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部落格圖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work-detox/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3UnE1V3 《工作排毒》的作者是逗點這間「一人出版社」的社長陳夏民。因為熱愛書籍而獻身出版 的他,曾經滿懷熱血地為夢想奮鬥,結果卻燃燒過度,搞到身心瀕臨炸裂。痛定思痛後, 他揪出了過去工作中的「毒」,以防自己重蹈覆轍。而這本書就是他的排毒精華。如他形 容的,這是本寫給自己的復健手冊: 這一本書,是寫給我自己的復健手冊,一方面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當初為什麼會變得那麼狼 狽,同時也想提醒有緣讀到這本書的人,希望你們趨吉避凶,不要遭遇身心的職災。 書中提到了許多熱血工作者很容易踩到的誤區。在這個工作與生活、努力與過勞界線逐漸 模糊的現在,本書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提醒。以下想從工作、協作與規畫這三個點來談談這 本書,為你的工作「排毒」。 https://imgur.com/YPXPbpw 我買的是簽書版哦! 【好好工作】 別誤會,這邊說得好好工作,並不是要你全心全意為工作付出。很多時候,過度燃燒的後 果是很可怕的。印象很深的是看到陳夏民說他曾一度連看到書都會想吐: 一進書店,看見書櫃、平台上滿滿的書籍,只覺得自己站在傳統菜市場正中間,被無數蒼 白濕潤的生肉所包圍,除了噁心還是噁心。 為了避免這種「職災」再現,陳夏民理出了許多方法。這邊分享兩個我很認同的點。 〔不要被工作定義〕 陳夏民提到,很多人之所以會成為工作狂是因為他們把工作當作「自己的分身」。深怕要 是表現不好,大家就會認為本體很爛。許多人被這樣的思維綁架,只好拚命工作。甚至把 過勞當成是種「勳章」。 然而,工作並不能定義你。工作表現不佳,不代表你就是個爛人。「我」與「工作」不該 是個連體嬰,而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如果為了工作把自己搞到身心俱疲,甚至原本喜歡的 事都做到噁心、憤怒。那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呢? 〔保持志業與生活的距離〕 像陳夏民這樣因為愛書而走向作書的職涯乍看很讓人羨慕。但把興趣當工作其實有時候很 危險。陳夏民提到,因為興趣就是工作,原本興趣的時間自然就會轉為工作,兩者之間的 界線就會日漸模糊。這樣的後果,往往就是超長的工時與炸多的壓力。很多人甚至因此由 愛生恨。因此,陳夏民說認為: 志業與生活間必須保持界線,不能永遠黏在一起。再怎麼喜愛的東西一旦變成了生活的全 部,自然而然就會變質,讓你膩了。 很認同陳夏民說的,熱血也是需要「計算」的。給志業與生活一點空間,彼此都能過得更 好。能把興趣當工作是種幸運,不要讓它變成是一種詛咒。 【好好協作】 上面談得比較偏自我管理的部分。但工作不是只有處理好自己就好,所以接下來想分享些 書中關於協作的撇步。 〔懂得放權〕 很多時候一個人會過勞,往往是不放心把手上任務交給別人做。陳夏民說,過去的他總有 種控制狂性格,會把所有事情親自一把抓。希望一切都可以照自己想像的藍圖走,害怕別 人的「錯誤」想法會毀了逗點這個品牌。 然而,他後來發現,許多自己從頭緊盯到尾的書,其實也沒做得多好。反而是夥伴一開始 的提案有可能成功率更高,卻被他的控制慾捏息。於是他開始放手。只要先把彼此的任務 範圍劃分清楚,並分配好進度,之後就只會丟訊息確認,不再隨意插手。這樣做之後整個 人輕鬆多了,而且成品的效果往往更好。 所以當你覺得忙不過來時,可以想想這些任務真的非我不可嗎?練習找幫手,把任務交給 適合的人做,工作反而可以事半功倍哦! 〔八十分就好〕 很多人在工作時會陷入所謂「完美主義」陷阱。雖說追求完美不是件壞事,但很多時候, 一個專案會需要很多人所共同協作才能完成。在這種時候,一個人的堅持往往可能毀掉整 個作品。 像陳夏民就說,他在業界常看到很多內容很棒,但外表呈現差到爆的作品。好奇追問了原 因,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因為作者太堅持作品要「完美」,死拖活拖到最後一刻才交稿。 結果設計師的檔期都得重敲,甚至連文案都拖到要壓死線了才弄好。根本沒有來回修整的 空間。結果一個好作品就這樣白白被浪費了…… 有鑑於此,陳夏民認為在合作的時候,其實只要每個人都做到八十分,組合起來的效果反 而會更好。在有限度的情況下要求,讓每個工作環節都留有餘裕,才是優秀的協作者! 【好好規劃】 最後這邊想聊聊工作中關於規劃、創造的部分。 〔善用三分鐘法則〕 「三分鐘熱度」常被拿來形容一個人沒堅持、沒定性。然而,從小總被形容是三分鐘熱度 的陳夏民卻鼓勵大家加入他的「三分鐘熱度王國」。在他看來,三分鐘熱度其實是個很好 的「微測試」,能讓自己多角接觸,從而知道哪些東西適合自己,那些東西與自己不那麼 搭嘎。如他說的: 如果沒經過那股衝動並後悔,我們怎麼會知道自己沒有某種才能呢?如果能夠因此有所感 悟並趕快放棄眼前的事,不僅是值得鼓勵,更是保護自己不會壞掉的重要機制。 很多人因為被「堅持」綁架,硬逼自己去做不適合的事情,到頭來卻沒換到什麼好處,只 是徒然折磨自己而已。因此,陳夏民形容三分鐘熱度其實是種護身符,能保護自己不要為 了市面上各種「努力」的話術而賠上身心的健康。 〔用限制召喚創意〕 創意發想是件苦差,很多人雖然勞心勞力卻效果不彰,突然虛耗身心。關於這點,陳夏民 認為,靈感與創意需要施加一點「限制」才能被激發出來。像他在做出版時,為了有效率 地發想創意,會有意識地給自已設下許多限制。例如只能用某幾個顏色印封面、限定頁數 等。 關於限制,陳夏民做得最絕的地方大概是逗點書籍的文庫本規格。之前只覺得逗點的書怎 麼都那麼小巧可愛。讀了這本書才知道這是陳夏民在多方探索後,給自己設下的限制。透 過這樣有意識的限縮,才不會讓自己不會陷入選項過多的泥沼中,進而激發創意。 關於限制激發創意這點我滿認同的。像是我的內容創作也都有設定一些「規格」。比如部 落格文章要控制在 3000 字附近、每個段落字數要盡可能均勻等。雖然有時候寫得太爽會 覺得刪減起來好痛苦。但事實證明,這樣的要求確實讓文章調性更一致,而且很多時候就 是因為這樣的限縮,才能逼自己理出更好的寫法。不會在無邊無際的文字海中迷航。 【後記】   之前曾介紹過陳夏民的《飛踢,醜哭,白鼻毛》和《讓你咻咻咻的人生編輯術》。很少追 一個人的作品追得那麼勤,算是小粉絲了吧。必須說陳夏民的文字真的很無厘頭又很幽默 ,而且總是灌入滿滿的真誠,讀來非常舒心暢快。 其實本來覺得這本書跟我沒很相關,因為我壓根不是工作狂。作為科技業螺絲釘,能早下 班當然是早下班。回家後更是能不碰工作就不碰工作。不過讀著讀著卻也默默地覺得很有 共鳴。裡面提到的許多工作誤區,真的是不管什麼產業都很容易踩到的。 另外,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也可以當作我經營自媒的一個「預備」提醒。其實現弄這些內 容生產,確實有點把興趣當工作的味道了。雖說一直有踩住某些底線(像是不熬夜趕稿) ,但的確每周都有在趕進度的感覺。有時候一不小心加了班,或周末有活動,就會擔心、 緊張時否能如期更新。 但正如陳夏民說的,保有餘裕才能讓靈感進來,進而創造出更多可能。這點我想對內容生 產者來說更是如此吧。想到《留白工作法》中白色空間的概念。覺得這真的是我必須修習 的功課。 話說回來,這本書談的其實遠不止這些。雖說小小一本,但討論到的面向其實超級廣。像 我就很佩服書中「無法被取代等於無法流動」的概念,真的是站在很高的格局去看待「推 書」這件事。然後他對經營品牌不要數據綁架的說法也很發人深省。很愛他說的這句: 不要被鏡子上的倒影給影響了。真正跳舞的人是自己啊。 不過,我最喜歡的部分大概是陳夏民說他希望逗點這個品牌可以給人「見書如見人」的感 受。覺得這是個很好的理念,希望我的文章也能給人「見文如見人」的感受(笑)。總之 ,這本書不管在工作或者是經營自媒上都給我很多啟發。就算覺得自己不是工作狂也可以 讀,不要錯過了!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8.134.1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14795621.A.2B1.html
skyhawkptt: 謝謝導讀推薦準 備購買閱讀 05/04 13:50
qien: 把興趣當工作容易變成悲劇 05/10 05:55
qien: 我喜歡陳對三分鐘熱度的詮釋,一體兩面 05/10 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