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xoffic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疫情千日》電影票房回不去了?捍衛戰士能賣7億 這類電影卻漸從市場消失 https://new7.storm.mg/article/4702554 曾經,台灣一年電影院的院線票房收入約是新台幣100億元規模,這個所謂的曾經並不久 遠,其實也就3年前的事。 炙熱的夏天街頭,約會的情侶、消磨時間的大學生、闔家出遊的4人小家庭,人潮將售票 口擠得水泄不通,可能是為了一睹復仇者聯盟對薩諾斯的最後反攻,也可能是要見證唐老 大與家人的玩命狂飆,如此熱鬧景致,在3年前一夕變調。 官方警戒封鎖、民眾自主防疫,疫後票房腰斬後「回不去了」 2020年3月,從中國武漢爆發的疫情正式入侵,儘管台灣防疫一度死守,然而民眾謹慎外 出,加上好萊塢大片全面延宕下,當年度的票房最後腰斬剩下51億元,最嚴重的2021年在 連續3個月三級警戒下,最終以49.65億元作收2022年儘管輕症為主、疫苗施打率提高, 加上《捍衛戰士:獨行俠》、《阿凡達:水之道》等重量級鉅片接連登場,然而全年度票 房仍僅有57.5億元。 從業人員叫苦連天,但心中多半也有個底,畢竟常民百姓的需求順位是所謂「食衣住行育 樂」,而眼前隨著室外口罩規定在去年底解禁,院線票房即將迎來曙光嗎?在威秀影城公 關部經理李光爵看來,一切仍不敢說有多樂觀。 李光爵說明,儘管目前院線上有《阿凡達:水之道》、《灌籃高手》等重量級大片,但所 謂的復甦或回流要從整體季度來看,以疫情前100億規模的年度票房來說,2023年第一、 二季如果平均都有25億元票房,才有機會回到過往水準。 細數手上的檔期,包含漫威的《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熱》、新海誠新作《鈴芽之旅》、 基努李維的《捍衛任務4》及柯鎮東首執導演筒的《黑的教育》等片蓄勢待發,李光爵評 估,今年不是沒機會回到過去水準,但到底能到什麼階段,都還要在仔細觀察。 前1%電影占去全國一半票房,疫後觀影習慣更趨兩極 不過即便票房能衝回疫情前水準,電影院對觀眾的意義也逐漸變化,從過往單純的假日休 閒,開始變得更考驗一部片對觀眾的意義。 台灣前10名的電影票房相加起來,疫情前大概落在每年30到40億元之間,等於說全國100 億元票房中,這10部片就占了約3到4成,然而全台每年平均約有800多部電影上映,從數 量上來看的話,等於前1%、2%的電影,就囊括整體3到4成票房,其餘上百部片只能爭搶剩 下的觀眾。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爆發後即使全體票房腰斬,然而前10名電影票房總和仍維持在24到28 億元之間,萎縮幅度小於全體票房,所占比例也因此提升到約5成上下。 也就是說,如今表現前1%的電影,就占了全體票房的5成左右。 「電影院市場應該是回不去了。」新媒體影視音發展協會理事長蔡嘉駿指出,這3年來院 線不乏大作,過去重量級電影都有磁吸效應,不只吸引觀眾進場看片,也可能帶動人潮看 同檔期的其他電影,然而2022疫情影響幾乎走到尾聲,仍沒出現過去的加溫效果,對此他 的看法並不樂觀。 觀眾的確越來越往大片集中。細看歷年票房冠軍,除了2019年衝破9億元的《復仇者聯盟 :終局之戰》外,2017年的《玩命關頭8》與隔年的《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票房分 別為6.5億元、6.4億元,占全年票房比重約5、6%,但疫情後,不管是2020年異軍突起的 《鬼滅之刃:無限列車》,2021年蜘蛛人三代同堂的《蜘蛛人:無家日》,或2022年暌違 將近40年的《捍衛戰士:獨行俠》,都占整體年度票房超過10%,一部片就足以囊括1成票 房。 3000萬元到5000萬元票房的中型市場逐漸消失 站在戲院端來看,李光爵認為未來走向會更涇渭分明,「好口碑會延續,但沒口碑很快會 不見」,如《捍衛戰士:獨行俠》可以衝到7億元票房,但過去3000萬元到5000萬元票房 的中型市場如今逐漸消失,因為只要口碑或號召度不夠,很快就會下片。 蔡嘉駿則認為,未來能吸引觀眾進場的電影只有3種類型,一種是擁有強大聲光效果的科 幻、戰爭片,第二是有強大社群連結、粉絲黏著度高的電影,比如搶攻御宅族的動畫劇場 版,第三就是擁有跨世代情懷的續作,例如《灌籃高手》,剩下的電影,恐怕都會往串流 上去,「與其說受疫情影響,不如說疫情只是加快院線被串流影響的速度。」 票房出了前段班就驟然陡降,除了觀眾走進戲院的理由越趨兩極外,OTT串流平台自然是 不能忽視的因素,不過,串流的生態今年也即將面臨劇變。 觀眾防疫在家看串流,本土平台卻未必討得到便宜 當美國隨著疫情而大封城,戲院隨之停擺時,早就虎視眈眈的串流平台便有空間大展拳腳 ,身為龍頭的Netflix訂閱戶數、股價屢創新高,而包含Apple TV、HBO Max等競爭對手也 紛紛開出天價搶購、製作內容。 另一方面來說,失去大螢幕的製作方、發行商不可能讓電影就此埋沒,也紛紛將作品上架 串流,迪士尼甚至將自家電影從上映到上架的時間差,從過往的90天縮短為45天,等於新 片上映1個月半,觀眾就能在自家客廳收看。 回到台灣,儘管不少本土OTT業者也宣稱觀眾訂閱、收看時數在疫情期間創下新高,不過 大環境樂觀嗎?根據文化內容策進院2021年的調查報告顯示,Netflix的付費訂閱率、使 用率在疫情的頭2年分別都成長了約5%,但包含Line TV、friDay影音、KKTV、MyVideo等 平台的訂閱率跟使用率,都全面呈現下降趨勢。 蔡嘉駿解析,背後關鍵在Netflix擁有最多獨家節目,如今年位居話題浪頭的《星期三》 、《黑暗榮耀》或《非常律師禹英禑》都是別無分號,然而其他本土平台的內容,恐怕有 高達8成彼此重複,對觀眾來說缺乏吸引力,可能就是看價格決定是否訂閱,且Netflix在 世界各地以近200國的市場為籌碼談判購片、要求獨家播映權,這種能量本土業者難以抗 衡,「我看不到未來(觀眾)不繼續往Netflix集中的理由。」 電影團隊改拍台劇卻遇市場緊縮,影視產業2023將再遇重整期 長年投身影視發行的牽猴子行銷總監王師直言,現在電影市場不能說是M型,根本是L型, 且這趨勢恐怕不會轉變,如今許多過去屬於中型製作的題材跟團隊,幾乎都從電影轉移到 串流。 王師說,如Netflix近來聯手是枝裕和推出的《舞伎家的料理人》、Apple TV的《晨間直 播秀》都是代表案例。他又說,在台灣也可以看到類似現象,當國際平台大肆收購劇集, 並出現像《誰是被害者》、《華燈初上》等成功案例時,業界因此趨之若鶩,許多電影製 作團隊、人才,開始轉向拍攝劇集,影視界的現況變成是劇多、電影少。 然而隨著疫情解封、2023全球經濟走勢看衰,加上不少業者既有市場已經觸頂,即便國際 平台如今也進入重整階段,尤其Netflix、Disney +等在去年陸續面對財報數字低於預期 ,甚至大量訂戶流失的現象,除了思考廣告等其他收入方案外,也可見到投資、購片預算 下修的趨勢。 在此情況下,王師認為2023年將是全球以及本土影劇產業重要的觀察期,對台灣來說,如 果今年全國票房能回到疫情前的8成,那就可以樂觀以待,如果低於7成,恐怕就是永久性 的票房流失,而其中重要的一項因素,仍是隨著疫情、防疫政策的改變,年長族群及家庭 觀眾是否會回到電影院,因為這批人目前仍未有明顯的回籠。 而在戲劇上,王師則預估今年恐怕出現雪崩,他透露業界目前約有至少20到30部正在進行 中的劇集,是以每集500萬以上的預算規模製作,目標就是要賣給國際平台,但事實上這 些平台在台灣的購片量本來就不高,加上如今預算緊縮,這批台劇未來恐怕不少會出現賠 本販售的狀況,電影是否回溫、劇集受挫後團隊是否回流,都是接下來這一年的觀察焦點 ,「台灣影視的重整就在今年。」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xoffice/M.1675395121.A.C81.html
smilekrtc: 感謝分享 02/03 11:50
※ 編輯: filmwalker (220.128.156.69 臺灣), 02/03/2023 12:17:02
kkm99: 今年春節檔國片票房很不理想,我和一個朋友一起看了兩部, 02/05 09:58
kkm99: 但是安利更多朋友去看他們都不想看=.= 02/05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