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關於底盤的客觀評價 K&C算是評估底盤懸吊的一個重要指標 K是Kinematics,懸吊機構運動特性 C是Compliance,柔順性,考慮桿件、襯套等變形行為 一般會透過台架試驗取得車輛K&C AB Dynamics的 SPMM 5000 https://i.imgur.com/LVEIgRc.jpg
官網介紹 https://reurl.cc/GbZRzp 影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jxbMSgbqoU
The SPMM 5000e from AB Dynamics is a class-leading vehicle Kinematics and Compliance (K&C) test machine designed by suspension engineers for use by suspension engineers. SPMM是Suspension Parameter Measurement Machine的縮寫 MTS的Kinematic & Compliance (K&C) Deflection Measurement Systems 官網介紹 https://reurl.cc/Ok73b3 影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cB2vNM2SQ
上述兩家是市占大宗 能執行完整K&C試驗台架造價大概接近台幣億的等級 再來談談如何取得底盤懸吊特性 0. 車輛整備要求 https://i.imgur.com/7FvNB7I.jpg
(1) 空車滿油 (2) 原廠標示胎壓 (3) 座椅前後位置要調整在中間、上下位置要調整在中間 之所以這麼多原則,主要目的是希望在同標準、相同客觀條件下試驗 1. 車外儀器架設 (1) 底盤夾持Pad:底盤座標位置 (2) 拉線式位移計:輪心座標位置 (3) 輪胎觸地Pad,確認輪胎壓地的座標位置 透過1和2相對位置,得到懸吊機構(襯套)特性 透過2和3相對位置,確認輪胎情況 2. 車內儀器架設 (1) 煞車:測試狀態有分引擎是否發動,以及煞車是否有踩踏 https://i.imgur.com/d6qmNma.jpg
(2) 轉向:控方向盤轉角 https://i.imgur.com/aEWl3Fi.jpg
3. 量測項目 (1) Standard Kinematics: bounce, roll 車輛的上下跳動、側傾 https://i.imgur.com/05znnYm.jpg
https://i.imgur.com/FqkYx5x.jpg
(2) Steering Kinematics: 轉向幾何、有側傾下的轉向幾何 (3) Lateral Compliance: in phase, anti-phase 側向的柔順性 https://i.imgur.com/E6zCvCB.jpg
(4) Aligning Torque Compliance https://i.imgur.com/NhRBXBe.jpg
(5) Longitudinal Compliance: braking / traction 縱向柔順性,分有無動力(輪心可轉動) https://i.imgur.com/szg7iDu.jpg
https://i.imgur.com/nOweKYZ.jpg
4. 量測結果 根據各項目量測,得到受力、位移、角度等關係輸出曲線關係 例如: 垂直向位移 & 垂直向負載 https://i.imgur.com/dYVcikQ.jpg
縱向位移 & 縱向負載 https://i.imgur.com/6KRzl7A.png
轉向幾何介於阿克曼與平行軸中間 https://i.imgur.com/RNbaqLa.jpg
一份完整的K&C報告大概會有幾百條曲線 有經驗的底盤工程師能根據上述大致確認這款車的底盤特性 而車廠開發一款新車 在最初的車輛目標設定階段,會針對競爭對手進行benchmark 上台架量測K&C就是一個客觀評估車輛底盤懸吊的方法 (benchmark做的最詳細的聽說是現代汽車) 當然除了台架試驗外 還會有一些賽道(on-track量測),例如: (1) constant radius (2) frequency response (3) on center (4) swept steer 最後來聊聊主觀評價 底盤主觀評價也是有分很多項目 即使是人體感受的主觀評價 也會盡可能把要比較的項目要定義清楚,這樣比較起來才有意義 https://i.imgur.com/hUyA4KB.jpg
NVH、乘坐舒適性、車輛穩定側傾抑制、煞車、轉向響應/置中特性 https://i.imgur.com/Tlkkmvx.jpg
而再更細一點,光轉向又能再分成數項 常用1~10的評分方式,基準是5或6分有點忘了 大部分的車各項評分通常在5~7之間,不會出現太極端的情況 價格帶在接近範圍的同類型車款 很難有A車款在所有項目評價都全面勝過B車款的現象 畢竟項目太廣了 要看車廠願意花心力投入著重在哪一部分 底盤調性設定最終還是看車款定位,而這定位就是以目標客群導向 用日系、歐系來概述區分是一個很搞笑的行為..... ※ 引述《QmaxQ (行動代號185)》之銘言: : 身邊不少人的觀念都是: : 歐系車底盤比較硬朗、開起來操控比較好 : 日系車底盤偏軟跟晃、坐起來比較舒服 : 但我覺得這觀念以前或許正確,現在來看不太對了吧? : 超跑跟神級跑車GTR、NSX就不拿出來說了 : 但除了那兩台之外其他日本車底盤現在來說也進步很多,不一定會比歐系車差了 : 像Lexus房車以前晃得像船,現在新款的扎實度也很夠,開起來也有一定Q度 : SUV來說底盤比較好的拉力雙雄,三菱日蝕跟速霸陸森林人底盤也絕對不輸歐系車 : 甚至日蝕還有S-AWC跟AYC、森林人也有當家SAWD : 同級歐系車KUGA和Karoq底盤會比較好?我也是打一個大問號 : 覺得底盤好壞應該不能再用歐系、日系來分 : 就像加98還是95,用壓縮比來看也不正確了 : 還是其實普遍來說,歐系車底盤就是會比較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7.109.1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30981058.A.700.html
kkro002000: 錢大文推 但是鄉民只想看到血流成河09/07 10:19
yytseng: 看錢大文學習了09/07 10:29
yytseng: 對了這個結果有那裡可以查嗎?還是不公開?09/07 10:30
當然不公開,一般人看了也不懂啊XD 送去MIRA的委測費用加運費可能接近百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hg5-XZ2oYo
Aqqqa: 推09/07 10:30
cca1109: 推打臉09/07 10:30
bcs: 結構跟量化,亞洲玩不起09/07 10:32
如前面提過的,現代汽車算是benchmark做很勤很仔細的唷 而且一堆中國新興車廠也是引進這套流程和試驗方法 砸錢在K&C試驗台架上
aal: 好文,品質就是反應在價格上09/07 10:36
morrishh: 就看成本想要花在哪個點上09/07 10:41
morrishh: 有科學依據標準化測試總比用關門聲來判斷好多了09/07 10:42
aal: 亞洲怎麼可能玩不起,都買下沃爾沃了,還成為賓士最大股東,09/07 10:47
whitestripe: 推 歐系日系的區分真的很搞笑09/07 10:53
whitestripe: 當然能理解這種情節 這是很難免 不過真的用在討09/07 10:54
whitestripe: 論上就會顯得非常偏頗09/07 10:54
D49361128: 推09/07 11:23
hamed: 很專業沒錯,但是因為不公開資料,對於一般民眾還是無法透09/07 11:24
hamed: 過這些資料來分辨底盤好壞。還是只能依賴車飄不飄、側傾、09/07 11:24
hamed: 轉向感覺之類的09/07 11:24
主觀評價測試也是得選在同場地同樣條件下比才有意義 而且體感會騙人喔XD
gummybear01: 雖然看不懂 但專業推09/07 11:38
NKAC: 太專業了09/07 11:41
ken720331: 推專業文09/07 12:10
chi17: 就算公開幾百條曲線大家也是依喜好隨意解讀啊XD09/07 12:14
angrycat: 推專業文09/07 12:16
palapalanhu: 鄉民不是用看的就可以判斷了09/07 12:18
bcs: 車門聲也是有科學,考慮車室氣密,扣件契合性,抑震,安全。09/07 12:19
※ 編輯: chandler0227 (114.137.109.125 臺灣), 09/07/2021 12:32:07
sheepsevil: 專業 推! 09/07 12:46
x284yk6cjo5: 推 09/07 13:07
YOLO123: 推專業 09/07 13:32
kazami: 推專業 09/07 13:51
atlaswhz: 專業推 09/07 14:51
evilguava: 專業推 09/07 17:12
dashi: 錢大專業文必推! 09/07 20:57
PsMonkey: 雖然玄學很重要(?),但是錢大專業文必須推 09/07 21:05
LexusNo1: 太專業了,不過心靈操控粉看不下去,歐洲車操控就是好! 09/07 22:16
mingchaoliu: 專業好文 09/07 22:24
illidan7: 歐系車就是這樣虛幻賺台灣錢 09/07 22:35
limulus: 推專業文,車廠就是靠這些來賺錢的,當然不會公開 09/07 23:05
PrettyOdd: 戳到歐洲車主整天以為洋人東西就比較好的種族自卑心理 09/08 03:07
PrettyOdd: 數據直接證實台灣人的心靈操控馬力 09/08 03:07
oxoxx: 買T牌就不用想操控了啦,買的人有期待? 09/08 07:32
ahoyhoy: 專業推 09/08 10:52
m95100: 科學量化有標準有系統推 09/08 14:35
antelope01 : 推專業 10/04 21:46