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obe30418 (謝小笨)》之銘言: : 以前我也覺得自然進氣的車開起來才霸氣才爽 : 自從家裡兩台車;一台2000na休旅車、一台2600na轎車,換成1.6跟2.0渦輪的車後整個駕 : 馭感都不一樣了 : 這種感覺就像是我的勁戰四代換成Gogoro 2s後的感覺,起步很有力,加速感也很棒;行 : 車的品質也提升了 : 而目前綜觀日系車的編成,大多是自然進氣,而因為台灣稅制問題,2.5na的車雖然勉強 : 能跟渦輪一戰,不過在買之前就先放棄了 : 某些車款有渦輪,但也是不到2.0的渦輪,配上CVT的變速箱,一看到編成感覺就是遜色了 : 一點 : 而nissan的車系更慘,感覺根本是想放棄一樣,清一色幾乎都是na : 馬自達也是不管車格大小都用2.0na,之前主打的2.2柴油更是鬼見愁 : 到底日系車是輸在引擎還是變速箱? 動力方面並不是這樣說的,從2018年回頭望過去 大概可以解釋,點一個科技樹是需要10~20年的時間的 意思是,你現在看到的所有成就,大概都是西元2000年甚至更早之前累積的 而在當時各車廠因為包含戰爭和各種因素使油價飆漲 與未來趨近嚴格的油耗與排汙法規 必須決定接下來10~20年引擎發展的方向而選擇了自己的路而已 所以這個話題,我大概將世界上的常規量產引擎,列出 油電車的阿金森(TOYOTA)、渦輪增壓車(歐系)與自然進氣高壓縮比(Skyactiv-X) 這三個大家比較常看到的種類 必須先說明一件事,渦輪引擎是無法與左邊的阿金森、右邊的高壓縮比相容的 所以決定發展渦輪增壓的車廠,就很難看到其他兩類引擎 ----------------------------------------------------------------- 阿金森的引擎有個特色,就是進氣的閥揚程曲線非常肥 http://techno-fandom.org/~hobbit/cars/valvetmg.png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知道,進汽門從進氣初期打開,卻在壓縮行程接近一半才關閉 這件事情造成無法兼容渦輪 原因在這設定只會造成大量廢氣倒灌燃燒室,同時壓縮行程又把增壓推進去的空氣擠出來 效應用嘴講就知道很低,所以我們可以大膽假設 TOYOTA 在1991年就決定把方向走去油電車了,而且半放棄渦輪 (1997年第一代THS系統亮相,研發至少減六年) 這是他快30年前選擇的路,事實上也證明,如果全世界立刻加嚴法規 譬如明年年初油耗至少得20公里起跳、排汙加嚴一倍,唯一會大笑的只剩他跟特斯拉 (本田苦笑,呵呵,還好我還有湯汁可吸) 現在世界的油耗排汙法規跟TOYOTA完全脫節 -------------------------------------------------------------------------- 歐洲車的走法,跟上面不同,但目的一樣是希望油耗與排汙能改善 考量到歐美偏高車速的用車環境,小排量渦輪增壓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不同於自然進氣,渦輪增壓引擎不太需要顧慮汽門流量係數這件事(或是比重沒這麼大) 反正不夠的氣量通通開增壓打進去就好,氣道與燃燒室設計專心發展改善燃燒 縮小排量減少引擎的機件損失 小排量渦輪確實比以往的自然進氣引擎省油不少 但科學就是,你掛了渦輪,因為爆震,你就必須降壓縮比 你降了壓縮比,熱效率的天花板就降低 天花板在哪裡,油耗就在哪裡 固然可以再努力縮小排量打高增壓,合理化升功率所需要的排量 電子化各種驅動件,但壓縮比這件事始終會遇到 如果你觀察最近釋出的歐洲車,他們也慢慢屈服了 你終究要面對電機的,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面對呢? by 頭又大 要知道,TOYOTA花了近三十年在電機這塊布局 他建立的專利高牆不是輕易可以繞過去的,本田躲這塊繞得好辛苦 最有利的布局與機構幾乎要被TOYOTA寫死 現在我們可以笑他:哈,什麼軟軟車,講油錢還不是要換大電池 但十幾年後也許會反過來 "哈,你這什麼爛混動"、"這麼複雜機構是要搞死誰?" ----------------------------------------------------------- 高壓縮比自然進氣引擎,這類引擎最後需要面對的天花板 在於燃燒控制與熱管理 大家最耳熟的是Mazda Skyactiv-G and X 在G世代(現在 but 接近改款),我不認為這項技能其他車廠點不出來 因為事實上該具備的條件如快速燃燒、解熱能力、缸內殘留氣控制等 一線車廠都具備,甚至在那個動力很瘋狂的1990年代應該把該玩的都玩過了 就如同鋼鐵人他老北,Howard Stark說的:我被這個時代的科技侷限住了 我看過一種設計,是做一個副燃燒室,讓燃燒的火焰透過多孔噴嘴射向主燃燒室 達到快速燃燒的目的,他用在F1 TOYOTA Dynamic Force的Laser clad valve seat其實在2004年F1就在使用 但這種東西受限在材質與造價,很晚才下放而已 所以到X世代時,我還蠻期待他如何以控溫的方式達到廣域的HCCI 重點是還平價! 但他不斷抬高天花板高度這件事,確實走的跟大家不同路線 ------------------------------ 所以日系車真的引擎比較弱勢嗎? 我認為是各自想了自己想走的路,認真去面對而已 渦輪引擎遲早要面對電機(TOYOTA)與天花板(嘿,量產HCCI 你點了嗎?) 到時候該怎麼解決,讓偶棉拿爆米花看下去 至於日產最近釋出的可變壓縮比,則是二十年前選擇的另外一條路 我覺得最厲害的不是可變壓縮比 是長官挺你開發二十年與花了600億日幣 不然你明天問你長官,他不釘死你才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1.57.2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40996640.A.372.html
RDSON: 跪著看完 10/31 22:41
grotwpig645: 專業,比馬粉強多了 10/31 22:42
lucky945: 好文推 10/31 22:44
alik5030: 詳細推 10/31 22:45
tintinhires: 淺顯易懂 10/31 22:45
DYE: 是股東挺你開發20年 你花的錢是股東的 不是你長官的 10/31 22:45
lancerevo2: 推詳細說明!真的有點猛 10/31 22:46
alienslesh: 車版難得專業好文! 10/31 22:50
g9560250: 專業推 10/31 22:51
PauFrank5566: 專業個屁...很明顯你不懂渦輪 10/31 22:55
PauFrank5566: 廣域凸輪隨時可以變化你知道嗎.真的當車廠RD都白癡? 10/31 22:56
其實還好啦 https://www.ptt.cc/bbs/car/M.1534868171.A.782.html 我們兩個一個不懂渦輪、一個不懂LSPI 大家互相互相,一起努力啦 啾咪~
wumdbmax: 推分析ㄏㄠㄨㄣ 10/31 22:56
wumdbmax: 好文 10/31 22:57
PauFrank5566: 壓縮比又不是線性指標,且渦輪多一個控制項你知道嗎 10/31 22:59
PauFrank5566: 燃燒技術每家車廠整天都在電腦上跑模擬 10/31 23:01
dreler1: 我不太確定 渦輪能不能跟阿金森相容 10/31 23:02
dreler1: 但是渦輪跟油電相容沒問題吧? 10/31 23:02
hondasho: 渦輪+油電,阿不就F1和NSX 10/31 23:03
PauFrank5566: 誰跟你不懂LSPI...你覺得先天問題還要靠機油來解? 10/31 23:03
driftingjong: Torque map: https://tinyurl.com/ycjtka5s 10/31 23:04
Killercat: 渦輪出力做功曲線 其實先不論跟阿金森搭不搭(慢吵) 10/31 23:04
hondasho: 不過NSX是3.5L的XD 10/31 23:04
Killercat: 對PSD的行星齒輪控制器邏輯來講挑戰應該不小 XD 10/31 23:04
Killercat: 因為渦輪出力並不是很線性 10/31 23:05
PauFrank5566: 你覺得原廠會沒寫retard嗎? 10/31 23:05
Killercat: 我相信做得到啦 只是可能沒那麼好做 10/31 23:06
PauFrank5566: Killercat扯到行星齒輪幹嘛...ICE歸ICE好嘛 10/31 23:08
jkreg: 強大 10/31 23:08
iamspy: 我怎覺得反而是豐田漸漸渦輪化了,Lexus這幾年銷量靠那顆 10/31 23:10
iamspy: 200t救了不少 10/31 23:10
PauFrank5566: 怎沒挖到我以前待過國外車廠 10/31 23:13
PauFrank5566: 你對於atkinson也不會解釋後背物理原因?? 10/31 23:14
PauFrank5566: 背後. 擠出氣然後勒? 然後勒 ? 這大2有教吧 10/31 23:15
polypress: 技術我不懂 但我知道你所說各國選擇技術的理由是錯的 10/31 23:16
polypress: 腦補太多 10/31 23:16
PsMonkey: 別說 20 年了,台灣老闆很多連 20 天都等不了 10/31 23:17
dreler1: 看看現在volvo T8 turbo + hybrid 真的沒那麼難 10/31 23:21
olozil: 台灣老闆: 給你20小時,我明天要看到。 10/31 23:22
ravin2235: PauFrank大如果你要補充的東西很多建議回一篇會比較完 10/31 23:25
ravin2235: 整喔 10/31 23:25
kobe30418: 賓士48v感覺也是蠻屌的啊 10/31 23:30
iwei0930: 頭又大油電敗筆就是大部分國家 包含先進國油耗排污標準 10/31 23:33
iwei0930: 直至今日還沒達到你寫的那個標準 導致油電不太好賣 慘 10/31 23:33
iwei0930: 的是標準還沒加嚴到那天 48V微油電卻問世 這系統挑油電 10/31 23:33
iwei0930: 重點優點放大油車優勢 很高竿非常看好這系統 且若是加嚴 10/31 23:33
iwei0930: 排污到那天 電車更能比油電來的直接進而吃下車市 將來 10/31 23:33
iwei0930: 車市是渦輪微油電與純電天下 10/31 23:33
這件事情其實很有趣 https://upload.cc/i1/2018/10/31/daqbuA.jpg
也許是發現事情大條惹 這幾家車廠(沒有日系車,呵呵)在2010年左右就開始討論新版本的電壓規格 即便到現在,重油電車還是被TOYOTA吃死死 透過48V達到ISG跟BSG或是後續的任何東西 我覺得只是很不得已的選擇
binshin: 專業 10/31 23:34
Aquatics: 推 10/31 23:45
peter4022: 請問這樣48v到底會不會是下個世代主流啊? 10/31 23:47
saitou68201: 我覺得寫得很好,有不同意見可以發文討論,幹嘛噓呢 10/31 23:48
t25885233: 看這篇更肯定妳是mazda粉 11/01 00:12
sdiaa: 日本車廠有Kcar的哪家沒在玩小排量增壓?? 11/01 00:53
atozspeed: 回某樓48V只是輕混合,算是過渡產品,但未來效率跟出 11/01 01:14
atozspeed: 力可以做到跟380v一樣的話,就不是過度 11/01 01:14
atozspeed: 阿金森循環沒有渦輪引擎,你要不要去研究EA211 EVO再 11/01 01:16
atozspeed: 說好嗎? 11/01 01:16
qwe753951: 還有一個Miller cycle,老實說阿金森循環的概念對現代 11/01 01:32
qwe753951: 引擎而言算標配了啦,只是沒有廣告而已 11/01 01:32
iwei0930: 380V都拿出來...是打算每台車都做得跟拖車頭一樣大啊?4 11/01 02:52
iwei0930: 8V這所謂的過渡產品 只擷取油電重要優點看來比傳統油電 11/01 02:52
iwei0930: 更適合現代更值得入手 油電阿金森引擎說實在省沒多少 現 11/01 02:52
iwei0930: 今一堆引擎早爬得跟油電差不多 油電車價又不便宜 而且大 11/01 02:52
iwei0930: 部分油電都強調省油 調教自然捨棄樂趣 看銷量就知道 全 11/01 02:53
iwei0930: 世界大概剩日本比較普及 但那也是拜日本政府所賜 在美 11/01 02:53
iwei0930: 國油電可是娘砲象徵 買車都嘛全尺寸休旅 歐洲更不用說 11/01 02:53
iwei0930: 如同樓主早往渦輪而去 中國油電多是應付法規苦苦經營 11/01 02:53
iwei0930: 且比起投入油電 中國更傾向直接發展電車 台灣跟其他相 11/01 02:53
iwei0930: 對落後地區更不用說 普通油電已沒什麼號召力 Plug-in老 11/01 02:53
iwei0930: 實說才是油電較符合趨勢的產品 但可惜售價拖累還是賣不 11/01 02:53
iwei0930: 好又有諸多類似增程變形搶市 且買這類產品很容易轉念直 11/01 02:54
iwei0930: 上電車 大大打擊銷售 賣不好怎會是趨勢?不過油電目前 11/01 02:54
iwei0930: 看來反倒是在超跑別有洞天 但偏偏頭又大沒超跑...還想 11/01 02:54
iwei0930: 重壓油電?看來該勸工程師找機會開溜 老闆要發飆了 11/01 02:54
GGsoft: 只會在推文裡吠不如發一篇文來打臉原po,我就不信寫的有人 11/01 05:55
GGsoft: 家好 11/01 05:56
jonjonlo7575: 想問原Po EA888似乎是米勒(阿金森)循環+渦輪,Skyac 11/01 06:27
jonjonlo7575: tiv G也有輕增壓 所以還是有可以融合增壓+阿金森循 11/01 06:27
jonjonlo7575: 環兩者的科技囉? 11/01 06:27
jonjonlo7575: 更正 是skyactiv X 11/01 06:27
如果有壓縮比很高的增壓引擎,馬力通常比同排量的降壓縮比的渦輪引擎低 因為他必須向爆震妥協,白話一點說,就是渦輪的效益要被剝奪 VW EA211 EVO 1.5L / 110kW / CR12.5 Honda L15B7 1.5L / 140kW / CR10.6 BMW B38A15 / 1.5L / 100kW / CR11.0 Focus / 1.5L / 132kW / CR10.0 see~跟CRV與Focus相比,打高壓縮比,馬力就是要掉 雖然嘴上講有渦輪,但他面對油耗最終還是選擇打高壓縮比 壓縮比一提高,因為爆震的關係,渦輪的效益就降低(馬力降低) 不覺得...越來越走的像高壓縮比自然進氣引擎了嗎? 即便導入ACT休缸使用高效率區的BSFC,熱效率這件事仍會陰魂不散的纏著他 同時,我發現大家對米勒與阿金森的運作方式不是很清楚 (事實上我解釋太細此文會變天書,以下就解釋給有研究的人吧) 也就是對車廠運用VVT與VVL消滅PMEP或操作有效壓縮比的方式不了解 一般會用汽門啟閉時間當作判斷 阿金森的方式原文說得很清楚了,汽門關的時間非常晚,近乎壓縮行程的一半 但是米勒卻是很早關 https://upload.cc/i1/2018/11/01/uAFdap.jpg
你可以看到他寫EIVC,表示進氣門早關,通常會在進氣行程結束的附近 因為他沒有搭配VVL,也就是可變汽門升程,所以這件事情變成操控有效壓縮比 汽門早關可以得到完整有效壓縮比,近似幾何壓縮比也就是12.5 但阿金森汽門晚關的有效壓縮比可能只有7(幾何13),但他的目的是為了消滅PMEP 所以可以發現,通常一顆引擎不會同時存在米勒與阿金森 因為閥設定根本就打架 增壓與壓縮比這件事也必須握手,因為自然是公平的
N48212: 哇 11/01 06:36
chandler0227: 渦輪微油電勢必把電系從12V提到48V,往後48V會是主 11/01 08:59
chandler0227: 但48V最常被質疑的是短時間榨出高電流這點,對銅線 11/01 09:03
chandler0227: 或電機耐用一定多少有影響 11/01 09:04
chandler0227: 不少車廠是採用hair pin或銅條當導線來面對瞬間高電 11/01 09:07
chandler0227: 流,或是為了省成本用溫度限制電機功率輸出 11/01 09:07
chandler0227: 所以要說微油電很聰明嘛 倒覺得是妥協後的產物 11/01 09:12
※ 編輯: m996360 (49.214.209.86), 11/01/2018 10:02:55
iamspy: 本來就很少有樣樣都好的技術~ 可以省油又有力 11/01 10:33
tnGG: 專業 雖然沒很懂 11/01 10:33
iamspy: 大概也只有 缸內直噴這種有帶來全面進化 11/01 10:34
iamspy: 但技術間的互相妥協 可以做到最佳化~讓兩者多少兼顧一些 11/01 10:36
iamspy: 而渦輪就是一個相對好的選項~ 讓你在省油與動力間取捨 11/01 10:38
iamspy: 有人說渦輪引擎不是帶給你省油又有力~ 11/01 10:39
iamspy: 但可以讓你更彈性的選擇(對比NA) 省油一點或有力一點 11/01 10:40
gowellplayer: 專業推 懂了好多 11/01 10:41
iamspy: 現在微油電也是~ 展現最佳化的技術結合~ 11/01 10:42
iamspy: 但我覺得阿金森油電不是,它出發點就是為了省油 11/01 10:43
iamspy: 至於推文提volvo T8,原廠自稱twin engine 不稱hybrid 11/01 10:46
iamspy: 它是個可1.電 2.油 3.油+電 的三種組合~而且1.2兩項優點 11/01 10:47
iamspy: 都能發揮得很好的技術,所以T8才能又快又省油 11/01 10:48
iamspy: 只是還是那句 讓你一台車可以選擇開快 也可以選擇開省 11/01 10:49
fantastic340: 推專業 11/01 11:46
martinlin77: 推 11/01 12:00
atozspeed: 你不知道現在VVT已經可以雙向,所以開啟角度可以更多 11/01 14:18
atozspeed: 組合,而且加入電動VVT機構,控制更加快速精準,所以 11/01 14:18
atozspeed: 不要說不可能 11/01 14:18
請問是哪個組合變可能呢? VVT-iW問世很久了,我是覺得討論深層的東西要想清楚操作的可能 所以...可以直接告知,你說的可能,是哪方面的可能嗎?
atozspeed: 就你講的米勒+阿金森啊!只是要有效益,不要說不可能 11/01 14:46
這樣不工程 首先有兩件事情有問題,第一個是閥揚程設定根本就不一樣 第二是選擇米勒的人,下一步會考慮發揮米勒的最大優勢 做法可能是VVL甚至休缸 前面講到,米勒可以利用完整的幾何壓縮比 但不代表PMEP被消除 我是工程師的話,下一步我會考慮VVL(或是簡單的高低CAM) 將節流閥打開,這樣PMEP最小,同時壓縮比最大 如果我選擇休缸,那就是斷缸的時候節流閥被迫打開,這樣我再賺一個BSFC優勢 但如果我選擇雙向VVT,把正時退到阿金森,那這樣變成半套阿金森(閥揚程不夠肥) 進氣行程阻力會增大 這樣不但沒有渦輪優勢、又失去壓縮比、PMEP也沒優化,既不米勒、也不阿金森 很不划算
atozspeed: 這個我沒有考慮到!但休缸的問題只能用在穩態,法規N 11/01 15:55
atozspeed: EDC可以偷到油耗,但現在歐盟改用WLTP後是偷不到,而 11/01 15:55
atozspeed: 且NVH也是一個問題 11/01 15:55
※ 編輯: m996360 (49.214.209.86), 11/01/2018 17:32:53
wayne1120: 推 11/02 00:15
kiffy: 推一個 11/02 13:53
jjwei: push 11/02 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