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看起來進口車今年底就會逆轉了 不過我很好奇,日韓和歐洲的汽車工人 收入比台灣高就算了 放假搞不好還多,等於說自己產能有限 人家既然有限,不太願意給你生產 台灣消費者可能還要貼錢給人家 而且經過各國標準撞擊測試 代表車輛用料上也不是說減省 甚至還有一些主動安全的配備, 在地也要平均布點和法律顧問等等 這對車廠來說都是高昂的成本 消費者也要付稅錢來算最終車價, 結果車輛經過這樣的額外加總 竟然壓制在跟國產捏一點價錢。 台灣產方面不用幾千公里的運輸和進關 產能也還有剩餘,台灣教育人力素質也不差 薪水卻不高,感覺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 去提供在地消費者更好的東西 為何國產車價值卻不比進口?? 目前也只有看到本田端安全這塊牛肉。 成本控制我不是很懂 但是也差別太大了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7.104.2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42558571.A.51C.html ※ 編輯: yuinghoooo (101.137.104.231), 11/19/2018 00:30:26
ifromtaiwan: 等等"國瑞"粉跟你嘴組裝品質一流11/19 00:30
Mulsanne: 問鹽董11/19 00:30
wa88: 您是指 價值 或是 價格?11/19 00:30
國產CP低啊,要嘛給比進口還高規格 明明入門車價可以降到50吧。
OrzOGC: 經濟規模啊...11/19 00:31
韓國人口也才兩倍左右
MotleyCrue: 老闆賺不夠 還在存勞斯萊斯的錢11/19 00:31
lovefriend: 自動化程度呢?11/19 00:31
※ 編輯: yuinghoooo (101.137.104.231), 11/19/2018 00:34:39
RDSON: 國慘賺太兇 然後i姨又開始秀下限 11/19 00:32
yur: 騙你不懂啊 11/19 00:35
wctoymr: 不敢投資 怕回不了本 技術落後 不進則退 11/19 00:36
h921440: 企業利潤要最大化 能賣貴盡量貴 11/19 00:38
h921440: 員工薪水能多低就盡量低 經營層才能撈金 11/19 00:41
qwe753951: 台灣車廠賺賺賺 11/19 00:41
hcshin: 其實台灣沒有真正的國產車,都低級代工而已,錢都給母廠賺 11/19 00:43
hcshin: 所以真正賺大錢的都是日本韓國 11/19 00:43
hcshin: 台灣廠商只是賺一點代工小錢蠅頭小利 11/19 00:44
harv: 市場規模 11/19 00:44
Tosca: 台灣國產車用太多進口零件 成本壓不下來 11/19 00:46
HMDS: 光那麼多家車廠都是賺錢的,你就知道多好賺,現在那個行業可 11/19 00:47
Tosca: 進口零件也是關稅課很重 所以馬自達乾脆改全進口 11/19 00:47
HMDS: 以那麼多家同時賺的 11/19 00:47
overno: 生產設備好壞,效率差很多 11/19 00:49
dahIia: 車賣的出去 盤子進的來 老闆發大財 11/19 00:54
livewater: 核心零組件(引擎.變速箱等)台灣無法生產,都要進口 11/19 00:56
livewater: 進口零件也要課稅,組裝產線又要花錢 11/19 00:57
bluetrd: 國產車用的國產零件因為量少成本提高 11/19 01:00
GyroZep: 假議題,看看它的股價,根本是穩賺不賠 11/19 01:08
nctufish: 單一車款月產能最好有5000一年六萬 11/19 01:24
qaz0314: 不然人家怎麼一年賺幾個股本 科科 11/19 02:54
juunuon: 說是說零件進口也有關稅 都是苦撐 可是卻也是賺翻天 11/19 04:32
lice0225: 呵呵 看看這幾十年的商用車 11/19 05:32
MagicNos: 平價進口休旅幾乎都有ACC, 結果國產本田價格卻跟進口差 11/19 06:28
MagicNos: 不多,你要知道稅制有25%的差異啊! 11/19 06:28
nctudaniel: 本田有公開撞測嗎?? 在那邊說安全... 11/19 06:37
tetsu0401: 不然怎麼增賺到流油? 11/19 07:44
atlaswhz: 量少是假議題,都全球統一採購 11/19 07:49
KAOGUY0617: 就是盤阿 扯什麼規模 外銷一堆還不是爛又貴 11/19 07:57
ccukiller: 你一個人去吃餐廳會點滿桌的菜嗎?經濟規模跟成本攤提 11/19 08:25
ccukiller: 的概念,薄利多銷有聽過嗎 11/19 08:25
p5319: 不就台灣老闆錢賺的不夠多 11/19 09:11
weijinsusu: 有在工廠做過的就知道數量太少單價就很高,模具貴死了 11/19 09:46
weijinsusu: 平均攤提就天價,主要配件還是進口同樣要關稅,還要 11/19 09:46
weijinsusu: 授權金,以前整車進口關稅高,零件進口關稅低國產車 11/19 09:47
weijinsusu: 還有優勢,現在關稅差不多應該沒有優勢了 11/19 09:47
evilkyo922: 數量太少想辦法出口啊!外國車廠都沒這個問題嗎?主要 11/19 10:13
evilkyo922: 是沒競爭力,加上人民消費力不如以前,車廠再不想辦法 11/19 10:13
evilkyo922: 提升競爭力未來一定很慘。 11/19 10:13
egh: 先不說進口零件,國產零件的價格打不過中國泰國就算了,連日 11/19 10:14
egh: 本美國的都輸,只剩運輸成本保護 11/19 10:14
skywel: 先看看車廠財報 你看看賺不賺 11/19 12:14
Ericcws: 若你知道經銷商跟車廠進台國產車的成本,你可能會崩潰, 11/19 12:28
Ericcws: 車子不是什麼高科技高貴的東西 11/19 12:28
Ericcws: 也就是為何一般品牌車進口能和國產差沒多少,豪華品牌才 11/19 12:33
Ericcws: 真的是盤子,只是盤子通常很有錢無所謂 11/19 12:33
cystal: 國慘粉會跟你說國慘都是用最高級的材料 進口都是垃圾堆撿 11/19 12:57
cystal: 的 11/19 12:57
conden: 查一下國產車廠的股價你就明白了 11/19 13:05
P5566: 因為國產要養很多家庭 11/19 13:14
wujunda: 老闆跟股東的口袋比較重要 11/19 14:26
poz93: 我以為國產車都是外勞做的 11/20 00:14
Leika: 量大就易優惠呀 台灣車市量太少 11/20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