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周末比較有時間回,來個討論好了 關於過去與現在時空背景的問題,我可以同意版主Saitou68201 甚至我必須說,1950年代發展汽車產業並不是什麼錯誤方向 畢竟汽車產業就是石化、金屬、工業設計等等火力展示 一個基礎工業越強大的國家,就越有本錢做出好的車子,這無庸置疑 但拉到現代我覺得你很多盲點 (原文恕刪歷史的那部分) 首先我們先來定義何謂目前定義國產車: 台灣組裝、整裝+車體製造 實際上在2017年台灣汽車零件業產值就已經超過所謂汽車業本體了 2020年1-9月汽車零件業產值為$143B台幣,整車汽車業產值$115B 其中汽車業本體的產值主要銷售、組裝、售後、服務 問題來了,你說的國產車消失會造成大量失業,是哪個部份呢? 有幾個盲點 1. 台灣關鍵零組件都是進口品,所以沒有所謂國產零組件大衝擊的狀況 2. 請問變成純進口車,銷售、售後、服務都會消失嗎? 3. 台灣本身汽車產業零組件外銷應該接近90%了 主要集中在AM 也就是說,國產車逐漸消失以後其實真正受到衝擊的也只有整車組裝廠和車體製造 其他上游供應商本身能打入國產車供應鏈的其實多數也都有外銷的實力 他們外銷的產品等級和價格多數都還比供給國產車的高一些 (看看那琳瑯滿目的AM品) 那回過頭來你口中的"代價" 以政府的觀點來看,你覺得何謂一個有效的政策? 犧牲多數群眾利益保護少數人利益? vs. 製造多數人利益捨棄少數人利益? 經過我前面分析整個市場以後,你還覺得這個代價是無法承受且有害國家的嗎? 事實上台灣政府過去二三十年來面對問題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就是放著爛,撐不下去就把成本外部化讓全部的人民一起扛 (就像現在的農地工廠,劣幣驅逐良幣 全民一起扛超抽地下水和土地汙染) 無論是過去的藍色還是現在的綠色 那等到連外部化成本都頂不住以後,還不是只能放推 但過去幾年來的外部化成本全部都變成沉沒成本這樣,反而虧更多 而當下其實關稅和貨物稅外,其實保護國產車最厲害的叫做ARTC 但ARTC這個單位真的是用公平的方式在檢驗嗎? 還是只是提高成本或是刁難的手段? 那這個扭曲的制度和手段機會成本誰負擔? 進口車商? 還是台灣民眾? 那應該要怎麼對待國產車產業呢? 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落日條款,輔導轉型 政府應該設定一個落日期限,拉出空間和時間給國產車做轉型、資金轉投資的機會 而不是現在這種懸在那邊,只好繼續擴大資本資出弄出新產品新產線 當然假如未來廠商自己評估仍然能在進口車中殺出血路,那也是他們的選擇 至於進口車價格會不會一樣高懸在那邊? 其實很難,在ARTC和稅率保護壁壘降低後 平價車是要衝量的,後勤機構和服務也需要用量才能把固定成本拉下來 豪華品牌我不敢說,畢竟豪華品牌本身價格也是其中一個價值的展現 但一般如日系雙田歐系VW這種本來就是要拼總量拚市占的 台灣市場雞肋是雞肋在各種稅率提高成本但售價拉不高 但本體一年出售40萬輛左右,Toyota泰國產一年產能也才100萬輛 能吃得下來還是有肉可以吃的 至於稅收喔,台灣從古到今有一個東西稅基擺在那邊沒人敢去動的XDDD 最後,基本上Saitou68201所說的內容就是政府無所作為的一種理由罷了 所有行為都有其代價,但代價並不是看不到就不存在 用扭曲手段保護國產車的代價就是全民扛,某些方面來說就跟違法工廠一樣 那全民很重要嗎? 韭菜很重要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98.2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25886763.A.77C.html ※ 編輯: zzahoward (111.241.198.211 臺灣), 07/10/2021 11:15:00
leo255112 : 推,現在合理懷疑就是為了獻金擺著不想動 07/10 11:20
cityport : 大家都把國產車侷限在私家車..沒考慮到最需要改革的 07/10 11:31
cityport : 大客車..車體打造業才是幾十年來扶不起又最可惡的 07/10 11:32
cityport : 每次大客車出事都是好多條人命..幾十年來只會擋進口 07/10 11:35
L78G : artc vscc兩大怪獸單位 07/10 11:36
palapalanhu : 唉 07/10 11:43
Tahuiyuan : 排放標準永遠跟得上國際,車體安全卻永遠只能鋁罐 07/10 12:14
hune : 關稅其實有降不少了 以前汽車關稅可是高達30%以上呢 07/10 12:16
hune : 自從台灣加入WTO後才逐年降低到現在的17.5% 07/10 12:16
hune : 比較重的是貨物稅 這就沒辦法 政府收好收滿 07/10 12:16
aimlin : 代理商拿車又不是用國外零售價錢 07/10 12:17
aimlin : 定價其實跟稅關係不大 07/10 12:17
aimlin : tiguan r就能賣跟德國差不多價格 07/10 12:18
VW系列這幾年操作手法就是讓利然後拚量阿 所以我說Saitou說的進口車會一起用價格壟斷發生機會超低的 平價車就是要衝量搶市占搶後續的售後市場,你今天VW想高掛價格 你覺得Toyota不會想要比你低一點吃大一點的市占嗎? 台灣消費能力和購買力就在那邊,自由市場機制下價格很難不會跟著市場機制走
hune : 不過貨物稅無關進口還是國產通通都會收 並沒有特別 07/10 12:18
aimlin : 跟品牌溢價比較有關 07/10 12:18
hune : 保護國產車什麼的。 07/10 12:18
aimlin : 某些牌子很好賣幹嘛降價 07/10 12:19
hune : 這節目講得不錯 台灣汽車的稅制 包含國外也有講到 07/10 12:35
orzzz : 保護國產車最厲害的是車測單位無誤 07/10 12:47
orzzz : 在不破壞原車設計前提下,用錢能解決的都是小問題 07/10 12:47
orzzz : 唯有車測是魔王級屏障 07/10 12:48
sleepinggod : 車測單位的應該要財務透明,中階以上主管要民選 07/10 12:59
tagodbless : 出張嘴很容易,真正做是另外一回事,誰會去得罪既有 07/10 13:09
tagodbless : 的狀態,改了這些人會恨一輩子,嘴砲仔只會當理所當 07/10 13:10
tagodbless : 然,在民主選舉制度下,選票只會變少,拖到最後不得 07/10 13:10
tagodbless : 不改才是上策 07/10 13:10
那就繼續當韭菜XDDD
orzzz : 說個笑話,汽車工業弱國去嚴厲審查汽車頂尖強國產品 07/10 13:13
※ 編輯: zzahoward (111.241.198.211 臺灣), 07/10/2021 13:15:10
atlaswhz : 車測中心本來就是必要的,不然誰把關進口商進一堆不 07/10 14:04
atlaswhz : 合法規的車? 07/10 14:04
orzzz : 要把關,要保護國民行車安全,台灣可以嚴格審查"該 07/10 14:14
orzzz : 車有沒有大國的認證",而不是自己去認證。歐美的駕 07/10 14:14
orzzz : 照台灣都可以直接換本國駕照了,歐美大國已嚴格檢驗 07/10 14:14
orzzz : 過的車為何不行遵循類似模式? 07/10 14:15
orzzz : 另,把人力資源挪去路上嚴格稽查輪胎、嚴格稽查剎 07/10 14:18
orzzz : 車系統狀況、嚴格執行過磅,甚至你要說進口車驗車週 07/10 14:18
orzzz : 期要比國產短也OK,都比用車測來刁難歐美認證過的 07/10 14:18
orzzz : 車有用多了 07/10 14:19
cityport : 現在大客車完全無法整車進口..跟稅或車測都無關 07/10 14:28
cityport : 是法規故意訂的讓歐美製造的進不來..對岸的則用國安 07/10 14:28
cityport : 不把這些組裝廠消滅(不論自小或大客)..永遠不會變好 07/10 14:30
cityport : 人命永遠比不上財團利益 07/10 14:31
marcus176 : ARTC本身又不公佈測試結果,存在就是個笑話 07/10 14:41
xsoho : 財團政府擺爛成俗了 07/10 16:56
Tieylea : 當初國產車最後一搏的生死機會就幾乎是ECFA 如果ECF 07/10 17:09
Tieylea : A過關 ARTC的影響力可能就會因應對岸成車進口需要 07/10 17:09
Tieylea : 變得沒那麼關鍵 一直嘴ARTC倒不如去嘴ECFA當初怎麼 07/10 17:09
Tieylea : 沒過 當時連VW都看好要來臺設廠了 ECFA這是糖衣還是 07/10 17:09
Tieylea : 毒藥 就看你站在國產車工業的那一邊 07/10 17:09
Tieylea : 一直嘴ARTC我個人是認為比較像是在扎稻草人出來燒 07/10 17:10
Tieylea : 給大家爽的 07/10 17:11
Tieylea : ECFA沒過 也算是另類幫國產車工業續命 07/10 17:13
Tieylea : 一直提裕隆我也是覺得很有趣 這種只能放在文章第一 07/10 17:23
Tieylea : 章當文獻回顧考古的東西 過了幾十年還在講 要講也是 07/10 17:23
Tieylea : 講些別的 07/10 17:24
luckystrike5: 只要T牌把價格設定好 他不降多少 其他廠商就是一 07/10 18:36
luckystrike5: 路往上 因為市場需求量不會變 也沒有其他替代品 07/10 18:36
luckystrike5: 只是既有的定價結構原地往上而已 07/10 18:36
jcx : ARTC、VSCC、工研院,法規誰制定的都搞不清楚... 07/10 19:39
hune : 連中韓FTA汽車整車跟汽車零組件都沒開放了,你以為 07/10 20:33
hune : 中國就會對台灣開放? 07/10 20:33
lovemost : 你的說法其實是先射鏢再畫靶,只從你自己想要的角度 07/11 01:26
lovemost : 去看事件,再輔佐其他說法,但其實從一開始就充滿盲 07/11 01:26
lovemost : 點 07/11 01:26
lovemost : 像一開開始多數人vs少數人,根本就不是這樣比的 07/11 01:27
lovemost : 那有錢人應該是少數人,應該把他們的財產全部充公對 07/11 01:28
lovemost : 吧? 07/11 01:28
lovemost : 再來把汽車業拆成零組件和組裝,直言零組件不會受影 07/11 01:31
lovemost : 響,還會受益於國外價格高,一定可以外銷,真的是這 07/11 01:31
lovemost : 樣嗎?還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說要轉型,轉型那麼簡 07/11 01:31
lovemost : 單的嗎?轉型失敗又如何,受到影響的層面有多少,這 07/11 01:31
lovemost : 才是關鍵,完全避重就輕 07/11 01:31
lovemost : 可能你也不知道答案,但你就覺得他們死一死無所謂, 07/11 01:34
lovemost : 反正更多數人可以受惠,真的是多數人受惠嗎?還是照 07/11 01:34
lovemost : 顧國家經濟鏈從此斷鏈,我若是決策者實在不敢在這種 07/11 01:34
lovemost : 鄉愿的理由下做出決策 07/11 01:34
JEON : 所以你不是 07/11 01:59
waterdesign : 所以決策者也沒做這樣的決策 07/11 02:38
Tieylea : 把汽車業拆成零組件和組裝然後直言零組件不會受影響 07/11 11:11
Tieylea : 的 可以先去看看帝寶車燈最近跟賓士的官司輸得如何 07/11 11:12
Tieylea : 以及為什麼會輸 以前技術門檻拚毛利 原廠睜一隻眼 07/11 11:14
Tieylea : 閉一隻眼大家相安無事 現在毛利低的轉到大陸生產 07/11 11:14
Tieylea : 原廠賣新車毛利低 要來搶AM件市場賺售服 零組件業 07/11 11:15
Tieylea : 說不會受影響的 帝寶是已經示範給大家看鐵板一塊 07/11 11:16
Tieylea : 踢到還是會很痛的 07/11 11:16
Tieylea : 未來這類官司只會多不會少 專利門檻低或是過期的 07/11 11:20
Tieylea : 台灣也早就拚不過東南亞跟大陸 07/11 11:21
etonline : 關ARTC什麼事情,他又不是唯一認證單位 07/14 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