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想突破人生盲點?試著像「科學家」般思考!】 -讀 亞當.格蘭特《逆思維》#皇冠文化   臉書好讀版: https://reurl.cc/o5447l   你有沒有看過,比醫護人員更關心病患的清潔工? 你覺得為什麼她會有這份用心呢?   《逆思維》自去年出版以來, 就頻受許多大師級作家的援引與分享, 一個個舉例都令人印象深刻且堪稱經典。 例如,根本沒有「溫水煮青蛙」那麼回事, 青蛙才不會乖乖被煮到熟! 果斷且堅定的企業家,在下最佳決策時, 其實像謹慎科學家般留有餘裕,而非一往無前; 書中最經典的案例肯定是這個: 在迅速延燒的森林大火中想順利脫逃, 放一把「逃生火」,反倒能創造一線生機…… 光是這些足以刺激你多想兩分鐘的例子, 就值得你一讀!  「逆思維」提醒我們重新思考-「再想一下」, 打破那些可能在不自知時釀災的「認知惰性」, 無論面對課業、人際關係、職場專業等, 許多你以為「本該如此」的事, 其實都有重新提出來思索「如何更好」的價值。   書中將不同的思考模式以不同職業代表: 1.政客-宣揚自己是對的,爭取他人認同 2.傳教士-捍衛既有觀點,固守神聖信念 3.檢察官-致力找理由,證明對方是錯的 4.科學家-保有積極的開放心態、測試假設   任何人都可能掉入前三種思維模式陷阱, 畢竟,比起坦承錯誤的不適感, 「檢討他人、堅持己見」可要容易多了!   為什麼我們該像個「科學家」般思考? 理想的科學家特質,應具備下列3項: 1.自信的謙遜   比起證明自己是對的,   發現問題加以解決、獲得自我提升更為重要 2.適度的懷疑   質疑目前的決定,跳脫已知事實 3.豐沛的好奇心   重新想像未來計畫、更新知識 不過,即使是科學家, 仍然需要小心如同「護目鏡」般的信念, 偶爾要試著戴戴看其他副眼鏡,提醒自己跳脫, 並避免囿於同溫層(群體極化); 可以試著這麼做: 1.如太空人般「宏觀」看重集體效益(概觀效應) 2.反事實思考-為已發生的事提出不同結果&假設 3.加強與異己合作,找出共通點,一起學習   很需要注意的是, 「重新思考」與熟知的良好特性-「恆毅力」常有「相悖」的狀況, 越有恆毅力,恐怕會越堅持既定模式, 亦須慎防「過度自信」的危害, 以免錯過重新思考的機會。   另外還有一點…… 別再問孩子:你長大想當什麼? 這恐怕反而讓他們太早受到單一選項的限制, 與其如此,探索「喜歡的事」更重要許多! 人一輩子大多會做許多種工作, 更何況這個斜槓的時代, 且仍有新的產業持續出現。 書中每個不同例子都能引發更多想法, 重新思考許多我們沿襲已久的「假設」 (恐龍外表究竟是鱗片、羽毛?冥王星不是行星?) 每段關係或事情也值得定期重新思考-- 最終,仍要回到你自身, 找到動機,發生改變。 特別想跟你分享的是, 我非常喜歡《逆思維》末章的這句話:   「每種職業中,  都有人成為自己工作的積極建築師。」   當癌症患者歷經痛苦的療程之後, 甘蒂絲.沃克總會第一時間陪伴他們與家屬, 不僅保護其脆弱的免疫系統, 亦承接他們脆弱的情緒; 她盡己所能,用幽默予以陪伴、帶來歡笑, 更動壁畫、布置環境,試圖刺激昏迷患者,  致力讓「化療中心」成為「希望之家」。 你可能很難想像, 這麼盡心陪伴著患者的甘蒂絲.沃克, 並非醫護人員、也非社工, 她是醫院裡負責癌症中心的「清潔工」。 當人家問她,為何要多做這些職責以外的事? 她的回應非常打動我: 「這不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不過,是『我』的一部分。」 你,有自己的身分認同嗎? 現在的工作、眼前做的事,是你真心喜歡的嗎? 作者在終章以甘蒂絲的案例,提醒著我們 身分認同、生活模式等都該是「開放式系統」; 不要受限於我們非得是誰、該做什麼事, 對瑣碎日常提出質疑,開啟重新思考的能力。 這本書對我來說頗不容易讀, 以前稍微翻過、就感覺有點超出能力, 總算緩慢地啃完,應該會再重複看好幾次, 很多地方都需細細咀嚼、 並且時時提醒自己--重新思考!   -- http://www.facebook.com/joylivechyi 窩在倉庫打雜,還是要做點文青夢~ 記錄下值得珍藏的趣活點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7.51.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99239666.A.7CB.html
roots5071: 很好看的一本書,謝謝分享心得!準備再看一次! 11/06 11:14
hwider: 謝謝分享 11/06 11:43
skyhawkptt: 感謝導讀推薦 11/06 13:58
HmmHmm: 推推 11/06 23:34
gladtiding: 謝謝分享! 11/09 05:25
dotrue: 推好書 11/17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