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如既往》讀後心得:精彩必讀好書與恆久不變的四個智慧 不會隨時間改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same-as-ever/ 這是一本光看書名和作者我就想給五顆星的書。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更深深體會到「這個 世界愈快,你要愈慢。」與其追求那些千變萬化的新消息、新八卦、新方法,搞得自己暈 頭轉向,更好的做法是回過頭來,看看有哪些事情是「恆久不變」的智慧,然後深入探討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一如既往》的作者是暢銷財經作家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他的第一本書是全 球暢銷 400 萬冊的《致富心態》,他也是我最欣賞的作家之一。這本《一如既往》延續 了他一貫的風格,透過精彩的案例和故事,引導我們理解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那些恆久 不變的真理。 這本書打從「書名」就抓住我的眼球,更凸顯出了摩根對於人生智慧的獨到見解。他強調 ,比起去預測會追逐那些高度「不確定性」的事情,倒不如反過來,去探討那些自古以來 都「不曾改變」的事情,其實會更有意思。當我們知道愈多「不會改變」的真理,反而更 能夠從容地面對「千變萬化」的未來挑戰。 對我而言,這就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在動盪時代保持清晰思維和內心平靜的指南。我相信, 任何能從這本書裡面學到愈多東西的人,就能活得更從容、更自在,更懂得重視那些長久 不變的智慧。以下我就跟大家分享,我從書中學到的四個智慧。 一、高估別人的幸福 「羨慕」跟「忌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感,特別是在社群媒體盛行之後,這兩種情感元 素被推升到了極致。書裡面提到,在社群媒體上,人們與其說是在「溝通交流」,不如說 是在「為彼此表演」。像是別人開的車、別人住的房子、別人讀的昂貴學校,你全都看在 眼裡。 我們羨慕的那些對象,渴望得到的那些物質享受,時時刻刻都在改變。但是唯一不變的, 就是我們總是會「高估別人的幸福」。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Montesquieu)曾經寫過: 「如果你只想要幸福,很容易就能實現;可是我們總想要比別人更幸福,這件事永遠很難 達成,因為我們會高估別人的幸福。」 就像是我們看到別人貼的出國旅行照片,拍得光鮮亮麗、笑得容光煥發,卻不知道他錢包 被扒手偷走、在海關被百般刁難、住到會漏水的飯店。或是我們看到別人貼出的買新車照 片,卻不知道他額外加了多少班,還跟朋友借了一些錢,才能買到這部好車。我們看著別 人功成名就的形象,卻很少去在意他們願意吃多少苦、忍受多少孤獨、錯過多少歡樂。 我們往往只看到了他人生活的光鮮亮麗一面,而忽略了背後的不為人知的艱辛。那麼,對 於高估別人的幸福這個壞習慣,我們該怎麼辦? 書中給出的幸福人生建議是「降低期望」。如果你的期望不切實際,一生就會注定悲慘不 已。你應該抱持合理的期望,並全盤接受人生的際遇,無論是好是壞,因為任何事情多少 都有個限度。 也就是說,不要試圖比別人更幸福,而是學會讓自己更知足。這是不會改變的幸福道理。 二、重視耐心與稀缺 在《一如既往》這本書推出的時候,天下文化出版社邀請到作者本人,舉行了一場新書發 表的越洋連線。在讀者問答的環節裡,有人向他提問:「怎樣寫作才能像你一樣有創造力 ,富有趣味,並引用很多相關案例?」這個問題也是我自己想提問的,很多人都想成為像 他一樣的成功作家。 他的回答是:「創造力沒有公式,更重要的是過程。」 他提倡平時就要「隨性」閱讀,「大量」閱讀,盡量多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不要一開始 就非得抱有什麼特定的「目的」。當他看到有意思的段落或故事時,他會記錄在筆記軟體 裡或拍照保存。這樣隨性探索的過程中,他會發現令自己驚喜的內容,以後就有機會派上 用場。 就如同他在書中引述了另一位作家羅伯特.葛林(Robert Greene)的名言:「創造力的 最大阻礙是沒耐心,以及對加速進程、追求表現、一舉成名的那股近乎無法擋的渴望。 」 我們有時候看到這麼成功的人,都會忍不住想要知道他們的「祕訣」,或者是想從他 們口中得到一條快速成功的「捷徑」。 但是,事實的真相是他們「沒有捷徑」,而且所謂的秘訣往往比想像中的「辛苦」。他在 書中強調,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物,從愛情到職涯、再到投資,都是因為兩件事而有價值: 耐心與稀缺。 「讓事物成長的耐心,以及成長後讓人欣羨的稀缺性。」同樣的道理,他把它應用在寫作 上面。 他很有「耐心」不帶特定目的廣泛閱讀,他現在寫的文章和書中所引用的故事或句子,很 多都來自「十年前」他所做過的筆記。漸漸地,他建立了自己的「稀缺性」,他累積了十 多年的個人筆記素材,在未來需要時才可能用得上。這些素材都是基於他自己的興趣,具 有個人特色的素材。 這種寫作過程聽起來冗長、乏味、花時間,甚至對某些人來說還有點痛苦,需要忍受很多 不確定性,不確定這些筆記以後會不會派上用場。然而,有耐心慢慢建立稀缺性的人,才 會勝出。 也就是說,懂得在必要時忍受痛苦,而不是假設有避免痛苦的祕訣或捷徑。這是不會改變 的成功道理。 三、最棒的故事總是勝出 書中還有一個段落讓我陷入沉思,那就是作者談到了「故事的力量」。 書中以書籍出版為例子,舉的是我目前讀過最喜歡的歷史書籍系列:《人類大歷史》三部 曲。這部暢銷歷史著作引來很多各界專家的批評,有些專家指責書中的錯誤,有些專家說 書中充滿了老舊的研究,根本稱不上什麼真知灼見。 《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哈拉瑞也自己承認:「這實在是平淡無奇!……內容了無新意。我 不是考古學家,我不是靈長類動物學家。我的意思是,我什麼新研究都沒有做……只不過 閱讀了眾所周知的常識,再用新的方式呈現。」 那麼,為什麼這三部曲賣得這麼好?引起這麼多人的閱讀興趣? 摩根這樣總結道:「出色的文筆,優美的文字。故事引人入勝,鋪陳行雲流水。哈拉瑞把 既有知識寫得比前人都好,結果為他帶來前人無法想像的盛名。最棒的故事勝出。」能將 觀點傳遞到世界各地的往往不是那些最專業的人,而是最會說故事的人。 書中提醒我們:「如果這是一個完美的世界,資訊的重要性不應該取決於作者是否能言善 道。但是,我們生活所在的這個世界,人們沉悶無聊、沒耐心又情緒化,複雜事物需要精 煉成容易理解的畫面。」我們「如何表達」,往往比我們「表達什麼」來得更重要。而且 ,只要是資訊交流的地方,無論是產品、公司、職場、政治、知識、教育或文化,都是最 精采的故事勝出。 也就是說,不是每一本書都必須是原創觀點,也不是每個產品都必須是全新發明。重要的 不是你「說什麼」和「做什麼」,而是你「怎麼說的」和「怎麼呈現的」。這是不會改變 的傳遞價值的道理。 四、內容創作者的策略 總結來說,《一如既往》這本書蘊含的智慧值得反覆咀嚼,我們只要能把書中隨意一個章 節拿來應用,都有機會解決很多困擾我們很久的問題。我自己身為一位內容創作者,我會 怎麼使用這本書來幫助我呢?很簡單,只要想想哪些事情是「恆久不變」的就好了。 我會問自己:「有哪些內容即使在 10 年之後,也有人願意閱讀?」我就寫那些內容。 我也會問自己:「有哪些內容下個月就沒有人在乎了?」我就盡量連一個字都不要多寫。 這就像我很喜歡的一句話:「這個世界愈快,你要愈慢。」這些愈「慢」的東西,愈經得 起時間考驗。而且,不要害怕這些慢的東西已經被別人說過了。要記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安德烈.紀德(André Gide)給我們的提醒:「該說的都已經被說過,但是因為沒人在 聽,所以還得全都再說一遍。」當我們願意用新的方法重新詮釋舊的主題,創作之路就會 海闊天空、靈感源源不絕。 一如既往的,天底下沒有新鮮事,充斥的大多只是舊瓶裝新酒。有些容易察覺,有些隱而 不顯。然而,成功就像釀酒,訣竅在於你要知道自己在釀的是什麼酒,然後走在自己的時 區上面。認識自己、保持專注、持之以恆,就是釀出好酒的關鍵。 延伸:寫書和做產品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談到作家,我只服三個人,Morgan Housel 是其中一個。我在《一如既往》新書發表會的 當天整個心花怒放,因為我終於能向他本人親自提問! 現場提問與回答的影片 https://youtu.be/4w7iofPe_Qc?si=0Cm1sH4KI39uic8t
過去我已經在 YouTube 和 Podast 聽過他了無數的受訪影片,而有一個問題我已經按奈 在心底很久、很久,而這次終於有機會向他本人討教! 我先講出提問脈絡:「你曾說,自己寫作文章或書籍完全是為了自己,你就是唯一的讀者 。但這一點讓我很好奇,因為當我們製作一項商業產品時,通常會更注重顧客導向,了解 顧客的需求和慾望。這似乎與『只為自己創作』有所矛盾。因為,如果書籍是商業產品的 話,你會想要創造人們所需的東西才對。」 接著我提問道:「我的問題是,對你來說,『書籍』與『產品』之間有何不同?它們之間 又有什麼共通之處?」 Morgan 的回答是:「感謝你的提問,這是個好問題,也是個難題,許多人對此有不同意 見。」 「我認為沒有所謂的『平均用戶』,那只是統計數據,並非真實的個體。如果你真的找到 了平均用戶,這意味著其他 99% 的顧客都是不同的。許多公司試圖為顧客創造產品時, 實際上顧客的需求、慾望和個性都大不相同。如果你必須為某個個體製作產品,那麼最了 解的應該是你自己。」 接著他舉了一個在矽谷廣為流傳的例子:「就像 Airbnb 的創始人 Brian Chesky 所說: 『不要創造一千個人喜歡的產品,而是創造一百個人愛的產品。』這是一種偉大的產品理 念。也許我只是將這種想法推向了極端:『不要寫一百個人愛的書,而是寫一本反映自己 靈魂的書。』我相信,如果我喜歡這些故事和想法,其他人也會喜歡。」 這個回答我真是「愛死了」!現學現賣,照樣照句:「不要寫一百個人愛的文章,而是寫 一篇反映自己靈魂的文章。」 他繼續答道:「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有很多人不喜歡心理學或某些觀點,這是 在所難免的,也沒關係。試圖創造一個每個人都喜歡的產品,實際上會變成沒有人真正愛 的產品。創造一些讓人熱愛的產品,遠比試圖讓每個人都喜歡的產品來得更成功。」 他也坦承:「在我的職業生涯中,無論是好是壞,每當有人建議我寫某個話題或故事時, 我總是保持距離,因為我堅持自己的想法。我知道這聽起來可能很糟,但我總是將寫作視 為一種藝術。就像畫家一樣,以達文西為例,他從不問自己畫畫時觀眾想看什麼,而是畫 出他認為偉大的作品。我認為這對所有藝術家都是真理,無論是音樂家還是作家,最好的 作品總是源於自己的靈魂,因為你認為它是最好的,而不是試圖取悅他人。」 是啊……寫作,更像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產品。 最後,他總結道:「在寫作中,『了解你的讀者』這個建議很快就會變成『討好』你的讀 者,這是一個問題。所以當我在寫作時,我寧願問自己是否真的喜歡我正在寫的東西,如 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足夠了,即使知道有些讀者可能不喜歡,那也沒關係。」 聽完他的回答之後,我終於明白我為什麼這麼愛他。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108.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09459880.A.01F.html
skyhawkptt: 精彩的導讀推薦,列入待讀清單 03/03 18:30
emile1224: 感謝分享 03/05 22:52
cutelin23: 感謝瓦基推薦,podcast很讚! 03/07 20:54
cric335: 感謝瓦基分享 03/08 22:21
Adamashoudo: 感謝!希望瓦基能一直分享下去:) 03/13 01:49
qien: 「寫出一本反應出自己靈魂的書」這講的真好 03/13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