動技能有關 ,比如伸手去拿物體或學走路,還有學會像是繫鞋帶這種更複雜的任務。有些心理學家甚 至認為,會自言自語來集中心智,是具有高級認知功能的標誌。因此,與其說自言自語會 讓人發瘋,不如說自言自語可以讓人在智力上具備更高的實力。"引自p.78-79 在"鏡子冥想"練習中,提供了不少的練習幫助我們跟自己對話、接納真實的自己與認回 曾經遺失的自我,除了上述提到的兩者自我對話,也有影片日記。 影片日記其實就是對著鏡頭用五分鐘到十分鐘的方式,錄下今天的感受(算是一種self vlog?)最主要是給自己看,讓自己感受那個影片裏面的自己長甚麼樣子,並進一步提升 覺察與自我了解。 這其實就是跟自由書寫雷同,同樣都是在記錄自己當下的狀態,並協助自己看見盲點。只 是使用的工具不太相同。 最後,我想分享"鏡中冥想"裡最終的目的,就是邀請我們"用愛看著自己",這個方式 當然最主要是讓我們更接納自己、更自在地與這世界互動與有所連結之外。我曾經在一次 諮商的訓練裡頭,跟我的夥伴練習全然專注地看著他當下的狀態,就可以連結到他真實的 情緒與思想,這讓我們感到很驚奇也很感動,彼此會很有共鳴也會有更深的連結。 人為了生存,自然是需要連結也需要被肯定,更害怕的是孤身一人。在這些年來,孤獨所 造成的危害逐漸被人們所重視,長期感到孤獨會讓我們身心受創。倘若我們先跟自己有所 連結,與自己同在,就能夠減少孤獨感,而當我們越了解自己、越能夠接納自己,對於他 人也會更有同理心,每次專注地與自己與他人相處時,就能夠增加連結,減少孤獨。 在書中還有提供各種便利的方式跟自己對話,讓我們一起練習怎麼愛自己並與這世界有舒 服自在的連結,一同翻開鏡子冥想這本書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6.55.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85352851.A.A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